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形盉

鳥形盉,高13.2厘米、口徑10厘米,河姆渡遺址出土,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藏。另有戰國時期鳥形盉。

文物一

鳥形盉鳥形盉

鳥形盉,高13.2厘米、口徑10厘米。出土所在文化層:河姆渡文化二期。1977年河姆渡遺址出土,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藏。

文物二

鳥形盉鳥形盉

鳥形盉niǎoxínghé,戰國前期,青銅鳥形盉,通高26.3厘米,寬30.4厘米,重3.39公斤。

盉整體作立鳥形,虎形提梁,四獸足,蓋與提梁間有活環相連,鳥首上與鼻間以活環相連線,倒水時可以自動張開。兩翼飾大鳳尾紋、流尾均為分鑄後再與器身拼合為一體。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三

陶鳥形盉
高19厘米,腹徑10—12.5厘米,福泉山遺址出土。
盛酒器。造型別致,器口似鳥首,寬流上昂,上有器蓋,半核形的器腹,兩側凸出圓脊,腹下有三扁足,器背有一絞索狀把手,整器似佇立的企鵝。制器所用陶土在各部位有所不同,這件鳥形盉應是先民在舉行重大祭祀儀式時使用。

詞語解釋

喙:指鳥獸的嘴部。

盉:(音和),《說文》:“盉,調味也。”王國維《說盉》:“盉之為用,在受尊中之酒與玄酒和之而注之於爵。”玄酒即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