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湖大橋

秦先生總會解釋,我是金湖人,金湖與高郵隔一個高郵湖。 “其實在歷史上,高郵與金湖就是一家,同飲高郵湖水。 而高郵當年的閔塔區,就是金湖閔橋和塔集兩鎮的基礎。

這座遠景中約12公里的高郵湖大橋,再次把金湖與高郵拉進了輿論的視野。
行政上分屬淮安市和揚州市,但金湖與高郵地緣上卻是一衣帶水、隔湖相望。而最新兩縣市發生的最大交織,是關於堯帝出生地之爭。
在高郵市組織學者專家論證堯帝是高郵“戶籍”時,金湖人也捧出了史書隔空辯論。
金湖本地一位知名學者甚至出了一本書,論證堯帝是金湖人。依據是《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堯初生時其母在三阿。而《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的[三阿]條註明是古代塔集鎮的稱呼。
這樁公案至今未有了斷,不僅如此,連安徽天長也加入了爭奪堯帝出生地的陣營。
不過有關學者表示,三個縣市爭論的意義不大,金湖、高郵、天長原本就靠近,堯帝出生就在這一帶,滄海桑田變幻,很難說得清。由於堯帝是中華之聖祖,近幾年對出生地爭奪白熱化,更多的是看重其對於提升縣市知名度、發展經濟的品牌影響力。
金湖舉辦荷花節,其塔集鎮“堯文化主題公園”也正式開張。
金湖差點劃歸揚州
高郵與金湖的堯帝之爭,在民間人士看來,與其說是分歧,更多的是一種認同,因為高郵和金湖原本就是一家,因為連口音都相同。
在市區翠崗開家政公司的秦先生,老家是金湖人。在揚州開展業務,兩句話不到,就會被問,你是高郵人?秦先生總會解釋,我是金湖人,金湖與高郵隔一個高郵湖。後來,因為問的人多,秦先生解釋起來不方便,就承認自己是高郵人,遇到老鄉生意更容易談成。
“其實在歷史上,高郵與金湖就是一家,同飲高郵湖水。”
金湖縣誌記載,歷史上金湖屬於揚州,新中國成立時,金湖地域分屬淮安、寶應、高郵三縣,1958年4月,境內東南部原屬高郵縣的閔塔區劃屬寶應縣,寶應縣在境內設立湖西辦事處。1959年10月,金湖縣正式建立,屬揚州專區,1965年3月改屬六合專區,1971年3月改屬淮陰地區(現淮安市)。
而高郵當年的閔塔區,就是金湖閔橋和塔集兩鎮的基礎。而金湖建縣初期,揚州輸送了大批知青和幹部,在金湖至今仍然生活了不少揚州知青的後代,他們也是金湖經濟文化建設的中堅。
當年,金湖劃歸淮陰地區,是出於淮河入江水道治理的考慮。由於淮河入江水道上游部分都在淮陰地區轄區,而尾端在金湖,跨地區協調不方便,一紙決議,讓金湖加入了淮陰地區。
事實上,金湖有過擺脫淮陰地域印記、回歸揚州的努力,並且擺上了省級政府的議事日程。
原揚州市委書記吳冬華介紹,為了加快金湖的發展,當時省里確實有這個想法,但最終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成為現實。
作為一個蘇北的縣城,金湖蘇中蘇南的氣質非常明顯,魚米之鄉、生態優美。10多年前,一位新華日報記者採訪金湖時,報導題目叫“蘇北的小江南”。
“金湖文化上屬於蘇南、地理上蘇中,行政上屬於蘇北。”金湖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浦榮曹先生介紹。金湖也是淮安市首個小康縣。金湖經濟總量被同屬淮安市的洪澤縣超越,但在人均GDP上仍然領先。
金湖借橋融入蘇中
“金湖這幾年一直學寶應、趕高郵。”浦榮曹介紹。金湖提出這個發展經濟的口號有著現實基礎。
金湖在寶應和高郵的學習和追趕中,也付諸行動,金湖舉辦荷花節,與寶應荷藕節隔空打擂台;而金湖招商人員一直在揚州活動頻繁,也有不少揚州客商已在金湖投資。
金湖與揚州的融合也有遺憾,正在規劃中的淮揚鎮鐵路,因為金湖地質較軟,與金湖擦肩而過,讓金湖人唏噓不已。
但是金湖人沒有放棄努力,依然執著著融合的夢想:金寶南線公路正在推進,經過寶應搭上京滬高速;金寶航道正在升級,由六級航道改為三級航道,從金湖可以直達揚州港。
而醞釀中的高郵湖大橋,將接通因行政區劃隔斷近半個世紀的血脈溫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