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自衛電子對抗設備

飛機自衛電子對抗設備

飛機自衛電子對抗設備用於對付敵方電磁波控制、制導的武器,使己方飛機免遭其毀傷的各種機載電子設備的總稱。

簡介

它通過截獲並分析敵方飛彈或火力控制系統輻射的電磁信息,發出告警信號,以便飛行員適時採取規避措施,或對敵施放電磁干擾,破壞敵飛彈和火控系統的工作,達到保護載機的目的。

組成

飛機自衛電子對抗設備,通常由告警設備和電子干擾設備組成。 告警設備分雷達、 紅外和雷射告警設備。雷達告警設備可對各種雷達信號進行接收、分析、識別和告警。採用信號處理機時,能以字元形式顯示出威脅源的類型、方位、距離和工作狀態。紅外告警設備可利用紅外探測器檢測來襲飛彈發動機噴焰的紅外輻射,發出“已被飛彈追擊”的警告,但易受其他熱源的影響而發出虛警。由紅外探測器和都卜勒雷達組成的雙模警戒接收機,只有當兩者一致表明飛機面臨飛彈攻擊的威脅時,才發出告警信號,因而可避免或減少虛警的出現。雷射告警設備,靠截獲敵方雷射制導系統的雷射束進行告警。

電子干擾包括有源(積極)電子干擾和無源(消極)電子干擾。常用的有源電子干擾設備有噪聲干擾機、回答式欺騙干擾機、引信干擾機、紅外干擾機和紅外誘餌等。噪聲干擾機發射被噪聲調製的射頻信號,壓制敵方雷達接收的目標回波,具有多種干擾功能,得到廣泛套用。回答式欺騙干擾機轉發某種形式的電磁信號,干擾敵方火控雷達的跟蹤系統,破壞其對飛機的跟蹤。現代的多功能幹擾機常採用噪聲、欺騙組合模式,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干擾效果。引信干擾機用來干擾炮彈和飛彈的近炸引信,使之提前爆炸。紅外干擾機用來干擾紅外製導飛彈的導引頭。紅外誘餌用來對紅外製導飛彈實施欺騙性干擾,使紅外飛彈偏離目標。常用的無源電子干擾設備包括箔條投放器、箔條和雷達誘餌。投放器通過引爆或藉助氣動機構將一定長度(雷達的半波長)的金屬箔條或塗敷金屬的玻璃纖維拋撒到載機的側後方,形成箔條雲團,掩護載機,誘騙敵方雷達跟蹤假目標。有的還用火箭將箔條或雷達誘餌發射到載機的前方,以提高其干擾效果。新型投放器既能投放箔條,又能發射紅外誘餌,有的還能兼作投擲式雷達誘餌的發射裝置。

發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廣泛使用箔條幹擾雷達,其後,各種飛機自衛電子對抗設備相繼出現。20世紀50年代,在大型轟炸機和偵察機上開始安裝功能單一的偵察接收機和噪聲干擾機,在殲擊機上安裝簡單的雷達告警器(亦稱護尾器)。60年代初期,由於地空飛彈、空空飛彈的廣泛套用,促進了飛機自衛電子對抗設備的發展,出現了頻帶較寬的、各種干擾方式結合使用的自衛電子對抗設備和吊艙式自衛電子干擾設備。70年代以來,實現了從人工操作的單模設備到數字一體化多模系統的過渡,進一步提高了飛機自衛電子對抗設備的干擾頻頻寬度、快速反應能力和自動化程度。新一代飛機自衛電子對抗設備,除進一步擴展頻頻寬度、增大有效輻射功率外,將發展以電子計算機為中心的自適應系統,這種系統能在複雜的電磁環境中,實時截獲、分析和處理各種電磁信號,並根據這些信號反映出的威脅類型和程度,自動選擇對抗措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