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箭竹

馬利箭竹,禾本科,雙子葉竹,竿柄長3—8厘,筍期8月。竿劈篾可供編織。產四川西南部。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馬利箭竹
種拉丁名:Fargesia mali Yi
種別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箭竹屬
屬拉丁名:Fargesia
國內分布:產四川西南部。垂直分布為海拔3000—3200米,生於長苞冷杉林下。模式標本采自會理貝母山。
海 拔:3000-3200
命名來源:【Act.Bot.Yunnan. 11(1): 37.F.2. 1989】
中國植物志:9(1):476
系中文名:短三角鞘系
系拉丁名:Ser.Yunnanenses
組中文名:箭竹組
組拉丁名:Sect.Fargesia
亞族中文名:筱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THAMNOCALAMINAE Keng 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竿柄長3—8厘:米,徑粗1.2—2厘米。竿成密叢,高3—6米,粗1.2-2.5厘米,稍端勁直;節間長25—30(38)厘米,竿基部節間長6—7厘米,圓筒形,綠色,有蠟質,老時變為灰色,縱向細肋不明顯,竿壁厚3—4毫米;籜環隆起,初時有黃褐色緊貼向上之小刺毛;竿環平坦或在分枝節稍腫起;節內長2—4毫米,常具灰色蠟質。竿芽三角狀卵形至長卵形,竿之每節分10—15枝,枝斜展,直徑1—2毫米。籜鞘遲落,灰色至灰褐色,革質,長三角形,長約為其節間的4/5,先端短三角形,寬6—10毫米,背部疏生黃色疣基小刺毛,縱脈紋明顯,邊緣初時具黃色纖毛;籜耳及鞘口縫毛均缺;籜舌三角狀拱形,紫色,邊緣微波狀,高約1毫米;籜片直立。不易自籜鞘斷落,長三角形,基部與籜鞘頂端約等寬,縱向脈紋稍明顯,內卷,邊緣平滑。每小枝具2-3(4)葉;葉鞘長2.5—3.5厘米,頂端有一肩常高起,邊緣無纖毛;葉耳及鞘口縋毛俱缺;葉舌截形,紫色,高約0.5毫米;葉柄淡綠色,長1—1.5毫米;葉片小,線狀披針形,薄紙質,長5—7.5(9)厘米,寬4—7毫米,基部楔形,下表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次脈2或3對,小橫脈形成長方格狀,較清晰,葉緣一側具毛狀小鋸齒,另一側近平滑。花枝未見。筍期8月。
用 途:竿劈篾可供編織,但篾性較脆。

產地分布

:產四川西南部。垂直分布為海拔3000—3200米,生於長苞冷杉林下。模式標本采白會理貝母山。
參考文獻:Fargesia mali Yi in Act.Bot.Yunnan.11(1):37.F.2.198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