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椇子

枳椇子

枳椇子,中藥名。為鼠李科枳椇屬植物北枳椇Thunnb.枳椇Lindl.和毛果枳椇Chun et Tsiang的成熟種子。亦有用帶花序軸的果實。植物北枳椇,分布於我國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台灣。植物枳椇,分布於我國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植物毛果枳椇,分布於我國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及貴州。具有解酒毒,止渴除煩,止嘔,利大小便之功效。主治醉酒,煩渴,嘔吐,二便不利。

基本信息

別名

木蜜(陸璣《詩疏》),樹蜜、木餳(崔豹《古今注》),白石木子《荊楚歲時記》,蜜屈律《太平廣記》,雞距子、癩漢指頭《蘇沈良方》,枅栱《埤雅》,背洪子、兼穹《朱子大全》,拐棗《救荒本草》,天藤、還陽藤《滇南本草》,木珊瑚、雞爪子、雞橘子、結留子、曹公爪、棘枸《綱目》,白石棗《醫林纂要·藥性》,萬壽果《藥物出產辨》,雞爪梨、甜半夜、龍爪《中國樹木分類學》,碧久子《廣州植物志》,金鉤鉤、酸棗《江蘇植物藥材志》,雞爪果《南寧市藥物志》,枳棗《中藥志》,轉鈕子(江西《草藥手冊》),雞腳爪、萬字果、橘扭子、九扭《全國中草藥手冊》,金約子《浙江藥用植物志》

入藥部位

成熟種子或帶花序軸的果實。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入胃經。

功效

解酒毒,止渴除煩,止嘔,利大小便。

主治

醉酒,煩渴,嘔吐,二便不利。

相關配伍

1、治飲酒多,發積為酷熱,熏蒸五臟,津液枯燥,血泣,小便並多,肌肉消爍,專嗜冷物寒漿,枳椇子二兩,麝香一錢,上為末,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吞下。(《世醫得效方》枳椇子丸)

2、治醉酒,鮮拐棗30g,煎水冷服。或枳椇子12g(杵碎),葛花9g,煎水冷服。(《安徽中草藥》)

3、治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枳椇子、知母各9g,金銀花24g,燈心3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4、治傷暑煩渴,頭暈,尿少,枳椇子、竹葉各30g。水煎服。(《華山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服。

藥理作用

1、中樞抑制作用。

2、降壓作用。

3、抗脂質過氧化作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禁服;多食發蛔蟲;多食損齒。

炮製

一、採集加工:10-11月果實成熟時連肉質花序軸一併摘下,曬乾,取出種子。

二、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清水洗淨,乾燥,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鑑別

一、藥材性狀:1、北枳椇,種子扁平圓形,背面稍隆起,腹面較平坦,直徑3-5mm,厚1-1.5mm。表面紅棕色、棕黑色或綠棕色,有光澤,於擴大鏡下觀察可見散在凹點,基部凹陷處有點狀淡色種臍,頂端有微凹的合點,腹面有縱行隆起的種脊。種皮堅硬,胚乳白色,子葉淡黃色,肥厚,均富油質。氣微,味微澀。

2、積椇,種子暗褐色或黑紫色,直徑3.2-4.5mm。

3、毛果枳椇,種子黑色、黑紫色或棕色,近圓形,直徑4-5.5mm,腹面中部有棱,背面有時具乳頭狀突起。廣東、廣西等地有以連肉質花序軸一併入藥。均以飽滿、有光澤為佳。

二、飲片性狀:參見藥材形狀。

形態特徵

1、北枳椇,別名枳椇《中國樹木分類學》。落葉灌木,高約10米。小枝紅褐色。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廣卵形,長8-15厘米,寬6-10厘米,先端尖或長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具不整齊粗鋸齒,兩面均無毛;基出3脈,淡紅色。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不對稱;花雜性,綠色,花梗長6厘米,萼片5,近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平截,中微凹,兩側捲起;雄花具雄蕊5,花絲細,有退化的子房;兩性花有雄蕊5,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3淺裂。果實近球形,灰褐色,生於肥厚、扭曲、肉質的花梗上,成熟後味甘可食。種子扁圓,紅褐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枳椇,別名雞爪樹、金果梨枸《中國植物志》,南枳椇《黃山植物的研究》。落葉喬木,高達10米。樹皮灰褐色,淺縱裂,不剝落。小枝紅褐色,幼時被銹色細毛;冬芽卵圓形,芽鱗2,大而早落。葉互生;葉柄長2-5厘米,紅褐色,具細腺點;葉片卵形或卵圓形,長8-16厘米,寬6-11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具細尖鋸齒,上面無毛,背面脈上及脈腋有細毛;三出脈,淡紅色,側脈3-5對。二歧式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對稱,總花梗長約6.5厘米,小花梗長約3毫米;花雜性,徑約7毫米;萼片5,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黃綠色;雄花有雄蕊5,中央有退化的雌蕊;兩性花具雄蕊5,子房上位,埋於花盤中,圓錐形,3室,每室具1胚珠,柱頭半裂或深裂。果實近球形,灰褐色,無毛,徑6-8毫米;果柄肉質肥大,扭曲,徑3-5毫米,紅褐色,上具黃色皮孔,成熟後味甜可食。種子扁圓形,暗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9-10月。

3、毛果枳椇,別名枳椇(安徽、浙江)、毛枳椇《中國樹木分類學》、黃毛枳椇《東北林學院植物研究室彙刊》。高大落葉喬木,高達18米。小枝褐色或黑紫色,無毛,有明顯的皮孔。葉紙質,長圓狀卵形或寬橢圓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截形、近圓形或心形,葉下面密被黃褐色或黃灰色不脫落的絨毛。二歧式聚傘花序頂生或兼腋生,花黃綠色;花萼密被銹色柔毛,萼片具明顯的網脈;花瓣卵圓狀匙形;花盤密被銹色長柔毛;花柱自基部3深裂。漿果狀核果球形,果序軸膨大,被銹色或棕色絨毛。種子黑色、黑紫色或棕色,近圓形,腹面中部有核,背面有時具乳頭狀突起。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1、植物北枳椇,生於海拔200-1400米的次生林中或栽培。

2、植物枳椇,生於海拔2100米以下陽光充足的山坡、溝谷及路邊,也常栽培於庭園內。

3、植物毛果枳椇,生於海拔600-1300米的山地林中。

相關論述

1、《食療本草》:“昔有南人修舍此木,誤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為水也”

2、《本草拾遺》:“木蜜樹生南方,人呼白石木,枝、葉俱甜。嫩葉可生啖,味如蜜。老枝細破,煎汁成蜜,倍甜,止渴解煩也。”

中醫藥文化(二)

中國醫藥自古就是一項充滿神秘的藝術。望、聞、問、切,就能診斷,開具藥方基本藥到病除。不起眼的植物,動物,都可以治病救人。那么你想了解中國這項獨具魅力的文化嗎?你想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好地運用中醫藥的知識強身治病嗎?那就快快走進這座奇妙偉大的殿堂,領略中國傳統的醫藥文化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