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

1970年

1970年是一個平年,是農曆庚戌年(狗年);同時也是民國五十九年;日本昭和四十五年。

基本信息

1月

(圖)1970年1970年

1月1日,UNIX時間的開始。

1月21日波音747客機首次商業飛行,由泛美航空搭載362名旅客從美國紐約飛往英國倫敦。

1月30日,中國研製的中遠程火箭飛行試驗首次成功,使中國具備了發射中低軌人造衛星的發射能力。

2月

2月8日,台灣發生泰源事件

3月

3月15日,日本萬國博覽會開幕式在大阪府吹田市舉行。
3月17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討論召開四屆人大和修改憲法問題。到會大多數人贊同毛澤東提出的不設國家主席的建議。
3月2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陰謀集團的通知》。通知說:“國內外階級敵人同我們的鬥爭是很複雜的,反革命秘密組織決不是只有一個‘五·一六’”,鼓動人們去抓更多的“反革命”。

4月

4月11日林彪別有用心地提出設國家主席的意見,並建議毛澤東當國家主席。次日,毛澤東批示:“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議不妥。”在此前後的半年內,毛澤東6次講過不設國家主席和他不擔任國家主席的話。但是,林彪卻始終堅持要設國家主席。
4月13日,國務院批准財政部軍管會《關於下放工商稅收管理權的報告》。擴大了地方減稅、免稅的批准權和部分管理權。
4月20日,財政部軍管會發出《關於停止執行“國營工業企業小型技術組織措施貸款的辦法”的通知》。
4月24日,中國發射首枚地球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4月28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支持越南(北方和南方)、高棉寮國三國四方最高級領導人會議。聲明指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堅決支持印度支那三國人民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並且把這種支持看作是自己應盡的國際主義義務。

5月

5月27日,班達拉奈克夫人領導的左翼聯盟在錫蘭(即今斯里蘭卡)選舉中獲勝。
5月中旬,他同吳法憲談話時仍然強調,不設國家主席,國家就沒有個頭。
5月31日,秘魯安卡什區發生黎克特制8.0級強烈地震,全國死亡人數超過66,000人。

6月

6月1日,中國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廠。
6月4日,太平洋島國湯加獨立。
6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關於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高等院校開始招生複課。
6月28日,美國自高棉撤走地面部隊。

7月

7月1日,全長1085公里的成(都)昆(明)鐵路建成通車。

7月17日,中國農村中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相當於過去的20年的兩倍。

7月21日,埃及亞斯文水壩竣工。

8月

8月17日,蘇聯發射金星7號,首枚成功登入金星的探測器。

8月26日,美國女性在紐約市的第五大道罷工,要求兩性平等。

9月

9月9日,幾內亞承認東德

10月

10月1日,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一周年慶典上會見美國記者、作家斯諾。

10月10日,斐濟獨立。

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加拿大政府簽訂聯合聲明,將兩國建立邦交關係。

10月14日,中國在羅布泊進行核子試驗。

10月16日,中國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新疆哈密礦務局露天煤礦投產。

11月

11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傳達陳伯達反黨問題的指示》,號召“了解他的情況和問題的同志,進行檢舉和揭發”。
11月18日,阿曼獨立。
11月27日,蘇聯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亞歷山大·索忍尼辛因政治原因無法領獎。

12月

12月1日,衣索比亞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12月16日,《海牙公約》簽署。
12月18日,毛澤東會見美國友好人士斯諾。在談話中,毛澤東一方面認為“總要有點個人崇拜”;另一方面又說:“現在就不同了,崇拜得過分了,搞許多形式主義。比如什麼‘四個偉大’,討嫌!”毛澤東還談到文化大革命中有兩個東西他很不贊成,一是講假話,二是虐待俘虜。
12月22日,按照毛澤東的提議,周恩來主持召開華北會議。會議揭發批判了反革命分子陳伯達的罪行。會上宣布了中央改組北京軍區的決定。1971年1月下旬華北會議結束後,黨的各級領導機構逐步開展了“批陳整風”運動。
12月25日中國葛洲壩一期工程開工。
12月25日,周恩來提議並經毛澤東同意,決定興建長江上的第一個巨大水壩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出生

3月20日——張可頤,香港TVB當家花旦之一。

3月22日——安雅·克林,德國女演員
3月27日——瑪麗亞·凱莉,美國藝人
4月29日——阿加斯,美國網球運動員
5月17日——徐步高,香港警察
8月18日——宣萱,香港電視演員
8月20日——約翰·卡馬克,程式設計師
9月8日——西澤裕司,日本劫機犯
10月21日——古天樂,香港電視演員
11月7日——摩根·史柏路克,美國獨立製片導演和電影腳本作家
11月23日——阮小儀,香港商業電台叱咤903DJ
10月4日——吉姆·傑克遜,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逝世

2月2日——伯特蘭·羅素,英國哲學家,病逝於英國北威爾斯
3月29日——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國作家和記者。 因心動脈硬化症,在北京逝世
6月21日——蘇卡諾,印尼前總統
7月29日——約翰·巴比羅利,英國指揮家和大提琴演奏家
9月23日——趙樹理,中國農民作家
11月9日——夏爾·戴高樂,法國前總統
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日本小說家,在發表煽動政變的演說後,切腹自殺身亡。(生於1925年)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諾貝爾獎
物理:阿爾文,內爾 化學:路易斯·費德里克·勒羅亞爾 生理和醫學:Bernard Katz,Ulf von Euler,Julius Axelrod
文學:亞歷山大·索忍尼辛
和平:諾曼·E·勃勞格
經濟:保羅·薩繆爾森(en:Paul Samuelson)

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巴頓將軍》(Patton)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弗蘭克林·夏夫納(Franklin J. Schaffner)《巴頓將軍》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喬治·C·斯科特(George C. Scott)《巴頓將軍》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格倫達·傑克遜(Glenda Jackson)《戀愛中的女人》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約翰·米爾絲(John Mills)《雷恩的女兒》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海倫·海絲(Helen Hayes)《國際機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