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仙翁

麥仙翁

麥仙翁(學名:)是石竹科、麥仙翁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9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長硬毛。莖直立單生,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微合生,抱莖,花單生,花梗極長;花萼長橢圓狀卵形,萼裂片線形,葉狀,花瓣紫紅色,爪狹楔形,白色,瓣片倒卵形,雄蕊微外露,蒴果卵形,種子呈不規則卵形或圓腎形,6-8月開花,7-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生長在麥田中或路旁草地,為田間雜草。歐洲、亞洲、非洲北部和北美洲也有分布。 全草藥用,治百日咳等症。莖、葉和種子有毒。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麥仙翁 麥仙翁

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長硬毛。莖單生,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3厘米,寬(2~) 5~10毫米,基部微合生,抱莖,頂端漸尖,中脈明顯。

花單生,直徑約30毫米,花梗極長;花萼長橢圓狀卵形,長12~15毫米,後期微膨大,萼裂片線形,葉狀,長20~30毫米;花瓣紫紅色,比花萼短,爪狹楔形,白色,無毛,瓣片倒卵形,微凹缺;雄蕊微外露,花絲無毛;花柱外露,被長毛。

蒴果卵形,長12~18毫米,微長於宿存萼,裂齒5,外卷;種子呈不規則卵形或圓腎形,長2.5~3毫米,黑色,具棘凸。2n=48。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歐洲、亞洲、非洲北部和北美洲也有。

生長環境

生於麥田中或路旁草地,為田間雜草。 夏季開花,它的適應性很強,能自播繁殖,生長旺盛。

主要價值

全草藥用,治百日咳等症。莖、葉和種子有毒。

植物危害

毒性

麥仙翁 麥仙翁
麥仙翁 麥仙翁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種子有毒,其毒性與生長土壤及成熟期有關。外果皮毒性不大,有毒物質主要集中於果仁和胚中,經加熱後毒性大為降低。由於該植物是田間雜草,在收穫季節常與作物的種子混雜在一起,因而常造成人畜中毒。人中毒有腹痛、嘔吐、腹瀉、眩暈、低燒、脊柱劇烈疼痛和運動困難,有時昏迷或死亡。動物食自身體重0.1~1.0%。的種子粉可引起死亡,其中小牛、豬和狗等對其毒性較為敏感,貓、羊、兔和成年牛對其毒性則不敏感,有些動物還可產生一定的免疫力。大鼠、小鼠和豚鼠分別皮下注射0.5g、0.5g和5g種子的提取物可引起死亡。動物連續小量食用種子可導致慢性中毒,一般稱“麥仙翁中毒”。主要症狀有流涎、噁心、嘔吐、腹瀉、眩暈、呼吸困難以至昏迷、癱瘓等。大量連續食用則引起更嚴重的症狀,如強烈的肌肉疼痛、痙攣、呼吸抑制以至死亡。馬急性中毒尚有脈速而弱、體溫升高、肌強直、抽搐而死。狗中毒後期嘔吐頻繁,45分鐘後出現肌顫,由興奮轉入昏睡,感覺遲鈍、運動失調,因循環衰竭和呼吸抑制而迅速死亡。鳥類和雞等家禽中毒後,口內乳狀分泌物增多、腹瀉、呼吸減慢和心跳減少。動物中毒死亡後,屍檢可見顯著的腸胃炎症,腦和脊髓充血,腦室和髓腔常有滲出物,脊髓尚有灰白質軟化,有時還可見紅血球破壞,肝和腎脂肪性變等。

在中國北方地區常危害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和草皮;由於該種的全株,特別是種子有毒,當混入糧食中後,會對人、畜和家禽的機體健康造成損害,逸生的麥仙翁可直接對馬、豬、小牛和鳥類構成威脅。

成分

麥仙翁 麥仙翁

麥仙翁種子中含有19種胺基酸,其中以苯丙氨酸含量為最高,脯氨酸、纈氨酸及丙氨酸次之旗氨酸、精氨酸含量最低。全草中含有17種胺基酸,其中以脯氨酸含量為最高,Y~氨基丁酸、纈氨酸及丙氨酸次之,而以旗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最低。

活性測試結果表明,麥仙翁種子和全草的總胺基酸部位對大田小麥生長有明顯促進作用,且均顯著促進實驗室培養液中小麥胚芽鞘生長,二者之間的作用效果無顯著差異。兩種總胺基酸部位中各單體胺基酸的含量差異較大,全草總胺基酸中脯氨酸占所有17種胺基酸的62.09%,而種子中苯丙氨酸則占所有19種胺基酸的55.95%,脯氨酸含量次之,但僅占8.90%。脯氨酸具有抗逆作用,同尿嘧啶結合使用可使作物增產早有報導,苯丙氨酸的類似作用則未見報導。

將胺基酸以其側鏈R基團的結構不同分類,再比較各種類型胺基酸的含量可發現一些初步規律:

麥仙翁 麥仙翁

a.非極性側鏈R基胺基酸(非極性胺基酸)占種子中總胺基酸的88.75%,全草中則占總胺基酸的78.79%;

b.四種類型胺基酸在種子和全草中含量比例基本一致:非極性側鏈R基胺基酸>無電荷極性側鏈R基胺基酸>負電荷極性側鏈R基胺基酸>正電荷側鏈R基胺基酸;而且前兩種類型胺基酸在全草和種子總胺基酸中所占比例分別為e6.48 和97.72 。這種比例關係在有關促進作物生長的各種胺基酸的研究報導中也同樣存在 “。

C.對比以上各種類型胺基酸的含量比例分析結果和有關胺基酸對植物生長作用的研究結果,推斷麥仙翁種子和全草中促進小麥增產的活性胺基酸部位是以非極性側鏈R基胺基酸為主要組成成分,並與其它三種類型胺基酸以一定的比例組合而成的,它們對小麥的增產作用可能是不同類型胺基酸在一定配比條件下發揮多種作用的協同結果。

化學成分:種子含皂甙、棉子糖、蔗糖3-(2,4-二羥基-6-甲基苯基)、丙氨酸(3-(2,4-dihydroxy-6-methylphenyl)alanine)及硝酸鹽還原酶。

危害

該種常生於麥田中,是早年隨麥種傳入的雜草。

雜草的主要危害有:

1、與農物爭奪水分、養分和光能。雜草根系發達,吸收土壤水分和養分的能力很強,而且生長優勢強,耗水、耗肥常超過作物生長的消耗。雜草的生長優勢強,株高常高出作物,影響作物對光能利用和光合作,干擾並限制作物的生長。

2、雜草是作物病害和蟲害的中間寄主。不少雜草是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病菌和害蟲常年在雜草上或根部寄生或過冬,次年春天再遷移到作物上進行危害。

3、降低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由於雜草的直接和間接(病蟲害傳播)危害,會明顯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

4、影響人、畜健康。如麥田雜草毒麥和種子,含有毒麥鹼,混入小麥粒內,可引起人和牲畜中毒;蒼耳籽內也含有毒物質,誤食多量後,會造成人、畜中毒。

5、增加管理用工和生產成本。雜草較多的農田,其除草的用工量消耗多,同時由於大量用工,增加了生產成本。

那么如何好雜草綜合防治呢?1、嚴格雜草檢疫。對國外引進的種子必須嚴格執行雜草檢疫制度,杜絕傳入我國及蔓延危害。國內要加強和健全檢疫制度,防止蔓延。2、合理輪作。這是改變雜草生態環境抑制和減輕雜草危害的重要農業措施。3、土壤耕作。利用犁、耙、中耕機等農具,在不同時間和季節進行耕作,對不同雜草有殺除作用。4、物理除草。最常用的是利用地膜覆蓋,提高地膜和土表溫度,燙死雜草幼苗,或抑制雜草生長。

石竹目百科(四)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顯花植物的一目,屬雙子葉植物綱(特徵特徵為具兩片子葉)。
柳葉刺蓼
梨葉木蓼
籬蓼
麗江大黃
菱葉大黃
拉薩大黃
卵果大黃
綠穗莧
柳葉牛膝
蓮子草
林地莧
林地莧屬
瀾滄雪靈芝
繸瓣無心菜
裸莖老牛筋
老鸛草
輪葉無心菜
棱長柱無心菜
裂瓣無心菜
六齒卷耳
鐮刀葉卷耳
林生石竹
繸裂石竹
裸果木
裸果木屬
縷絲花
麗江蠅子草
林芝蠅子草
拉薩蠅子草
輪傘蠅子草
喇嘛蠅子草
鐮葉蠅子草
柳葉蠅子草
栗色蠅子草
林繁縷
柳葉繁縷
卵葉繁縷
繸瓣繁縷
麥仙翁屬
莓苔狀繁縷
日中花屬
木麒麟屬
木蓼
毛蓼
密穗蓼
木蓼屬
密毛酸模葉蓼
密刺沙拐棗
毛葉草血竭
綿毛酸模葉蓼
毛脈蓼
木藤蓼
密序大黃
毛脈酸模
毛馬齒莧
馬齒莧屬
美麗老牛筋
膜萼無心菜
毛葉老牛筋
密生福祿草
毛萼無心菜
毛葉無心菜
毛荷蓮豆草
膜苞石頭花
毛剪秋羅
毛粗壯女婁菜
米努草屬
膜萼花屬
毛脈孩兒參
蔓孩兒參
木里蠅子草
墨脫蠅子草
蔓莖蠅子草
毛萼蠅子草
麥瓶草
毛湖北蠅子草
米林繁縷
密柔毛繁縷
綿毛繁縷
綿柄繁縷
密花繁縷
毛禾葉繁縷
麥藍菜屬
茅膏菜
茅膏菜屬
美麗日中花
囊泡貉藻
尼泊爾蓼
牛皮消蓼
尼泊爾酸模
牛耳酸模
擬林莧
牛膝屬
擬林莧屬
女婁無心菜
怒江無心菜
念珠無心菜
尼蓋無心菜
嫩枝無心菜
女婁菜屬
囊謙蠅子草
尼泊爾蠅子草
耐國蠅子草
女婁菜
寧夏蠅子草
擬漆姑屬
尼泊爾繁縷
內彎繁縷
囊種草
囊種草屬
披針葉酸模
普蘭無心菜
普蘭蠅子草
帕米爾繁縷
匍匐水柏枝
漆姑無心菜
青藏雪靈芝
秦嶺無心菜
青海雪靈芝
球序卷耳
淺裂剪秋羅
漆姑草屬
漆姑草
全緣蠅子草
球萼蠅子草
齊雲山蠅子草
箐姑草
千針萬線草
柔軟無心菜
髯毛無心菜
日本石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