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刺李

黑刺李

黑刺李,學名Prunus spinosa。別名刺李,為是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科、李屬具刺灌木。葉小數多。花白色,花徑約2厘米,先葉開放。果藍黑色,味酸,直徑2厘米。 分布於西亞、歐洲、北非以及中國大陸的陝西等地,生長於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地區,常生長於林中曠地、森林草原地帶、林緣以及河谷旁。植株通常低於3.6公尺。生長密集,宜栽作圍籬。

基本信息

簡介

黑刺李 黑刺李

黑刺李blackthorn亦作sloe。可食用植物大型灌木,高4米,幼枝褐黑色,生有長刺,卵形葉,花白色。分布於歐洲灌木叢林中,藍褐色小漿果,酸味很濃,煮沸後冷卻可製成果凍。

薔薇科(Rosaceae)具刺灌木,學名Prunus spinosa。原產於歐洲,已引種於其他地區。植株通常低於3.6公尺(12呎)。生長密集,宜栽作圍籬。葉小數多。花白色,花徑約2公分(0.8吋),先葉開放。果藍黑色,味酸,直徑2公分,常用做黑刺李酒。blackthorn一詞也指同科的梨山楂(Cratageus calopendron),灌木或小喬木。

黑刺李長大約15英尺(4.6米)高,有短短的多刺的枝杈。它的白色小花在四月開花,一般都是在葉子長出來之前。圓形的深藍色果實直徑大約為1.5英寸(13毫米)。利口酒即大家熟知的黑刺李杜松子酒(sloe gin)就是用這種相當苦的果實的果肉做成的。黑刺李茶褐色的木頭有時會被用來製作手杖和其他物品。

形態特徵

黑刺李(Prunus spinosa) 黑刺李(Prunus spinosa)
黑刺李 黑刺李

灌木,極少喬木,高4-8米;樹皮深灰褐色,微開展;多分枝,多刺;老枝粗壯,紅褐色,無毛;小枝紅褐色,密被短柔毛;冬芽卵圓形,先端圓鈍,紫紅色,有數枚覆瓦狀排列鱗片,鱗片外面有短柔毛。

葉片長圓倒卵形或橢圓狀卵形,稀長圓形,長2-4厘米,寬8-18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鈍鋸齒,有時具重鋸齒,上面暗綠色,粗糙,有稀疏貼生短柔毛,下面黃綠色,側脈4-5(-8)對,被柔毛,逐漸脫落;葉柄長5-7毫米,被柔毛,無腺體;托葉膜質,披針形,先端漸尖,早落。

花單生,先於葉開放;花梗長6-8(15)毫米,直立,無毛或微被柔毛;花直徑1-1.5厘米;萼筒鍾狀,與萼片近等長;萼片三角狀卵形,先端急尖,邊緣有細齒,萼筒和萼片外面無毛,內面近無毛;花瓣白色,長圓形,先端圓鈍,基部楔形,有帶淺紫色脈紋,著生在萼筒周圍;雄蕊20-25,排成緊密不規則2輪,著生在花盤邊緣,花盤圓盤形,雄蕊與花瓣近等長;雌蕊1,心皮無毛,柱頭頭狀,花柱比雄蕊稍長或近等長。

核果球形、廣橢圓形或圓錐形,先端急尖,直徑1-1.5厘米,黑色,具淺藍色果粉,果肉綠色;核淡褐色,卵形或廣橢圓形,稍扁平,先端漸尖,具起伏不平皺紋。花期4月,果期8月。2n=32。

分布範圍

原產於歐洲、北非和西亞。我國引種栽培。多生於森林草原地帶、林中曠地、林緣和河谷旁,海拔800-1200米。

主要價值

黑刺李耐寒性強,可與普通李和歐洲李雜交,改良品質,又可作灌木型桃、李的砧木或作防護林。果實可供制乾果、果醬、果汁及果酒。葉可代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