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陽

饒陽

饒陽縣地處冀中平原,總面積573平方公里,人口30萬,耕地58萬畝,滹沱河自西向東從中部穿過,土地平坦,四季分明,自然氣候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北距京、津均240公里,東臨秦、唐、滄開發區,西距省會石家莊1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京九鐵路在饒陽設有三個客運站,石黃高速饒陽出口距縣境僅10公里。饒陽縣境屬黑龍港流域,地處華北平原,地表平坦,土壤疏鬆肥沃,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水利資源、礦產資源。縣境內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地熱水、粘土等礦產資源。

基本信息

拼音

Raoyang Xian

位置

位於河北省東南部 ,河北省衡水市
面積 573平方千米
人口 28萬(2002年)
代碼 131124
郵編 053900
駐地 饒陽鎮
區劃 轄3鎮4鄉,197個行政村:饒陽鎮五公鎮尹村鎮留楚鄉官廳鄉王同岳鄉里滿鄉 >>鄉鎮介紹

歷史

西漢高祖年間,饒陽始建縣,以縣南有饒河,故名饒陽。曾先後隸屬河間郡、幽州涿郡、博陵郡,唐朝初年,屬瀛州,後改屬河北道深州,宋朝初年,屬河北道西路深州,後改屬河北道東路深州,元太祖十九年廢深州,先後改屬南平州、河間帥府深州、真定路晉州,直至清朝雍正二年屬直隸深州,1912年為直隸省深州,1913年屬直隸省范陽道,後改屬保定道,1928年6月,改直隸省為河北省,饒陽縣隸屬河北省,194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饒陽縣屬河北省定縣專區,1954年改屬石家莊專區,1958年先後隸屬滄縣專區、天津市,1960年改屬石家莊專區,1962年置衡水專區,饒陽縣改屬衡水專區,1996年,衡水撤地建市,屬衡水市至今。

名人

一、葛存壯

葛存壯 (1929.1.13-) ,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28年12月出生,河北饒陽人。1947年東北解放後考入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文工團當演員,兩年後隨團調入東北電影製片廠演電影,1953年調到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工作。早年參加過電影《中華兒女》、《鋼鐵戰士》、《白毛女》、《趙一曼》等影片的拍攝表演。後在電影《六號門》、《猛河黎明》、《紅河激浪》、及話劇《糧食》、《日出》中扮演角色。善於扮演反面角色如叛徒、日本軍官、地主、地痞流氓等。且尤以《紅旗譜》中的地主惡

葛老葛老
霸馮蘭池,《礦燈》中的日本經理“島田”、《小二黑結婚》中的“金旺”、《小兵張嘎》中的日軍龜田隊長、《南征北戰》中的蔣軍參謀長、《柳暗花明》中的造反派頭子

、《大清炮隊》中的清軍守備葉守信等最為成功和著名。同時執導過電視劇《落榜之後》和《鈞魚》。表演之餘,還撰寫過一些理論文章,有《扮演反面人物的點滴體會》、《從馮蘭池到聞一多》等。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理事。

二、葛優

葛優,籍貫河北饒陽縣,葛存壯之子。1957年4月19日出生於北京,後在昌平農村勞動,1979年入全國總文工團話劇團從事舞台劇表演。1985年拍攝了第一部影片《盛夏和她的未婚夫》。而真正使葛優走上演藝之路的,是1988年由王朔小說改編的影片《頑主》,他的外型與表演都恰合了王朔筆下那種“冷麵熱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他扮演的銀幕形象顯得輕鬆、到位,獲當年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提名。從此,葛優星運亨通。1993年主演張藝謀《活著》獲坎城影帝,接著和馮小剛五度合作,成為 中國賀歲電影支柱、當之無愧的百姓影帝。

葛優葛優

1988年由王朔小說改編的影片《頑主》,葛優的外型與表演都恰合了王朔筆下那種“冷麵熱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他扮演的銀幕形象顯得輕鬆、到位 ,獲當年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提名。1989年,藤文驥的《黃河謠》,葛優演來有聲有色。接著,葛優又在黃健中的《過年》中飾演好色委瑣又假正經的大姐夫,贏得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1993年陳凱歌的影片《霸王別姬》中又有葛優精彩的表演。扮演當代 生活中喜劇式的小人物,對葛優而言更是駕輕就熟。他出演的《馬路騎士》、《喜劇明星》、《離婚大戰》、《上一當》、《消失的 女人》、《大撒把》和《父子婚事》等都成為大受觀眾歡迎的賣座片。值得一提的是在夏剛1992年執導的《大撒把》中,完美地體現了影片的風格。他因此片榮膺金雞獎影帝桂冠。而張藝謀《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則為葛優打開了一個表演上的新天地。這一人物不僅時間跨度長,表演幅度大,更重要的是張藝謀要求葛優改變戲路,改變在觀眾中已形成的冷麵形象。《活著》里的福貴大哭大笑,大悲大喜,葛優時時出彩地演出了一場人生悲喜劇。他也因此而成為1993年的坎城影帝。

1996年他與姜文聯合主演了周曉文執導的大投資影片《秦頌》,飾演悲劇音樂家高漸離。1997年,葛優應香港著名女導演許鞍華之邀請,主演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影片《半生緣》。葛優以其良好的悟性,內向的性格,使他的表演張馳有致,以大量的平淡襯托瞬間的精彩,令人物形象既貼近生活又不乏味,並使內在的幽默感成為保持人物張力的有效手段。而他的禿頭和‘不雅’,於平凡中顯出不凡。他主演的馮小剛的《甲方乙方》獲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之後,他成為馮小剛電影不可或缺的主角,接連拍攝了賀歲片《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 手機》、《天下無賊》,以及馮小剛的非賀歲巨作《夜宴》,08年,葛優將與姜文再次聯手,拍攝馮小剛新作《貴族》。
《編輯部的 故事》
《圍城 》
1985年《盛夏和她的未婚夫》《山裡的女人》
1986年《情投意合》
1988年《私奔》《代號“美洲豹”》《頑主》
1990年《大氣層消失》《馬路騎士》
1991年《黃河謠》《過年》《烈火金剛》《新潮姑娘》《喜劇明星》
1992年《離婚大戰》《消失的女人》《上一當》《父子婚事 》《大撒把》
1993年《霸王別姬》《活著》《我愛我家》
1994年《天生膽小 》
1996年《秦頌》《半生緣》
1997年《有話好好說》 《甲方乙方》
1998年《不見不散》《離婚(TV)》
1999年《沒完沒了》《蝴蝶的微笑》
2000年《大腕》
2003年《手機》
2004年 《天下無賊》
2005年 《窒息》
2006年 《夜宴》《上海紅美麗
2007年 《命運呼叫轉移》
2008年 《貴族》

三、耿長鎖

耿長鎖,(1900—1985年)饒陽縣五公村人。中共黨員,曾任河北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和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51年、1979年兩次獲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稱號,是中共第八至十一大代表,第一、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耿長鎖1944年與其他三戶農民在冀中抗日根據地辦起了全國第一個土地合夥組。河北省土地改革完成以後,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發展。為了避免出現兩極分化,促進農民富裕,以及採用農業機械、推廣新技術、發展農業生

耿長鎖耿長鎖
產,黨和政府決定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走合作化的道路。耿長鎖通過把個體農戶組織起來,領導饒陽縣五公村農業生產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為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使廣大農民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作出了自己貢獻,曾被毛澤東譽為“民眾所信任的領袖人物”。

四、張曙光

張曙光(原名韓志洪,又名韓建勛)是河北饒陽人,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歷任饒陽縣一區青年抗日救國會主任、中共饒陽縣一區委青委書記、區委委員,饒陽縣青年抗日救國會主任、中共饒陽縣委青委書記、縣委委員,冀中八分區青救會組織部部長、主任,冀中八分區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青年部長,冀中青(縣)滄(縣)交(河)縣委常委,中共獻縣、武強、青縣縣委書記,兼任獻縣、武強、青縣游擊大隊政治委員,中共冀中區黨委青委組織部長等職。
1949年8月至1953年3月,張曙光任共青團河北省委組織部部長、副書記、書記。1953年5月至1958年9月任共青團中央青年農村工作部部長、團中央辦公廳副主任。1958年10月後任中共昭通地委書記處書記、雲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共青團省委第一書記。1977年任中共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委第一書記。1981年7月,任張家口地委第一書記兼任張家口軍分區第一政治委員。1982年7月至1986年3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常務書記、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河北省省長。1986年3月至1987年8月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內蒙古軍區黨委第一書記。1987年11月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張曙光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黨的十三大代表。2002年11月20日在石家莊病逝。

饒陽遺蹟

一、饒邑古城

饒邑古城是饒陽境內最早的古城,始建於戰國時期,為長安君封地。地址在今縣城東南25里處。現空城村西南2里許一長方形高土崗即其遺址,俗稱南城。
註:張守節(唐人)《史記正義》記載:長安君舊封饒邑故城在城東20里。經考證:南城遺址確在唐饒陽城東20里。故饒邑古城確係長安君舊封之城。

二、漢饒陽縣故城

1、前故城,為漢、魏時饒陽舊治,現為村。該村位於新城區縣政府東南偏東2.8公里處。今屬饒陽鎮。清乾隆《饒陽縣誌》載:“饒陽故城在今縣(指舊城區)南五里,故城村西即其舊治”。漢故城,建國初期土阜尚存,南門依稀可見。明萬曆《饒陽縣誌》所載饒陽八景之一的“故城木棧”,即在該城。
2、後故城,位於前故城北,為南北朝時饒陽縣治。今村民尚可指該城鐘鼓樓遺址。北齊天保五年(554年),饒陽遷治於魯口,該城即廢。
今前後故城合成一個行政村,因系漢、魏、南北朝時饒陽縣城,故名故城。
註:村民相傳漢饒陽城為昆陽城,並言二十八宿鬧昆陽。據《後漢書》記載,二十八宿鬧昆陽之事,在河南昆陽城(今葉縣),非饒陽故城。

三、樂鄉故城

樂鄉故城,漢置樂鄉候國,又置樂鄉縣,樂漢初省入饒陽。古樂鄉縣城,在今縣南30里小堤村西南4里原樂鄉寺一帶。

四、光武城

光武城始建於東漢初。明萬曆《饒陽縣誌》云:該城在今縣城西南、固店村北,光武築內外二城。今考明正德四年(1509年)重修飛梁寺碑文云:單鋪村位於光武城東北14華里。後世又在其廢墟上建魯口城。

五、魯口城

在今縣城西南25里,固店村北、大城北村南有其遺址。該城始建於東漢建安十一年(206年)。據《三國志·武帝紀》載:建安十一年(206年),公(曹操)將征踏頓,鑿平虜渠,連滹沱河與泒水(今瀦龍河)以通糧運,築魯口鎮於平虜渠口(今固店村北)。魏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公孫淵叛亂,司馬宣王出兵征討,復鑿平虜渠,並於渠口築魯口城。該城在兩晉和南北朝時期為燕趙重鎮,兵家必爭之地。《深州風土記》載:石趙、苻秦、燕和北魏時,魯口為博陵郡郡治;北齊天保五年(554年)饒陽移治魯口;隋唐時於魯口置深州;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深州為饒陽郡,郡治魯口。後改郡為州,州治魯口。唐至德二年(757年)深州州治由魯口遷至陸澤縣城(今深縣舊州村)。因魯口城屢經戰亂,已成廢墟,後饒陽縣治由魯口遷至今城(舊城區)。唐以後魯口城改為村莊。

六、博陵故城

《魏書·地形志》云:饒陽縣有博陵城。《水經注》云:滱水又東過安國縣南,又東過博陵縣南。《地理風俗記》云:博陵縣,史記蠡吾故縣矣。漢質帝本初元年繼孝沖為帝,追遵父翼陵曰博陵,因此為縣,又置郡焉。漢末罷還安平。

特產

一、金絲雜麵

金絲雜麵是饒陽縣著名特產,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為清宮貢品,民國期間,仇家金絲雜麵曾獲孫中山先生頒發的獎狀,並在天津國貨展覽會上以“製作精良、品質尚佳”榮獲二等獎。金絲雜麵配料考究,製做精細。成分主要為綠豆面、白面、雞蛋白、白糖、芝麻、香油等6種材料。因雜麵細如絲、色金黃故名“金絲雜麵”。因配料科學、味道鮮美、清香適口、獨具風味、營養豐富,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一直暢銷不衰。目前,饒陽金絲雜麵年產達3萬多公斤,生產廠家80多個,以仇氏正宗金絲雜麵及沱陽金絲雜麵規模最大。

饒陽雜麵饒陽雜麵

二、饒陽鞭炮

饒陽鞭炮始制於明萬曆年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東趙市鞭炮廠是省公安廳、省企業局批准的定點菸花爆竹生產廠家,廠區占地150畝,廠房600多間,固定資產1500萬元,註冊資金500萬元,擁有職工380名,生產規模
饒陽鞭炮始制於明萬曆年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東趙市鞭炮廠是省公安廳、省企業局批准的定點菸花爆竹生產廠家,廠區占地150畝,廠房600多間,固定資產1500萬元,註冊資金500萬元,擁有職工380名,生產規模、產值利稅在河北省同行業中均居前列。主要生產大、中、小型組合煙花及禮花彈系列,產品有9大系列100多個品種,暢銷國內外市場,被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名牌培育工作委員會授予“中國著名品牌”。

歷史傳說

山西移民

饒陽有個古老的傳說:我們的祖先是從山西省洪洞縣老槐樹底下遷來的。據史志記載:明代,曾於洪武二年(1369年)從山西榆次、永樂二年(1404年)從山西省洪洞縣兩次遷民至饒陽,建70餘村。
遷民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原各省長期遭受兵禍,造成赤地千里,人煙稀少。蒙古以異族人在中國建立了元朝帝國,對待漢人極其殘暴。到了元朝末年,禁止漢人持兵器。大臣巴延奏請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漢人幾乎無生存之地。為了死中求生,潁州人劉福通首先起義,河南、兩淮、山東從義之民在劉福通領導下與元兵決戰,奮鬥13年之久,蘇北、皖北、豫、魯之災民死亡十之七八,造成“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無人煙”的景象。
劉福通失敗後,元朝諸王將領各懷異志,內訌遂起,復在河南、山東、晉東、晉北、關中等地展開爭奪城地的大混戰,以朱元璋兵出江淮而告終。
在為時16年的戰亂中,兵無糧草,殺老弱為食。百姓流亡幾盡,北京收埋屍體20萬。加之黃河屢次泛濫決口,百姓死亡難以計數,造成了“有田無人種,有路無人走”的慘景。
而山西當時是蒙古貴族名將察汗特木耳及其子擴特木耳(王保保)的根據地。利用山河之險統治嚴厲,社會比較安定,因之山西人口增長較快,而流入難民亦多,形成人稠地狹的地區。
朱元璋取得政權後,首先招募流亡,恢復社會經濟,而淮北、河南、河北等處成為恢復的主要地區,故遷山西民以實之。
山西移民之中,以洪洞與附近地區之民為多,因地區集中,交通方便,故在廣濟寺設局駐員發給憑照川資,被遷民眾在起程時,便將目前的大槐樹以及樹上的老鴰窩入於眼、印於腦,指為告別家鄉的紀念。
註:古大槐,相傳為漢槐,樹身數攬,濃蔭蔽數畝,因歷年久遠,心枯枝老,被風吹折,現為第二代大槐樹。傳說是古大槐樹北引根上發芽長大的。現蜂蟲穴居,孔隙滿身,乾枯於右旁。

縣城兩個十字街

明朝末年,吏部天官田唯嘉的生母趙氏一命歸陰(註:田唯嘉之父田茂春已去世13年),吉擇閏十一月十日,田唯嘉之母與其父合葬於城東新墳(註:田家祖墳在北歧河村)。按照封建教,田唯嘉回鄉守喪3年,以盡孝義。田唯嘉回鄉守喪,就住在城裡大十字街東田府里。田府以東是縣衙門,以西是城隍廟。縣太爺每去城隍廟求神拜佛,都要經過田府門口。按官場慣例,縣太爺是一縣的父母官,他路過田府門口,田唯嘉要出來低著頭迎接縣太爺。而田唯嘉比縣太爺的官大,縣太爺要給田唯嘉叩頭,跪著通過田府門前。
日子一長,縣太爺心想:一個縣太爺總在人家面前叩頭、跪行,有失縣太爺的威風,一次兩次還可以,要3年哪!那可怎么辦呢?縣太爺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我何不另開一條街,不過你田府之門。於是另開了一條新路,這就是今天饒陽舊城小十字街。從此以後,縣太爺出了衙門口向西走一段路,拐和南行(今黨校東),再向西行(今黨校門前街),過了小十字街,一直往西再向北,繞道去城隍廟進香。從此,縣太爺再不叩頭、跪行了。

詩經台

秦並六國,統一天下。秦始皇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一項就是“焚書坑儒”。到了漢朝,出現了很多以口頭傳授《詩經》而聞名的大師,毛萇就是其中的一個。諸家中,獨毛公(時人尊稱毛萇為毛公)之學傳於後世。
漢初,毛萇在自己的家鄉今南師欽村建了一個台,名叫詩經台。毛萇在此台上給學生講授《詩經》。村莊以台得名叫詩經,後世訛傳為師欽,又以方位分為南、北、中師欽3個村莊。
毛萇在家鄉講詩經聞於世,被河間獻王征為博士。後來毛萇就到了河間,所以河間有毛萇宅、詩經台、詩經村和毛公墓。
《漢書?儒林傳》載:毛公,趙人。為河間獻王博士。戰國時饒陽屬趙,故曰趙人。而河間屬燕地。《太平寰宇記》曰:“萇,饒陽人也。今有存宅。”清乾隆《饒陽縣誌》載:毛萇宅,在今師欽村。可見毛萇確係饒陽人。

楊六郎大擺牤牛陣

北宋時期,我國北方契丹族逐漸強盛起來,並建立了國家遼。遼國是遊牧民族,善於騎射,他們經常侵擾北宋的邊疆,成了北宋王朝的北方勁敵。由於遼兵的侵擾,北方邊境一帶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以楊家將為代表的北宋將領,前赴後繼,征戰疆場,以捍衛邊疆,保護邊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發展農業生產,做出了積極度貢獻。因此,得到了人民民眾的擁護和愛戴。至今在民間還廣泛流傳著楊家將抗擊遼兵入侵的歷史故事。其中牤牛陣和空城計,就是楊六郎大敗北國韓昌的兩個故事。
有一次北國大將韓昌帶兵侵入瀛州(今河間),並包圍了瀛州城。八千歲趙德芳也被困瀛州城,形勢很危險。正在危機之時,事有湊巧,楊六郎販賣牛到此,八千歲立即召見楊六郎尋問計策,楊六郎獻計,擺下了牤牛陣。這就是歷史上用動物參戰,戰勝強敵的一個典型戰例。
因為要牤牛參戰,必須馴練,眾多的牤牛要吃草料。於是下令,周圍各縣募集黃豆、乾草供應前方。當時饒陽縣東南鄉有個姓肖的乘機在通往瀛州的官道旁開了一個店,專門賤買貴賣黃豆,牟取暴利,發了橫財。又擴建店房,後來又有一些生意人搬來,形成了一個小村,起名肖店

楊六郎的空城計

北宋時期,在今饒陽東部南北空城一帶發生一場激烈的戰爭。戰爭的雙方:一方是遼國大將韓昌帶領侵略軍,另一方是北宋王朝派楊六郎領兵抵搞外族入侵。
遼國大將韓昌帶領上萬人馬,氣勢洶洶,長驅直入。正當韓昌不可一世時,北宋王朝派能征貫戰、屢建戰功的楊六郎帶領精兵,在今南北空城一帶擺下一個空城計。韓昌中計,被四面埋伏的宋兵殺得落花流水,幾乎全軍覆滅。韓昌僅帶領身邊幾百人衝出重圍逃走。當地人民為了歌頌愛國將領楊六郎,就以他擺空城計的地方名為空城村,後世分為南、北空城兩個村莊。

竇爾墩偷驢

饒陽縣大官亭村,古名蔡家莊。後世因在村東官道上修了一個亭子,招待來往官吏,改名為大官亭。
蔡家莊有位姓蔡的老人,武術高強,身體健壯,經常與兒子一起練功夫。因此,他們父子在周圍遠近村莊出了名。明末清初時,有一天竇爾墩(《三俠劍》小說主人翁之一)深夜來到這裡,去蔡老頭家偷驢,恰巧被外出回家的蔡老人的兒子發現了,兩個人動起手來,三下五除二,竇爾墩被打翻在地。正在這時,蔡老人也被驚醒,出來喊住了兒子,問明情況,才知偷驢者是江湖上有名的竇爾墩,於是便放了他。竇爾墩感恩不盡,心甘樂意拜蔡老人為師,從此以後,竇爾墩跟著師傅學藝多年,但蔡老人囑咐竇爾墩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說他的姓名。所以,至今竇爾墩這個師傅叫什麼,一直沒有人知道。

糟糠情

漢代曾發生過王莽(實為王郎)趕劉秀的故事。當時,劉秀力量薄弱,被王郎一路追殺,由北向南日夜奔逃。戰鬥中,劉秀手下有個叫宋弘的大將不幸負傷。當逃到饒陽境內時,宋弘實在走不動了,而後面追兵又緊,怎么辦呢?劉秀沒辦法,只好將宋弘托咐給鄭莊一戶姓鄭的人家養傷。
姓鄭的這戶人家很同情劉秀,而且非常善良,待宋弘親如家人,端茶送水,好吃好喝,很是周到。特別是鄭家女兒,長得雖不很漂亮,但為人正派,聰明大方,待宋弘像親兄弟,煎湯熬藥,問寒問暖,關情備至。宋弘非常感動。日子一長,兩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宋弘傷好後,兩人便結為夫妻。
後來宋弘跟隨劉秀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終於幫劉秀得了天下。
劉秀當了皇帝後,萬事如意,只有一件事使他放心不下:劉秀有個姐姐,早年喪夫,整日悶悶不樂。劉秀多次派人給她提親,說一個又一個,姐姐就是不滿意。後來,劉秀得知:姐姐看上了宋弘。他想,我是皇帝,這點事還不好辦?再說,宋弘的妻子鄭氏年齡大且不說,那模樣和姐姐一比就差多了,便派人向宋弘提親。誰知宋弘聽後卻說:“糟糠之妻不下堂。“來人將宋弘的話向劉秀稟報後,劉秀深為宋弘的為人所感動,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對他更加看重。從此,“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故事便不逕而走。

聖水的傳說

話說劉秀集合起人馬,乘追兵回城吃飯的機會,慌忙向西南方向奔去。也不知走了多少時間,來到了一個村莊,看見了一個村姑正在井台上打水,於是劉秀的人馬喝起水來,井雖不大,但水很旺,千軍萬馬喝了半天,井水也不見少。當時人們認為是皇帝之福。因此,這個村起名叫聖水。
相傳劉秀坐皇帝後,念念不忘河北之難。一日他想起那位村姑,多虧了她,使我和部下喝到了水。於是下詔為村姑修廟。因為監修官是安平人,只在饒陽聖水村建了一個小聖姑廟,而在安平縣大興土木,修了聖姑台,台上又建了一個大聖姑廟。
註:此聖水傳說有牽強附會,現將典故出處附於下,以正視聽。
《魏書.地形志》載“安平有樓,女貴人神。”《太平寰宇記》載“安平城北有台,俗謂之神女樓。”安平舊縣誌《人物誌》載“聖姑姓郝氏,字女君,耆宿相傳,周末時,本郡節政通玄里會渦村人也。……及笄,父母欲嫁之,女君曰‘無昆季備養,一旦適人,反貽其憂。’堅辭不許。其父偶值疽發背,醫莫能效。女君憂惶,每夕致禱於北辰之下,時復吮其穢惡。或勸之曰‘若是,恐有害於汝。’女君答曰‘願父病癒,以身代之,寧是之避耶?’未幾,果愈……”《寰宇記》載“一日,女君與鄰女樵採滁滱二水之間。鄰女還,言‘見車馬自水中出,迎姑,姑忽不見。’人謂姑仙於水府矣,立祠祀之。後漢更始之亂,光武為蕭王……為王郎窘促,走經博陵,抵會渦村,人馬渴甚。有女行道上,肩荷桶二,以水至前,眾爭飲之。女棄桶負杖走。侍從百餘騎飲水,水自器鏇盈。飲人馬足,不竭,視女,不知所在,眾以為神。已而出祠下,見姑像與女肖,前杖在焉。王大驚,後即位,思囊日郝女君以水濟人馬之功,賜以‘孝感聖姑’之號,故立廟於城北焉。”
以上記述不難看出,安平聖姑廟立祀之早,遠溯周末。這在國內寥寥可數,穿越時空的張力讓人震驚。發願之始,並非為感念蒼生大神、星宿列仙,而是為表彰一介善良而又年輕的女子的孝行、善行。其源於民間發自百姓的親和力、感召力使人仰慕、追思。作為布衣之神的女君從遠古走來,她身上折射的樸素的力量、善良的品性、惠濟萬民的宏德大度在安平廣袤的原野上生生不息。

饒陽“三橋”

劉秀帶領人馬,從引駕莊(今引各莊)、乘駕莊(今程各莊)起身,兼程前進,來到了今高、宋、王3橋村北。那時這一帶有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滹沱河去流,擋住了劉秀人馬的去路。劉秀聽兵士報告,急忙從轎里鑽出來,觀察了一下地形地物,忽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主意。於是他把隊伍集合起來,做了簡短的動員,講明了他的想法和打算,兵士們一聽有辦法過河,都喜笑顏開,異口同聲地稱讚劉秀的才能和智慧,七手八腳地搭起橋來,不大功夫,就用柳枝搭成了一座橋,人馬順利地渡過了河。
人們為了紀念光武帝劉秀中興之際曾搭柳枝橋,故村名為柳枝橋村。明代燕王造反時該村殺的只剩一個老姑娘和高、宋、徐3個男孩。後來建了3個村,分別叫高柳枝橋、宋柳枝橋、徐柳枝橋。解放前每到清明節,宋、徐、高姓還到老姑墳上掃墓祭祖。燕王朱棣坐皇帝後,遷山西洪洞縣民充實京畿,王氏遷入徐柳枝橋,因王氏家大戶大,遂改徐柳枝橋為王柳枝橋。這就是今天五公鎮宋橋、王橋、高橋3個村莊的來歷。

桑樹林劉秀歇腳

在今桑園村一帶,古時是一片桑樹林。劉秀的人馬搭柳枝橋過河以後,馬上構築工事,以防追兵。這時探馬來報,王莽追兵已回薊州。劉秀這才鬆了一口氣,這一鬆氣不要緊,疲勞之感也就上來了,只覺兩腿發酸,肚空口渴。於是劉秀下令,停止前進,就地休息。人馬就在桑樹林中暫時休息,有的坐下就打起盹來,有的躺在地上就睡著了,也有的人餓得實在受不了,爬到桑樹上摘桑椹充飢。臨走時,劉秀提筆寫了一個牌子,上書“桑園”二字,掛在桑樹杈上。後來人們就把桑樹林旁一個小莊起名叫桑園。

《鍘美案》與陳世美

戲劇中有一出《鍘美案》,300多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陳世美成了喜新厭舊、忘恩負義的代名詞。
這是戲劇,但不是歷史。歷史上確有陳世美其人,他不僅不是一個喪盡天良的小人,而且還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縣太爺。
陳世美,字熟美,原名陳年穀,祖籍直隸(今河北南宮縣)。從其祖父起定居均州(今湖北省均縣)。陳世美曾遊學京師,遂以順天府籍舉進士,被授直隸饒陽縣知縣,後調刑部主政,再升郎中。那么為什麼又出現了《鍘美案》呢?事情得從陳世美在饒陽做知縣說起。
陳世美做了知縣後,他的同窗好友從湖北均州找到饒陽,想求個一官半職。陳世美盛情款待,就是不提安排官職的事。一晃半個多月過去了,陳的同窗好友生了氣。認為陳世美做了官忘了知己,一氣之下不辭而別。在回家的路上他越想越恨陳世美,於是就編寫了一本《鍘美案》,以泄私憤。他拿著寫的東西,找出版商出版。出版商一看他寫的東西是糟踏本朝縣太爺的,不敢接收,並建議他改一下。於是他假託陳世美是宋代人,而且由大名鼎鼎的包公審其案,就這樣出版了。不久,又被搬上舞台,正式演出,將陳世美醜化成了一個人人唾罵的小人。
陳世美的同窗好友,洋洋得意回到湖北均州。一進家門,他的父母便向他訴說了陳世美為其家蓋了新房,並囑咐他奮發向上,力爭早日中舉等事。聽了父母之言,這位好友才恍然大悟,原來陳世美是一片好心。想到自己寫的《鍘美案》已正式出版,無法挽回,後悔莫及。

崇慶班的“護身符”

清末民初,大遷民莊的崇慶班是省內有名的戲劇班社。該班演出範圍越來越大,遇到的麻煩也越來越多。為了減少麻煩,班主常相庭的親戚南皮縣張之油將一對御賜宮燈送給崇慶班。一次,崇慶班在河間演出,因為開戲前沒到衙門拜訪知府大人,知府便找了個錯在戲箱上都貼了封條。領班的慌了神,騎馬急馳回到家中,向班主報告此事。常相庭笑著說:“你把這對宮燈帶去,掛在台口上,按時開戲,我叫這個小府官跪著來見你。”領班星夜趕回河間。第二天,在台口上掛起宮燈,扯掉戲箱上的封條,早早開了戲。知府聽到開戲的鑼鼓聲,大發雷霆,帶領人馬蜂擁而來,揚言要捆他們一串。但他走到劇場,看到台口上掛的宮燈上有御印和“如朕親臨”四個大字後,立刻傻了眼,急忙滾鞍下馬,向宮燈頂禮參拜,然後灰溜溜地回衙了。第二天,派人拿著請柬把領班的請到府上,盛情款待賠禮講和了。後來,崇慶班在河北省南部演出時,也曾被縣官扣箱強迫延期演出。但這次領的心裡有了底,又把宮燈掛起來,並親自找到衙門,對縣官說:“老爺,我們正愁沒有台口演戲呢,好,我們也不要錢,管吃就行,我們給你唱一年。”縣官一聽,不知領班的葫蘆里賣的什麼藥,當他得知台口上掛起御賜宮燈時,才知道找了麻煩,趕緊擺宴講和。

知縣審柳樹

在老輩子滿清嘉靖皇帝末年,饒陽縣年頭不濟,有些財迷的郎當公子成了做賊的,見了值錢的東西,就往手裡抓鬧。縣城東部崗子村一莊稼老兒,家裡織了幾+匹白粗布,想在縣城染房裡染染,多賣個錢兒,量(買)點紅高粱,-家人好填飽肚子。這天,他推著木頭軲轆車,能著50匹白粗布,唧樓咕噔顛到城東門牆外邊,天上的老爺兒(太陽)像乾柴烈火,烤的人矇頭轉向,像散了骨頭架子。加上肚裡沒食兒,咕咕亂叫,他一步也顛不動了。正好道邊上有一棵大柳樹,在樹涼下一仰跤,便迷迷糊糊暈了過去。約莫過了-個時辰,他才甦醒過來。心裡惦記著他的布,扒開吃馬糊眼一看,渾身一雞冷,操蛋了,滿車的布沒影了。老漢強打精神,二話沒說,直衝縣衙門那裡顛,立馬去告狀。
縣老爺叫張瀾,山東濱州舉人,嘉靖二+五年當饒陽知縣。這個縣官精明果斷,故事眼子多。見有個布衣老農告狀,就問:“你是那哈的人?幹嘛告狀?要告嘛人?”老漢回稟:“俺是城東崗子頭那哈的,丟了布。”知縣問:“多咱丟的?你詳細說說。”老漢大汗白流的說了丟布的經過。
縣官聽了許老漢的介紹,馬上想起前些日子幾個當差反映的-件事,城裡幾個郎當公子,天天東溜西轉不乾好事,闖店鋪進商號,不管什麼東西,看著人家不注意,手疾眼快,順手牽羊,換了錢,下館子,大吃八喝。許老漢丟失的這些布,+有八九是他們幹的。為了教訓教訓那幾個人,知縣想到一個怪招兒,故意問:“你丟了布,瞅見人了沒有?”許老漢答:“-個人影兒也沒有,乾拉兒哩一棵大柳樹。”知縣說:“這就好辦啦,是那棵大柳樹給你看著的,咱就審問大柳樹!”許老漢吃驚地說:“哈格(指柳樹)又不會說話!”知縣說:“過完堂你就知道了。”
縣官大聲吆喊:“來人!”班頭衙役趕到,知縣吩咐:“你們帶上大鋸和斧頭,著失主賠著把城東那棵大柳樹刨來,我要過堂審問大柳樹。”
班頭衙役納悶了,心裡想:“大柳樹審個啥子勁兒,這不是狗戴嚼子胡勒嗎?”知縣見班頭楞著不動,催促道:“快顛兒,拉樹回來時,一門走人多的地方,有人問這是幹啥子哩,就說知縣要審大柳樹啦!”這一鬧,縣老爺開堂審大柳樹的怪事馬上傳了滿世界。東城門外看熱鬧的人可多啦。那幾個郎當公子也跑了去,他們想看看丟布的老漢哭鼻了沒有。一個公子對另一個公子說:“你上哈邊點兒。”那位公子回答:”俺不介。”“以後再有好事,多咱也不叫你啦!”“咱們哥們說哈格乾沒。”
這天下半響兒,公堂上看哈哈的人越來越多,聚成了人疙瘩。人們一邊等著升堂,一邊打唧唧。一個公子說:“看過戲出三堂會審.老包審案,壓根兒沒見過審柳樹,看怎么叫哈個開口?”另一個公子說:“都說張知縣轉軸多,今日格兒咋又這樣傻不愣登的啦!”
人們越唧唧越斜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槓子頭們嗓門越來越高,快把房頂子給掀開了!“咣”-聲驚堂木,知縣突然端坐大堂,滿嘴官腔:“呔,大膽刁民,競敢在公堂上大聲喧譁,來人!每人罰白粗布一匹,明日格兒交來,違者壓入大牢!”三個偷布的公子哥,當天晚上,黑燈下火的就把布賣成了錢。
人們不敢違抗,花錢彎轉著買來白布交到了縣衙。知縣指著布匹對許老漢說:“你找找,有沒有你家織的布?”老漢翻著布匹,一下子拽出一匹白布,對知縣說:“老爺,這匹布就是俺家的。孩他娘天天織布到深夜,又飢又累昏倒在機旁,嗑破了頁拉蓋兒,你看這匹布上還有血跡呢。”知縣讓先生按冊子拉出布主,順騰摸瓜,找出賣布的那三個郎當公子,打入牢房。那些花錢買布的人,不僅退回了買布的銀兩,另外每人賞給了5個銅錢。
許老漢領回布匹,可樂顛了,給縣老爺磕起響頭來。打那兒,張知縣審柳樹的事兒,像長了翅,飛開了,還上了乾隆年間的《饒陽縣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