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鎮浪墅橋村,距餘姚約25公里。館名由國家主席江澤民親筆題寫,是為研究和保存河姆渡遺址文化而於1993年5月建成開放的遺址性博物館。 河姆渡遺址是我國東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於1973年,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該遺址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地域特色,主要表現為:已經開始栽培水稻,從事以稻作為主的農業經濟活動;為適應潮濕環境,防止野獸侵擾,住房採用木結構乾欄式,並運用榫卯木作技術;駕馭舟楫、活動範圍從陸上拓展至水上等。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利用大量珍貴的文物,展示了河姆渡文化的豐富內涵。

基本信息

旅遊景區

博物館基本陳列有3個展廳,第一展廳陳列出土文物400餘件,輔以照片、圖表、模型,介紹了遺址的基本情況。 引人注目的是一個面積為100平方米的“七千年前河姆渡生態環境”大模型,在聲、光、電的自動控制下,形象地再現了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過著定居生活,從事農業、狩獵等生產、生活場景,維妙維肖,栩栩如生。

餘姚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餘姚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遺址中出土的大量動物骨骼, 經鑑定屬於61個動物種屬。從陳列的鳥類、魚類、爬行類及哺乳類的骨骼殘片,展示了昔日的河姆渡是古林參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魚躍雁飛,一派生機盎然的動物世界,堪稱7000年前的古動物王國。

第二展廳“稻作經濟”,反映稻作農業及漁獵採集活動,展出的實物有7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穀及照片,稻穀芒刺清晰,顆粒飽滿,令人嘆為觀止。此外展出的還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盤、石球等稻作經濟的全套耕作、加工工具。 帶炭化飯粒的陶片和以夾炭黑陶為主的釜、缽、盤、豆、盆、罐、盉 、鼎、盂等炊、飲、貯器,說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東方民族的飲食習慣已基本形成,種植水稻是河姆渡人的重要經濟活動,他們的飲食文化已很豐富了。

河姆渡先民發明了農業以後,生活狀況有了根本改變,但還是不能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從陳列的骨哨、骨箭頭、彈丸等漁獵工具、酸棗、橡子、芡實、菱角等豐富的果實來看,證明漁獵和採集仍是河姆渡人不可缺少的經濟活動。 第三展廳反映河姆渡人“定居生活”和“原始藝術”兩個內容。陳列著被稱為是建築史上奇蹟的帶有榫卯的乾欄式建築木構件和加工工具。此外,陳列的還有種類繁多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2 - nbchfrr河姆渡遺址博物館2 - nbchfrr
的紡織工具,展示了當時成熟的紡織技術。 在生產和生活領域裡創造了許許多多奇蹟的河姆渡人,以其精湛的雕刻工藝,生動逼真的陶塑,優美的刻劃裝飾與絢麗的繪畫,創造了輝煌的原始藝術,展現了河姆渡先民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他們以象牙、骨、玉、石、陶、木為載體,通過琢磨、刻劃、捏塑、繪畫等藝術手段,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構思奇巧、寓意深遠的藝術作品,那種講究對稱、追求平衡的審美意識和整齊、穩重、沉靜的藝術作品,令人讚嘆不已。展出的眾多藝術品中,尤以象牙雕刻件最為珍貴,其中就有作為遺址標誌的“雙鳥朝陽”蝶形器。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勞的雙手,非凡的智慧,創造出光輝燦爛的原始文明,證明了滾滾東流的長江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 長江和黃河一樣,都是孕育我們民族的母親河,都是哺育中華古文明的搖籃。河姆渡遺址的發現, 被學術界公認是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同類型的文化被命名為“河姆渡文化”,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遺址考古發掘場復原和四棟“乾欄式”建築再現為主體內容的遺址公園,在文物陳列館東南100米處,占地面積23000平方米。內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姆渡遺址”標誌碑和花崗石鐫刻的遺址說明碑。2800平方米考古發掘現場布滿7000年前河姆渡人留下的密密麻麻的木建築構件和散布其間的文物。場面之宏大,文物之豐富,令人驚嘆不已。四棟復原的"乾欄式"建築古樸、野趣,再現了河姆渡人高超的建築技術,室內外布置著各類生活、生產場景,婦女們紡紗織布,男人們斫木蓋房;有的磨製骨器,有的和泥制陶,有的凝神鵰刻。水田、古井、埠頭、祭祀廣場等原始場景反映了7000年前的原始聚落的風貌。倘佯在遺址公園,面對著這些河姆渡人創造的原始文明,耳邊仿佛傳來河姆渡人用那骨哨吹奏的悠長的曲調, 在向你傾訴著那段歷史,不由使人思緒綿綿。腳下那4萬平方米的遺址下面還有尚未告訴人們的河姆渡人的秘密。

館名由國家主席江澤民親筆題寫,河姆渡遺址是中國東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於1973年,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該遺址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地域特色,主要表現為:已經開始栽培水稻,從事以稻作為主的農業經濟活動;為適應潮濕環境,防止野獸侵擾,住房採用木結構乾欄式,並運用榫卯木作技術;駕馭舟楫、活動範圍從陸上拓展至水上等。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利用大量珍貴的文物,展示了河姆渡文化的豐富內涵。

文化價值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發現於(197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流域氏族的情況。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2 - nbchfrr河姆渡遺址博物館2 - nbchfrr

該文化最早在1973年被發現,在1973-74和1977-78年兩次對河姆渡遺址作發掘並有資料。在建築方面,遺址中發現大量乾欄式建築的遺蹟,在食物方面,植物遇存有水稻的大量發現,被斷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此外植物殘存尚有葫蘆、橡子、菱角、棗子等。動物方面有羊、鹿、猴子、虎、熊等野生的,以及豬、狗、水牛等家養的牲畜。河姆渡文化的骨器製作比較進步,有耜、魚鏢、鏃、哨、匕、錐、鋸形器等器物,精心磨製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紋或雙頭連體鳥紋圖案,就像是精美絕倫的實用工藝品。在眾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發現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穀,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稻作文化遺址。它的發現,不但改變了中國栽培水稻從印度引進的傳統傳說,許多考古學者還依此認為河姆渡可能是中國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發源地。

歷史沿革

校館合作

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自1993年開館以來,緊緊抓住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路子,不斷創新工作載體,運用豐富的出土文物對觀眾開展愛國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致力於用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召人,培育和弘揚觀眾的民族精神。到目前為止,博物館已接待觀眾100餘萬人次,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獲得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先後被評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為一步加強中學生黨校、團校校外教育陣地建設,豐富中學生黨團校學員的社會實踐內容和形式,2003年7月餘姚市委組織部、團市委、市教育局建立了首批11箇中學生黨團校社會實踐基地,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為其中一個。
2003年11月28日,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和寧波大學文學院就建立教學實習和社會實踐基地正式簽訂了協定,並舉行了授牌儀式。這是河姆渡博物館在新形勢下積極發揮宣傳教育功能,增強博物館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的一個新途徑。自基地成立以來,寧大文學院每年都組織學生來河姆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2005年12月,餘姚市第五職業技術學校把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確定為該校美術寫生基地。

所獲成就

為了充分利用文化資源,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宣傳教育作用,加強中國小校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均等地享受文化服務,自2000年以來,河姆渡博物館決定每年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對全市各鄉鎮的中國小校開展送文化服務。此項活動已連續堅持了6年,已在全市鄉鎮約50所中國小校巡迴展出,約有20000餘名師生觀看了展覽,所到之處受到師生們的大力歡迎。

2005年11月,河姆渡博物館選擇了7所民工子女學校進行巡迴展,同時開展巡迴展徵文等活動,共收到徵文28篇,分別評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共8篇文章。

參觀指南

開放時間

4月——10月:8:30——17:00(16:30起停止進場)
講解服務時間:上午8:30--11:00,下午1:30——4:00
11月——3月:8:30——16:30(16:00起停止進場)
講解服務時間:上午8:30--11:00,下午1:00——3:50

免費參觀項目

博物館陳列廳(約30分鐘)、 遺址現場區(約30分鐘)。

收費服務項目

1、講解服務。中文講解每批次50元,外語講解(英語、日語)每批次80元,每批次限30人以內。講解服務範圍,博物館陳列廳。講解服務不提供預約。
2、貴賓室租用500元/次。
3、學術報告廳租用800元/次,限半天。

輔助設備租用

1、電子導覽器,租金10元/只,押金200元/只,使用限時1小時。
2、無線團隊講解接收器,免費,押金200元/批。
3、輪椅,免費,押金100元。

交通路線

1、走滬杭甬高速公路:A.出餘姚道口右轉經餘姚市東環線、S61省道線至三七市鎮看路標指示→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出餘姚道口或大隱道口走S59線至車廄過車廄大橋→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2、走杭州灣大橋:A.至庵東道口出,走梁周線到餘姚後,走S61省道線至三七市鎮看路標指示→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至杭州灣大橋南連線線慈城道口下,走S61省道線至三七市鎮看路標指示→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參觀須知

1、請按規定領(購)票,依次排隊入館。
2、衣冠不整、舉止不雅者謝絕入館。
3、行動不便、身體有潛在疾病的觀眾需有人陪同方可入館參觀。
4、寵物、大件行李或物品、易燃易爆危險品謝絕攜帶入館。
5、請遵守館內規定,接受工作人員管理。
6、文明參觀,請勿觸摸裸露展品,追逐打鬧、推搡擁擠、大聲喧譁,以免影響其他觀眾參觀。
7、請保持清潔衛生,禁止在展館內吸菸、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
8、館內地面光滑、亮度較低,請注意安全。
9、展廳文物攝影(像)請勿使用三腳架、閃光燈。
10、團體參觀請提前預約。
11、需要講解服務,請到服務接待處辦理。

旅遊指南

開放時間
08:30--17:00(16:30停止售票,全年開放)
參觀門票
成人:25元、學生13元參觀景點:博物館、遺址現場、臨時展覽、考古影像介紹
免票對象
1、未成年人集體參觀實行免票(參觀時間進行預約),學生個人參觀實行半票。2、家長攜帶未成年子女參觀的,未成年子女免票。3、現役軍人、離休幹部、七十周歲以上老年人、三十年以上教齡教師、特困戶市民、殘疾人憑本人有效證件免票。
交通路線
河姆渡博物館東距寧波25公里,西距餘姚市區24公里:
線路一:滬杭甬高速公路,出餘姚道口右轉經餘姚市區東環線,S319(又稱甬餘公路)至三七市鎮看路標指示。
線路二:
1、走S319(又稱甬餘公路)至三七市鎮看路標指示。2、餘姚汽車東站公交線,汽車東站---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龔馮站,此公交與寧波市333路公交接軌,每整點一班。
線路三:
1、走S318(又稱甬梁公路)至河姆渡遺址牌坊向北至渡口過姚江人渡2、餘姚汽車南站----寧波汽車南站的公車經河姆渡遺址下,過姚江人渡.3、過車廄大橋(只限小車)直至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獲得榮譽

1995年被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評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5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6年被浙江省文物局評為浙江省文明博物館
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00年被寧波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組委會評為寧波市“十佳”旅遊景區
2008年被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評為浙江省文化建設示範點
2008年被共青團浙江省委評為浙江省青年文明號
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2010年被長三角世博主題體驗之旅示範點評選委員會評為長三角世博主題體驗之旅示範點
2010年被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評為寧波市首批文化建設示範點
2010年被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評為浙江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
2011年被寧波市旅遊局評為對接世博旅遊工作先進集體
2011年被浙江省首屆旅遊品牌競爭力活動組委會評為浙江省最具魅力景區品牌
2012年被人社部、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
2012年被浙江省文物局評為博物館免費開放最佳講解導覽服務獎
2012年被寧波市巾幗建功活動協調小組評為寧波市巾幗文明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