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華[烈士]

馮國華[烈士]

烈士馮國華,“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投筆從戎,招集上海近郊各縣的失業教師和失學青年組織敵後游擊隊,10月6日在襲擊日軍時壯烈犧牲。書法家馮國華,善長中國書法、國畫、篆刻。自幼秉承家訓學習書法,遍臨名碑名帖,常年用功刻苦,書法作品簡約、樸拙、高古。

基本信息

烈士馮國華

簡介

馮國華(1901~1938年), 字邁櫻,城廂人。民國13年(1924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二師範,鏇即應聘於上海和安國小任教。民國15年,馮返回寶山,任縣教育局教委督學。同年參加中國國民黨,曾任縣黨部秘書、監察委員、江蘇省黨部幹事。

馮國華[烈士] 馮國華[烈士]

事跡

民國21年任縣教育局長,對寶山教育的整頓和興革不遺餘力,曾向縣長金慶章索回曆年被扣壓的教育經費,給全縣教師補發欠薪,還撤換了一些辦學腐敗無能的校長。同年11月,陶行知在大場地區創辦山海工學團,馮以縣教育局長身份參加工學團成立授旗禮。民國22年夏天,贊助大場沈家樓成立棉花工學團。

民國24年,馮國華去上海縣任江蘇省俞塘民眾教育館實驗區主任,做了不少普及教育的工作,深得人心。民國25年,松江專區辦壯丁訓練教練員學習班,馮受聘為該學習班教育長。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馮國華投筆從戎,走上抗日救國的道路,率領當年受訓的壯丁為戰地輸送彈藥、運送傷員、挖掘戰壕;還通過戰地服務訓練班,招集上海近郊各縣的失業教師和失學青年500多人,組織敵後游擊隊,出沒在上海、松江、青浦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民國27年9月底,未及撤退的國軍某旅尚存百餘人,在松江農村打游擊,派第一團團長張某約請馮國華赴松江共商“雙十”節大舉襲擊日軍的計畫。10月6日,馮與張團長在同赴松江途中夜宿泗涇石宅,深夜12點,石宅四周槍聲突起,日軍由漢奸帶路包圍了村子,用機槍猛射,當時駐村游擊隊員僅20餘人,敵方約四五百人,馮與張團長帶隊奮戰,終因眾寡懸殊,彈盡援絕,壯烈犧牲。第二天清晨,村人收殮烈士遺體,發現馮國華除槍傷外,左額亦被刺刀劈去,後安葬於天馬山麓。1985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馮國華為革命烈士。

小麥研究員

馮國華,男,1965年9月生,江蘇通州人,漢族,現任徐州市農科院小麥研究室主任,研究員。1984年江蘇農學院農學專業畢業,農學學士。畢業後一直從事小麥育種栽培研究,先後主持江蘇省套用基礎、三項工程、國家攻關、農業科技成果轉化、863計畫、轉基因專項等課題,並長期主持省淮北片小麥區試。作為主要完成人育成徐州21~徐麥31等11個小麥新品種,不斷刷新淮北地區小麥高產記錄,成為不同時期徐州市乃至黃淮麥區南片的主體品種,累計推廣2億餘畝。開展小麥紋枯病抗源篩選、創新和遺傳特性研究,建立生物技術和品質分析實驗室,初步完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體系,提高了常規育種效率,實現了產量和品質的同步提升。共獲部省市科技進步獎11項次,其中部省二等獎4項,發表論文28篇,參編專著2部。榮獲江蘇省突出貢獻專家、徐州市優秀專家、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省“333”工程培養對象等榮譽稱號。

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

馮國華,1958年5月生,滿族,內蒙古農業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無黨派,現任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2014年1月擬提任自治區直屬機關正廳級領導幹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