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恐懼症

食品添加劑恐懼症

食品添加劑恐懼症,是指在在現代社會當中,由於出現蘇丹紅、三聚氰胺、工業鹼等非法添加劑,現在人們有點添加劑恐懼症,一聽到添加劑就認為對人體是有害的。

現象介紹

現在一說健康食品,除了無公害、無農藥、無化肥之外,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是沒有食品添加劑———至少普通人肯定是這么認為的。這倒也是,至少在現在的健康飲食潮流當中,越是天然的就越好已經成為一種共識,雖然這事兒其實未必很靠譜。所以,當新聞里宣稱我國食品有九成含添加劑、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吃八十多種添加劑的時候,估計很多人沒有具體看文章就直接恐慌了。

其實說起來咱們所謂的天然食品很多都不是天生天養,除非是到農家樂吃山野菜,而那些菜到底是不是真的夠山野也很難說,夠山野但是不是安全也很難說。大家所知道的天然,是一種早就被人工改造的天然。

添加劑也早就套用到食品當中。現在我們覺得豆腐這東西沒什麼稀罕的,但用來點豆腐的滷水、石膏,其實都是添加劑的一種,而且早就被套用,滷水這東西甚至還算是有毒物質。前段時間被熱炒的可燃麵條,其中添加的蓬灰也是多少年前就已經使用的添加劑了。

原因分析

在現代社會當中,食品添加劑已經不是那種經過長期摸索、經驗總結而出現的東西,更多的是有目的地添加,讓食品的保質期更長、味道口感更為豐富,以及看上去更加好看。但現在我們這裡對於食品添加劑幾乎是談虎色變,已經對這些東西失去了起碼的科學態度,聽說添加劑跟聽見加了砒霜似的,這又是為什麼?難道是公眾的科學素養不足嗎?

食品添加劑恐懼症實際來源於兩點,一點是很多添加劑在最初使用的時候並沒有副作用,長期使用之下才發現有問題。但這個屬於科技發展的正常狀態,有時候那種問題有可能需要長期、大量服用才真的造成具體傷害,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事情是可以及時得到糾正的。這種恐懼來源於對科學的不理解。

另外一種恐懼的根源則是來自對於科學有充分了解,或者說至少充分信任某些科學能夠造出讓我們吃了以後死不瞑目的食品添加劑。比如說三聚氰胺、瘦肉精,再比如說莫名其妙的“一滴香”什麼的。國人可能不會相信國產汽車能夠達到先進水平,但對於食品添加劑這方面科技的研發,大家倒是都充滿信心、高度警惕。這也就難怪現在說起添加劑來,馬上大家就有某種條件反射的敏感。

相關評論

食品添加劑已經不是濫用問題了,而是從根本上說故意濫用與故意添加各類不符合要求的添加劑,從而達到翻新補舊、次貨充好的目的,而這種狀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監管力度不足所導致的。其實這事兒有這么難么?如果弄不清什麼是可以添加的,乾脆就弄個已經證明可以添加的列表,之外的東西全屬於不合格,敢添加就重罰也就是了。保守是保守了一點兒,但對於咱這個山寨與這方面創新的大國來說,未必不是解決之道。

只是說這話的同時我想起一個小故事:話說咱這裡每年通過的新藥有1000多種,而醫藥技術如此發達的美國,每年通過的新藥種類只有咱這裡的零頭。我這招無論從理論上多好用,架不住咱這裡總是按照這個成例往這個表格里添加種類。這個恐怕才是最可怕的添加劑吧。

調節方法

1、積極的自我暗示

每天晚上睡覺前和早上起床後,對自己說20遍“我接納自己,我相信自己!”通過這種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變我們心裡以前對自己的否定觀念,學會悅納自己,培養自己的信心。

2、鏡子技巧

每天拿10分鐘左右的時間,站到鏡子前面,看著鏡中自己的眼睛,對自己大聲說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輕鬆自如地與別人交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改變!”如此反覆多遍,要細細地體驗自己內心所發生的變化,感覺一下自己是否相信這句話。

3、系統脫敏訓練

改變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需要一步一步地來戰勝自己的緊張心理。

先為自己設立一系列的行為目標,比如說10個自己以往緊張的交際場景,然後將其按由易到難的順序來排列。這樣由易到難地去進行一項一項的社交實踐訓練,每一項練到很輕鬆自如了,就可以進入下一項的練習。 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經過鍛鍊而逐漸培養發展起來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面對恐懼症一般可採用靜神定恐劑結合心理疏導即可康復。

4、閱讀偉人傳記

嘗試著看一些名人偉人的傳記,用他們的成長和成功經歷來激勵自己,使自己樹立起願意改變的勇氣和信心,同時,看過這些偉人的事跡後,還能起到偶像的作用,我們可能會潛在地模仿他們的一些積極的思想和行為(比如:海倫·凱勒、林肯、福特、諾貝爾、拿破崙等的傳記)。

5、放鬆入靜訓練

找一個安靜沒有人打擾的地方,舒適地坐下來,閉上眼睛,想像自己來到一個青山環繞、綠樹成蔭的幽靜地方,心境變得平和起來。現在開始放鬆,從頭部、頸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腳部依次想像變松變軟……每天至少一次,通過經常這樣的練習,能幫助我們控制自己的身體,有助於克服緊張的反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