黑惠江

黑惠江

黑惠江全長349公里,流經麗江府、大理府、蒙化府、永昌府,古有“一水跨四府”之稱。

基本信息

黑惠江發源於麗江縣九河鄉白漢場,幹流長341.8千米。

(圖)黑惠江黑惠江

其中麗江縣境內河長23.8千米,劍川縣61.3千米,洱源縣46.2 千米。漾濞縣與洱源縣界河長14.2千米,漾濞縣48.6千米,漾濞縣與大理市界河長6.1千米,漾濞縣與巍山縣界河長51.4千米,昌寧縣與巍山縣界河長2.5千米,昌寧縣19.6千米,鳳慶縣與巍山縣界河長29.1千米。河源海拔高程2780米,入瀾滄江口高程為990米。河道總高差1790米,平均比降3.4‰。為瀾滄江中游左岸一級支流。是瀾滄江在雲南省境內流域面積最大、流程最長的河流。呈北窄南寬狹長狀。在大理州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流域面積占大理州總面積的42.8%。

一水跨四府

掀起黑惠江長長的畫卷,按圖索驥,你看!他發源於麗江縣老君山南麓羅鳳山及鐵甲山的九河,匯合劍川縣老君山脈的劍川湖,又南與彌沙河匯合,再南經喬後,洱源、鄧川、大理、漾濞……從合江起向南,為巍山與漾濞兩縣天然分界。到卡馬咱附近流入昌寧縣,最後在南澗與鳳慶兩縣交界的岔江,注入瀾滄江。其自劍川縣沙溪始便稱為黑惠江,到漾濞縣稱漾濞江。其間,形似耳朵,又為大理洱海出口——西洱河沿著狹谷順西歸入漾濞江。黑惠江全長349公里,流經麗江府、大理府、蒙化府、永昌府,古有“一水跨四府”之稱。

流域概況

上、中游狹谷盆地呈串珠狀分布,支流河溪縱橫,河網密布、水系發育,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千米的一級支流螳螂河、桃源河、彌沙河、沙平河、平頭河、西洱河、順濞河、吐魯河、雞街河、歪角河、羊街河和小黑河12條,支流左右岸匯入比例相當,水系呈不對稱的樹枝狀分布。從北至南鑲嵌著劍湖、茈碧湖、海西海、西湖、洱海5個高原湖泊。幹流從上游至下游建有甸南、羊莊坪、田口、煉城、下關、吊草溝6個水文站。26個雨量站,其中9個自記站。
流域內的大理市洱源縣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氣候溫暖、雨量適中、日照充足、土地肥沃等優越的自然條件,古往今來都是大理州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產區。區具有大理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優秀旅遊城市、滇西交通要道,區域優勢十分突出。

美食

也許是“一水跨四府”積蓄的力量,還是高原湖泊——洱海溢出的精髓西洱河為黑惠江增添了精美的飼料,讓黑惠江流淌成一幅美食圖。

(圖)黑惠江黑惠江

(1)沙壩蟲

俗稱水蜈蚣,褐色,多足,節狀體。普通的旱地蜈蚣有毒,若被年少無知的小公雞誤食必鳴叫多時才能解毒。沙壩蟲不僅無毒,更是高蛋白美味食品。搜尋沙壩蟲是一個技術活,一如庖丁解牛須引脈絡解剖,沙壩蟲喜潮濕、厭光,一般是懶洋洋的躺在溫暖的石縫泥沙中,冬日清晨河水退潮,從石縫溢出的泥沙暴露了沙壩蟲的居所,掀起石頭,蜷縮的沙壩蟲就出現在你的面前。別慌,且慢,捉沙壩蟲正如打要打七寸,它的鉗子堅硬,若不捏住它的脖子,必被鉗子夾住。若不慎被它夾住,別急,你越想掙脫它它會夾得越緊,不妨用手指輕輕彈彈它的腦袋,它就會慢慢鬆開你。烹調沙壩蟲也有講究,粗俗一些的就用油炸了吃;文明一些的吃法是用熱水一燙,褪去衣皮,去掉堅硬的鉗子和腦袋,以及內臟,可煎、炒、蒸、煮,亦可涼拌,各得一味,不僅味美,據說還有清熱解毒,祛濕除寒,美容養顏之功效。

(2)魚蝦

先說魚吧,黑惠江的魚類品種繁多,門類齊全,大凡江河中有的這裡都有。讓人叫絕的是瀾滄江水系特有的,魚中極品——白細鱗魚,由於其鱗細色白,一看上去像套了一個白色的殼子,當地人又稱“白殼魚”。 白細鱗魚體長腹小,像健壯的跳水運動員。它鱗細刺少,烹調時不用刮鱗,食用時不太麻煩。烹調白細鱗魚可用普通的烹魚技術,就可達到不同凡響的美味。說起烹魚,就不得不說說讓人垂涎欲滴的醃魚了。由於一次捕捉過多或進行儲備,就需要醃魚了,醃魚的配料很簡單,將當地的水磨玉米面炒熟,加入少量的食鹽花椒等,把魚收拾乾淨,配料加入魚腹,放入土壇自然醃製,一星期後醃熟,若保存完好,可存一年半載。醃魚無論煎、炒、蒸,清香中泛出淡淡的酸,將食慾推至極限。蝦的美味,當然少不了高原湖泊——洱海溢出的精髓西洱河的功勞,如果說洱海的蝦是皇族,那黑惠江的蝦是流落面間具有皇族血統的平民。洱海蝦大,惠江蝦小;洱海蝦昂貴,惠江的蝦實惠。黑惠江的蝦雖然是平民,但不失皇族血統的美味和韻味,每年繁殖旺盛的季節,當地人用蝦網收起一籮籮的蝦。也許具有皇族血統的緣故,這裡的蝦嫩,味甜,無論煎、炒、蒸、煮均需用小火進行。一盤惠江蝦上桌,合著一杯滿溢泡沫的啤酒,真是蝦子下酒,越下越有味。

暴雨特徵

由於地形和地質的原因,產生流域內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為高空低槽切變線低渦地面冷鋒靜止鋒的配合。局部小範圍暴雨較多,主要成因:一是大理州三條暴雨中心中的點蒼山、羅平山兩條暴雨中心分布於徑流區之上,多雨、大雨、暴雨籠罩著整個水系,形成歷年多雨、暴雨連綿的降雨特點;二是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全年9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10月的汛期,年際、年內、豐枯極不均勻;三是由於地形引起的局地環流和小尺度天氣系統造成;四是蒼山以西的黑惠江幹流為西南暖濕氣流的迎風坡,降水較多。五是洱海具有調節氣候的作用,使背風坡與迎風坡的降水相近。
(1) 暴雨的時間分布

(圖)黑惠江黑惠江

通過對黑惠江流域1960~2005年暴雨資料分析,每年5~10月均有暴雨發生,7、8月份居多,暴雨中心24小時大於100mm大暴雨主要發生在6~10月份,6月份居多。暴雨發生的頻次具有以下特點:
暴雨中心24小時歷年最大降水在50mm~100mm的暴雨具有多發性,最多發生在7、8月兩月,6、9月次之。暴雨中心24小時歷年最大降水在100~200 mm的大暴雨時有發生。在黑惠江中游的羊莊坪水文站1961~2005年共發生6次,約7~8年發生一次。吊草溝水文站1972~2005年共發生7次,約4~5年發生一次,中山雨量站1981~2005年共發生4次,約5~6年發生一次,蒼山雨量站21年觀測資料中共發生5次,約4年發生一次。暴雨中心24小時降水大於150mm的大暴雨共發生2次,1995年6月10日發生在吊草溝水文站的大暴雨,最大24小時雨量達150.1mm;1990年6月19日蒼山西坡中山雨量站的大暴雨,最大24小時雨量為163mm,是黑惠江流域有資料記載以來的最大值,暴雨具有小尺度、局部成災的特點,暴雨中心具有由南向北移動並有逐漸遞減的趨勢。
(2) 暴雨的區域分布

本流域暴雨以局部為主,大多出現在蒼山東西坡、吊草溝、羊莊坪一線,上游的劍川縣、洱源縣及下游的巍山縣屬少暴雨區。大理市屬多暴雨區,漾濞縣屬一般暴雨區。流域內24小時雨量大於150mm的大暴雨發生在蒼山西坡的中山雨量站及吊草溝站,分別位於漾濞縣和大理市。兩次暴雨的共同特點為歷時短,強度大,籠罩面積小。
(3)暴雨頻次
通過流域內9個自記雨量站24小時歷年最大降水量及出現日期,分析出流域內暴雨分布及頻次。根據實測暴雨資料顯示,黑惠江流域發生暴雨頻次較高的地區主要位於蒼山海拔2250m的蒼山西坡的中山雨量站及蒼山東坡海拔2950m蒼山雨量站,其次為吊草溝水文站及羊莊坪水文站,劍川、洱源壩區出現頻次較低,暴雨發生的頻次隨著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黑惠江流域暴雨5至10月均有發生,7、8月份居多,約占暴雨次數的42.6%,6、9月次之,占暴雨次數的35.5%,5、10月份最少,占暴雨次數的21.8%。大暴雨時有發生,以6、9月份居多,占發生次數的56.5%,8、10月份次之,占發生次數的30.4%,5、7月份最少,占發生次數的13.0%,以局部為主,籠罩面積小,梯度大。24小時降水大於200mm的大暴雨在流域內尚未發生。
(4)暴雨的重現期分析

(圖)黑惠江黑惠江

黑惠江流域屬暴雨頻繁發生的地區,根據實測資料歷年24小時最大降水量位於50mm~100mm之間的暴雨幾乎每年均有發生,暴雨中心歷年24小時最大降水量大於100mm的大暴雨蒼山站重現期18~25年,壩區為50年。上游劍川縣境內的甸南水文站歷年最大24小時降水量為83.3mm ,重現期達100年;蒼山西坡的中山站歷年最大24小時降水量為163mm,重現期為50年;羊莊坪站最大24小時最大降雨量為147.8mm,重現期為70年;蒼山雨量站實測24小時最大降水量133.1mm,重現期為15年;吊草溝水文站最大24小時最大為150.1mm,重現期為25年;洱源縣境內的牛街雨量站24小時最大降水量為98.2mm,重現期為50年;煉城站24小時最大降水量為100.6mm,重現期為50年;下游巍山縣境內的田口水文站24小時最大降水量93.6mm,重現期為80年。
(5)典型暴雨的時程分布
通過對黑惠江流域1960~2005年發生的9次暴雨過程分析,最大24小時雨量集中在其中的12小時內,最大24小時雨量的68.1%集中在6小時內,83.2%集中在12小時內,可見黑惠江流域暴雨的重要特徵是時間集中、強度大。黑惠江流域典型暴雨時程分配詳見表3。

暴雨災害特性

(1)洪澇災害
黑惠江具有高山、群湖、壩坪懸河、暴雨中心及“肚大、口小、腸子細”低洼易澇、險狹易阻等地理地形條件,水域河網環境及氣候地質特徵,造成自古至今水旱頻繁,洪澇突出,洱海上游的彌苴河為甚。洪澇災害主要為暴雨引發洪水融發土石流堵塞河道,洪水逆流倒灌,其次洱海流域湖濱盆地,地勢低洼,地形閉塞、雨季大雨時間過長,湖水頂托,排洪不暢,淹及湖濱帶,則易形成洪澇災害。湖區及洱海周邊及有5萬餘畝農田及83個村莊置身於洪澇控制之下。自民正統十三年至1985年537年間,發生大澇41年,其中洱海水位超過1966.82m致四溢倒灌的19年。水域環境及人類活動等因子構成了古往今來洪澇災害頻繁突出,為大理州洪澇災害的重災區。
據不完全統計自1448年至1990年間542年間,僅洱海上游的彌苴河共發生較大的水旱災害107年,洪澇災害86年(彌苴河潰堤36年計45次),占總災害的80%。屬大理州此類洪災之最,也是雲南省洪災多發區。據《大理州的水旱災害》記錄,從1950年至1991年42年中,流域內無災害記錄的僅有1951、1956、1958、1959、1968、1969、1977共7年,災害年份占83.3%。其中,洪災比較大的年份有1952、1954、1955、1961、1962、1966、1967、1983、1986、1989、1991等,直接經濟損失43~3075萬元,1966年8月流域內大範圍暴雨,上游的甸南水文站24小時最大降水量達61.8mm,劍川縣境內發生洪災,受災農1336hm2 ,沖壞河堤540處,小塘壩32件,橋167座,倒塌房屋110間,溺死6人;洱源縣境內山洪暴發,鳳羽河、彌茨河先後漫溢潰堤,壩區內堤毀路斷,庫滿湖溢,災害迭起,四處告急,半成澤國,煉城水文站泄洪116m3/s,下游漫堤4處,長6km,江尾右所一帶河湖難分,洱海水位達歷史最高1975.64m,受災面積2670 hm2,受災人口3.75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3075萬元,是1924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洪災;此次洪災屬流域性暴雨,煉鐵雨量站8月22日雨量站降水量51.3mm,煉城站8月22日24小時最大降水量達72.4mm,喜洲雨量站8月19日降水量達89.6mm。羊莊坪站8月24日16時實測流量1330m3/s,為建站至今的最大流量,沿江泛濫成災,沖毀橫跨黑惠江的大橋6座,僅剩的平坡大橋也嚴重受損,倒房百餘間,損壞土地761.3公頃,水泵站5台,水利工程296件。9月7日洱海水位達1975.64m,湖濱村莊進水,低洼之處田被淹。
又如1955年11月8日蒼山雨量站日降水量達95.6mm,10日降水量達59.7mm,蒼山十八溪洪水暴漲,衝決堤防掩埋田地約333hm2;1960年8月22日煉城水文站10分鐘最大降水量為18mm,60分鐘最大為32.9mm,12小時最大為56.6mm,下關雨量站10分鐘最大為17.1mm,60分鐘最大為47.1mm,12小時最大為100.7mm,24小時最大降水量為107.6mm,彌苴河排水不暢,內澇嚴重;
以上年份的洪災,主要發生在洱海流域的各壩區,均同時出現罕見的澇災,洪水浸淹時間達15~50天左右。洱海、茈碧湖、東西湖、劍湖低洼壩區,洪澇災情均嚴重,這些地區的澇災面積均達上千畝,1952年茈碧湖澇災430hm2,1955年東西湖內澇1630hm2,1962年洱源縣澇災2240hm2。
(2)土石流災害

(圖)黑惠江黑惠江

黑惠江流域大多位於高山峽谷地帶,兩岸山勢陡峻,岩石風化破碎,有豐富的土、砂、石等鬆散物質,千溝萬壑、溝谷兩側剝蝕滑坡、崩塌、土石流及部分洪積扇切深下移等不良物理現象遍布,短歷時雨強屬大理州高值區,使滑坡和重力侵蝕頻頻發生,水土流失嚴重,決堤毀田。50年代以來,蒼山十八溪共發生50多次土石流。
黑惠江左岸喬後清水河和白水河土石流危害最烈。僅1976~1980年5年時間相繼發生3次土石流,直接經濟損失達25~78.4萬元,1976年9月21日,喬後降傾盆大雨,清水河上游發生罕見的土石流,河床淤平,兩岸建築物被毀,共毀房屋378間,死亡7人,毀田150公頃,經濟損失達78.4萬元,因公路受阻,至大理、麗江、保山、德宏迪慶怒江等地州的食鹽供應受影響。
由此可知,黑惠江流域的小尺度、小範圍、歷時短的暴雨,會發生局部洪澇災害,不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但發生流域性暴雨時,將會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對地方經濟建設帶來嚴重影響。
(3)災害的成因探討

吞吐條件極不平衡,洱海上游彌苴河1236.88km2的徑流區內20年一遇的產水量為4~6億m3,汛期一次洪水過程常達1.2~2.0億m3,加之在高山盆地內呈梭型分布的鳳羽、彌茨兩大支流,坡陡匯流快,來勢猛,但下游泄流的唯一通道——彌苴河,上中段坡陡流急,險段多,中下段坡緩河窄易漫堤。
彌苴河具有易於成災的地形、地質和水域環境,幾塊山間盆地都有“肚大、口小、腸子細”的共同特點,壩子平坦低洼,出口險狹易阻,河道過水流量小,尤以鄧川壩子為最。
受人類活動的影響造成生態失調,長期頻繁的人類活動,天然攔沙壩受破壞,原河床、沙壩堆積的泥沙下移,敗溝坡澗、山崩滑坡。光山禿嶺等形成的地表徑流—大,土石流下泄多,工程設施淤、毀並存,墾、堵、填、圍較為普遍,加劇了各種災害的發生和發展。
流域內蒼山暴雨、大暴雨和高強度、小範圍的單點暴雨引起山洪暴漲,激發洪水土石流,造成災害。

防治建議

鑒於以上分析,對黑惠江流域洪澇災害提出以下防治建議:

(圖)黑惠江黑惠江

(1)由於地理位置和頗為複雜的地形條件,黑惠江流域暴雨研究的重點主要放在點蒼山東西坡、吊草溝、羊莊坪一線,主要從6、12、24小時短歷時暴雨參數的計算及分區綜合參數分析,對城市防洪工程的規劃設計尤為重要。
(2)對易發洪澇災害的彌苴河提高過水能力,目前安全泄量為60~80m3/s提高到120m3/s。將僅為5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並以沿河清淤、疏浚等河道整治工程措施相結合。加強上游海西海、茈碧湖兩座中型水庫的水文觀測。
(3)對土石流的危害最烈的喬後清水河,徑流面積74km2,需綠化造林,沿河建攔沙壩,通過築壩攔洪、沿溝植樹、坡面修挖水平溝、魚鱗坑等措施,坑內植樹種草。
(4)在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的十八溪,構築“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3道防線。利用自然規律,充分發揮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套用自動遙測系統在人口密集區進行預測預報,提高準確、及時的信息。對已發生的土石流溝谷,按流域不同部位、地形和徑流量大小,自上而下,節節控制,壑修谷坊,截與疏導,做到有防有治、有治有管。

瀾滄江湄公河水系

瀾滄江湄公河水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