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道F·A-18E

F/A-18E超級大黃蜂是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在F/A-18C/D飛機基礎發展的艦載戰鬥/攻擊機,與E型統稱F/A-18E/F,E為單座,F為雙座型。可以執行空中戰鬥任務和對地打擊任務,綽號為超級大黃蜂。

簡介

F/A-18E超級大黃蜂是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在F/A-18C/D飛機基礎發展的艦載戰鬥/攻擊機,與E型統稱F/A-18E/F,E為單座,F為雙座型。可以執行空中戰鬥任務和對地打擊任務,綽號為超級大黃蜂。獲得這個綽號是因為這款機型雖然延續了最初F/A-18的設計概念,但是被完全重新設計過,整個機身擴大了約30%,並換裝新型的F414發動機,目前有一個中隊的F/A-18E/F被部署在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

基本資料

麥道F/A-18E麥道F/A-18E

麥道F·A-18E主要承包商:麥道航空公司McDonnell Douglas Aerospace
機種:多用途戰鬥機乘員::F/A-18E-1, F/A-18F-2試飛:1995 服役:2000
引擎:兩台通用電氣公司的F414-GE-400渦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97.9千牛
翼展::13.62米機長: 18.31米 高:4.88米翼面積: 46.45m
重:空重(設計目標)13387千克/起飛重量(攻擊任務)29937千克升限: 15240米
速度::1,913 km/h / 1,189 mph 航程::3,706 km / 2,303 mile
主要機載設備:機載電子設備90%以上與F/A-18C/D兼容,裝備了休斯公司的AN/APG-73多功能數字式空對空和空對地雷達,升級了座艙顯示設備等。
武備:機頭裝1門20毫米M61-A1六管機炮,備彈570發。11個外掛點,可以攜帶美國海軍的全部進攻和防禦武器。

歷史

麥道F·A-18F1974年正當美國空軍提出“輕型戰鬥機”計畫,並開始研製原型機的時候,美國海軍也提出了研製多用途戰鬥機的要求.當時稱之為VFAX計畫,後來改稱海軍空戰戰鬥機計畫.1974年諾斯羅普公司的YF一17在YF一16的原型機競爭中失敗,幸運的是諾斯羅普的工作沒有白做,1975年他們的YF-17被海軍選中,這就是F/A-18的原型機.從1986年開始,麥道公司在F/A-18A/B型的基礎上改進生產了F/A-18C/D。1976年1月美國海軍又與麥道公司簽定契約並以麥道公司(現已併入波音公司)為主與諾斯羅普公司一起聯合研製 F/A-18“大黃蜂”。麥道公司由於研製艦載飛機比諾斯羅普公司更有經驗而被選為負責製造前機身、座艙、機翼、水平安定面、起落架和阻攔鉤,以及全部飛機的總裝。諾斯羅普公司負責發展工作的30%,製造工作的40%。後經過進一步的原型機試飛,生產型製造、試飛。F/A-18A/B的第一架原型機於1978年11月18日首飛,1980年5月交付美國海軍。到1983年1月初步形成作戰能力。此外,大黃蜂還成為以下七個國家/地區廣為套用的空戰機型: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科威特、馬來西亞、西班牙、瑞士。加拿大訂購138架,澳大利亞訂購75架,西班牙訂購84架,均已部分交付使用.F-18A大黃蜂是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攻擊機。有YF/A- 18A/B、F/A-18A、RF-18A、F/A-18B、F/A-18C和F/A-18D等6種型別,共生產了1137架,其中150架是雙座教練型,112架是偵察型
造價:1992年時單機出廠價為2700萬美元。1991年美國國防部取消了隱身艦載攻擊機A-12計畫,為滿足海軍替換60年代A-6的迫切需要,以及填補下一代攻擊機A/F-X服役之前的空白,1992年美海軍選中了麥·道的F/A-18F作為過渡機種。與F/A-18C/D相比,F/A-18/F加長了機身和翼展,增加了機翼和水平尾翼的面積,增加了載油量和武器,加大了航程。該機所用材料與C/D型基本相同,但採用很多隱身技術。該機原型機於1995年11月29日首飛,1998年開始生產型的總裝,2001年投入使用。

主要特點

F/A-18EF/A-18E

麥道F·A-18E"超級大黃蜂"採用了隱身外形設計,包括原來的圓形進氣道改為方形進氣道,塗漆含有吸收雷達輻射的材料。改換更大推力的發動機,推力加力達9986公斤。前機身延長0.86米,翼展加寬1.31米,機翼翼面增大9.29平方米,因此翼載減小;水平尾翼也有所增大,後掠角減小;機翼前緣邊條面積增大了34%;機翼及機身的改進令空氣動力性能有極大改善。其主要特點是增大了航程、每側機翼處增加1個外掛架,而且機翼內側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提高到2400kg,增加了載彈量和提高了作戰能力。其電子系統中約有90%與F/A-18C/D通用,雷達選用了AN/APG-73 (AN/APG-65的改型)。F/A-18E/F最大的進步在於其雷達反射面積減少約10%。雖然不能像新一代的F-22等隱形戰機般,能完全在傳統雷達前隱形,但已足夠讓敵機鎖定的有效距離減少,且就算被鎖定也比較容易逃脫,使得被擊毀的機率大幅的降低。除此之外,其武器掛載點的數量也較以往增加,並且可外掛多達五個副油箱,除了可大幅延長作戰半徑外,甚至還能執行簡易的空中加油任務。
麥道F·A-18F-技術改進 F/A-18F自從1991年1月美國國防部宣布取消A-12研製計畫以來,美國海軍的主力戰鬥/攻擊機面臨著後繼無“機”的困境。隨後,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提出,在現有F/A-18C/D(以下均簡稱為C/D型)的基礎上發展改進型F/A-18E/F(簡稱為E/F型)的方案,其中E為單座型、F為雙座型。 1992年這一方案得到了美國國會的批准,當年援款10.89億美元,已研製費估計需要80億美元。按計畫,第一架E/F將於1995年首飛,1999年初步形成作戰力量,總產量估計可達500架以上。但是2002年美國防部建議僅採購460架。經過努力,首架E/F終於在1995年9月18日出廠,11月29日作了處女飛行。1996年2月15日,第二架飛機(E2)先期飛抵馬里蘭州帕圍森特河,交付美國海軍試飛中心,隨時準備進行試飛。第一架飛機(El)2月底到達。所有7架改型試驗機都將在1996 年內開始試飛。

裝備使用

F/A-18E/F自1995年11月29日首飛,於2000年2月15日完成全部飛行試驗,到2002年7月成軍。截止目前,F/A-18E/F的總裝備數量已達156架,當仁不讓地成為美國海軍艦機的主力裝備。2000年,VFA-115中隊成為第一個正式裝備F/A-18E的作戰中隊,並於2002年6月開始在美國的"林肯"號核動力航母上服役。2003年2月,"林肯"號航母再次駛入波斯灣,它所攜帶的一個中隊12架F/A-18E將是首次參加軍事行動。採用APG73雷達。這種雷達由APG65雷達改進而來,保留了以前的天線和發射機,物理外形基本相同,但是採用的全新的數據處理系統,據稱數據處理能力提高了10倍。最大探測距離148千米,邊掃描邊跟蹤模式(TWS)下作用距離85千米,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顯示其中8個。該雷達還具備都卜勒波束銳化測地功能、合成孔徑功能等對地探測能力,可以給飛行員提供清晰的地面景象,以進行導航和目標指示。

性能指數

F/A-18EF/A-18E

麥道F·A-18FF/A-18E/F"超級大黃蜂"比早期大黃蜂長1.3米
機翼區大25%
內燃料多33%
F414-GE-400發動機提供的推進力高 35%
任務範圍大41%
續航時間長50%
所增加的兩個武器站可攜帶更多的彈藥
增加了混合空對空或空對地武器的靈活性
對“智慧型”武器(如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 和聯合防區外武器(JSOW))的完美補充
增強了負載能力:外部荷載為8,032 公斤
增加了兩個翼尖站
四個內側機翼站,用於攜帶其他燃料箱或空對地武器
兩個機艙機身站,用於攜帶感測器艙
全天候、空對空雷達和一個控制系統,用於精確發射傳統或制導武器
一個中心線站,用於攜帶額外的燃料或空對地武器
駕駛員座艙升級:一個觸敏式前端控制顯示屏;一個更大的液晶多用途彩色顯示屏;以及一個新的發動機燃料顯示屏。

機載設備

F/A-18EF/A-18E

麥道F·A-18E2002年出廠的第25批F/A-18E/F改變了航電系統的總體設計,更換了計算機軟體,為將來換裝APG79主動相控陣雷達做準備。美海軍計畫為F/A-18E/F安裝新型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種新雷達將為網路中心數據共享提供有利條件。 雷聲公司準備為波音公司生產415部該型雷達,其中一部分用於裝備新生產的飛機,另一部分用於改裝已經在海軍服役的123架F/A-18E/F戰鬥機(該機原來裝備的是機械掃描的APG-73雷達)。
在電子和光電對抗方面,E/F型準備採用綜合防禦電子對抗系統(IDECM),其核心部件是AN/ALQ214射頻干擾器,同時還可以集成ALR67(V)3雷達告警器,AAR-57通用飛彈告警器、AN/ALE-47箔條和紅外干擾彈分撒器、ALE-50(ALE-55)光纖拖曳誘餌(可以發射電磁波,吸引雷達制導的飛彈)等對抗設備,形成一個總體的光電和電子對抗系統。在F/A-18E/F上還可能採用雷射紅外對抗系統,用雷射器發射特定波長的雷射對紅外導引頭進行主動干擾。
F/A-18E/F可以攜帶多種戰術吊艙。其中包括雷神公司新研製的ATFLIR先進前視紅外吊艙。該吊艙採用第三代的紅外凝視焦平面成像技術,可以提供導航、目標指示功能,並配備有雷射目標指示器。海軍還在1999年開始為雙座型的F/A-18F開發共享偵察吊艙(SHARP),希望用裝備這種吊艙的F/A-18F來取代目前裝備TARPS的F-14飛機,使之具備戰術偵察能力。該系統使用光電和紅外感測器,允許F/A-18F在斜向距離83KM的距離上蒐集圖像,並通過數據鏈傳輸給地面。該吊艙還可以接受APG73雷達的合成孔徑數據。
經過各方面的改進,F/A-18E/F的作戰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改進後的飛機機動性基本保持不變,9000米以上的爬升和加速能力稍有下降。最大過載從9G降低到7G,可能會降低瞬間盤鏇能力,但是只要保持足夠的敏捷性,配合上頭盔顯示器和大離軸發射的AIM9X飛彈,近距空戰性能不會受到影響現在。
現在的空戰中超視距空戰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F/A-18E/F具有先進的雷達和電子戰系統,優良的人機工程,並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配合AIM120飛彈,超視距作戰能力在第三代戰鬥機中應該是比較強的。如果換裝主動相控陣雷達,這一能力還會進一步增強。它在執行攻擊任務的時候也可以攜帶AIM120飛彈,遇到空中威脅時可以依靠超視距攻擊來自衛。
F/A-18E/F所裝備的APG73雷達具有良好的對地探測功能。配合雷達高度表、GPS導航系統和數位化地圖,可以低空高速突防;也可以遠距離發射防區外對地攻擊飛彈以降低作戰的危險性。它所裝備的ATFLIR先進前視紅外吊艙使飛機可以在夜間超低空突防。

潛在的運營商

波音公司提供給馬來西亞的超級大黃蜂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在2002年回購現有的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然而,超級大黃蜂採購中斷後,政府決定在2002年購買蘇-30戰鬥機而不是在2007年。但馬來西亞皇家空軍司令長官拿督聶依斯邁聶‧Mohamaed指出,馬來西亞皇家空軍沒有計畫在年底採購超級大黃蜂,而不是說,空軍需要這種戰鬥機。波音公司已於2008年交付超級大黃蜂給丹麥和巴西政府。超級大黃蜂是三名丹麥的戰鬥機契約的候選人之一,以取代48架F-16戰隼戰鬥機。2008年10月,據報導,超級大黃蜂被選定為三個最後的候選人之一來競爭巴西的戰鬥機契約。巴西已提出了初步要求的36架飛機,與一個潛在的收購總額為120架。2008年4月24日,波音公司提交了一項提案,為印度的中型多用途作戰飛機( MMRCA )的競爭,向印度提供的超級大黃蜂名為F/A-18IN,這將包括雷神公司的APG-79 AESA雷達。2008年8月,波音公司提交了一份提案,向印度說明波音公司與印度的公司參與的工業夥伴關係。在2009年3月10日,波音公司提供超級大黃蜂作為希臘的下一代戰鬥機。

實戰表現

2002年11月6日,林肯號航母上部署的F/A-18E/F首次參與實戰行動,使用精確制飛彈藥對伊拉克的兩套薩姆飛彈、1個指揮、控制和通信設施實施了打擊。

麥道公司飛機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