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符

魚符

魚符,中國唐代授予臣屬的信物。

基本信息

簡介

唐代唐高祖為避其祖李虎的名諱,廢止虎符,改用黃銅做魚形兵符,稱為“魚符”。《朝野僉載》:
唐朝 魚符
“逆韋詩什並上官昭容所制。昭容,上官儀孫女,博涉經史,研精文筆,班婕妤、左嬪無以加。. ... 漢發兵用銅虎符。及唐初,為銀兔符,以兔子為符瑞故也。又以鯉魚為符瑞,遂為銅魚符以佩之。至偽周,武姓也,玄武,龜也... ”武則天當朝後改為“龜符”,中宗年間又恢復為魚符。魚符也分左右兩半,中縫處刻有“契約”兩字,分開後,每半邊符上只有半邊字,合在一起才見完整的“契約”兩字,所以又稱此符為“契約”。後代簽約,一式兩份,中縫蓋章,雙方各持一份憑據。這種憑證統稱為“契約”。“契約”一詞由此而來。
視圖視圖

史籍記載

唐代的魚符、龜符附了徵調軍隊時做為一種憑證外,也是官員出入宮門身份的標誌,據《新唐書·車服志》載,唐初,內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符、魚袋,以“明貴賤,應召命”。魚符以不同的材質製成,“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其位、姓名。”裝魚符的魚袋也是“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武后天授元年改內外官所佩魚符為龜符,魚袋為龜袋。並規定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為有》詩:
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寫一貴族女子在冬去春來之時,埋怨身居高官的丈夫因為要赴早朝而辜負了一刻千金的春宵。金龜既可指用金製成的龜符,還可指以金作飾的龜袋。但無論所指為何,均是親王或三品以上官員。後世遂以金龜婿代指身份高貴的女婿。從此便有了“金龜婿”這個美稱。將丈夫稱為“金龜婿”,與唐代官員的佩飾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