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透明度

預算透明度

預算透明度,指政府預算及相關活動信息的公開程度。

簡介

預算透明度預算透明度

預算透明度,指政府預算及相關活動信息的公開程度。預算公開是公共預算的重要特徵,是人民基本知情權的前提保證。沒有公開透明的預算,就沒有人民的參政議政,也就沒有法治、廉潔和責任政府。

特性

透明公開的預算具有以下特性:

1、完整性。預算信息公開的完全性是指政府公布的預算信息應包括政府在財政年度內的全部收支信息,不應有任何隱瞞和遺漏。這些信息包括政府基金信息、信託基金信息和經營性基金信息。通過這些信息,立法部門和公眾能夠了解政府活動的全貌,並在不同的活動之間進行權衡比較,分析利弊得失,評價政府績效。忽略對其中任何一塊資金信息的披露,都會影響信息使用者的知情權,從而決策權和監督權的行使。不僅如此,對透明度有制度要求的資金還會通過對沒有透明要求的資金的轉移而逃避監督。

2、多維性。是指政府應從不同角度公布預算信息,它考察的是政府提供預算信息的類別是否全面,公布的信息能否讓公眾從多角度去觀察、了解政府。政府預算信息從多維性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收支信息、資產負債信息和其他信息。收支信息提供的是政府在財政年度內預算活動的流量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公眾可以了解政府在財政年度內用了多少錢,幹了多少事。財產負債信息提供的政府截至某一時點預算活動的存量信息,公眾通過這些信息可以了解政府的家底和財務狀況,判斷政府的資金運用是否合理,財務狀況是否健康,對政府財政管理提供改進建議。只公布收支信息,不提供資產負債信息,公眾不可能真正了解公共資金的活動全貌。

3、具體性。具體化原則的意義在於,隨著預算收支不斷細化,政府的自由裁量權被不斷地縮小。當支出被細化到技術邊界的時候,信息披露則達到了最優值。
具體化要求對財政透明度是如此地重要,以至於信息披露的範圍、內容等因素的要求最後都要落實到具體化上來。因為範圍、內容只是提出了信息披露的框架,具體化才涉及到信息的內容。在一定條件下(如信息的有用性、可靠性得到保障),披露的信息越具體,信息量越大,透明程度越高。

4、規範性。是指使用公共資金的各政府部門應按統一、公開的標準和方法預測、記錄和公布所產生的預算信息,以保證信息的統一、真實、可靠,並具有可比性。預算信息的規範性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應由專業人員根據統一、公開的方法進行各種經濟預測和收支估計,使預測的數據儘可能貼近實際情況;二是根據統一公開的會計準則記錄和公布預算執行情況;三是要有公開獨立的審計機構對政府提供的預算信息按照公開統一的標準進行審計,以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

5、易懂性。所謂易懂性是指政府公布的財政信息能夠讓立法機構和公眾明了公共資金的來龍去脈,清楚資金由誰在使用,用在了什麼地方,提供了哪些公共產品,使用的效果如何,由此判斷政府的規模是否適當,公共支出結構是否合理,公共資金的使用是否違背公共利益,是否遵循了經濟、效益和效果的使用原則。

6、便利性。是指預算信息是否能以低成本、方便的方式獲得。成本最低、最為方便的方式是網上獲得。如果政府所有的預算信息都能從一個網址上集中獲得,這個政府預算信息的易獲得性最高。其次是集中的書面檔案。如果一個政府的預算信息分散在多個網際網路網址上、多本書面檔案中,這個政府的預算透明度就很低,因為公眾要獲得它的信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成本或經濟成本,這個成本有時高到足可讓人放棄獲得信息的程度。

7、及時性。政府預算信息公布的及時性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政府預算信息提供要在時間上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二是政府要及時公布預算活動每個階段產生的信息,包括預算執行的月報、季報、半年檢查報和年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