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淬伯

黃淬伯(1899-1970),江蘇南通人,字脆白、垂伯,語言學家。早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授業於國學大師王國維、梁啓超等。曾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接受訓練,受趙元任等指導。早年曾在江蘇南通中學、青島大學(現山東大學)任教,以後歷任中央政治學院教授(1942年)、江蘇學院中文系主任,建國後,江蘇學院停辦,各系科併入南京大學。1952年起黃淬伯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講漢語音韻學、文字學、漢語史和詩經學等課程。

基本信息

學術成就

黃淬伯在音韻學領域成就尤為突出。《慧琳一切經音義反切考》曾得到導師梁啓超稱讚,向為學術界所矚目,日本、法國等國漢學家亦多有讚譽,影響比較大。黃淬伯與陳獨秀有學術交往,陳獨秀在1940年曾寫信給黃淬伯,請黃淬伯對他的語言學論文《韻表》提出意見。

黃淬伯在書法印章領域亦有建樹。對周代金文、戰國銘文、六朝碑碣和明清篆隸之演繹,行草書體均有相當研究。1960年,南京大學胡小石教授在寧創設“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黃淬伯積極給予支持。

主要著述

1.《詩經覈詁》

2.《慧琳一切經音義反切考》,採用反切系聯法考訂唐僧慧琳《一切經音義》的反切,得到其聲類和韻類系統,並認為慧琳反切反映了跟《切韻》音系不同的語音系統。

3.《唐代關中方言音系》,系《慧琳一切經音義反切考》的基礎上,分析唐代關中方言音系的相關資料,同時參考域外譯音和其他材料,構擬出唐代關中方言音系。後附有討論《切韻》音系性質等方面的學術論文。

4.《<切韻>音系的本質特徵》

5.《<切韻>“內部證據”論的影響》

語言學家

語言學家是指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探索範圍包括語言的結構、語言的運用、語言的社會功能和歷史發展,以及其他與語言有關的問題,並且在這些方面有一定造詣的學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