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鎮[襄樊市]

黃龍鎮[襄樊市]

黃龍鎮位於十堰城區西大門,西鄰鄖縣,南接竹山,距市中心26千米,襄渝鐵路、316國道穿境而過,漢水流域最大支流——堵河,宛若一條綠色飄帶橫亘境內,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之一的黃龍灘水庫座落於此。黃龍鎮是一座擁有著近三百年豐厚歷史底韻的古鎮,素有“小漢口”之美譽。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中部也有一座同名的黃龍鎮,境內資源豐富。

基本信息


概況

襄樊市襄陽區黃龍鎮地處襄、棗、宜三縣(市)結合部,全鎮國土面積133平方千米,下轄12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3萬人,耕地面積大,330.67公頃,崗多山多林多水域寬廣是其顯著特徵,境內萬畝冬桃已被列為國家星火計畫項目,良種黃羊繁育基地已被列為農業部豐收計畫。

經濟背景

黃龍鎮溫室
黃龍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搶抓南水北調和黃龍灘水力電站二期擴建工程兩大機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富民強鎮為目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改革活鎮、農業穩鎮、招商興鎮、科教強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思路,實施全方位開放,大跨度、立體型開發,堅持三個文明建設一起抓,重點抓好農業產業化和招商引資,實現了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現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82.73公頃,其中設施化栽培70公頃;蔬菜年產量1025萬公斤,年上市量680萬公斤。多種經營初具特色,畜牧業生產有了較大發展,土雞養殖山羊飼養、三元雜交豬飼養逐漸形成規模。漁業養殖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商業、飲食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業迅速壯大。2003年三產業產值達到4511.66萬元,其比重占到全鎮國民生產總值的18%,黃龍堵河漂流和庫區旅遊業收入超過80萬元,接納市內外遊客3萬人。集鎮規模初步形成,區域社會環境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等方面建設取得成效。農網、城網改造用上了放心電、低價電;國債改水工程後飲用上了潔淨水、衛生水;農村交通狀況得到改善,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目標,村級公路通車總里程60.5千米;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覆蓋面達100%。
2003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303萬元,農業收入2629萬元,招商引資1126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430元。

革命根據地

黃龍鎮是革命老區,1930年襄陽縣第一個蘇維埃紅色政權在黃龍盪成立,從這塊熱土地上,走出了一大批叱吒風雲的紅軍將領。自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小小的黃龍盪就有298名烈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黃龍鎮橘子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拔開了黃龍人心中的迷霧,富有革命傳統的黃龍人,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終於找準了自己的航向:要想富,先修路,村級公路四通八達;改變集鎮舊貌,小城鎮一躍為省市名星集鎮;林業、畜牧業、多種經營等特色農業獨樹一幟;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緬懷過去,立足現實,展望未來。新一屆黨委、政府集中全鎮人民的智慧,在老區黃龍這塊熱土地上,精心編織著一幅更加絢麗的藍圖:以資源換資本,以資源換技術,以產權換資金,以存量引增量,盤活土地資源,讓資本真正流通起來;立足資源優勢,建成鄂西北冬桃生產第一鎮,湖北省良種黃山羊繁育第一鎮。

發展方針

黃龍鎮正在組織實施中心鎮發展規劃,立足自身優勢,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遷鎮為重點,大力推進城鎮現代化進程;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招商引資規模為重點.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以加快農業七大產業基地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力爭未來五年實現“四個翻番”,即鎮區人物流民營企業財政稅收、工農業總產值在現有基礎上擴大一倍,儘快將黃龍建設成為經濟發達、民富鎮強、獨具特色的十堰市城區西部中心城鎮。
黃龍鎮政府緊緊圍繞“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力度,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宣傳到位。該鎮以多種形式面向轄區,面向企業,面向民眾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在轄區內懸掛橫幅8處,書寫標語230條,辦理板報5期,加大了宣傳力度,營造了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

二是監管到位。與轄區企事業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保證安全生產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層層抓落實。加強督辦檢查,現場檢查查明隱患,分析問題,並做好詳細記錄。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單位做出警告並下發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

三是整改到位。通過各項措施的落實,各單位負責人增強了安全生產的責任意識,加大了整改力度,壩上旅遊行業配備完善救生衣滅火器等安全設備,各企業健全安全生產制度,車間內懸掛安全警示標語,職工統一佩戴安全帽,各班組定期做好安全生產記錄。截至上半年該鎮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確保了安全穩定形勢。

特色小吃

提起吃剁椒魚頭,許多人會聯想到去黃龍,實際上在東風輪胎廠路口就有一家地道的魚頭莊——新黃龍鎮魚頭莊,這裡的剁椒魚頭,味道可謂一絕。

黃龍鎮 剁椒魚頭
黃龍鎮 冷盤

魚頭最好吃的是魚唇以及鰓後的那一小塊魚肉,肉質鮮嫩,妙不可言。魚肉入了味,還一點土腥都沒有。但對於不同的魚頭而言,其味道也不一樣。用於做剁椒魚頭的多為鰱魚和鱅魚,這兩者的主要區別是體色和頭。鰱魚又叫“白鰱”、“鰱子”,呈銀白色,頭較小,頭長與體長之比約為1:4;而鱅魚的頭明顯的大得多,頭長、體長之比達到1:3,所以它又叫“胖頭魚”。胖頭魚體色比鰱魚深,雜有不規則的黃黑色斑紋,因而它又叫“花鰱”、“黃鰱頭”。花鰱魚身的味道雖不及青、草魚,但魚頭味道特別鮮,故有“青草尾巴花鰱頭”的美譽。白鰱頭小,腦空,稍長大後易長齒,在營養價值上遠遠不及花鰱魚頭。人們常見的是三斤以下的小魚頭,多為白鰱。但是在新黃龍鎮魚頭莊,這裡的魚頭均為花鰱魚頭,平均重量可以達到4—5斤。而且這裡的魚頭全部來自黃龍水庫和丹江口水庫,不僅新鮮而且均為野生。

當然除了招牌菜剁椒魚頭外,這裡的小炒魚雜,手撕盤鱔、乾煎白魚等都稱得上是美味。在環境上,經營面積達400餘平方米的新黃龍鎮魚頭莊也是裝修考究,環境幽雅,除一樓大廳外,二樓還專設有包房,可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鄉鎮教育文化

黃龍鎮中心國小學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江西黃龍鎮

黃龍鎮位於江西贛州大余縣中部。東連青龍鎮,西北郊左拔鎮和崇義縣,南接南安鎮,東南界廣東省南雄縣。總面積91.95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崗地為主,西北為綿延起伏的中低山,章江兩岸為小平原,其餘為丘陵崗地。境北大龍山富鎢礦,多毛竹。鎢礦蘊藏量大,品位好。毛竹生長茂盛,蓄積量大,為縣毛竹生產基地之一。經濟以農為主,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較好,是全縣主要的產糧區之一。境內丫山靈岩寺,始建於南唐,履經興廢。現為贛南最大的一座具有明代建築風格的寺宇,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