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眼草

鳳眼草

鳳眼草,別名椿莢、樗莢、鳳眼子、樗樹凸凸、樗樹子、臭椿子、春鈴子等。英文名為FruitofTree-of-heavenAilanthus,拉丁名為Ailanthusaltissima(Mill.)Swingle。本品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果實。味苦、澀,性涼,清熱燥濕、止痢、止血。主治痢疾、白濁、帶下、便血、尿血、崩漏。能耐旱、耐鹼,常栽培為行道樹。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鳳眼草鳳眼草

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樹冠呈扁球形或傘形。

樹皮灰白色或灰黑色,平滑,稍有淺裂紋。小枝粗壯。葉痕大,倒卵形,內具9個維管束痕。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13-25枚,卵狀披針形,

鳳眼草鳳眼草

中上部全緣,近基部有1-2對粗鋸齒,齒頂有腺點,葉總柄基部膨大,有臭味。5-6月開花,圓錐花序頂生,花白色,芳香。蒴果橢圓形,

鳳眼草鳳眼草

種子多數,有扁平膜質的翅。

鳳眼草鳳眼草

植物形態

鳳眼草鳳眼草

落葉喬木,高可達20m。樹皮平滑有直的淺裂紋,嫩枝赤褐色,被疏柔毛。

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45-90cm;小葉13-25,揉搓後有臭味,卵狀披針形,長7-12cm,寬2-4.5cm,先端漸尖,基部斜截形,全緣,僅在基部通常有1-2對粗鋸齒,齒頂端背面有1腺體。

圓錐花序頂生;花雜性,白色帶綠;雄花有雄蕊10;子房為5心皮,柱頭5裂。

翅果長圓狀橢圓形,長3-5cm。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生態習性

鳳眼草鳳眼草

喜光,不耐陰。適應性強,除黏土外,各種土壤和中性、酸性及鈣質土都能生長,適生於深厚、肥沃、濕潤的砂質土壤。耐寒,耐旱,不耐水濕,長期積水會爛根死亡。深根性。對煙塵與二氧化硫的抗性較強,病蟲害較少。能耐乾旱及鹽鹼,且生長速,對有毒氣體的抗性較強,可作城市、工礦區和農村綠化樹種。根皮和莖作藥用,有燥濕清熱、消炎止血的效用;莖皮含樹膠;葉可飼春蠶,浸出液可作土農藥;種子含脂肪油30—35%,為半幹性油,殘渣可作肥料;根含苦楝素、脂肪油及鞣質。用種子或根糵苗分株繁殖。

又名椿樹或木礱樹,古稱樗。因葉基部腺點發散臭味而得名。臭椿屬共約10~15種,主產亞洲東南部。中國有6種3變種1變型。樹高可達30米,胸徑1米以上,枝條粗壯。一回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13~25枚;小葉近基部具少數粗齒,齒端有1腺點。雌雄同株或雌雄異株。圓錐花序頂生,花小,雜性,白綠色,花瓣5~6,雄蕊10。翅果,扁平,長橢圓形。種子位於中央。

分布地區

在中國,南自廣東、廣西、雲南,向北直到遼寧南部,共跨22個省區,而以黃河流域為分布中心。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000米範圍內。喜光。不耐嚴寒。在年平均氣溫7~19℃、年降雨量400~2000毫米範圍內生長正常;年平均氣溫12~15℃、年降雨量550~1200毫米範圍內最適生長。

鳳眼草鳳眼草

植物栽培

種植

鳳眼草鳳眼草

1、氣候土壤:適應力強、耐高溫和嚴寒,以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生長為好,亦適應於多種土壤環

境。

2、種植:種子繁殖:宜春播或秋播。條播,行距0、8-1尺。復以2-3分土,播後2-3天出苗,當苗高2-3尺時移栽。

採收

8~9月果熱時採收,除去果柄,曬乾。

炮製方法

1、淨制:除去雜質,切碎片。

2、炮炙:炒制:取淨鳳眼草之藥材,放入鍋內,炒至黑色,研粉用。

園林用途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 鳳眼草樹幹通直高大,春季嫩葉紫紅色,秋季紅果滿樹,是良好的觀賞樹和行道樹。可孤植、叢植或與其它樹種混栽,適宜於工廠、礦區等綠化。 在印度、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美國等常常作為行道樹,頗受讚賞而成為天堂樹。

功能主治

功效分類

清熱燥濕藥;止血藥

功能

鳳眼草鳳眼草

治痢疾,腸風便血,尿血,崩漏,白帶。

①《嘉祐本草》:"大便下血。"

②《藥材資料彙編》:"治腸風便血,小便下血,療骨鯁。"

③《山東中藥》:"為止血藥。治婦女血崩。"

④《陝西中草藥》:"功能同椿白皮(樗白皮),多用於止血。"

⑤《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遺精陽痿;炒後研末治便血。"

⑥《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便血,尿血,血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洗。

中藥選方

鳳眼草鳳眼草

①治腸風瀉血:椿莢,一半生用,一半燒存性,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米飲調下,不拘時候。(《聖濟總錄》椿莢散)

鳳眼草二兩,炒黃研面,每服二錢,白開水送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o)

鳳眼草,燒灰淋水洗頭,加椿皮灰尤佳。(《衛生易簡方》)

臨床套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鳳眼草鳳眼草

取春鈴子生藥乾燥壓粉與等量蜜製成丸劑,每丸重2錢。每次1錢,日服3次,10天為一療程。治療52

0例,經三個療程的有效率為88.25%,顯效率43.26%。單純型的療效高於喘息型,虛寒型高於痰熱型。此藥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平喘較差。副作用多在服藥後3、7、10天出現,第二、三療程出現較少,主要為口乾、噁心、大便乾燥,除個別停藥外,均自行消失。

生藥材鑑定

概述

鳳眼草鳳眼草

乾燥的翅果矩圓形,扁平,兩端稍捲曲,長3.5~4厘米,寬1~1.2厘米,黃褐色,微現光澤,表面

有細密的脈紋,膜質,中部具一條橫向的凸紋,中央突起呈扁球形,內含種子一枚,少數翅果有殘存的果柄。種子扁圓形,種皮黃褐色,內有兩片黃綠色肥厚的富油的子葉。味苦,種子尤苦。

性狀鑑別

根皮呈扁平塊片或不規則卷片狀,長寬不一,厚2-5(-10)mm,外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粗糙,皮孔明顯,縱向延長,微突起,有時外面栓皮剝落,呈淡黃白色;內表面淡黃色,較平坦,密布細小棱形小點或小孔。質堅脆,折斷面強纖維性,易與外皮分離。微有油腥臭氣,折斷後更甚,味苦。乾皮多呈扁平塊狀,厚3-5mm或更厚;外表面暗灰色至灰黑色,具不規則縱橫裂,皮孔大,去栓皮後呈淡棕黃色;折斷面顆粒性。以無粗皮、肉厚、內面黃白色者為佳。

顯微鑑別

根皮橫切面:木栓細胞切向延長,排列整齊,厚達數十列,其內側有環列的石細胞群。韌皮部有成來或偶有單個散在的纖維和石細胞群。石細胞直徑24-30μm,長可達150μm,壁甚厚,黃色,孔溝明顯,有的含有草酸鈣方晶。纖維較多,直徑20-40μm,壁厚,木化。射線寬2-4列細胞,外部擴大呈喇叭狀;有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族晶和方晶。

粉末特徵

根皮粉末淺黃色。

①石細胞黃色,類圖形、類方形、類長方形或不規則狀,直徑24-30μm,長可達150μm,壁甚厚,孔溝明顯,胞腔常含草酸鈣方晶。

②纖維直徑20-40μm,壁厚,木化,有的末端呈波狀或有鋸齒狀突起。

③草酸鈣簇晶直徑15-50μm,方晶呈多面形或雙錐形,直徑11-50μm。

④澱粉粒多而細小,直徑2-14μm,多為單粒,也有2-3個分粒組成的復粒,臍點裂縫狀,飛鳥狀或星狀,層紋不明顯。乾皮特徵與根皮相似,但石細胞、草酸鈣方晶較根皮為多,而草酸鈣簇晶較少。

區別香椿與臭椿

概述

鳳眼草鳳眼草

香椿與臭椿都是上海的鄉土樹種,雖然屬於兩個不同的科,但兩者的形態比較相象,容易把兩個

樹種混淆,現把兩者的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態習性的異同作一對比介紹,以便區分:

香椿

nasinensis(A.juss.)Roem.(CedreiasinensisA.Juss.)楝科,香椿屬。落葉喬木,樹皮暗褐色,條片狀剝落。小枝粗壯,葉痕大而扁圓形,內具5維管束,偶數羽狀複葉(稀奇數羽狀複葉),有香氣,長橢圓形或廣披針形,先端漸長尖,基部不對稱,全緣或具不明顯的鋸齒。分布廣,原產中國中部,現遼寧南部,華北至東南和西南均有栽培。喜光,不耐蔭,適生於深厚、肥沃的沙質土壤,在中性、酸性、鈣質土均生長良好,耐輕度鹽漬,對有毒氣體抗性強。

臭椿

anthusaltissimaSwingle苦木科,臭椿屬。皮較光滑,葉痕大而倒卵形,內具9維管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13—25,卵狀披針形,先端漸長尖,基部1—2對腺體,中上部全緣,背面稍有白粉,無毛或沿中脈有毛。分布廣,北緯22°—43°之間,很耐乾旱、瘠薄。不耐水濕,能耐中度鹽鹼土,對微酸性、石灰質土壤中均能生長;對煙塵,SO2的抗性強。

中醫藥文化(二)

中國醫藥自古就是一項充滿神秘的藝術。望、聞、問、切,就能診斷,開具藥方基本藥到病除。不起眼的植物,動物,都可以治病救人。那么你想了解中國這項獨具魅力的文化嗎?你想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好地運用中醫藥的知識強身治病嗎?那就快快走進這座奇妙偉大的殿堂,領略中國傳統的醫藥文化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