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市[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文章]

鬼市[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文章]

《鬼市》是一篇文章,出自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該書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市,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是大氣中由於光線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因出現在山上,所以稱為“山市”。作者在那個時代,還不能理解海市蜃樓的形成原因,故又稱此幻象為“鬼市"。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鬼市鬼市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注釋譯文

注釋

鬼市鬼市
奐山(1)山市(2),邑(3)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4)(54[僅為一見])。孫公子禹年(5)與同人(6)飲(7)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8),高插青冥(9),相顧(10)驚疑(11),念(12)近中(13)無此禪院(14)。無何(15),見宮殿數(16)十所,碧瓦飛甍(17),始悟(18)為山市。未幾(19),高垣睥睨(20),連亘(21)六七里,居然城郭(22)矣。中有樓若者(23),堂若者(24),坊若者(25),歷歷在目(26),以(27)億萬計(28)。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29),城市依稀(30)而已。既而(31)風定天清(32),一切烏有(33),惟(34)危樓(35)一座,直接(36)霄漢(37)。樓五架,窗扉(38)皆(39)洞開(40);一行有五點明(41)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愈少。數至(42)八層,裁如星點(43)。又其(44)上,則黯然縹緲(45),不可計其(46)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47),或(48)憑(49)或立,不一狀(50)。逾時(51),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52)如拳如豆(53),遂(54)不可見。
又聞(55)有早行者(56),見山上人煙市肆(57),與世無別(58),故(59)又名(60)“鬼市”雲。

詞句注釋

1、奐山:山名。舊淄川縣有渙山,也寫作煥山。
2、山市:山市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
3、邑:縣。這裡指清代淄川縣,今屬淄博市
4、然數年恆不一見:經常是多年看不見一次。然,但是。數年,許多年。恆,經常。
5、孫公子禹年:對孫禹年的尊稱。公子,舊時用來稱呼豪門貴族子弟。
6、同人:共事的人或志同道合的人
7、飲:喝酒。
8、孤塔聳起:孤零零的一座塔聳立起來。孤,孤零零。聳,聳立。
9、青冥:青色的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顏色。冥,形容天高遠無窮的樣子。
10、相顧:互相看。
11、驚疑:驚奇,疑惑。
12、念:想。
13、近中:近處
14、禪院:佛寺。禪,佛教用語,表示與佛教有關的事物。
15、無何:不久,不一會兒。
16、數:幾。
17、碧瓦飛甍(méng):青色的瓦和翹起的屋檐。飛甍:兩端翹起的房脊。甍,房脊、屋檐。
18、始悟: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19、未幾:與前邊的“無何”含義相同。
20、高垣睥睨(pì nì):高高低低的城牆。高垣,高牆。睥睨,又寫做“埤堄”。指城牆,即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矮牆,亦稱女牆。
21、連亘(gèn):接連不斷。
22、居然城郭:竟然變成城郭了。居然,竟然。城:內城。郭:外城。城郭:城市。
23、中有樓若者:其中有的像樓。若:像。者:的。
24、堂若者:有的像廳堂。堂,廳堂。
25、坊若者:有的像牌坊。坊,街巷、店鋪。
26、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27、以:用。
28、計:計算。
29、莽莽然:一片迷茫的樣子。莽莽,廣大。
30、依稀:隱隱約約。
31、既而:不久。
32、風定天清:大風停止,天空晴朗。
33、一切烏有:這個詞用來形容什麼都沒有,或者也可以用來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無幾。現指,所有的(景象)都沒有了。烏有,虛幻,不存在。烏,同“無”。
34、惟:只有
35、危樓:高樓。危,高。
36、直接:連線。
37、霄漢:雲霄與天河。
38、窗扉:窗戶。
39、皆:都。
40、洞開:敞開洞,像洞一樣地
41、明:光亮。
42、至:到。
43、裁如星點:才像星星那么小。裁,通“才”,僅僅。
44、又其:再往。
45、黯然縹緲:黯淡下來,隱隱約約,若有若無。黯然,昏暗的樣子。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又作“飄渺”。
46、其:它,指“危樓”。
47、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樣子。
48、或:有的。
49、憑:靠著。
50、不一狀:形態不一。狀,形狀。
51、逾時:過了一會兒。
52、倏忽:突然。
53、豆:豆粒。
54、遂:終於。
55、聞:聽見。
56、行者:趕路的人。行,趕路(另一說行也為走的意思)
57、人煙市肆:人家和集市。人煙,人家。市肆,集市。肆,店鋪。
58、與世無別: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世,塵世。
59、故:所以。
60、名:稱。

白話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幾年也難得見到一次。有位名叫孫禹年的公子,同幾位朋友(在)樓上飲酒,忽然看見(奐山)山頭有一座孤塔聳立起來,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覷,驚疑不定,心想附近並沒有這么個禪院。沒過多久,又出現了幾十座高大的宮殿,碧綠色的琉璃瓦,飛翹的殿檐,人們這才明白是(出現)了山市。不大一會兒,只見一座高高的城牆,上面有如齒狀的矮牆,連綿不斷有六七里長,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樓一樣的,有像廳堂一樣的,有像街巷一樣的,(一個個)看得清晰分明,(多得)可以用億萬來計算。忽然,一陣大風颳起,塵土之大無邊無際,城市又變得模糊了。接著,風停了,天空又變得晴朗起來,剛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直插雲霄,這座樓每層有五間,門窗都是開著的;每一行窗戶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樓那邊的天空。一層層地指著數,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就如星星一般大了;又往上數,則虛無飄渺看不清楚,沒法計算層次了。樓上的人往來奔忙,有倚窗的,有站立的,形態各不一樣。過了一會,樓房慢慢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樓一樣了,又漸漸地像座高房子,猛然間又只像拳頭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著就什麼也看不見了。又聽說有起早趕路的人,看見山上有商店集市人來人往,和人世間沒有兩樣,所以又叫“鬼市”。
創作背景編輯
以情襯景。作者在形貌時,是通過孫禹年及其伴侶的眼睛來形貌山市奇景的。孫禹年在與伴侶飲酒時,突然望見遠處奐山山峰上呈現了隱約約約的高聳的“孤塔”,他們不禁“相顧而疑”,由於此處基礎就沒有寺院,哪來的孤塔呢?這種兇猛的詫異、疑惑的情感,既是對怪僻的山市景致一種陪襯,又是傳染讀者的一種前言。作者在描寫的進程中融入了這種情感,一步步吸引讀者,去揭開山市的奧秘。文中陪伴著驚異的情感顛簸,層層睜開形貌,使山市的每一風景,每一次幻化都給人以新穎的感受。接著,“孤塔”旁又呈現了數十所綺麗的宮殿,直到此時,作者才點明白“始悟為山市”.孫某及其伴侶由“驚疑”而“悟”.陪伴著“悟”而來的應該是輕鬆、釋然的神色,齊集精力撫玩可貴一見的山市異景。

作品賞析

《聊齋志異》《聊齋志異》
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這是目擊者眼中的畫面。文章還描寫了目擊者的心理變化: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才悟出原來這是“山市”。這樣寫就把讀者帶到目擊者所在的地方了。以下所寫仍是目擊者所見畫面,但讀者在感覺上發生了變化:一切都如同親見。
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先總寫一筆:“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頗有恢宏的氣象。然後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雖然寥寥數語,卻可以誘發讀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捲來。這幅畫卷最後在風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悵然。
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因“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所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連樓外天空也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更為特殊的是,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世無異,這又給人以親切感,增強了觀賞的興趣。最後寫幻景的消失,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為相似,又使人感到餘味無窮
結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這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作者簡介

蒲松齡蒲松齡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
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2]族,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他出身沒落地主家庭,連續四次參加舉人考試而全部落榜。直到72歲赴青州補為貢生。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概述圖中的蒲松齡像為清朱湘麟繪,山東淄博蒲松齡故居藏。
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