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焦

麥焦

食餅筒俗稱麥焦,又名五虎擒羊,是台州的一特有小吃。 這是台州的一特有小吃。食餅筒,又名五虎擒羊,顧名思義就是把各種美味佳肴用紙樣薄的麥焦皮(也有用米漿烙的米筒)包成筒狀,它是我們台州著名的一種小吃。俗稱“麥焦”,也有稱麥餅筒和錫餅的。說是小吃,其實家家戶戶都把它當作主食的,因為在麵皮裡面已包羅了餐桌上所有的菜餚。我們這一帶每年的端午節都是必吃這道小吃的,再喝上一點雄黃酒,門上插一兩支用菖蒲做成的避邪劍,那端午濃濃的味道就出來了。各地風俗有別,但包上這么多的菜做成食餅筒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好像也就我們這裡了。現在,只要想吃,那一年裡的任何一天都可以做這道小吃的。街上也隨時都能買到,還可以整個油煎一下,只是餡遠沒有家裡的那么豐盛。

簡介

這是台州的一特有小吃。食餅筒,又名五虎擒羊,顧名思義就是把各種美味佳肴用紙樣薄的麥焦皮(也有用米漿烙的米筒)包成筒狀,它是我們台州著名的一種小吃。俗稱“麥焦”,也有稱麥餅筒和錫餅的。說是小吃,其實家家戶戶都把它當作主食的,因為在麵皮裡面已包羅了餐桌上所有的菜餚。我們這一帶每年的端午節都是必吃這道小吃的,再喝上一點雄黃酒,門上插一兩支用菖蒲做成的避邪劍,那端午濃濃的味道就出來了。各地風俗有別,但包上這么多的菜做成食餅筒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好像也就我們這裡了。現在,只要想吃,那一年裡的任何一天都可以做這道小吃的。街上也隨時都能買到,還可以整個油煎一下,只是餡遠沒有家裡的那么豐盛。

做法

麥焦麥焦
做食餅筒可繁可簡,全看自己的喜好。但最關鍵的就是必須要有卷食物的麵皮,並且麵皮的質量非常的講究,它要既薄又韌,如果韌性不夠,一包上東西就容易破掉,如果皮太厚,吃起來直接影響口感。現在則好了,市上有現成的食餅皮子供應,省卻了許多麻煩。外來人可能不懂得怎么吃,特別是在招待客人時,他對這個吃法很好奇,一上來就躍躍欲試,拿起皮子就咬,惹得哄堂大笑。待主人手把手地教會他如何放菜,如何卷吃,他便邊咂酒邊品嘗食餅筒,口頰生香。裡面的餡一般來說,米粉乾、蛋絲、紅燒肉、豆腐乾炒韭菜、洋蔥炒肉或蒜芯、捲心菜,綠豆芽,其他的,只要合乎自己的口味,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可以拿來當作食餅筒的餡。把皮子平攤在桌面,用筷子把自己喜歡吃的小菜,一樣又一樣地挾來放在皮子上,然後捲成直徑5公分的圓筒狀,卷一筒吃一筒,一般的可吃兩三筒,多者可吃四五筒。然而包食餅是需要技術的。包的過大就象是一位發福的中年婦女,臃腫而笨拙,影響食慾。太小了又是一個尚未發育的稚齒少女,而且箇中菜料都未放夠,乾脆吃食餅皮了,味道肯定要差好多。同時還要做到在吃的過程中立而不破,在你的手中唇間,始終保持全身胴體的光潔,直到全部進入你的食道食餅筒起源於黃岩,地方志上記載說是紀念戚繼光的。食餅筒又稱麥餅筒。用麥粉放貼鍋,烙成大而圓薄餅,放肉片、綠豆芽、蛋皮、筍、豆腐乾、米麵等餡料,捲成筒狀而食。

來歷

台州人有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錫餅(麥餅、食餅筒)的風俗。早期稱之為“拭餅”,拭餅是“先製成粉漿,再在平底鍋中拭勻烙熟”,這種麥餅的做法是用麵粉加水拌成麵粉漿,攤拭餅時,主婦拈一團又軟又韌的麵粉漿放在底部加熱的平底鏊盤上,或順時針或逆時針拭勻上一圈即成,手藝好的攤成的拭餅不但皮薄、勻而無洞眼,且外周“滴括周圓”。也有人將拭餅寫做“錫餅”,認為這種餅薄如錫箔,故謂“錫餅”;還有人寫作“食餅”或“席餅”的。
據一篇文章中考證,吃春餅這一習俗可追溯到晉,但興於唐朝。《關中記》說: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新之意。杜甫有詩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陸游也有詩句“春日春盤節物新”。元代出現用薄餅卷餡後再用油炸食用的記載。鍾叔河先生寫過《長沙的春卷》,稱吃春卷是長沙的一種民俗。金門地區則將這種食物稱為“七餅”(讓人想到麻將中的“七餅”),還有一個有關其來歷的傳說故事。據記載,皖南地區人民也在立夏時節做苧麻餅吃,當地有一種野生植物——苧麻,用苧麻葉搗成泥,摻進糯米粉中做成餅,蒸熟食之,作為“立夏”前後的節令食品,在當地民間有“立夏吃苦餅,熱天不中暑”的諺語。網上還可查到越南也有春卷。不知為什麼,台州人習慣在立夏這天吃錫餅,這一天也叫做“疰夏”(也有寫作醉夏的,周作人先生則寫作“蛀夏”),有俗諺曰:“疰夏嘸麥餅,白落(碌)做世人。”意謂立夏這天沒有麥餅吃,做人也白做了,可見錫餅台州人心目中的地位。葉澤誠先生收集的臨海節俗竹枝詞有一首《疰夏(立夏節)》這樣寫道:“食餅筒筒像卷(此處一字為上“竹”下“品”),豆芽小菜炒麩筋。店家借根天平秤,秤過今年重幾斤。”其次是端午節時吃麥餅,在我的印象中,家鄉端午這天各家各戶很少吃粽子的,反而以吃錫餅居多,雖然諺語有“吃了端午粽,棉衣遠遠送”一句,吃粽似乎是春節時更多些。有關台州端午吃麥餅的題詠,我所見到的有近代溫嶺名醫趙立民先生的《好事近》一詞曾提及:
“端節又來臨,
喜氣瀰漫墟落。
爐灶香騰麥餅,
冒炊煙椽角。”
如今人們多用液化氣了,“爐灶香騰麥餅,冒炊煙椽角”的景象恐怕是難以看到了。住在城裡的不少人也很少親手做麥餅了。
清道光進士黃壺舟先生,曾擔任宗文書院的首任山長,在他的詩集《聽松小隱詩鈔》中也寫到麥餅:
“春秋佳日固瀟灑,
暑中小住寧非佳。
鄰翁小饋餅卷麥,
家人馳送盤登鮭。”
這裡寫的不一定是端午,但從詩中可看出那時也習慣在暑天吃麥餅的。

五黃

除了食餅筒外,台州還有“五黃”的說法,“五黃”就是指黃瓜、黃魚、黃蟮雄黃酒和蛋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