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時代:新石器時代發掘地點:江蘇省高郵市一溝鄉龍虬鎮
發掘單位:南京博物院
簡介
龍虬莊遺址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距今7000--5000年。發掘面積1335平方米,清理墓葬402座,出土陶器、骨角器、玉石器等各類文化遺物2000餘件,其中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和原始藝術品,最為珍貴的是在遺址地層中出土了大量的碳化稻米和古文字陶片,它對於研究稻作農業的起源和我國文字的產生均具有重要的意義。龍虬莊遺址史前人類生存環境與經濟生活
新石器時代早期:龍虬人是生活在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之間的江淮地區東部原始人,表明迄今7000年前高郵境內便有人燈的璀璨文明。江蘇省高郵市龍虬莊遺址新石器時代文化層中出土的哺乳動物(如家豬、家犬、麋鹿、獐、梅花鹿等)和水生動物(如龜、鱉、鯉魚、青魚、麗蚌、裂齒蚌、田螺等)的殘骸、炭化稻米和文化堆積層中的水稻植物蛋白石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結果;該地區史前人類的生存環境為蘆葦叢生、水草茂盛、水網發達的河湖沼澤濕地平原環境,氣候溫暖濕潤,當時的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出2℃左右;史前人類居住在河邊湖濱的平地上,從事捕撈狩獵、家畜飼養和水稻種植,並且從早期到晚期,完成了水稻從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轉化,稻種已從原始栽培稻突變為栽培稻,水稻的種類為粳稻。龍虬莊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填補了中國江淮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古文化遺址的空白,其發掘成果對進一步探索江淮地區的史前文化,研究這一地區的古生態環境、稻作農業的起源和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最為珍貴的是在遺址所有文化層中均出土了炭化稻米,經鑑定為人工栽培粳稻,它的發現將中國史前的水稻栽培區從長江以南劃到了淮河以南。
歷史沿革
龍虬莊遺址位於江蘇省高郵市區東北約9華里處,真高2.4米,地勢低洼,四周環水,總面積43000平方米。經由南京博物院、揚州博物館、高郵文管會派員組成的考古隊於1993年至1995年4次大規模考古發掘,清理郵新石器時代的房址4處,灰坑35個,墓葬402座,出土了石器、玉器、陶器、骨角器等各類文化遺物2000餘件,其中有斧、錛、刀、鋤、紡輪、礪石等石器;有用麋鹿等動物的骨角製成的角鋤、骨鏃等生產工具和骨針、骨錐、骨墜、骨環等生活用具;有管、環、璜、墜、等玉器;有大批生活用品的陶器。種類眾多,形態各異製作精良。完整的可修復的陶器100多件,其中有10隻豬形陶罐,既酷似,又誇張,其製作水平和審美情趣令人折服。尤其是有4000餘粒炭化稻在同一個地方的不同深度發現,將我國人工栽培水稻的歷史提早到5500年前。同時,出土的陶片和鹿角上具有文字元號特徵的刻劃符號也是十分少見的。
龍虬莊遺址的發掘證實: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之間,江淮流域存在著一支文化面貌獨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這也就是在“1997年龍虬莊遺址暨江淮地區古文化研討會”上被專家確認的“龍虬莊文化”。如今,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龍虬莊遺址生態博物苑正在興建,它將再現龍虬部落的原始生活風貌。
意義
龍虬莊遺址所揭示的獨特文化風貌,被確認為填補江淮考古學文化區空白的龍虬文化,是文化面貌獨特,文化特性穩定,發展序列完整的原始文化。它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搖籃。龍虬莊遺址保護總體規劃
2013年3月15日上午,市水務、旅遊、發改委、國土、規劃、文廣新局等部門負責人齊聚龍虬鎮政府會議室,討論研究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編制的《龍虬莊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的初步方案,並就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市委副書記金春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秋紅,副市長錢富強參加研討會。龍虬莊遺址是全國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時代部落遺址之一,是我市得天獨厚的一大資源,該遺址被發掘至今已有20年。我市將以此為依託,打造集文化、旅遊、休閒為一體的龍虬莊文化遺址公園,以進一步做好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龍虬莊遺址保護總體規劃》方案已初步編制完成。此次研討會對《龍虬莊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初步方案進行了進一步研討和完善,為下一步通過國家評審做好準備。研討會上,金春林對《龍虬莊遺址保護總體規劃》方案給予肯定。他認為,龍虬莊遺址歷史價值高、文化影響力大,保護的水平越高,利用的潛質就越好。就如何做好龍虬莊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金春林要求,要準確定位,更深層次理解遺址的意義,了解其存在的價值,把握好開發、利用的規模和性質,著重保護、適度開發;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龍虬莊遺址的未來,開發、利用時必須尊重歷史,在真實、可信的基礎上做出特色、做出亮點;要做好“碳化稻”文章,可設立“碳化稻”展覽專館,將綜合博物展覽館和“碳化稻”展覽專館有機結合,充分展示出龍虬莊遺址的文化和特色,使之成為江淮地區學習、研究、探索古人類生產生活的一個重要基地。同時,各相關部門要主動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義務,齊心協力,共同做好龍虬莊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會上,張秋紅、錢富強分別就如何進一步做好龍虬莊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和建議。龍虬莊將建文化遺址公園
龍虬莊遺址公園內復建的景觀。2013年是龍虬莊遺址考古發掘20周年。昨天,“江蘇大遺址高郵市龍虬莊遺址”在龍虬莊遺址內舉行揭牌儀式,省文物局主持召開《龍虬莊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13-2030)》專家評審會,邀請省內和我市的專家為高郵龍虬莊遺址保護與利用“把脈”。
據悉,高郵龍虬莊遺址將在保護的基礎上,得到合理利用,打造成為集文化、旅遊、休閒為一體的文化遺址公園。
龍虬莊遺址榮譽
龍虬莊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列入江蘇省大遺址名錄。位於高郵市龍虬鎮北側,是江淮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一處具有代表性的村落遺址,遺址平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距今7000—5000年。遺址四面環水,呈圓角長方形,東西長約230米,南北寬約205米,面積4萬餘平方米。遺址中部為生活區,中部以西為墓葬區,遺址文化層堆積厚約2米。
1993年至1995年,南京博物院、揚州博物館、高郵市文管會進行了四次科學的發掘,發掘面積計1395平方米,清理墓葬402座、房屋遺址一處,出土了大量的遺物和炭化稻米。
龍虬莊遺址發現填補了江淮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古文化遺址的空白。在墓葬區發掘中,出土墓葬不僅數量多、排列整齊,而且人骨基本完整,對於研究比較人類學以及龍虬人的變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