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蚜

麥蚜可危害多種禾本科作物及雜草,從小麥苗期到乳熟期都可危害,刺吸小麥汁液,造成嚴重減產,麥蚜還能傳播小麥黃矮病毒病。蚜在溫暖地區可全年發生孤雌生殖,危害小麥的蚜蟲有很多種,但主要是麥二叉蚜、麥長管蚜及玉米蚜三種。這三種蚜蟲均以成蟲或若蟲刺吸葉、莖稈、嫩穗中的汁液,影響小麥的正常發育。

麥蚜

正文

昆蟲綱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麥類蚜蟲的統稱。麥類的主要害蟲。俗稱膩蟲。主要有麥長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麥二叉蚜 (Schizaphis graminum)、麥無網長管蚜 (Acyrthosiphon dirhodum)和禾縊管蚜(Rhopalosiphum padi)4種。常混合發生,但以前兩種為主。也為害莎草科的植物。麥蚜為多型性昆蟲,無翅和有翅胎生雌蚜是主要蚜型。
麥長管蚜無翅和有翅胎生雌蚜的成蟲體長約 3毫米,長卵形,草綠至橙紅色。觸角比身體長,有翅型前翅中脈分3岔。腹管為體長的1/4,黑褐色,端部有網紋。麥二叉蚜體長約2毫米,卵圓形,淡綠至黃綠色。觸角為體長的2/3,有翅型前翅中脈分2岔。腹管較短,淡綠色。麥蚜分布遍及世界各產麥國。在中國除麥無網長管蚜分布範圍較狹外,其餘均在各麥區普遍發生。麥二叉蚜通常僅發生在中國西北和華北麥區。亞洲、東非、北美以及北非、地中海地區和南美等地也有分布。兩種麥蚜一年發生10餘代至20代以上。麥長管蚜在產麥區多以無翅成、若蚜在麥株基部和土縫內越冬,北部產麥區多以卵越冬。長勢好的麥田受害重。麥二叉蚜在麥類苗期即行為害,灌漿後遷飛。多棲息在植株下部和葉片背面。瘠薄麥田受害重。麥蚜主要以成、若蚜刺吸麥類等莖、葉和嫩穗的汁液,後期多集中在穗部為害,使麥株生長緩慢、分櫱數減少、千粒重下降。還可傳帶黃矮病等多種病毒病。

麥蚜的主要天敵有瓢蟲、草蛉、食蟲蝽、蜘蛛、食蚜蠅、蚜繭蜂等類群。除利用天敵外,其他防治方法有:①合理調整作物布局,削弱麥蚜和黃矮病的寄主作物鏈;②選用抗蚜品種;③適期播種,清除田邊雜草及自生麥,並可結合冬灌和早春碾壓或耙耱,減少越冬蟲口密度;④用農藥處理麥種,田間可噴灑氧化樂果、敵敵畏、對硫磷、滅蚜松等殺蟲劑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