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川紀章

黑川紀章

黑川紀章,第二代日本建築師。1934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1957年畢業於京都大學建築學專業,1962年成立黑川紀章建築城市設計研究所,1964年獲東京大學博士學位。他曾多次獲獎並獲得多項國際榮譽。他曾與和磯崎新、安藤忠雄並稱日本建築界三傑。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34年4月他出生在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他的父親也是一名建築師,他的第二個妻子若尾文子是昭和時代的著名影星。)

黑川紀章設計聖彼得堡太空船 黑川紀章設計聖彼得堡太空船

1946 年開設了自己的事務所。耳濡目染,黑川紀章從小就受到了有關的嚴格訓練。

1957年畢業於京都大學建築學專業,後就讀於東京大學,以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五年後又獲得了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

1959年獲碩士學位。

1960年參加“新陳代謝”組織,作為中心成員活動。

1961 年獨立開設了自己的建築與都市設計事務所之後,黑川紀章就走上了創作的獨特的道路。他的作品遍及歐洲、美洲、中國、東南亞等國家。曾獲得日本建築學會優秀建築獎、法國建築科學院金獎、日本藝術學院大獎、索菲亞第五屆國際建築雙年展大獎。同時,他還是日本建築師協會會員,美國、英國、法國建築師協會名譽會員。在芝加哥還成立了以黑川紀章命名的建築藝術博物館。1986 年以來,他被清華大學、同濟大學聘為榮譽教授。

1990年北京由中日兩國政府共同投資興建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21世紀飯店)。

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建築大師於2007年10月12日在日本死於心肌梗塞.。

建築思想

黑川紀章重視日本民族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的結合,認為建築的地方性多種多樣,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滲透,成為現代建築不可缺少的內容。他提出了“灰空間”的建築概念,這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於室內外的過渡空間。對於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闡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紅、藍、黃、綠、白混合出不同傾向的灰色裝飾建築;對於後者他大量採用庭院、過廊等過渡空間,並放在重要位置上。

此後,黑川紀章開始思考將技術的方法與富有哲理的思想聯繫起來。他覺得將日本文明和現代文明相結合是一條頗有前途的路子。他認為日本文化的特性是“對非恆久的”及“改變的需要”之接受力,將不同文化及意念整合為一種共生的關係,在相反的元素之間提供一種中介性空間。黑川紀章後來的大多數作品都包含了這些特徵。

近段時間黑川紀章將其共生思想概括成幾個基本組成部分:異質文化的共生、人類與技術的調和、部分與整體的統一,內與外的交融、歷史與現代的共存、自然與建築的連續。他試圖以共生思想來改變西方中心和理性主義,並表達出自己根植於日本文化的意願。黑川將所有的建築元素都看作是相互間能夠產生意義和氣氛的辭彙或符號。

中銀艙體樓 中銀艙體樓

1989年,黑川紀章應邀參加了福岡亞洲太平洋博覽會“住宅環境展”的設計。他的方案是整個海岸住宅區的一部分,由銀行、書店和事務所組成。建築由不同的體量構成,中央是一個玻璃錐體,其周圍是弧形、直線形和不規則的實體,屋頂的形式也各不相同。黑川紀章試圖能通過不同的元素之間的關聯與分離來喚起一種多義的、含糊的意義。他期望自己的設計能以不同的表情來適應不同的人,敘述不同的故事。

黑川紀章的創作生涯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新陳代謝”或“艙體”時代和70年代中期以後的“共生思想”時代。1960年,新陳代謝派在其宣言中闡明了自己的觀點:他們認為城市和建築不是靜止的,而是像生物新陳代謝那樣處於動態過程中。作為其主要成員之一的黑川紀章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變形”的概念和“點式刺激法”。他預言未來的建築將以“建築作為一種結構”的理論而廣為人知。他所謂的“結構”思想主宰了他早期的建築構想。在1970年的大阪國際博覽會上,黑川紀章推出了TB實驗性住宅,將建築所具有的發展可能性充分表現出來了。為此他被視為建築界的前衛人物。

1972年黑川紀章設計的中銀艙體樓再次引起轟動。這幢鳥巢式的建築幾乎成了他的商標。它的新陳代謝的解決方法可分為兩個部分:建造永久性的結構,然後插入居住艙體。後者可以隨時更換。黑川紀章用140個6面艙體懸掛在兩個混凝土筒體上,組成不對稱的、中分式樓。在仔細琢磨的小房間裡,配有磁帶收音機,高保真音響,計算機和浴廁,沒有一寸多餘的空間。這些可以搬動的艙體雖然以後並沒有再掛到別處,但是黑川紀章對建築的理解卻產生了飛躍。

社會活動

黑川紀章從四十年前開始提倡“共生”思想,認為這一思想是即將到來的生命時代的基本理想,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秩序。“共生的思想”這一觀念,不僅對建築學界,而且對社會學界,經濟學界及其它多種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今已成為時代的關鍵字。

寒河江市府大樓.jpg 寒河江市府大樓.jpg

獲得日本文藝大獎的『共生的思想』(德間書店),初版於1987年,1992年該書獲美國AIA最優秀建築書獎,在英國還被選為RIBA十冊優秀圖書之一。1996年大幅修訂後,更名為『新·共生的思想』重新發行。『新·共生的思想』由講談社國際部出版了英文版,在海外獲得大量讀者。『新·共生的思想』外語版在2004年出版德語版,2005年義大利語版,中文版。相信隨著這本書的各種語言版本的出版發行,“共生的思想”這一理念,將被世界各地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

海外有名的出版社(如法國的Editions du Moniteur, 美國的Rizzoli, 義大利的Electa, L’Arcaedizioni,domus,英國的Academy Editions等等)相繼出了黑川紀章作品集。

美國的電影公司麥克寧。·布拉克伍德製作公司1993年完成了紀錄影片“Kisho Kurokawa”(黑川紀章),在許多國家電視台播映。

美國芝加哥美術館為了表彰黑川紀章對建築界的貢獻,將其展覽廳永久地命名為|“黑川紀章畫廊”。

1997年,法國蓬皮杜中心決定,將黑川紀章體現新陳代謝設計思想的,1960-1975年間41件原件素描和圖紙及4件模型永久所藏,並從6月到10月舉辦了名為“Kisho Kurokawa Metabolism 1960-1975”的展覽會,展出這些作品。

黑川紀章:吉隆坡國際機場設計.jpg 黑川紀章:吉隆坡國際機場設計.jpg

此外,“黑川紀章回顧展”從1998年1月於巴黎日本文化會館開序幕,1998年4月至6月在倫敦RIBA建築中心(英國皇家建築協會),1998年10月至1999年1月在芝加哥美術館,1999年2月至3月在柏林日德中心,1999年6月至11月在梵谷美術館(阿姆斯特丹),然後在日本國內巡迴展出至2001年3月。2005年在德國建築展覽館(法蘭克福)開始了為期2個月的展出,並預定於同年6月在德國柏林建築博覽館展出。

1997年,DOCOMOMO(Documentation and Conversa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Movement)International向ICOMOS提交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項20世紀遺產·重要現代建築的名單里,黑川紀章的代表作“中銀密封箇型塔”(1972東京),“索尼塔”(1976,大阪)被列為日本重要建設設計代表作品。2003年,DOCOMOMO Japan將寒河江市府大樓(山形縣,1967年)列為日本傑出現代建築。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

黑川紀章在40年的設計活動中曾多次榮獲各種授獎、榮譽,其中包括被稱為世界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法國建築奧斯卡金獎(在日本是繼丹下健三先生以來的第二個授獎者)、日本建築界最高獎的日本藝術院獎,同時黑川還是日本藝術院設定的全日本3名院士建築家之一。新加坡的280米寫字樓republic plaza榮獲1996年世界最高建築獎法國世界不動產協會獎(此獎是根據建築設計、投資回報兩方面的綜合評定而授與的)。吉隆坡國際機場2004年被授予第一屆21世紀綠色建築世界獎和義大利“業主與建築師”優秀大獎。

主要成就

埼玉現代美術館 埼玉縣浦和市,1978 年至 1982 年。 埼玉現代美術館(Saitama Prefectural Museum of Modern Art)位於埼玉縣浦和市的北浦公園內,主要用來陳列裝飾織物、家具、繪畫和雕塑。根據城市公園法,建築占地面積比不能超過 5%,高度限制在15 米以內。需要保留的還包括林蔭道和古銀杏樹。為了滿足要求,黑川紀章在地面上設了三層展覽空間,包括博物館藏品展、專題展覽和常設展覽。為了使各展覽空間不封閉和孤立起來,他設計了一個高 20 米,並且直達地下層的中庭,所有的展覽室、報告廳、餐廳、圖書館、樓梯間等空間都直接和這個空間相聯繫。該美術館為黑川紀章贏得了 1983 年的房屋建築學會獎
埼玉縣立近代美術館 埼玉縣立近代美術館
六本木王子飯店 東京,1982 年至 1984 年 六本木王子飯店(Roppongi Prince Hotel)座落在東京都港區距離六本木車站不遠的小巷內,鄰近東京鐵塔,宿客以西方人居多。總建築面積約為 1.3 萬平方米。王子飯店是黑川紀章運用共生思想的典型範例。他將西方的建築元素和日本江戶時代的傳統色彩融合在一起。在造型上,黑川紀章主要運用水平線條,形成強烈的韻律感。建築為合院式布置,客房為單廊式,環繞中庭的游泳池由內凹雙凸曲線構成,形成自由變化而又有對稱的室內空間。建築的室內設計也以條紋布置,形成饒有趣味的情調
六本木王子飯店 六本木王子飯店
名古屋美術館 愛知縣,1984 年至 1987 年 名古屋市美術館(Nagoya City Art Museum)座落在愛知縣名古屋市中區白川公園內,為市民提供鑑賞和研究藝術的場所,豐富城市的文化生活。基地為三角形,南北向狹長。由於公園區對建築有嚴格的要求,黑川紀章將美術館設計為三層建築物,其中一層沉入地下,減少了建築體量,和公園的景色更好地協調起來。主入口廣場上布置了活動雕塑和下沉式庭院,從下沉式庭院可直接進入地下層的美術藏品展和檔案館。在南入口則布置了水池和室外展。建築內部設計了一個上下貫通的中庭,為觀眾的參觀又增添了新的視點
名古屋美術館 名古屋美術館
廣島現代美術館 廣島,1984 年至 1988 年 廣島市現代美術館(Hiroshima Cit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座落在廣島縣廣島市南區比治山藝術公園內,它 的宗旨是促進當代藝術。(“當代”是指廣島核子彈爆炸後的時期)。黑川紀章設計了占地 29 公頃的比治山藝術公園和廣島現代美術館的總平面。他將圖書館、自然博物館、地方歷史博物館、雕塑廣場、露天劇場等建築以村落的方式進行布置。美術館建在山脊上,平面略呈馬蹄形。60%的建築面積布置在地下,半室外和過渡空間加強了藝術公園的整體性和共生關係。象徵了蘑菇雲的圓形廣場設在博物館的中央,而展覽部分的平面好似基因重組,表達了一種再生的願望。歷史符號的抽象運用,使人聯想到核子彈、西方城市和日本傳統。在立面處理上,黑川紀章別出心裁地在材料上自下而上由石塊過渡到鋁材,表現了建築的演變和與自然的共生。這項設計獲得了 1989 年索菲亞第五屆世界建築雙展金獎,和 1990 年的日本建築學會獎。
黑川紀章 黑川紀章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北京,1986 年至 1990 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Chinese-Japanese Youth Center)是黑川紀章事務所和北京建築設計院合作設計的,目的在於促進中日青年的友好關係和科、教、文、體方面的合作。交流中心包括賓館、劇場、國際會議大廳、展覽館、圖書館、室內游泳池、研修中心等綜合設施。設計構思源於“天圓地方”的中國宇宙觀。這種形態不僅是傳統符號,也是現代的純幾何形,因而具有雙重信碼的特徵。橢圓形平面的室內游泳池採用了空間框架結構和不鏽鋼屋面,“友誼之橋”則使用了鋼框架結構和防蝕鋼板。現代高科技的運用,和獨特的造型給交流中心賦予了強烈的個性。
黑川紀章的代表作品有:東京規劃;螺鏇體城市方案(1961)、中銀艙體樓(1972)、福岡銀行本店(1975)、琦玉縣立近代美術館(1982)、東京瓦科爾曲町大樓(1983)等。其主要建築有豪華世紀飯店、世紀劇院、國際會議廳、教育研修樓、銀橄欖體育世界、中國青年婚誼宮、音像演播製作中心、電化教室等,也是黑川紀章提出的總體建築設計方案,由中日兩國建築師共同設計的。 如今,鄭東新區已成為鄭州人引以為豪的新城市“形象大使”。

影響

CBD遊客中心--黑川紀章 CBD遊客中心--黑川紀章

黑川紀章是新陳代謝派的創始人之一。1960 年東京國際設計會議上,由於丹下健三的影響,黑川紀章和菊竹清訓、川添登等人提出了“新陳代謝論”。這個理論是將生物學的進化論和再生過程引入建築設計和城市設計,向機器時代宣戰、宣告生命時代的到來。新陳代謝運動涉及廣泛,主要主張用過渡空間來連線各個單元,使其成生活的主軸。共生思想是黑川紀章的理論的核心部分。他反對理性普遍主義和歐洲中心主義,認為每一種文化都應當培植自身的技術體系來創造特有的生活方式,探求共同的平衡點,將當代文化的發展歸結為從機器時代向生命時代的發展,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發展。技術與傳統、人與技術的共生是黑川紀章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他認為,今天的社會是一個隱形技術的時代,是信息社會的時代和生命原理的時代。高科技已經不能再反映真正的時代精神,取而代之的是生命形象,如新陳代謝、生長、內在秩序、開放結構等。當人類步入信息社會,起支配作用的是信息、文化、藝術的創造力,生命時代由此而生。生命時代是關係時代,是人類與信息、文化、傳統、環境等環節的關係。這種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事物的發展以及外部的變化而變化,是不確定因素的時代。生命的動態變化和新陳代謝的過程,是其內部條件與外部條件因素結合併和它所處環境互相適應的過程。其中的規則是維持動態平衡的原則。總而言之,黑川紀章的共生思想吸收了日本傳統文化和自然哲學的內涵,又借鑑了當代西方哲學的最新思想,將生命與建築相連。

南京藝蘭齋美術館-方案 南京藝蘭齋美術館-方案

黑川紀章在建築創作和城市規劃中始終遵循的命題是:用最新的材料、最先進的技術表達傳統的思想、哲學、美學、信仰和生活方式,將不同的文化的同一性和當代建築結合起來,而且這種表達能夠被世人所理解。作為建築師,他能夠如此深入地討論文化和生命的意義,十分難得。由於他的理論探索和出眾的創造才華,使他列入當代世界建築大師的行列之中。他的思想不僅影響了當代日本建築的發展,在世界範圍內也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將在新的世紀被進一步理解和公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