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

馬寶

馬寶:俗稱馬糞石、黃藥,馬寶為不常用中藥,始載於《本草綱目》,為馬科動物馬胃腸中的結石,《本草綱目》和《輟耕錄》中稱鮓答。具鎮驚化痰、清熱解毒之功,主治驚癇癲狂、痰熱內盛、神志昏迷、惡瘡腫毒及失血等。為馬科動物馬胃腸中的結石。呈球形、卵圓形或扁圓形,大小不等。

基本信息

概述

馬寶圖片

馬寶始載於《本草綱目》:俗稱馬糞石,馬寶為不常用中藥,為馬科動物馬Equuscaballus(L.)的胃腸中的結石。全年均可收集,將病馬宰殺後摸其胃腸中有結石者,取出用清水洗淨,晾乾。
馬,體格高大,骨骼肌發達,四肢強頸有力。體高1.27-1.60m,體重225-773kg。雌雄差異很大。馬頭面部狹長,耳小而尖,直立。鼻寬,眼大。從頭頂起沿頸背至肩胛,具有長毛即鬃毛。兩耳間垂向額部的長毛稱門鬃。身體餘部皆被短而均勻的毛,毛部也有長的鬃毛。我國馬的品種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種,因品種不同,身體大小、毛色也有差異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藥品簡述

馬寶馬寶
藥名:馬寶
漢語拼音:mabao
英文名:HorseBezoar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quuscaballusorientalisNoack
科屬分類:馬科
別名:鮓荅、馬結石。
性味:味甘;鹹;微苦;性涼;小毒。
歸經:心經肝經
功能:鎮驚化痰;清熱解毒。
主治:驚癇癲狂;痰熱神昏;吐血衄血;痰熱咳嗽;惡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研開,0.3-3g。
生態環境:馬屬草原動物,善賓士,草食。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藥材基源:為馬科動物馬胃腸道結石。
採收儲藏:
1、殺馬後取出胃腸道結石;
2、在結石發病北較高地區,從馬排出的糞便中尋找結石;
3、在結石性疝痛的手術時尋找結石。取出的結石用清水洗淨,或瑞用開水煮沸數分鐘(開水煮後,容易乾燥),晾乾或曬乾。
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研成細粉。

用藥禁忌

1、《飲片新參》:“中寒痰濕者忌用。”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肝、膽經無熱痰者忌用。”

中藥化學成分

馬胃腸中的結石含磷酸鎂(magnesiumphosphate),碳酸鈣(calciumcarbonate),碳酸鎂(magnesiumcarbonate)等。

藥理作用

(暫缺)

選方

1、治小兒驚癇:馬寶二錢,牛黃五分。共研細末,每次一分,日服二次。二歲以下小兒酌減。(《吉林中草藥》)
2、治肺結核:馬寶二錢,百部二錢,白芨四錢。共研細末,每次半錢至一錢,日服三次。(《吉林中草藥》)

文獻論述

1、《綱目》:治驚癇、毒瘡。
2、《飲片新參》:清肝腦,化熱痰,治痙癰,止吐衄。
3、《現代實用中藥》:對於神經性失眠、癔病、痙攣性咳嗽等症有效。並能解毒,治痘瘡危症。

生藥材鑑定

馬寶圖片

性狀鑑別

本品呈球形、卵圓形或扁圓形,大小不一,直徑6-20cm,重250-2500克,但也有小如豆粒者。表面灰色、青灰色或油棕色,光滑,略有光澤或附有雜亂的細草紋。質堅體重,斷面可見明顯的同心層紋,中心部位常有金屬或其他粒狀異物,無氣味或微有臊臭。
取粉末少量置鋁箔上,直火烘之,粉末由分散迅速相聚集,並有輕微的馬尿氣。以色青白、外表有光澤、潤滑如石、有細草紋、質堅實、斷面“渦紋”細緻者為佳。

顯微鑑別

粉末鏡下觀察呈無定形塊狀。大小不一,有的半黃色,有的為蟹青色,常伴有碎草纖維。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少許,加蒸餾水1-2ml,振搖,加硝酸銀溶液2-3滴,則生成黃色沉澱,傾去水液,加氨試液1ml,黃色沉澱則溶解。

偽品鑑別法

馬寶常見偽品有騾寶驢寶水泥偽製品等。真品馬寶的經驗鑑別法如下:
1、看內外形態:見表面蛋青色或灰白色,有光澤,剖面有“渦紋”及玻璃樣光澤者為真品。如體小質輕,削麵層紋不明顯,中心有類似未變化的類球者,多為驢寶。
2、取樣品粉末少許,撒於錫紙上,下面用火燃燒使熱,其粉末迅速聚集於一處,並發出馬尿氣味者為真品。如緩慢地聚集者,多為驢寶騾寶
3、取樣品粉末少許置試管內,倒入米醋20-30ml,見無泡沫者為真品。如系用水泥偽制者,加酸液則有大量氣泡形成,而馬寶加酸液無此反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