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銅牛

頤和園銅牛

在頤和園昆明湖東堤,十七孔橋的東側,有一處獨特的景物,一頭大小和真牛相仿的銅牛蜷臥在雕有波浪的青石座上。銅牛體態優美,兩耳豎立,昂首凝眸,目光炯炯地遙望著頤和園的遠山近水。


簡介

頤和園銅牛頤和園銅牛
頤和園的銅牛鑄造於清乾隆二十年,也就是1755年,鑄造精良、形象逼真,牛背上刻有乾隆手書《金牛銘》 。《金牛銘》上寫道:“金寫神牛,用鎮悠永。……敬茲降祥,乾隆乙亥”。

頤和園銅牛

頤和園銅牛 銅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當年乾隆皇帝將其點綴於此是希望它能“永鎮悠水”,長久地降服洪水,給園林及附近百姓帶來無盡的祥福。為了闡述建造銅牛的意義,乾隆皇帝特意撰寫了一首四言的銘文,用篆字書體鐫刻在銅牛的腹背上。銅牛是頤和園昆明湖東岸邊一道獨特人文景觀藝術珍品

銅牛的故事

七孔橋頭說銅牛
頤和園昆明湖東堤岸邊,十七孔橋橋頭不遠處,有一隻神態生動、栩栩如生的鍍金銅牛,它昂首安臥於岸邊。令遊人流連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無比,勤勞樸實,溫順善良,平和自如,使遊人陶醉;另一層意思,是鍍金銅牛的故事,多少年來,吸引了千千萬萬遊人。

頤和園銅牛頤和園銅牛
禹治水鑄鐵牛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海內外炎黃子孫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傳說中的夏後氏部落長、炎黃部落聯盟領袖、夏朝的創始者。姒姓。亦稱大禹、夏禹、戎禹。之子。奉命治理洪水,接受鯀治水失敗的教訓,立足於疏導,終於治平水患。據傳說,大禹每治好一處水患,便鑄造一條鐵牛沉入河底,認為牛識水性,可防河水泛濫。
乾隆皇帝鑄銅牛
到了唐代,經過長期沿襲,人們不再把鐵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邊。清代高宗皇帝弘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堯舜禹,襲古人而又標新立異,於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傳說,仿唐朝鐵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鑄造了一隻銅牛,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榮強盛,銅牛全身鍍金,並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鑄了《金牛銘》,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鐵牛傳頌,義重安瀾,後人景從。制寓剛戊,象取厚坤。蛟龍遠避,詎數鼉 (音馱,一種爬行動物)黿(音元,俗兒黿)。 (音灣)此昆明,瀦流萬頃。金寫神牛,用鎮悠永。巴邱淮水,共貫同條。人稱漢武,我慕唐堯,瑞應之符,逮於西海。敬茲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畢竟是一代較有作為的君主。鑄造鍍金銅牛,放置在昆明湖岸邊,還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據科學考證,昆明湖的東堤,比故宮的地基高約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帶便成水患之地,為了防止昆明湖東堤決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設定銅牛,觀察湖水水位線,隨時知道水位比皇宮的城牆高多少,以便加強防護,免使皇宮遭受洪水之災。
天上人間話銅牛
頤和園銅牛頤和園銅牛
銅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徵。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為天河。在天河兩側必有牛郎和織女。昆明湖東堤岸邊設定了“牛郎”,那么織女又在何方?據有關史料記載,昆明湖西側有“織耕圖”,以此象徵“織女”。據民間傳說,在昆明湖西牆外某一菜園里,曾發現了“織耕圖”的蹤跡。有一漢白玉石碑,上刻有三個字“織耕圖”和乾隆御筆的方印,這織女如何在西牆外?據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為晚清府腐敗無能,頤和園遭帝國主義列強兩次劫難,很多珍貴文物遭受破壞,被偷盜哄搶很多,有一些流失園外,也就不足為奇了。乾隆把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清貪圖享樂的慈禧太后,則把自己比作天上國母王母娘娘。在擴建頤和園時,她曾傳下御旨,要將頤和園修成“天上人間”。佛香閣象徵天宮,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龍王廟一帶便是人間了。既然有天宮天河,當然要有牛郎和織女了。為此,她見昆明湖東堤已經安置了銅牛,能夠象徵牛郎,所以又在石舫的旁邊,建起了織女亭。銅牛的身子朝東,頭扭向西北,正好衝著織女亭所在方向,以昆明湖(天河)為界,便暗合了牛郎和織女美麗動人的故事傳說。
銅牛遭難民相救
1860年,英法侵略軍攻入北京城,侵占了頤和園。侵略者貪婪無度,掠奪成性,破壞園林,搶奪文物。鍍金銅牛身上的金箔,也成為他們搶的目標。這伙兒魔鬼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塊一塊剝金箔。銅牛在哭泣,湖水在落淚,手無寸鐵的當地居民一個個義憤填膺,怒氣衝天。後來又聽說,金箔剝完之後,這伙魔鬼還打算將銅牛運出頤和園化銅賣錢,合夥分贓。民眾們經過商議,決定挑選十個身強體壯的大漢,趁天黑夜靜之時,帶上工具,潛入頤和園,將銅牛沉入了昆明湖底。這一夜,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昆明湖東堤留下一點痕跡。第二天,附近居民紛紛傳說,銅牛被大風颳跑了,洋鬼子尋不到破綻,真以為是上帝的安排,也就沒有再尋找。由於人民的保護,時至今日,銅牛才得以在昆明湖東堤岸邊,向廣大遊人展示。
銅牛的鑄造
頤和園銅牛,是我國古代用撥蠟法鑄造的代表作。我國古代雕刻,是以寫意見長,這隻銅牛,卻用了寫實的手法,它不僅造形生動,而且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置於昆明湖東堤岸邊,十七孔橋橋頭不遠處,好似回首驚顧,若有所聞。炯炯目光注視著昆明湖的西北方向。它神態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國當時的鑄造藝術水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鍍金銅牛,也是頤和園內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

傳說與歷史

頤和園銅牛頤和園銅牛
中國古代把銅也稱作,人們也就稱銅牛為“金牛”,就連下令鑄造它的乾隆皇帝,也這么叫它。

沒想到“金牛”的稱呼延續下來,差點給了銅牛惹來了殺身之禍……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大肆燒殺搶掠,皇家園林王宮府第無一倖免。

在進入頤和園之初,就已經有侵略者聽說這裡的昆明湖東岸有隻金牛。一想到足足有一頭牛般大小的金子,他們立刻紅了眼睛。十幾個士兵坐在一起商量,一定要將金牛弄到手!

一個狂風呼嘯的夜晚,八國聯軍手持刀槍破門而入,北京頤和園頓時火光漫天。按照事先準備好的地圖,那一隊覬覦銅牛的士兵,毫不費力地來到了銅牛的面前。黑夜中,他們舉起手中的火把,金光燦燦的銅牛更被照得通體發亮。

貪婪的侵略者頓時歡呼雀躍,立刻盤算起怎么運走這隻金牛。可是,拖動一隻真牛也要兩三個人費盡力氣,更何況這隻銅牛!十幾個士兵費盡力氣,還是沒能抬起銅牛,便想到了割掉牛頭帶走。

一個士兵舉起刺刀,猛地向銅牛砍去,只聽“噹啷”一聲,銅牛背上砍出了一個口子。士兵湊近想看看口子有多深,卻發現了一點異樣。原來,銅牛本就不是金子所鑄,劃開一個口子就顯露出了銅的質地。

看到銅牛不是金子的,十幾個士兵都傻了眼,唾罵著離開了昆明湖岸,就這樣,銅牛躲過了大劫,倖存了下來。

被砍了一刀的銅牛,歷經槍林彈雨的滄桑歲月,仍然看守在昆明湖畔,注視著時代變遷,講述著那段叫人無法忘懷的歷史

雖然經歷了兩個多世紀的風吹雨打,銅牛依然如新鑄造的一般,特別是銅牛背部的金牛銘篆書文字,沒有一個筆畫缺損殘壞。今天,人們把銅牛看成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它和銅亭銅麒麟、銅獅子一樣有名,成為來頤和園遊覽的人必看的獨特景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