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美食

順德美食

順德美食歷史悠久,俗話有說“吃在廣東,廚出鳳城。”順德的名廚在中國甚至世界上都頗有名氣,順德小吃來自民間,植根於千家萬戶、大街小巷,是千百年來順德人智慧的結晶,它與順德菜互相依存,共同發展,是順德飲食文化的奇葩。順德的風味小吃種類繁多,簡樸純正,原汁原味,不摻假,不取巧,全憑店主的良心、誠信與德行,全憑祖訓和家傳絕技以及紮實的基本功,歷來以質段味佳、價廉物美取勝,贏得了大眾的口碑和食家的讚譽。如清香潤滑的雙皮奶、香脆可口的蹦砂、清甜爽滑的倫教糕、鬆脆甘香的煎堆等。

基本信息

順德雙皮奶

歷史來源

順德雙皮奶順德雙皮奶
順德雙皮奶始創於清朝末期,當年順德一位叫何十三的農家子弟,在清晨烹製早餐的時候,不小心在水牛奶里翻了個花樣,不久有個識貨的老朋友買去了配方,開了間食檔,這順德雙皮奶便吃成了傳統,而雙皮奶也便由清末流傳至今。

特點與製作

“雙皮奶”,顧名思義,是含雙皮之奶也。正宗雙皮奶的做法非常考究,把適量牛奶放進食具中燉滾後倒進小碗內,待冷卻凝固成奶皮,然後輕手倒出牛奶,讓奶皮留在碗底。另將鮮奶加白糖攪勻後用羅斗濾去雜物,把調好奶蛋白的鮮奶倒入,用小碟子蓋好,以防蒸汽滴落面上影響質量,隔水燉15分鐘即成。結出二層皮,上層奶皮甘香,下層奶皮香滑潤口。

順德倫教糕

歷史來源

順德倫教糕順德倫教糕
清鹹豐間成書的《順德縣誌》載:“倫教糕,前明士大夫每不遠百里,泊舟就之。其實,當時馳名者止一家,在華豐圩橋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適設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濁,非他人所用。”但後人採用在煮糖時加雞蛋清去濁之法而一直傳下來,並隨著華僑的足跡而傳至東南亞各地。

特點與製作

倫教糕的製作起源於廣東順德區倫教鎮,是嶺南典型的漢族糕點名吃。由於品質、風味特殊,特別在夏天為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目前生產已很普遍。倫教糕是由秈米粉用酵母發醇,使澱粉質轉變為澱粉和糊精的混合體,再蒸製成型,其透明程度較高。軟韌性則近似用糯米的製品。
主要原料秈米粉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鉀等營養元素,易於消化和吸收,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

大良崩砂

歷史來源

大良崩砂大良崩砂
始創於清乾隆年間縣城東門外的“成記”老鋪,初為脆硬薄片,由於其形似金黃色蝴蝶,順德俗稱蝴蝶為“崩砂”。後來“李禧記”改進,甘香酥化,鹹甜適度,風味獨特而為人推崇。

特點與製作

大良崩砂是廣東的一道漢族風味小吃,屬於粵菜,色澤金黃,象蝴蝶形,入口香酥化。主要原料是富強粉5公斤(其中0.5公斤發麵種)白砂糖2.5公斤花生油150克(油膽)南乳250克食鹽100克食臭粉10克味粉10克梘水50克清水1公斤花生油4.5公斤酵母4克。

陳村粉

歷史來源

陳村粉已經有近80年的歷史。1927年,順德陳村人黃但創製出一種以薄、爽、滑、軟為特色的米粉,聲名鵲起,當地人稱之“粉旦(但)”。此後,他們將粉送到外地,外地人以“陳村粉”名之。

特點與製作

陳村粉陳村粉
陳村粉有三個重要的特點:一是米香味濃郁,二是厚度很薄,只有0.5—0.7毫米,而普通粉的厚度都在1毫米以上,三是陳村粉的韌性適中,比普通粉好,可以說柔韌性十足而又嫩滑。
經不斷革新,陳村粉的烹製方法已由傳統的幾種,激增至近四十種,而且風味各異。蒸著吃糯、炒著吃爽、滾著吃韌,據食客反映,以蒸製最佳。
陳村粉以米粉為主料,具有1補血益氣:鐵的含量高,吸收好,促進造血功能。2健脾養胃:米粉可以暖胃,治療胃寒症。米粉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具有健脾功效,適於脾氣虛弱。3聰耳明目:補充血清鈣,防止聽力過早衰老,出現耳聾。維生素E:治療某些眼病有一定輔助作用,如用於各種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各種脈絡膜視網膜病變、視神經萎縮等。

均安蒸豬

歷史來源

均安蒸豬均安蒸豬
均安蒸豬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太公分豬肉”時代。據史料載:各地春秋二祭“多有燒豬作犧牲分胙肉,而江尾(即今均安鎮)則用蒸豬”。當地每逢有喜事,所有人都會聚集到祠堂一起吃蒸豬,以示慶祝。這一傳統一直沿襲了兩千多年。

特點與製作

這道菜的食材是一頭重約50公斤重的整豬,光醃製就要花上6個小時,先用麯酒塗抹全身以去除豬本身氣味,再用五香粉、沙姜粉、羅漢果、精鹽醃製。
蒸豬需要猛火,常選擇用磚壘砌的火爐,不停加柴添火,待不鏽鋼蒸籠內噴出白煙,就將蒸籠提起,再用鋼針不停扎入豬肉內,“讓豬皮下的豬油能夠流出來,吃起來就更爽口,不肥膩。”把豬肉扎遍後,再掬起冰水淋遍蒸豬,極端的冷熱交融讓豬肉快速收緊,這時又再放回爐上再蒸15至20分鐘,才算大功告成。出爐的蒸豬香氣騰騰,刀身一觸,豬肉應勢分開,再撒入一大把芝麻拌勻,即可上菜。

龍江煎堆

歷史來源

龍江煎堆龍江煎堆
廣東人喜歡做煎堆食煎堆,除了其香口好食之外,而且其外形圓碌碌,有團圓、“碌得起”的吉祥之意,也是春節送禮佳品。煎堆的品種很多,如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等,其中以龍江煎堆為上品。龍江煎堆是一種年宵食品,始制於明代。

特點與製作

煎堆是以糯米粉糅合粘米粉碾作皮,以爆谷花與炸花生加糖漿拌均作餡,捏成球狀,大若拳頭,表皮轆滿芝麻,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即成,味道鬆脆甘香。
做煎堆須注意兩項,一是精選新鮮糯米,將其入水浸泡5小時左右。然後再用石碾碾為米粉狀,用篩子篩取精細部分,再用水搓成粉團,放進鍋中煮熟,然後滲和餘下的糯米粉用手搓擦,使其均勻,而後捏成拳頭大小的空心米糰子,加進餡料。餡料有花生糖、椰蓉、豆蓉、冬瓜糖果、椰子絲、芝麻、肉丁冬瓜糖等。
二是選用最好的椰子油或花生油。油炸時,邊炸邊不停地翻動,使其厚薄一致,幾分鐘後撈起,涼一會再炸,如此三四次,直到表皮呈金燦燦的顏色,顯得貴氣十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