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無網長管蚜

麥無網長管蚜,昆蟲綱,同翅目,主要危害麥類。

基本信息

中文名:麥無網長管蚜
拉丁學名:Metopolophium dirhodum(Walker)
綱:昆蟲綱
目:同翅目
科:蚜科
天敵:主要有瓢蟲、草蛉、蚜繭蜂、食蚜蠅和蚜黴菌等
主要危害作物:麥類

形態特徵

麥無網長管蚜的無翅成蚜體形呈長橢圓形,體長2.5mm。腹部蠟白色至淡赤色。腹管長圓筒形,淡色至綠色,端部無網狀紋。尾片有毛7~9根,有翅蚜翅中脈分支2次。觸角第三節長0.52mm,有感覺圈10~20個以上。

生物學特性及發生消長規律

麥蚜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都以無翅型孤雌胎生若蚜生活。在營養不足、環境惡化或蟲群密度大時,則產生有翅型遷飛擴散,但仍行孤雌胎生,只是在寒冷地區秋季才產生有性雌雄蚜交尾產卵。來春卵孵化為乾母,繼續產生無翅型或有翅型蚜蟲。
麥蚜以無翅孤雌胎生雌蚜繁殖為主,有翅孤雌胎生雌蚜遷飛擴散。在溫暖地區可全年孤雌生殖,不發生性蚜世代,表現為不全生活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區,有性蚜世代,為全生活周期型。
我國寒冷地區禾穀縊管蚜和無網長管蚜為異寄主全周型。前者在第一寄主稠李、桃、李及榆葉梅等植物上的受精卵越冬,後者在第一寄主薔薇屬植物上的受精卵越冬。初夏遷飛到第二寄主麥類或其他禾本科植物上為害;麥長管蚜和麥二叉蚜在春麥區亦可營同主全周期型生活,在麥類或其他禾本科植物上產生有性雌雄蚜交配產卵,在冬麥或禾本科雜草以及草下土縫中越冬。卵孵化為乾母,繼續產生有翅或無翅孤雌蚜,再遷飛入麥田為害。春季小麥返青後繁殖速度加快,到灌漿乳熟期田裡麥蚜數量達到最高峰。小麥成熟後,大量有翅蚜遷飛到高粱、玉米、糜子、自生麥苗和各自野生寄主上繼續繁殖。秋末小麥播種出土後,麥蚜又遷飛回麥田為害幼苗。
麥無網長管蚜以為害葉片為主.
麥蚜為害規律中,溫濕度等氣候因素常起主導作用。如冬暖春旱,小麥孕穗期前後又遇春寒,小麥生育期延遲,炎夏高溫期短,麥蚜常猖獗為害,小麥黃矮病也易於流行。
年均可發生10~20餘代。
麥無網長管蚜均以卵越冬,初夏飛至麥田。小麥返青至乳熟初期,麥長管蚜種群數量最大,隨植株生長向上部葉片擴散為害,最喜在嫩穗上吸食,故也稱“穗蚜”。無網長管蚜則喜低溫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