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長管蚜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英文名:bigcottonaphid
異名:無網長管蚜、大棉蚜
簡介:棉長管蚜又稱為棉無網長管蚜、大棉蚜,學名AcyrthosiphomgossypiiMordviiko,屬同翅目,蚜科,為害棉花、駱駝刺、苦豆子、蠶豆、豇豆、綠豆、圓葉錦葵、甘草等,是新疆棉區的主要害蟲。

為害症狀

[為害症狀]以刺吸口器刺入棉葉背面或嫩頭,吸食汁液。苗期受害,棉葉捲縮,開花結鈴期推遲;成株期受害,上部葉片捲縮,中部葉片現出油光,下位葉片枯黃脫落,葉表有蚜蟲排泄的蜜露,易誘發黴菌滋生。蕾鈴受害,易落蕾,影響棉株發育。

發生因素

[發生規律]以卵在駱駝刺、甘草、愧屬植物上越冬

形態特徵

[形態]無翅胎生雌蚜體長3.5mm,草綠色,被蠟粉,頭部額瘤外傾,觸角稍長於身體,第6節鞭部位基部的3~4倍,第3節基部有小圓感覺圈1~3個腹部背面幾乎無斑紋腹管很長,約等於觸角第4、5節之和,可達體長之半或1/3,尾片有長毛8~12根有翅胎生雌蚜體長2.7mm,草綠色或淡黃綠色,額瘤顯著,外傾觸角比身體長,第3節基部2/3有小圓感覺圈10~20個。

生活習性

[習性]春天當氣溫上升到10℃時越冬卵開始孵化,在越冬寄主上胎生繁殖數代後,產生有翅蚜,向僑居寄主遷飛,5~6月飛入棉田為害7月上中旬是為害盛期8月中旬後種群數量下降足長,善爬行,不群集有假死性,遇震動落地適宜溫度為20~27℃高溫不利於其發生為害

防治方法

[防治](1)農業防治。冬春兩季剷除田邊、地頭雜草,早春往越冬寄主上噴灑氧化樂果,消滅越冬寄主上的蚜蟲。實行棉麥套種,棉田中播種或地邊點種春玉米、高粱、油菜等,招引天敵控制棉田蚜蟲。一年兩熟棉區,採用麥棉、油菜棉、蠶豆棉等間作套種,結合間苗、定苗、整枝打權,把拔除的有蟲苗、剪掉的蟲枝帶至田外,集中燒毀。(2)藥劑拌種平作春棉區,先把棉籽在55—60℃溫水中預浸30分鐘,撈出後晾至種毛髮白,用40%甲拌磷400ml稀釋30倍,噴拌在50kg棉種上,悶12小時後播種,或用種子重量1.5%的70%滅蚜松粉劑拌種,也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20kg拌100kg棉籽,再堆悶4—5小時後播種,還可在播種時把上述顆粒劑施於播種溝內,然後覆土。也可用10%吡蟲啉有效成份50—60g拌棉種100kg,對棉蚜、棉卷葉螟防效較好,播種45—60天有蚜株率10—60%,百株蚜量的相對防效為72.6—85.7%和84.8—97.3%。生產上可減少防蚜次數。麥套棵播種晚,用吡蟲啉拌種後基本能控制其為害。(3)藥液滴心40%久效磷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150—200倍液,毎667m2用對好的藥液1—1.5kg,用噴霧器在棉苗頂心3—5cm高處滴心1秒鐘,使藥液似雪花蓋頂狀噴滴在棉苗頂心上即可。(4)藥液塗莖用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油20ml,田菁膠粉1g或聚乙烯酵2g,對水100ml攪勻,於成株期把藥液塗在棉莖的紅綠交界處,不必重塗,不要環塗。(5)苗蚜3片真葉前,卷葉株率5—10%,4片真葉後卷葉株率10—20%,伏蚜卷葉株率5—10%或平均單株頂部、中部、下部3葉蚜量150—200頭,及時噴灑35%賽丹乳油1500倍液或20%滅多威乳油、44%丙溴磷乳油1500倍液、40%滅抗鈴乳油1200倍液、20%康福多濃可溶劑3000—4000倍液、43%新百靈乳油(辛?氟氯氰乳油)1500倍液(北京順義農藥廠)、90%快靈可溶性粉劑35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防治伏蚜1000倍液,苗蚜2000倍液即可。必要時上述殺蟲劑與增效劑混用,可提高防效,延緩抗藥性。棉蚜對菊酯類殺蟲劑的敏感性仍然很差,有的產生了明顯抗藥性,不宜用於防治棉蚜。44%丙溴磷乳油、40%甲丙硫磷乳油、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防治桷蚜效果達70%以上,可見對棉蚜防效不甚理想,但對棉鈴蟲防效好,可用於防治314代棉鈴蟲為主,兼治棉花生長中期的伏蚜和葉蟎。此外,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6000倍液防效高,持效期7天左右;氨基甲酸酯類的20%滅多威和有機氯類的35%賽丹(硫丹)乳油1500倍液是防治棉蚜高效藥劑I—7天防效90%以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