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百合

颱風百合

颱風百合(英語:Typhoon Nari,台灣譯名:納莉,JMA日本氣象廳國際編號:0116,JTWC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臨時編號:20W,名稱來源:韓國,名稱意思:百合花)是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中一個路徑奇特的熱帶氣鏇,它四度增強及減弱,並三度急轉彎吹襲沖繩島,路徑異常,並曾於沖繩島以西及台灣島等地幾乎原地停留不動,在台灣與颱風韋恩、納德被並稱為“侵台三大怪台”。

基本信息


路徑

颱風百合颱風百合

本段時間以協調世界時(UTC)為準;強度分級以世界氣象組織分級敘述,故以下百合“數度增強為颱風”的說法僅在該分級之標準有效,依台灣中央氣象局的標準,百合增強為輕度颱風後即始終維持颱風的等級。
百合於9月6日清晨在台北以東約220公里處發展為一熱帶低氣壓,初時向東北移動,該日下午增強為一熱帶風暴(已相當於台灣的輕度颱風),並於翌日早上掠過沖繩島。百合於9月7日下午增強為一強烈熱帶風暴。當晚,百合急轉彎並折返橫過沖繩島。橫過沖繩島後,百合於9月8日向西北移動。

9月9日,百合受到東北偏東方的颱風丹娜絲影響,轉向東南移動並增強為颱風,直趨沖繩島。翌日早上迅速減弱為一強烈熱帶風暴。9月11日,百合再次增強為颱風,同時丹娜絲減弱,因此於9月11日及12日百合在沖繩島以西附近幾乎停留不動。

9月13日,百合向西北移動,並於翌日減弱為一強烈熱帶風暴及轉向西南移動。9月15日,百合第三次增強為颱風。

9月16日,百合登入台灣東北角(21時40分UTC+8),並以極為緩慢的速度向西南移動,翌日早上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並於下午減弱為熱帶風暴,在台灣上空滯留49小時後,9月18日晚從台南安平進入台灣海峽,隨即並進入南海北部。
9月19日,百合轉向西北偏西移動。翌日早上百合第四次增強,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其後中午百合在汕頭西南面約60公里登入,並減弱為熱帶風暴。百合於黃昏時份在香港北面約100公里掠過並進一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
百合在9月20日晚,也就是在太平洋上形成後的第15天,在陸上消散。

影響

颱風百合颱風百合
台灣
由於百合颱風停留時間過久及其貫穿的特殊路徑所致,故在台灣降下豐沛雨量,造成台灣北部嚴重水患,多處地方單日降雨量皆刷新歷史紀錄。災情約略述之:台北市的基隆河多處堤防缺口未補(防洪整治工程,包商因工程棄土問題,延宕遲未完工。),造成颱風時爆滿的基隆河水在突破警戒水位後,由堤防缺口灌入台北市,使大台北地區嚴重水患,台北捷運板南線、台北車站及忠孝東路淹水,並被戲稱為“忠孝大河”,更造成台鐵及捷運停駛,台北交通陷入混亂,監察院在事後對台北市政府提糾正案。
此外,部分台鐵山線、海線及花東線中斷;多處地區引發土石流災害;近165萬戶停電;逾175萬戶停水;全台有408所學校遭到重創,損失近新台幣8億元;工商部分損失超過新台幣40億元;農林漁牧損失約42億元;總計產業損失超過新台幣80億元。
百合從登入到出海一共花了49個小時,創了台灣氣象史上滯留陸地時間最久的紀錄,並改寫了台北嘉義新竹的單日最多雨量紀錄。

多項紀錄

颱風百合颱風百合
台北氣象站2001年9月16日0時至24時內降下了425公厘的雨量,是台北百年來的歷史新高紀錄。
基隆五堵地區曾出現一小時120公厘的雨量;嘉義則出現144公厘的雨量,打破單小時最高雨量的紀錄。
台北、桃園、基隆、新竹、苗栗等地區的累積降雨量都超過1,000公厘
台北、新竹、嘉義三個觀測站測得的單日降雨量,均突破三站建站以來的最高紀錄。
宜蘭縣大同鄉土場山區,降下高達1,323公厘的雨量,是百合颱風登入台灣期間,雨量最高的地區。
颱風中心停留在台灣陸地將近50個小時,時間最長。
颱風路徑十分詭譎多變:是首個“東北進、西南出”的颱風,因此被中央氣象局與颱風韋恩、納德並稱為“侵台三大怪台”。
氣象局發布警報資料總共64次,次數最多,大幅超越了1999年颱風丹恩43次及1986年颱風韋恩42次的舊紀錄。
災情速報發布次數最多:台電發出36次災情速報,水利處也發出14次水情通報,均創下單一災害發布通報次數最多的紀錄。
石門水庫持續泄洪15天,創下水庫啟用以來的紀錄。
基隆河水位最高紀錄。
汕頭
在汕頭,超過15人受傷,離岸有兩艘漁船翻沉,共3名漁民失蹤。
香港
香港天文台於9月19日16時15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當時百合位於香港以東約500公里。受到百合及東北季風的共同影響,該晚本地風力開始增強。
隨著百合逐漸逼近,翌日香港變得多雲有雨。西北風增強,天文台於9月20日14時45分改掛三號強風信號。
天文台於9月20日14時16分錄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1003.4百帕斯卡。百合在20時左右最接近香港,當時它位於香港以北約90公里。
隨著香港風勢亦減弱,天文台於22時40分除下所有熱帶氣鏇警告信號。

台灣歷年遭遇的颱風

颱風百合颱風百合
1960年的熱帶風暴愛娜斯,從太平洋以西南的途徑越過台灣並影響香港的熱帶氣鏇。
1960年的颱風伊蘭從太平洋以西南的途徑越過台灣並影響香港的熱帶氣鏇。
1979年的強烈熱帶風暴蘭茜,因與東方的強烈熱帶風暴麥克發生藤原效應在香港西南面突然增強及轉向東北移動,並出現不規則路徑。
1986年的颱風韋恩,兩次登入台灣,台灣中央氣象局三度發布颱風警報,被稱為“侵台三大怪台”之一。另導致香港天文台三度懸掛熱帶氣鏇警告信號。
1991年的颱風納德,在台灣南部海面行蹤飄忽,台灣中央氣象局二度發布颱風警報,被稱為“侵台三大怪台”之一。另導致香港天文台兩度懸掛熱帶氣鏇警告信號
1999年的颱風瑪姬,在上川島打圈,導致香港天文台兩度懸掛熱帶氣鏇警告信號。
2000年的颱風啟德,受到鄰近的颱風鴻雁影響,在南海逆時針打圈。
2000年的強烈熱帶風暴瑪莉亞,受到鄰近的颱風派比安影響,在南海打了一個“8”字形的圈。
2000年的強烈熱帶風暴寶霞,受到鄰近的颱風桑美影響,由北向南橫過菲律賓。
2006年的颱風珍珠,60年來紀錄的五月颱風中絕無僅有的L型奇特路徑,亦是有紀錄以來5月在南海出現的最強熱帶氣鏇。
2006年的強烈熱帶風暴寶霞,受到鄰近的颱風桑美影響,一度在南海北部徘徊。
2007年的颱風帕布,受到鄰近的熱帶風暴蝴蝶影響,在上川島打圈,導致香港天文台兩度發出熱帶氣鏇警告信號,並三度正面吹襲香港。
2007年的颱風海貝思,受到鄰近的颱風米娜影響,一度在南海中部徘徊,並兩度登入菲律賓
藤原效應

颱風盤點

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範圍內發生的強熱帶氣鏇(其中風速要超過32.6米/秒)稱為颱風。在每年的夏秋季節,我國毗鄰的西北太平洋上會生成不少名為颱風(Typhoon)的猛烈風暴,有的消散於洋上,有的則登上陸地,帶來狂風暴雨。
颱風達維
颱風康妮
颱風娜基莉
颱風科羅旺
颱風莎莉嘉
颱風龍王
颱風玉兔
風神颱風
颱風杜鵑
颱風海馬
颱風鴻雁
颱風桃芝
颱風海鷗
颱風鳴蟬
颱風米雷
颱風啟德
颱風萬宜
颱風鳳凰
颱風彩雲
颱風馬鞍
颱風天秤
颱風天兔
颱風北冕
颱風巨爵
颱風蝎虎
颱風布拉萬
颱風帕布
颱風巴蓬
颱風凱薩娜
颱風洛坦
颱風珍珠
颱風蝴蝶
颱風丹
颱風傑拉華
颱風聖帕
颱風海棠
颱風清松
颱風楊柳
颱風鳳仙
颱風蒲公英
颱風尼格
颱風珊珊
颱風玲玲
颱風欣欣
颱風婷婷
颱風榕樹
颱風摩羯
颱風劍魚
颱風鯨魚
颱風圓規
颱風天鷹
颱風象神
颱風法茜
颱風燦鴻
颱風南川
颱風塔拉斯
颱風格美
颱風百合
颱風薔薇
颱風蘇特
颱風奧鹿
颱風派比安
颱風韋帕
颱風米克拉
颱風妮坦
颱風黃蜂
颱風芭瑪
颱風梅花
颱風碧利斯
颱風南瑪都
颱風麥莎
颱風貝碧嘉
颱風琵琶
颱風蓮花
颱風瑪瑙
颱風珊瑚
颱風溫比亞
颱風塔巴
颱風浪卡
颱風莫蘭蒂
颱風瑪娃
颱風蘇力
颱風米娜
颱風蘇迪羅
颱風雲娜
颱風古超
颱風西馬侖
颱風海貝思25號
颱風馬勒卡
颱風泰利
颱風玫瑰
颱風瑪利亞
颱風范斯高
颱風海高斯
颱風奧麥斯
颱風洛克
颱風桑美
颱風利其馬
颱風巴威
颱風康森
颱風鸚鵡
颱風茉莉
颱風苗柏
颱風艾雲尼
颱風菲特
颱風海貝思7號
颱風飛燕
颱風浣熊
颱風天鵝
颱風鮎魚
颱風彩蝶
颱風榴槤
颱風威馬遜
颱風莫拉克
颱風暹芭
颱風卡努
颱風尤特
颱風麥德姆
颱風艾濤
颱風艾利
颱風韋森特
颱風潭美
颱風夏波
颱風環高
颱風桑達
颱風蘇拉
颱風桑卡
颱風寶霞
颱風羅莎
颱風美莎克
颱風燦都
颱風納沙
颱風悟空
颱風海燕
颱風海神
颱風電母
颱風森拉克
颱風娜絲
颱風黑格比
颱風盧碧
尼伯特
颱風凡亞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