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第三十五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第三十五講君主的統治管理之道。

作品原文1

賞罰共則禁令不行。何以明之?以造父、於期。子罕為出彘,田恆為圃池,故宋君、簡公弒。患在王良、造父之共車,田連、成竅之共琴也。

譯文

賞罰大權由君臣共同掌握那么禁令就不能實行。用什麼來說明這個道理呢?用造父、於期的故事。子罕充當了竄出來的豬,田恆充當了園林水池,所以宋君、簡公被殺害。其禍患表現在王良、造父共駕一輛車上,田連、成竅共彈一台琴上。

淺析

內,主要是針對內部;外,則是針對外面;儲,是集聚彙編的意思;說,就是各種論述說明。儲說由於篇幅較大,而針對的對象不一樣,所以分為六篇,《內》、《外》、《上》、《下》、《左》、《右》,是用來區別篇名的。每篇先列出論綱,叫做“經”,然後的文字對每一條經文用若干事例來說明,叫做“說”。“經”的文辭簡單扼要,便於記誦;“說”的文字詳盡具體,便於閱讀。所以我們讀“說”的時候可以回過頭來看“經”,這樣就可以能更深刻理解了。
本節講君主的統治管理之道,其所舉例子,將會在後面詳加說明。本節所說的“共”,是共同掌握管理的意思,也就是說,統治者可以進行賞罰,大臣同時也可以進行賞罰,這樣,統治者的權勢就會逐漸轉移到大臣那裡去,更下一層的官吏們就會只服從於大臣的管理而使統治者的權勢落空。那么,統治者為全局全盤的需要而制定的其它法律禁令也就會無人執行了,因為大臣們所掌握管理的只是一個部門、一個方面,他們就只會考慮自己所掌管的部門的利益,而不會從全局全盤來考慮對下級的賞罰。比如現代的一個工廠,廠長與各科室、各車間領導共同掌管賞罰,那么就會導致基層工人只聽從各科室、各車間領導人的話,從而使廠長為了全廠利益而制定而公布的法規毫無作用。就是一個家庭也是這樣,父親這不準、那不準,母親又是一套這不準、那不準,共同掌管賞罰,那么兒女就不知所從,就會導致家庭混亂,爭吵頻繁,矛盾百出。

作品原文2

【原文】
治強生於法,弱亂生於阿1,君明於此,則正賞罰而非仁下也。爵祿生於功,誅罰生於罪,臣明於此,則盡死力而非忠君也。君通於不仁,臣通於不忠,則可以王矣。昭襄知主情而不發五苑,田鮪知臣情故教田章,而公儀辭魚。
【注釋】
1.阿:《詩·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難。”《詩·大雅·皇矣》:“我陵我阿,無飲我泉。”《詩·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詩·商頌·長發》:“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後漢書·孝順孝沖孝質帝紀贊》:“保阿傅土,後家世及。”《玉篇·阜部》:“阿,倚也。”這裡用為依靠之意。
【譯文】
治理國家而強大產生於法治,治理國家而衰弱動亂產生於依靠依賴,君主明白這個道理,那么端正賞罰制度而不要去仁愛下級。爵位俸祿來自於自己的功業,殺戮懲罰來自於自己所犯的罪過,臣下明白這個道理,那么就會拚命賣力工作而不是去忠誠於君主。君主徹底明白了治理不能仁愛的道理,臣下徹底明白了工作不用忠誠於君主的道理,那么君主就可以稱王天下了。秦昭襄王知道當君主的情勢而不發放五苑中的瓜果去救濟災民,田鮪知道做臣下的情勢所以才教兒子田章不要去愚忠於君主,因而公儀休拒收別人送的魚。
【簡析】
本節是講在治理管理工作中不能仁愛,不能只是忠於領導的道理。為什麼在工作中不能仁愛?工作就是工作,所有統治者、管理者及被管理者是為工作的開展而設定的,不是為交朋友而設定的,交朋友盡可以仁愛、亂愛、泛愛,而工作中卻不允許有什麼愛。在工作中,各級管理者、被管理者只要“各盡所能、各司其職”,一切按工作進程,按法律規章進行工作就行了,為什麼要去仁愛呢?仁愛是用在生活中的,用在與人交往交際中的。忠誠同樣是如此,忠誠只能用在工作上,忠於職守,而不是忠於領導。
作為領導人或是統治者、管理者,需要的首先是一個會工作、能工作的人,而不是需要一個什麼都不會幹的只是忠於自己的人,也不會去依靠依賴愚忠的人。就算這個人很能幹又忠於領導,可是在另外的利益誘惑之下,還會有人能忠於領導嗎?尤其是能幹的人。人,都是自私的,之所以工作,是為了求得生存,求得利益。如果不是為了利益,誰還會去工作呢?所以在更大的利益誘惑之下,忠誠便成了一句空話。而忠於職守,是對工作的忠誠,對工作如果不忠誠,就乾不好工作,而乾不好工作,就會被淘汰、被懲罰,從而會失去所有的利益、權勢以及生存基礎。所以,在工作中不需要仁愛不需要愚忠。

作者簡介

韓非,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約前281年-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非”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韓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據《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為劉向《七錄》)也說“《韓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自漢而後,《韓非子》版本漸多,其中陳奇猷《韓非子集釋》尤為校注詳贍,考訂精確,取捨嚴謹;梁啟雄的《韓子淺解》尤為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功力深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