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湖

高郵湖

高郵湖又稱珠湖、璧瓦湖,位於江蘇省高郵市,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水域總面積為760.67km²,水位5.55米時,風光秀麗的高郵湖屬淺水型湖泊,還有野鴨、白鷺等多種野生水鳥。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東方白鷯、丹頂鶴、白鷺也在此繁殖越冬。高郵湖也是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的主陣地。關於高郵湖的品牌體育賽事有環高郵湖國際腳踏車賽、橫渡高郵湖游泳賽。江蘇二十幾個城鄉旅遊景點之一的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漁家樂水上樂園)和高郵湖灘郊野公園將給高郵湖更添風采。高郵湖是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因水位高於京杭大運河而稱為懸湖,若干小湖,其中較大的有珠湖、甓社湖、平阿湖等36湖泊,且湖湖貫通,總面積760.67km²(其中水面積648km²、葦灘和堤壩面積112.67km²,高郵湖在高郵市境內水域面積431.5km²占高郵湖總水域面積的60%)。為淮河入江水道。水面寬廣,環境優美,物產豐富。高郵湖大閘蟹是著名的品種之一,魚蝦的產量也很大。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高郵湖高郵湖

高郵湖又稱璧瓦湖,位於高郵市邊境,為我國第六大淡水湖之一、江蘇第三大淡水湖。南北長約42公里,東西寬約25公里,高郵湖跨江蘇省、安徽省兩省高郵、寶應、金湖和天長四地。

高郵湖高郵湖

水域總面積為780平方公里,水位5.55米時,水面積648平方公里、葦灘和堤壩面積112.67平方公里。高郵湖同時又是一座“懸湖”,湖水水面以及部分湖底比運東里下河地區的地面還高

高郵湖高郵湖

。還有野鴨、白鷺等多種野生水鳥。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東方白鷯、丹頂鶴、白鷺也在此繁殖越冬。

建制沿革

形成過程

高郵湖高郵湖

高郵湖是黃河引瀉形成的。摘要高郵湖地區古為古潟湖淺窪平原,局部

淺窪地段有小湖泊。金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奪淮以後,由於治河者多採用在黃河岸築堤南岸分流以保漕為主的政策,把大量黃水引瀉到淮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到了明代後期,才基本上匯為一湖。

高郵湖與其他湖泊相比,有3個特徵:一,高郵湖是淮河的人江水道,既是湖又是河,具有泄洪作用;二,高郵湖是一座“懸湖”,湖面與湖底均比湖東里下河平原的地面為高,對湖東有洪水的威脅;三,高郵湖東傍大運河,湖的東堤便是大運河的西堤。

形成變遷

7000年前,高郵湖地區為海灣。上古時期成為古潟湖淺窪平原,局部淺窪地段有36湖,且湖湖連通。金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奪淮以後,由於治河者多採用在黃河北岸築堤南岸分流以保漕為主政策,把大量黃水引瀉到淮河流域的廣大地區。明代黃淮並流,淮河入海水道淤塞,泥沙沉積。大約到了清代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才匯成一湖。

1958年建築穿金溝,直達高郵湖的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堤防。1950年以來,在高郵湖內清除行洪障礙,興建新民灘控制工程,加固了防洪大堤。

旅遊開發

重點打造三大板塊(清水潭溫泉養生度假區、古城文化探尋體驗區、高郵湖濕地休閒觀光區),結合發展鄉鎮特色旅遊集聚區,著力構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功能完備、要素配套的旅遊產業體系。

高郵市召開《高郵湖旅遊開發概念性規劃》評審會,以南京師範大學旅遊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黃震方教授為評審組長的專家組一致同意《高郵湖旅遊開發概念性規劃》通過評審。市領導韓方、方桂林、金春林、肖伯群等出席評審會。

《高郵湖旅遊開發概念性規劃》由大地風景(上海)旅遊景觀規劃設計院編制,規劃範圍為高郵湖內隸屬高郵市行政區劃範圍部分,以及市域內與高郵湖岸線廣泛相接的高郵城區、菱塘回族鄉、郭集鎮、馬棚鎮和界首鎮。規劃內容包括資源與評價、市場分析、定位與戰略、空間布局與分區詳細策劃等。

市委書記韓方對專家組來郵評審表示歡迎。他說,高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郵湖旅遊開發概念性規劃》編制工作,這項工作要從我市及高郵湖的實際情況出發,要與我市城鎮化建設、城鄉統籌、產業發展等相結合,既要有指導性,又要有可操作性。

通過認真審閱規劃文本、聽取規劃編制單位匯報並充分討論評議,專家們認為,規劃對高郵湖的發展環境、旅遊資源、客源市場與競合狀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分析,基礎工作較為紮實,對旅遊開發條件把握準確,評價比較客觀;旅遊定位基本準確,發展思路比較清晰,對規劃區的開發建設和旅遊發展具有指導意義;旅遊功能分區明確,旅遊空間布局結構基本合理,產品及產業要素規劃、市場行銷規劃、保障體系規劃等內容總體上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內容豐富,體系完整,基本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同時,專家們就進一步最佳化完善旅遊發展定位及相關指標、加強旅遊項目整合和創意策劃等提出了意見。

與會的市領導及相關部門和鄉鎮負責人也就進一步完善規劃方案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社會經濟

旅遊資源

2008年,高郵湖濕地被列入“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國家級重要濕地保護名錄》。

旅遊景點

鎮國寺塔(高郵、3A級景區)

清水潭旅遊度假區(高郵。打造國家級溫泉旅遊度假區和5A級景區為目標高起點打造清水潭旅遊度假區)

神居山文化旅遊度假區(高郵.正申報4A級景區)

高郵市江蘇東湖濕地公園(高郵、省級濕地公園 )

高郵湖旅遊度假區(天長)

界首鎮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高郵)

閔橋荷花盪(金湖/3A級景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高郵運河西堤風光帶(高郵)

高郵湖灘郊野公園(高郵)等重點景區

生物資源

高郵湖濕地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已知植物153種,

水生植物53科131種

野生動物122種,其中省級以上保護野生動物13種

魚類63種

浮游生物中有浮游植物計7個門類35科、浮遊動物計四大類45科159屬。

淺水湖灘產蘆葦、菱、藕、麻鴨。高郵鴨、高郵鹹鴨蛋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高郵湖濕地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目前已知植物153種,其中水生植物53科131種,野生動物122種,其中省級以上保護野生動物13種,魚類63種,浮游生物中有浮游植物計7個門類35科,浮遊動物計四大類45科159屬。最為突出的要數高郵湖大閘蟹,純天然,堪稱天下一絕。來高郵遊玩,必觀湖光,觀湖光,必吃大閘蟹。還有湖中盛產的野味、水產品一直是大江南北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物產資源

高郵湖物產豐饒高郵湖物產豐饒

高郵湖其水域寬闊、水質良好,為各種魚類、鳥類和水生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

的生態環境,盛產青、白、黑、鯿、鯉、鰻等魚類,尤以青河蝦、銀魚、螃蟹更是聞名遐邇;水生植物有芡實、菱角、荷藕、蓴菜等;湖面上水鳥有鷗、鷺、鶴以及野鴨等常出沒於蘆盪。秀美的高郵湖不愧為是魚族的世界、鳥類的天堂、水生植物的博物館。

設施建設

交通

高郵湖特大橋(為江蘇省最長的幹線公路橋樑,長度是潤揚長江大橋的4倍。):是江蘇S333省道高郵段重點工程項目,全線按照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為100公里/小時。其中特大橋全長8.443公里,橋樑寬26米,漫水公路段全線高架。“工程概算總投資約7.5億元,其中建安費用6.6億元,2012年11月23日建成通車。

高郵湖大橋:全長約12公里,將成為金湖縣連通高郵、揚州的動脈金湖縣交通運輸局日前上報“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建設“金湖至揚州一級公路”,該線路起點金湖縣閔橋鎮荷花盪景區西側,終點接揚州高郵菱塘境內的江蘇S333省道,建設一座高郵湖大橋,跨越高郵湖。這座大橋再次把金湖與高郵拉進了輿論的視野。

在高郵鎮南高郵明清運河故道西堤上有高郵船閘(1955年建),是河湖溝通的主要交通樞紐,高郵與天長有定期班輪航行,1999 年建成漫水公路,2012年又有江蘇S333省道(高郵湖特大橋)凌湖而過,可以驅車快速直達高郵的湖西兩鄉鎮。淺水湖灘產蘆葦、菱、藕、水鴨(高郵鴨)、高郵雙黃鴨蛋是高郵湖的特產。具灌溉、蓄洪、航運、水產等綜合效益。

歷史文化

本名高游湖,官府在那建立郵差驛站,改寫作高郵(今江蘇高郵市),改作高郵湖了。

高郵湖是江蘇省第三大湖、也是全國第六大湖。風光秀麗的高郵湖,總面積78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積648平方公里、葦灘和堤壩面積112.67平方公里。高郵湖在高郵市境內水域面積431.5平方公里占高郵湖總水域面積的60%)。高郵湖屬淺水型湖泊,為淮河入江水道,淮河水的90%要通過三河閘泄入高郵湖,然後經新民灘、邵伯湖宣洩入江。同時又是一座“懸湖”,湖水水面以及部分湖底比運東里下河地區的地面還高。

歷史上盛漲的高郵湖經常衝決運河堤防,給里下河人民帶來災難。1952年興建的洪澤湖三河閘使淮河洪水得到初步控制。1958年建築穿金溝直達高郵湖的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堤防。自1950年以來,在高郵湖內清除行洪障礙,興建新民灘控制工程,加固了防洪大堤。1991年和2003年兩場罕見的洪水襲擊了高郵湖,水位猛漲,高郵湖附近的村莊作出了很大犧牲,他們炸毀了大壩,讓湖水淹沒村莊,以保證下游更多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水利建設是高郵湖的重中之重!

從樊梁湖到高郵湖

高郵湖和高郵市區有一條運河相隔,我們驅車從高郵運河二橋穿過運河,高郵湖便映入眼帘,波濤萬頃,甚是壯觀。

“和揚州很多湖泊一樣,原先的高郵湖也沒這么大。”揚州水利專家徐炳順介紹,高郵湖是明末以前漕運必經之路,它的前身是首尾相連的許多小湖。後來受漕運和人工導淮、治淮影響,形成今日的高郵湖。

“歷史上高郵湖名稱很多,高郵湖名稱最早出現在明朝洪武初年。”徐炳順介紹,高郵運道最初僅有《水經注》所說的樊梁湖和《魏書》所說的津湖(元代改稱界首湖)。後來逐漸增多了,清朝嘉慶《重修揚州府志》記載:“(高郵)湖之名目繁多,然皆無畔岸,莫主名。”南宋楊萬里《過新開湖》詩云:“遠遠人煙點樹梢,船門一望一魂消。幾行野鴨數聲雁,來為湖天破寂寥。”詩中新開湖替代了樊梁湖。在宋代,甓社湖曾現珠光(河蚌珠光),並為在甓社湖居室臨窗夜讀的著名學者孫覺親眼所見,被其好友沈括記載於《夢溪筆談》,故後人稱高郵湖為珠湖。宋代起,為增加漕運水源,築堤界水,湖面增多,到了明洪武初年,出現了高郵湖之名。不過,一直到民國還保留著原來新開、姜里、甓社、七里、平阿、珠湖、武安、張良、塘下、鵝兒白、石臼湖等十一個湖的湖名。

高郵湖的面積也是幾經變遷,它由眾多小湖匯成大湖,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徐炳順說,高郵湖最初是黃河引泄形成的,把大量黃河水引泄到淮河流域的廣大地區,使高郵湖諸小湖的湖面不斷擴大,曾一度發展到五盪十二湖,到了明代後期,才基本上匯為一湖。北宋時發運副使蔣之奇寫道:“三十六湖水所瀦,其間尤大為五湖。”五湖指的是樊梁湖、新開湖、甓社湖、平阿湖、珠湖。同一時期的秦觀也寫道:“高郵西北多巨湖,累累相連如貫珠。”

湖底有座古城

沈括在《夢溪筆談》也提到:“嘉祐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於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幾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樊良鎮正當珠往來處,行人至此,往往維船數宵以待現。”可見其時仍有樊良鎮存在。明隆慶以後,由於淮水泛濫,高郵運河以西的諸小湖被連並成高郵湖,樊良鎮沒入湖中。

在高郵湖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雲水茫茫的高郵湖底有座古城,和陸上的城市一樣,有房屋也有街道。至今當地的漁民仍然對這個傳說篤信不疑,70歲的漁民陳國榮說,前兩年還有漁民捕魚時,捕到了一個玉抱枕,一看就是稀罕物。“這白茫茫的高郵湖,下面沒有城又怎么能有這稀罕物呢?”

對於這個傳說,考古界有不少不同的聲音。有學者認為,高郵湖底確有一座古城,名叫樊良鎮,位置約在今天高郵清水潭以西的高郵湖中。1971年江蘇省水利廳勘測隊曾發現高郵湖內有一古河床,西北自安徽滁州界山澗中,東經清水潭入射陽湖,這個古河床名叫石樑溪。樊良鎮的位置就在石樑溪和運河交會處。這裡南通揚州,北達楚州,西到天長,東至射陽湖,確為一交通樞紐。隋大業中至唐永徽二年,曾經移置高郵縣治於此,後為高郵重鎮。

名稱演化

歷史上高郵湖名稱很多。高郵湖名稱最早出現在明朝洪武初年。高郵的運道在北魏時期僅有《水經注》所說的樊梁湖和《魏書》所說的津湖(元代改稱界首湖),後來逐漸增多了。宋代起,為增加漕運水源,築堤界水,湖面增多,到了明洪武初年,出現了高郵湖之名。直到民國還保留著原來新開、姜里、甓社、七里、平阿、珠湖、武安、張良、塘下、鵝兒白、石臼湖等11個湖的湖名。

另一說高郵湖原名“高游湖”,直到後來官府在當地建立郵差驛站,改寫作高郵,高游湖因而改作高郵湖。

景點簡介

高郵湖地處蘇皖交界,北與洪澤湖水系相連線,南與長江水系相連通,東臨高郵,西接天長。全湖總面積約775平方公里,湖面最高水位(汛期)在海拔9.4米左右,一般在4.5米---5.5米之間,低水位時在3.5米左右(少見)。

主要景點

高郵湖水質優良,湖內自然生長著近二十種淡水魚類、四五種蝦類,湖底有三四種貝類。

二十世紀末,人們沿湖開始發展圍網養殖業。主要在圍網內放養蟹和鯽魚,高郵湖大閘蟹主要銷往上海、南京、揚州等周邊城市。貝類——哈蜊由天長市漁業合作社(位於萬壽鄉白塔河新河口附近)組織銷往韓國和日本。2005年,為解決市區飲水問題,天長市地表水廠的取水口在萬壽境內動工興建。

高郵湖畔,風光旖旎,楊柳婆娑,極目遠眺,波光鱗鱗,微風拂來,沁人心脾。她不僅風光獨特,景色迷人,還有著許多神奇的傳說。位於萬壽鄉汊河村的馬岔河街道,相傳為駱賓王騎馬走岔道的地方,斗壇北勝寺相傳為明朝嚴嵩管家所建,還有欽賜聖旨:魁星閣等人文景觀,清乾隆狀元戴蘭芬、清著名志怪小說《夜雨秋燈錄》作者宣瘦梅均在此留有遺蹟。

高郵湖美麗而富繞,平淡而神奇,這裡是一片淨土,也是一片沃土,更是投資興業的熱土。目前,天長市政府已把高郵湖旅遊開發作為重點推介的項目,萬壽鄉政府為配合市政府的決策,已作好高郵湖開發相關準備工作,熱忱歡迎有識之士前來投資開發。

民間傳說

游湖傳說

相傳高郵湖原是陳州府府城,包公曾在此放糧賑濟災民。有一天一個叫花子來到陳州府,乞討了兩條街,沒人施捨,最後來到一個學館,學館門口一個學童就從自己的午飯中分了一個飯糰給叫花子,叫花子對他說:陳州府人心不古,必遭滅頂之災,學童立即告訴先生,先生趕緊叫住乞丐,詢問災難何時降臨,到底是何災難?叫花子說:學館門前石獅子眼紅,大難即至,是何災難,此乃天機。說完就不見了。先生立即將此事稟報州官,官府派人日夜看著石獅子眼睛,並曉喻全城百姓,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就是不見石獅子眼紅,官府認為先生在撒謊,就將人撤走了,先生無奈,就安排學生輪流看著,那個施捨的學童輪番看了好幾次,就是不見石獅子眼紅,這一天又輪到他了,到了中午仍不見石獅子眼紅,他帶著幼稚的好奇心,拿出書包里的紅腊筆,將石獅子的眼睛塗一層紅臘,並大聲的叫喊:石獅子眼睛紅了。先生出門一看,果真不錯,立即將學生放回家,併到大街上大聲呼喊:“石獅子眼睛紅了!石獅子眼睛紅了!”人們聽到喊聲都忙著逃命,可這學生心裡確樂滋滋的,仍在石獅子旁玩耍,因為他知道這是假的。

陳州府街北頭有個磨豆腐的老倆口,他家有口奇怪的水缸,磨了幾十年的豆腐,水缸里的水只用不少,白天水用完了,一夜過來第二天就是滿缸水。這一天老倆口正在泡豆子,突然聽到大街上有人喊石獅子眼睛紅了,老倆口商量說,我們老了,又跑不動了,我們這口水缸是寶貝缸,我們就躲到缸里去吧,說著老倆口就將缸扳到。缸口一著地,嘩……頓時大街上到處是水,水位迅猛上漲,此時在石獅子旁玩耍的那學生一看四處是水,傻眼了,沒辦法,就跳到石獅子背上,說也奇怪,可石獅子卻在上浮,不到半個時辰,整個陳州府一片汪洋,沒有一個人逃過此劫,只有那個學生騎著石獅子在水上漂游。學生嘴裡不住地喊:“孽障孽障往高游……”

人們就將陳州府沉下去的湖面稱為高游湖,學童逃生居住的地方叫高游。直到後來官府在那裡建立郵差驛站,那裡才改寫作高郵(今江蘇高郵市),高游湖困湖隨地名,而改作高郵湖了。

還有一種傳說,水母娘娘來到人間遊玩,看到淮河兩岸富庶繁榮,煙花,夜夜笙歌,頓時心生嫉妒,決定淹掉江淮九州十八縣,就來到陳州施法,而這一切又被鎮江金山寺住持掐指算到,於是老和尚也來到陳州府,找遍陳州府,才在城西南(今萬壽鄉汀溪尖附近)一口井旁發現了水母娘娘正在井裡汲水,此時水母娘娘已打好一桶水快要拎出井口,老和尚急中生智,掏出腦缽扔在地下化作一頭饑渴的黑驢,黑驢直奔水母娘娘的水桶,直管悶頭喝水,一口氣喝得水桶見底,水母娘娘眼見桶里的水快要被黑驢喝光,氣得一腳踢翻了水桶,剩下的一點水流出,淹沒了陳州府。

海市蜃樓

《高郵州志》記載,春秋之際,雨過天晴,湖面上會出現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連綿的大山,活脫脫一個天上的世界,這就是高郵湖著名的海市蜃樓奇觀。西湖夕照,漁舟唱晚,珠湖雪浪,邗溝煙柳,美不勝收。海市蜃樓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常出現。在萬壽汊河人都稱之為:“顯陳州府”。在天長境內,觀看海市蜃樓的最佳場所是萬壽鄉汊河村汀溪尖附近,若你運氣好,在下午三四點左右,天氣略有薄霧,在大王廟與老鼠嘴之間就會現出一條街道,街道若隱若現,虛無飄渺,街上有販夫走卒,挑蔥賣菜,漁樵耕渙,商賈行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其中最令人叫絕的是1962年農曆9月13日的海市蜃樓,從大王廟到老鼠嘴有幾千米長的街道,城牆上有兵馬走動,城門口人來人往,其中一個買菜的老嫗手拿一把蔥,在與賣菜的討價還價約有二三分鐘,清晰可見。當時在白塔河口有幾百民工爭相觀看,其中萬壽村兩個十來歲的小孩因在王家台放豬,見此情景,已向陳州府內奔去,被大人及時發現攔阻,才幸免於難。此次海市蜃樓顯了四個多小時,直到太陽搭山才隱去。

罈子精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有時晚上或深夜,聽到高郵湖心不時發出嗚……吐嚕土嚕的聲音,尤以春末夏初下雨前為在,聽老人講,這種聲音是“罈子精”發出的。“罈子精”又是何物呢?據傳說:當年陳州府內有個學童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撿到一隻小鱉帶回家放在罈子里餵養,小鱉越長越大,幾年後鱉身超過了罈子口,陳州府沉沒時,鱉無法爬出口外,就在罈子里生存,覓食時,只能拖著罈子遊走,一遇到天氣變化,氣候悶熱,天要颳風或要下雨,老鱉身上就難受,發癢,它就用力浮上水面,頭伸出水面呼吸空氣,當老鱉縮進罈子時,沉入水底就會發出聲響,所以居住在湖邊的人把它當成天氣預報,一聽到罈子精的聲音,就預料第二天要颳風或下雨了。到了六十年末七十年代初王台子海軍靶場建起後就聽不到了。後來有這么一種傳說:1971年夏季一天,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有個白鬍子老人在崗番頭雇一隻船要去太湖,船家開價二百元錢,老人滿口答應,船到太湖時,船家向老人要錢,老人身無分文,就跳進水裡,抓了一把泥放在船邊,老人不見了。船家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團金子。據說那老人就是“罈子精”,因為海軍在湖心王台子建立靶場,常有飛機投彈打靶,影響了老人的清修,它就離開此地去太湖了。罈子精雖然離開了,但您到這裡可以見到海軍航空兵的精彩表演,投彈時沖天水柱,近乎實戰的壯觀場面,相信您會不虛此行的。

龍的傳言

龍是傳說中的一種吉祥物,按科學講人世間是沒有龍這種動物的,只不過是唐代畫家吳道子筆下的產物,後來被一些作家寫進了神話小說。我在童年時代有時看到天空齊頭烏雲下面伸出長長的尾巴,那尾巴還不住地伸展,大人說那就是龍,白色的叫白龍,黑色的叫烏龍。長長的睡在天空似龍又不動彈的叫懶龍,勤勞的是烏龍,闖禍的是白龍。究竟天空有沒有龍呢?有一次我看到確實像傳說中的龍,那是1962年6月初三,下午約五點多鐘天空無風息氣,我正在家門口玩耍,突然聽到有人在喊:哎呀老湖裡掛龍了,我一看果然是一條長長的白龍,在我家門口的正前方上空,頭藏在天空的一朵烏雲中,尾巴伸在湖心,只見龍肚子有磨盤粗,圓圓的一鼓一吸,尾巴處水花四濺,白色的水註上下串動。莊上大人說:今天是水母娘娘生日,小白龍回來跟它母親做生日的。大人們一邊看一邊議論著,過了一會,只見龍尾一甩,移到了現在江蘇菱塘鄉輪窯廠地界,頓時龍肚裡是圓圓的黃色的泥土。(後來聽人說那裡被龍系了個大泥坑,幾年後菱塘鄉就在龍曾經玩耍過的地方建起了一座輪窯廠)不一會兒,天空起風了,烏雲翻流,在我家東南角呼呼的風聲向西北方刮來。有人說小白龍要闖禍了,趕快回家,大人們忙著找一些舊鐮刀頭向居住的草屋上拋,說小白龍見了鐮刀就不會抓掉草屋,怕鐮刀割斷龍爪。說也奇怪,小白龍帶著的鏇風和茶杯大的稀散雨點,專走沒有房屋的地方走,從我家老莊上南頭直向西,途經樹木全被刮斷和拔起。繞過了錢家庵將庵旁邊的一戶董氏人家兩間丁頭府草屋掀掉了。屋上的草刮到了半空,樹棍木樑和僅有的幾件家具全被刮到400米外的錢家澗邊。可兩邊的錢家庵和錢家大莊房屋絲毫未動。只將莊上的一棵小桶粗的桑樹鏇成了毛筆壯. 而小白龍卻順著白塔河向西漸漸地消失了。後來人們評論說小白龍也學好了。在回西海的路上專走沒有房屋的地方走。因它北要避開錢家大莊,南要避開錢家庵,在實在沒有地方讓的情況下,而使董氏人家住房被掀掉的,將損失將到了最低程度,全盤考慮這也不能怪它。第二天家父因是大隊幹部,找了幾個匠人幫助董家用草垡搭起了臨時住所。這種自然現象究竟真的是龍還是氣鏇,或是鏇渦子風。因筆者不是氣象學家,也說不清楚。

水系

入湖水系

三河,即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是淮河南下入江的一條主要河道,全長156公里。上起洪澤湖三河閘,經高郵湖、邵伯湖至揚州市三江營入長江,設計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1954年8月6日實際最高行洪流量10700立方米每秒。

白塔河,曾名南山河,位於高郵湖西側,源出天長縣西部張八嶺丘陵區,五叉港東,過汊澗鎮、石樑集,至天長城北,然後折東北流,至長亭東注入高郵湖。全長110公里。

銅龍河,安徽省天長市內的一條地方河流,源頭起源於安樂水庫,沿途經過安樂,銅城,經龍崗流入高郵湖。全長45公里。

下游水系

新民灘,位於高郵湖、邵伯湖之間,是淮河入江水道的行洪走廊,東西長7.55公里,南北長10多公里,灘面高程為5.0~6.0米,總面積約6.3萬畝。

邵伯湖,位於高郵湖南端,與揚州市江都區、邗江區交界,北起高郵湖新民灘,東瀕京杭大運河,西為高郵、邗江沿湖地區,南抵六閘河口。總面積164.97平方公里,下經六閘注入歸江河道入江。

水利設施

三河閘

三河閘工程於1952年10月動工興建,1953年7月建成放水。閘身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共63孔,每孔淨寬10米,總寬697.75米,底板高程7.5米,寬18米,共21塊底板,閘孔淨高6.2米。門墩架設公路橋,按汽━10級標準,採用雙車道,淨寬10米。三河閘按洪澤湖水位16米設計、17米校核,原設計流量為8000立方米/秒,加固後的三河閘設計行洪能力提高到12000立方米/秒,設計抗震烈度8度。三河閘攔蓄淮河上、中游來水,使洪澤湖成為一巨型平原水庫,為蘇中、蘇北地區的工農業、人民生活用水及航運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高郵河湖調度閘

位於京杭大運河西堤,主體工程按二級建築物要求設計的調水閘。該閘在原有老運西通湖船閘基礎上改建而成,1990年11月正式施工,1991年11月順利竣工。2003年洪水後,於2004年實施了淮河入江水道災後重建應急工程運河西堤加固項目。

高郵湖西環湖大堤

高郵湖西地區大圩主要有郭集大圩、菱塘大圩,圩堤總長69.62km。共保護人口3.74萬人,保護耕地面積9.3萬畝。

新民灘工程

七十年代中期,在新民灘北部修築了控制線圍堰工程,全長11.5公里,堰頂真高6.5米,在通往邵伯湖的港汊上修建了控制線漫水閘工程,計7座155孔,閘門頂高程6.0米,最大泄洪量2000m3/s,當高郵湖水位6.0米以上時,漫水閘開啟,灘面漫灘行洪。有毛港、王港、老王港等3座漫水閘。新民灘工程在2003年大水行洪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高郵京杭運河西堤

運河西堤運河西堤

高郵湖東堤即為京杭運河西堤,毗鄰高郵城區,全長44.1公里。其中子嬰閘至二里舖3公里,二里舖至高郵湖調度閘26.5公里,調度閘至江高交界14.6公里,西堤迎湖戧堤段26.5公里。堤頂連線護坡處有石埝擋浪牆。2004年實施了淮河入江水道災後重建應急工程運河西堤加固項目,主要內容是在北起二里舖,南至湖河調度閘,工長26.5公里老西堤後修築戧台(頂真高10.5米,頂寬6米,1:3坡)、吹填老河槽至真高9.5米。西堤作為里下河防洪的第一道屏障,其工程位置十分重要,工程沿線的吹填加固,不僅有效地消除了工程險情,確保防洪安全,同時在吹填區域內形成了2500畝左右的土地資源,從而為發展旅遊產業創造了條件。

地理特徵

地理位置

高郵湖位於江蘇省中部,地處東經119º06’~119º25’,北緯32º42’~33º41’之間,高郵湖長48公里,最大寬度28公里,總面積760.67平方公里,僅次於太湖,洪澤湖,為江蘇省的第三大湖。

南通過新民灘與邵伯湖連通,經京杭運河與廖家溝入長江;北通洪澤湖,連淮河;東與京杭運河相鄰。

氣候特徵

湖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4.7℃,年均水溫16.0℃,平均年降水量1 010.5mm。全年盛行東南風,年均風速3.1m/s;瞬時最大風速達12級。

自然現象

多現龍捲風,平均每年1.2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常出現海市蜃樓景觀,最近一次“海市蜃樓”出現於1995年8月9日。

水文特徵

高郵湖湖底平坦,湖底高程3.5~4.5米,死水位5米,死庫容4.6億立米,蓄水位5.7米,蓄水面積648平方公里,灌溉庫容4.2億立米,防洪水位9.24米,防洪庫容27億立米,蒸發量890mm。

建國前,高郵湖容量較大,據史料記載,清光緒三十二年時測得湖水位7.99米時,可蓄水51億立米。但由於在發展演變過程中,不斷接受入湖河流所攜帶的泥沙沉積,以及湖內各種生物殘體的沉積,湖底被不斷的淤高,灘面擴大,1913年湖底平均真高3米,現已達到平均真高4米,個別河槽底由原來的真高1米淤到真高4米。1956年有公灘17000畝,1961年公灘為23000畝,五年內就擴大6000畝,因而容積縮小,目前8.00米水位時可蓄水26.20億立米,6米水位時可蓄水10.8億立米。

高郵湖屬淺水型湖泊,為淮河入江水道。湖水主要由入湖地表徑流補給,主要入湖水系是三河,水量占總入湖水量的95%以上。此外,湖水還由安徽境內的白塔、銅龍、秦楠、楊村和王橋等5條小河補給。

據2010年數據,高郵湖pH平均值為8.66,溶解氧平均值為7.3mg/L,總氮平均值為1.02mg/L,總磷平均值為0.051mg/L,CODMn平均值為9.61mg/L,葉綠素a平均值為10.38μg/L,透明度平均值為0.69m。

景點日出

泰山頂上看日出,沒有看過的人都想去一飽眼福,去看過的人說:也覺得亦如此。筆者雖到過泰山頂,但未看到日出,據導遊講,泰山頂上看日出,一是第一天晚上要住宿在泰山頂上,二是要天氣配合才能看到,而高郵湖邊看日出,應該講是很容易的事,但日出水面那一刻也是無比的奇觀,只不過是沒有人和媒體曝吵那一刻,而使那奇觀異景一天一天流逝了。

高郵湖的日出,筆者因住在湖邊,一遇到清空無雲時,就到高郵湖大堤上走走,看看日出,欣賞湖景水色,陶醉一下大自然的風光。有一次,在一個仲春之季的早晨,晴空萬里,微微的西南風搖晃著綠柳,剛出土的小草頂著露珠,我站在大堤上望著東方地平線的情景,高郵湖水面盡頭,霞光萬道,一輪紅日慢慢露出水面,半圓形下面是波光粼粼,接著圓圓的太陽冉冉升起,又一輪紅日映在水中,在那短暫的時刻,雙日同顯,情景十分壯觀。此時湖面碧波蕩漾,漁帆點點,機聲隆隆,魚鷗凌空飛翔,白鵝水面戲耍,湖邊綠柳吐絮,小鳥歡唱枝頭,彩蝶草叢飛舞,春風又綠灘途,陸地農家小院飲煙梟梟,此時此景,陪襯著日出那一刻真叫人美不勝收,如痴如醉,當時我想,我要是畫家,將會描繪出一幅美好的日出藍圖;我要是詩人,將會寫出一首長長的讚美詩;我要是學者,將會寫出一篇上等的文學作品。可我全然不是,卻是一個鄉野之人,只有看看而已,自我享受罷了。

相傳,自古就有文人墨客來馬岔河街觀看高郵湖日出和風光。清代道光年間的新科狀元戴蘭芬童年時代曾到過馬岔河街,並留下了一些千古佳句。乾隆60年1795年14歲的戴蘭芬補博士員後,到馬岔河街朱姓親戚家玩,時值隆冬,又逢了一場雪,晚上在爐旁取暖時,其表叔出了一上聯要他屬對:“炭黑火紅灰似雪”,他一時沒有對出。第二天早晨天空晴朗,就夥同其表兄到馬岔河街東頭魁星樓上看日出,看後表弟兄倆在魁星樓內閒聊,下樓時表兄開玩笑說我比你大兩歲,應為先,先生呼,戴蘭芬回答道:年齡小亦為老,老者也。表兄就戲笑他說:“戴老者一頭土氣”,戴蘭芬回對道:“朱先生半截牛形”。表兄看到馬岔河街上兩邊的屋檐下掛著二尺多長的冰條,隨口說出:“雪融檐下千條玉”,這時戴蘭芬看到房子上的積雪被初升的太陽照得閃閃發光,並屬下聯道:“日照瓦上萬點金”,表弟兄倆說說笑笑走到馬岔河街上,路過胡家磨坊,看見驢子在拉磨,磨盤下飄落著麵粉和麩皮,他頓悟出了表叔昨晚烤火時的屬對,在早飯桌上他問表叔:“麥黃麩紫面如霜”如何?表叔一聽說:小小年紀,實乃奇才也。

光緒初年天長有名的作家,畫家宣鼎,號瘦梅,也到高郵湖邊看過日出。因瘦梅先生於鹹豐八年太平軍攻戰天長時,為避戰亂,曾攜家八口到馬岔河街西陳家莊憑宅居住過一段時間。後流往江南,到光緒初年回故里天長,便來到陳莊拜訪房東(據陳家後人說宣瘦梅與他家祖上是表親),第二天早晨信步來到馬岔河街東頭灘,時值陽春三月,天氣晴空萬里,他看到湖邊白鵝戲水,湖灘牛羊成群。回到陳府後,他觸景生情,用棉花攝成一支畫筆,畫了一幅《日出百牛圖》,圖像千姿百態,牛有睡的,臥的,吃草的,格鬥的,相互追逐的……贈與房東陳家,陳家後人精心收藏,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時而被失落。

高郵湖邊的日出四季時間不一,筆者曾注意觀察過。冬至時間在7:15左右,夏至在4:50上下,春分、秋分之季在6點之間,歡迎各位到高郵湖邊欣賞自然景象和日出奇觀,歡迎到農家小院做客。你在都市生活了大半輩子,若在花甲之年到高郵湖邊選址,營造一陋室,種一壟菜地,養一兩寵物,飼幾隻雞鴨,晨時信步於湖灘沙地或垂釣於綠柳池邊,再蹉跎於園蔬,食:自種蔬菜,自飼禽蛋,自釣魚蝦,邀老友飲上幾盅,暢敘舊事,雖無美味佳肴,要能自得其次,那裡——高郵湖邊,是您休閒和安享晚年的好去處。

高郵湖高郵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