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對抗系統

採用專門的電子設備和器材對敵方雷達進行偵察和干擾的電子對抗技術。雷達對抗包括雷達偵察和雷達干擾。其目的是獲取敵方雷達的戰術和技術情報,採取相應的措施,阻礙雷達的正常工作,減低雷達的工作效能。

雷達對抗系統

正文

由雷達偵察或稱對抗支援設備和干擾設備組成的統一協調的系統,或是以上述系統為基礎,與其他各種不同的系統組成的綜合系統。這種系統能實時地截獲輻射源,進行分析和威脅識別,估價電磁環境和選擇最佳干擾樣式,適時地施放干擾,破壞雷達的有效工作,從而降低敵方武器系統和防禦系統的效能。
雷達對抗中,常用雷達偵察定位的方法確定輻射源的位置,並以炮火、炸彈、飛彈摧毀輻射源。習慣上,人們把這種措施稱為“硬打擊”;而用雷達干擾破壞輻射源正常工作的措施,則稱為“軟打擊”。“硬打擊”武器只能一次性使用,適用於對付敵方少數重要的電子設備。“軟打擊”的大部分電子對抗設備都可重複使用。當敵方雷達裝備的數量多,即使催毀其中一些也難於達到破壞敵方防禦的目的時,首先使用“軟打擊”,使其大部分雷達失效,僅對少數雷達施行“硬打擊”。
使用單一的對抗設備,不能對付各種不同體制的雷達。只有將多種設備有機地綜合成雷達對抗系統才能克敵制勝。
性能 雷達對抗系統應具備的主要性能有:①在密集信號環境中,能迅速截獲輻射源,進行分析、威脅識別、估價電磁環境和告警。②能選擇最佳措施,實施對抗。在變化的電磁環境中,能根據情況確定對策。例如,作戰初期,用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破壞敵方雷達對己方目標的監視和截獲。當敵飛彈跟蹤己方目標時,要能破壞雷達的跟蹤,使飛彈偏離目標。③能與其他系統配合使用。雷達對抗系統是戰術進攻和防禦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計算機與通信對抗系統、光電對抗系統相配合,組成綜合的電子對抗系統。雷達對抗系統能通過通信線路與通信、導航等其他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相配合,在作戰指揮系統的指揮下,協同作戰。④具有功率管理能力。在作戰中,對目標的攻擊可能是多批次的,且來自多個方向。為了有效地利用干擾功率,對抗系統必須對干擾功率進行管理和適時分配,根據威脅信號的輕重緩急,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方位和準確的頻率上,使用干擾功率和最佳干擾技術,以對付不同方向上的或同一方向的多個威脅。⑤具有系統自檢能力,能及時發現和排除故障,縮短修復時間。
種類 通常使用的雷達對抗系統有地面雷達對抗系統、艦載雷達對抗系統和突防作戰雷達對抗系統。
地面雷達對抗系統 用於防空和地面防禦。在防空中,系統的雷達對抗支援設備能在雷達發現目標之前截獲信號,通過對信號特徵參數的分析,確定目標的類型和方向。將這些信息同雷達所獲得的情報相結合,指揮系統便可作出決策:是對敵機雷達系統實施干擾,阻止它接近目標;還是以殲擊機進行攔截。當敵機進入防禦空域時,干擾其空地飛彈制導雷達,降低空地飛彈命中率;並干擾其轟炸瞄準雷達,使之不能對目標準確投彈。當突防敵機為了避開防空雷達而低空進入時,可干擾其地形跟蹤、迴避雷達,迫使敵機爬升飛行高度,以便雷達發現目標,並控制武器進行攻擊。
在地面防禦中,主要對付地面戰場監視雷達和炮位偵察校射雷達,使其不能監視戰場情況和不能對發射的火炮實施定位。
艦載雷達對抗系統 用於對付艦艦和空艦飛彈的制導和末制導雷達,以及機載、艦載火控雷達。在艦艇防禦中,對付艦艦飛彈和空艦飛彈的末制導雷達比較複雜,因為從發現末制導雷達工作到飛彈擊中目標之間時間很短。在對抗飛彈末制導雷達時,通常採取的措施有:①無源干擾和有源干擾結合:當發現已被飛彈跟蹤,在飛彈接近時發射箔條雲,同時艦艇進行機動迴避,而飛彈被引導至箔條方向。這適用於小型艦艇。中型、大型艦艇機動性能差,在飛彈未跟蹤目標之前,發射干擾物,使其在末制導雷達測角的寬度中,離艦艇一定距離處展開。當飛彈業已跟蹤目標時,採用箔條與干擾機協調工作的辦法。有源干擾機先干擾,同時,艦艇機動迴避。當箔條展開後,有源干擾機關機,將飛彈引向箔條假目標。②有源干擾與速射炮相配合:發現飛彈後,指揮系統對有限的反應時間合理分配。從發現飛彈到有源干擾機開機前,由火控雷達獲得目標參數。有源干擾機實施干擾,同時由指揮儀解算目標運動要素,待干擾結束後,再核對目標參數。
由於受視距的限制,艦艇上的雷達對抗支援設備不能及早發現掠海面飛行的艦艦飛彈和空艦飛彈,這會增加防禦的困難。當利用艦載直升飛機或其他飛行器執行雷達對抗支援任務時,其機動性和高度擴大了雷達對抗支援設備的警戒範圍,能提前截獲輻射源,並進行分析、威脅識別和及時告警。通過數據傳輸系統將目標的數據傳送到艦內作戰指揮中心。為了擴大對攻擊艦艇的飛彈的防禦範圍,有時還在艦載直升飛機上裝備雷達干擾設備,使之成為遠距離的雷達對抗平台。
突防作戰雷達對抗系統 它的內容包括:①遠距離支援;專門的支援飛機飛行在前沿敵方飛彈射程之外,施放有源干擾或投放無源干擾物,在一定空域產生干擾扇面或箔條走廊,干擾警戒雷達、截獲雷達,掩護攻擊機突防。這種支援措施要求干擾機具有大的功率。②隨隊支援:裝有雷達對抗系統的支援飛機和攻擊飛機編隊飛行,為攻擊機護航。為了更好地護航,支援飛機的性能應與攻擊機相近。它的作用主要是用干擾壓制飛彈制導雷達、末制導雷達和火控雷達。③自衛式:作戰飛機配備有雷達對抗系統。用於對付飛彈制導雷達、末制導雷達和火控雷達,以保護自身的安全。雷達對抗系統著重測定製導雷達的參數,並核對原先所掌握的參數。如有變化或出現新的情況,立即修改和補充,以期接戰時實施有效干擾。同時,測定製導雷達站的位置,以便突防時為摧毀輻射源提供數據。
通常,在突防時將遠距離支援、隨隊支援和自衛式雷達對抗系統三者組合成突防的綜合雷達對抗系統。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