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一小

香洲一小

珠海市香洲區第一國小,座落在珠海市美麗的鳳凰山下,香爐灣畔。近年來,學校培養出國家級骨幹教師2名、廣東省骨幹教師6名、香洲區學科帶頭人11名。湧現出以彭雯翀為代表的一大批教壇新秀。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香洲區第一國小香洲區第一國小
香洲區第一國小,座落在珠海市美麗的鳳凰山下,香爐灣畔。學校始建於1950年,原名為香洲國小,1973年易名為香洲中心國小,1980年定名為香洲第一國小,1982年定為珠海市重點學校,1994年評為市一級學校,1997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是珠海市辦學效益顯著、教育教學質量過硬、學生全面發展的視窗式示範學校。學校分為四個校區:本部(1-3年級24個班)、高年級部(4-6年級24個班)、山場校區(1-6年級26個班)、榮泰分校國有民辦(1-6年級6個班)。學校現有教學班80個,學生4973人,在編教師144人。多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關懷下,在歷任校長的帶領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不斷發展壯大,功能日臻完善,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擁有現代化的校園網路、閉路電視、多媒體電教室、電腦室、網路教室,擁有規範的圖書室、閱覽室、自然實驗室、舞蹈室、音樂室、美術室等專用室30多間,還擁有設計新穎、設備完善的生物園、籃球場、田徑運動場等。

辦學方向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一切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辦學目標,堅持“三個面向”、“兩個堅持”、“一個促進”——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學校要堅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德育領先,五育和諧發展”的辦學傳統;促進師生主動、健康、和諧地發展。“基礎紮實,和而不同;自主學習,和諧奮進”是我們的教育目標。基礎是指打好全面發展的素質基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獲取基本知識技能的方法,基礎紮實是“和”;同時又要根據學生的潛能發展他們的特長,學生個性鮮明是“不同”,“和而不同”是理想。“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融合,傳統思想與創新精神相通”體現了學校的文化精神,科學思想使學生懂得追求真,實事求是;人文思想使學生懂得追求善,品行高尚。學校以現代教育技術和心理健康教育為雙翼,以教育科研為依託,以學校、家庭、社區為網路,構築了功能強大的育人平台,營造了生動和諧的育人環境,辦學形成了三個顯著特色:“全、實、新、活”的德育特色、信息化課堂教學特色和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每年舉辦“金蘋果”科技節和“七色花”藝術節,每周開辦書法、繪畫、航模、舞蹈、電腦、奧賽、快樂英語、快樂作文、足球、藍球、桌球等二十多個興趣班,孩子們的特長得到了培養,每個人都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樂,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碩果纍纍。

教師隊伍

近年來,學校培養出國家級骨幹教師2名、廣東省骨幹教師6名、香洲區學科帶頭人11名。湧現出以彭雯翀為代表的一大批教壇新秀。一小的管理者沿著“師德為上、榜樣示範、實踐鍛鍊”的途徑建立起“引導成才、鍛鍊成才、激勵成才”的機制,充分調動了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了一支辛勤耕耘、敬業愛生、執教嚴謹、和諧奉獻的教師隊伍。“以師生髮展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在一小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學校科研

“科研促教、科研興校”是香洲一小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
香洲區第一國小香洲區第一國小
學校先後承擔了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研究子課題《多媒體計算機創新學習策略實驗與研究》,該課題報告《以教育創新促進創新教育》獲2001年中國國小數學教育學會二等獎、廣東省國小數學專業委員會一等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結題報告獲2002年廣東省中國小創新教育成果三等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發展健康心理的實驗研究》2002年被評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高效能學校項目成果獎。2002年我校承擔了香洲區重點攻關課題《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研究》和《信息化課堂教學研究》、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小學生自我發展“步步高”行動研究》,並取得了預期的實驗成果。2004年學校參加了由廣東省電教館主持的全國“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網路環境下語、數、英學科探究性學習研究》和《國小數學主題資源網站》,取得了顯著的實驗效果,進一步推動了學校信息化教育的進程。一系列的課題研究,開拓了教師的理論視野,帶來了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課題論文多次在國家、省、市、區級獲獎。

學校成果

學校教育教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推普先進單位、全國少先隊紅旗中隊、全國紅領巾讀書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全國(百所)示範“青少年法制學校”、廣東省全民健身運動先進單位、廣東省“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巾幗文明示範崗、廣東省體育特色(桌球)示範學校、珠海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連續兩年獲得珠海市中國小教學質量綜合獎一等獎。
香洲一小沐浴著改革的春風,用實幹的精神,努力實踐著素質教育的理念,在前進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珠海人由衷地說:鳳凰路飛出了金鳳凰。

主要成果

多年來,學校堅持“德育為首,五育和諧發展”的辦學思想,教育教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推普先進單位、全國少先隊紅旗中隊、全國紅領巾讀書活動先進集體、廣東省全民健身運動先進單位、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等,德育工作連續十年被評為珠海市優秀級學校,連續三年獲珠海市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

辦學特色

課改,引發教學觀念變革
香洲區第一國小香洲區第一國小

在去年開始的課改實驗工作中,香洲一小不負眾望,再次走在了前列。今年三月份,課改專家張嵐老師到該校調研聽課後欣然題字:“香洲一小是課程改革的典範”。
課改,引發觀念變革。2002年,香洲區啟動了課改實驗工作,新課程帶來新機遇,香洲一小課程改革實驗,在區教育科研培訓中心的指導下,扎紮實實地開展起來。使學校整體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課改首先帶來了觀念上的可喜轉變,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髮展的促進者轉變,從關注教案到關注學生,從關注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到關注學生情感、意志、價值觀的形成轉變;學生也轉變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可以說,課改為教與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令課堂煥發了生命的活力,在一小,出現了許許多多鮮活的教學場面。
周玉娟老師在執教《認識人民幣》一課中,把教室的講台變成了營業員(教師)和顧客(學生)買賣的交易場所。余小莉老師教《魯班和櫓板》,剛寫下“魯班和魯板”,就有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把櫓板的‘櫓’寫錯了”。老師仔細一看,真的寫成“魯”了。“你怎么知道我寫錯了?”學生充滿自信地說:“櫓板是一種用木頭做的划船工具,應該是木字旁。魯班是一個人,所以沒有木字旁。”多聰明的孩子!要是在以往的課堂上,孩子的“批評”不但得不到老師的欣賞,還有可能會因為侵犯了老師的權威而受到指責。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而安全”的學習環境,鋪設一個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平台是課改中最顯著的課堂變化。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的權威,講台不再只屬於教師,它也是學生展現自我的舞台。教師角色的轉變,從根本上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師生與課改共同成長
一年的課改實驗,學生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知識還是能力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語言表達能力、書寫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與以前相比,現在,香洲一小的學生不但愛說、會說,而且閱讀能力大大提高,同學們在閱讀的同時,設計了各式各樣新穎獨特的識字卡和閱讀卡,把好詞好句記下來。語文科還組織學生開展了讀書匯報活動,評選出80多位勤勞小蜜蜂(讀書積極分子),把學生優秀作品收集整理,編成了《浪花集》。數學老師則指導學生把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寫成有趣的數學日記。在課改實驗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大增。學生用學過的平面圖形、立體圖形拼出各種各樣的圖畫,測量身邊的物體長度,統計家裡鞋子的數量、用塑膠袋的情況、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等等,並根據所得到的數據製成統計圖、表。
學生對藝術教學也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主動與同學進行交流,並參加了各種競賽活動,獲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第四屆“世紀之星”全國少兒美術攝影藝術大賽中獲金獎4人,銀獎8人,銅獎2人。在第五屆“綠星杯”國際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大賽中獲金獎1人,銀獎1人。熊錦妍小朋友參加了市少兒電視主持人大賽,獲得最佳口才獎和優秀小主持人獎,並被珠海電視台選拔為《陽光季節》欄目主持人。
在一年的探索里,一小的老師們也和新課程一起成長,教學理念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她們學會了做孩子們的朋友,學會了尊重和寬容,學會了合作與交流,學會了多元的評價,學會了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在實驗中,該校教師參加課改教學比賽、省級獲獎1名、市級獲獎3名、區級獲獎13名。課改教學設計、課改論文獲省級、市級、區級獎勵100多篇。老師們撰寫教育故事228篇,參加各類比賽課、試驗課、研討課、接待課96節次,實驗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52個。學校結集出版了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學反思集《快樂成長》,開發了校本課程《一年級口語交際教材》,《香洲一小語文教師最佳化教學策略“金點子”集》。期末學校整理出版了近十萬字的《香洲一小課改成果專輯》和十多節課堂教學實錄,受到了領導和同行的高度評價。

校長簡介

嚴紅校長,廣東省特級教師,中學數學高級教師。曾獲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珠海市“十佳女教師”、珠海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嚴紅嚴紅

嚴紅校長踐行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管理理念,提出和諧、競爭、創新、發展的教育管理思想,注重學生基礎素質的培養,堅持學校教育“立足六年,輻射六十年”。
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積極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主編的“十五”教育科研成果系列叢書之一——《促進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的評價改革》一書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多次赴廣州、香港、澳門等地進行學術講座。2002年被廣東教育學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聘為兼職研究員,2006年被廣東省中國小校長培訓中心聘為客座教授。近年來參與研究的一項科研課題獲廣東省中國小教育創新成果一等獎,主持的一項科研課題獲廣東省普教科研成果二等獎,兩項科研課題獲廣東省中國小教育創新成果三等獎。

領導班子

校長:嚴紅——主持學校全面工作。
副校長:譚國成——主管學校德育工作,兼管高年級部日常管理。
粟曉玲——主管教學教研工作,兼管數學教研組。
王爽爽——主管語文教研工作,兼管低年級部日常管理。
教導處:鄭曉青教導主任——協助副校長管理教學教務工作,兼管英語教研組。
葛萍副主任——協助教導主任分管語文教學工作,兼校刊《小貝殼》主編。
郭建莉副主任——協助教導主任管理教務工作,主管學籍和訂書、低年級部教學
資料收集。
德育處:余小莉副主任——協助副校長分管低年級部德育工作。
梁燕玲輔導員——協助副校長分管少先隊工作和高年級部學生管理。
辦公室:劉德友主任——協助校長主管人事工作、招生工作和安全管理(衛生、飯堂、消防、
綜治)。
柯偉舟副主任——協助辦公室主任工作。分管學校報賬工作、學校資產管理、校園文化
建設、本部學校設施安全管理。
廖寧表副主任——協助辦公室主任工作。分管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套用和建設、教學設
備招投標、兼管學校信息技術教學教研。
葉帶明副主任——協助辦公室主任工作。分管學校設備設施維護和更新、學校安全用
電。
張玲玲工會主席——協助校長開展工會活動、計生工作、教師(含退休教師)慰問、組
織召開教代會。

珠海國小名錄

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個重要城市,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並明確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海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新會、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珠海是中國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珠海於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本任務主要是盤點珠海的國小。
珠海市紅旗軍建國小
珠海市第三國小
珠海容閎學校
珠海立才國小
珠海九洲國小
珠海吉大國小
珠海東坑村國小
珠海翠前國小
珠海中聯國小
兆征紀念學校
珠海粵華國小
珠海香洲區夏灣國小
珠海市香珠區立才國小
珠海小赤坎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灣仔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第十一國小
珠海草蓢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第十六國小
珠海市香洲七小
北嶺國小
珠海市平沙美平國小
珠海市南溪國小
珠海圓明國小[誼富大樓西北]
珠海圓明國小[金鐘小區東區西北]
魚林國小
渝海國小
永豐國小
雅景國小
湴涌學校
新鄉學校
新青國小
新村學校
小林實驗國小
小濠涌學校
小赤坎學校
香洲一小榮泰分校
香洲一小
香洲區前山國小造貝校區
香洲區前山國小造貝校
香洲區第五國小
香洲區第十二國小
香洲二小海前校區
香華實驗學校
下洲國小
夏村學校
西埔學校
偉民學校
灣口國小
白藤湖幸福國小
上橫中心國小
三灶中心國小
三灶鎮中興國小
三角國小
三沖國小
若亞語言學校
僑光國小
白蕉鎮中心國小
乾務五山中心國小
平沙鎮中心國小
平沙實驗國小
南新國小
南廈國小
南橋國小南校區
白蕉鎮新二國小
珠海市南門國小
六鄉中心國小
蓮溪中心國小
連灣國小
聯廠職工子弟學校
李兆南紀念學校
立才國小
景園國小
景山實驗學校
井岸鎮西灣國小
井岸鎮龍西國小
井岸鎮第一國小
井岸鎮第三國小
井岸鎮第二國小
金灣區礦山學校
金灣區第一國小
金峰學校
金鼎第一國小
珠海界涌英才小學生輔導班
珠海界涌英才國小
雞咀國小
會同國小
華豐國小
虎山學校
紅旗鎮三板國小
橫山中心國小
恒隆國小
海澄國小
廣生國小
綱山新華學校
珠海港二國小
恩惠國小
斗門鎮中心國小
斗門區城南學校
東岼國小
東橋學校
東僑國小
東湖國小
八甲景勝學校
珠海市東澳國小
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大托國小
大濠涌學校
東風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甄賢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第十七國小
珠海市前山國小
興華國小
唐家國小
南橋國小
乾務中心國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