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珍德

韓珍德

韓珍德,曾任山東膠州市向陽國小黨支部書記、校長、中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中國教育學會國小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現任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文化研究分會理事、北師大校長培訓中心特約專家。榮獲青島市勞動模範、山東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十佳校長等稱號。在他任校長期間,先後把兩所一窮二白的農村學校都打造成全國名校,《中國教育報》先後四次、《中國教師報》先後五次大篇幅刊登他的辦學事跡,並提出“課改看杜郎,創新學向陽”的口號。自2008年退休後,為全國校長、班主任、學生家長講課達400餘場,幫助30多所學校建設了教育綜合館,為上百所學校策劃了校園文化。出版有《向陽百科》、《向陽人話作文》、《校園手抄報編排入門》、《教育是實踐的藝術》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韓珍德韓珍德

韓珍德,膠州市向陽國小原校長,青島市勞動模範、山東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十佳校長。享受青島市特殊人才政府津貼。

1991---2008年,韓珍德在膠州市常州路國小、向陽國小兩所學校任校長。先後把這兩所底子薄、條件差、師資短缺的鄉鎮學校都辦成全國名校。《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人民教育》、《21世紀校長》、《現代校長高參》、《中國小管理》、《現代教育導報》、《山東教育》、《福建教育》、《教師月刊》《青島教育》等刊物以《袖珍式學校的大手筆》、《用智慧經營教育》、《向陽的智慧》、《就這樣當校長》、《素質教育竟需要多大空間》、《向陽國小利用每寸空間開展素質教育》、《袖珍學校的大智慧》、《韓珍德和他的向陽夢》、《創造天才的學校》《學校教育中的理念創新與實踐》、《韓珍德的智慧魔法》等為題刊登他的事跡。

2006年,青島市召開了韓珍德校長創新實踐研討會,這是青島建國以來首次以個人的名字命名的大會。

“課改看杜郎,創新學向陽”的口號已在全國悄然叫響。向陽國小(國小)、杜郎口(國中)、昌樂二中(高中)被稱為山東教育的“三面紅旗”,韓珍德被譽為當代知名教育家;最具有創新型的校長;最具有點子和智慧的校長,是中國教育界一位傳奇人物。

2008年退休後,現任中國教育學會國小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文化研究分會理事;全國國小德育指導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培訓中心特約專家。近幾年為全國上百所學校進行了校園文化的策劃,幫助20多所學校建設了教育綜合館;為全國校長、班主任、學生家長講課達400餘場。

人生經歷

韓珍德在彭水韓珍德在彭水

韓珍德1956年出生在一個農村,1974年高中畢業,是年參加民辦老師,1976年辦起村裡的戴帽國中,因為沒老師,韓珍德和另一個老師包班並擔任班主任,教著數學、物理、化學。教學質量在全公社一直前三名。1980年,戴帽國中砍掉,因為保留愛人的民辦老師資格,韓珍德不得不下到生產隊務農。

1982年,鄰村缺老師,讓韓珍德去代課,正趕上民辦老師考錄,當年韓珍德考入膠州師範,在校期間擔任班長,被評為青島市優秀學生幹部,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畢業分配到膠州市振華中學任教,因工作成績突出,1986年提任大同中學副校長,1991年調入新建常州路國小任校長,1997年調入向陽國小任校長至2008年退休。

韓珍德先後被評為膠州市教學能手、膠州市勞動模範、青島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青島市優秀教師、青島市優秀校長,青島市勞動模範,山東省少年兒童工作先進個人並榮記三等功,山東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山東省2005年創新人物提名獎,全國創造教育先進個人,擔任西部地區教育顧問,山東省國小校長聯誼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教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治學方略

韓珍德與孩子們玩雪仗韓珍德與孩子們玩雪仗

韓珍德無意間看到了上中學的女兒的日記,孩子直達心靈的“控訴”扣擊了他的靈魂,韓校長一下就哭了,針扎一樣的心疼和深深的自責讓他無法控制自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陷入了沉思,孩子們失去了“樂園”,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他覺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怎么突然之間成為孩子們的“幸福殺手”了呢?而鋪滿鮮花和幸福的校園,怎么變成了埋葬孩子們青春的“墓地”了呢?

巧在女兒要過十九歲的生日,他飽蘸著囑咐和叮嚀、歉疚和自責、期望和夢想、責任和柔情,給女兒寫了一封,他把女兒的日記連同自己的回信,拿到學校讀給老師們聽,八十顆心靈在這一刻被強烈的震撼了,八十個人全都哭了,八十個肩頭感知到了他們的責任,八十個責任變成一個願望,八十個理想凝結成同一個承諾:把學校辦成培養學生聰明才智的校園;發展興趣愛好的樂園;陶冶學生美的情操的花園。要辦好“三園”學校,就必須做到四個最佳化:最佳化育人環境;最佳化幹部、教師和學生的“三支隊伍”;最佳化學校管理;最佳化教學過程。

同時突出辦學的四個特色: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以養成教育為起點,教育學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以創造教育為主線,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電化教育為基礎,建設學校的軟環境。

他們還提出抓好“三風”建設:團結、好學、尊師、守紀的校風;勤奮好學、刻苦認真、探索求知、積極向上的學風;嚴謹、求實、開拓、奮進的教風。做好“三個”樣子:學校要有學校的樣子;教師要有教師的樣子;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

他們圍繞這樣的理念:夯實基礎,注重養成,激發創造,以美育人。他們這樣徜想:只有讓每一個“向陽的孩子”生活在理想的“烏托邦”里,才能盡享成長;只有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會到成功和收穫的快樂,生命的美麗才能得已綻放。他們開展“百名校園星”評選,實施“人人獲獎工程”,充分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激勵他們自強不息、勇於成才,發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他們為孩子們推出了17項有特色的“考級”制,包括學科類、藝術特長類,三字經、百家姓、中華成語千句文、古詩文、手抄報、鋼筆字、配畫文、器樂、數奧等,並制訂了詳細的考核標準,比如古詩文背誦,每背過20首算一級,最高級是20級,每過一級,老師便在孩子的成長檔案里蓋一個“你真棒”的綠戳,誰的綠戳多,誰就是校園星,校園星的照片和事跡在二樓藝術長廊展出,每年年終表彰會,95%以上的學生都能獲得獎狀,學校1600名學生,每年都有超過1000人獲取全國級別的各種獎項,其中僅手抄報一項,只要是向陽國小的學生參加,不用評,有幾個算幾個,一準是最高獎。“我自豪,因為我是向陽人”,“向陽少年”的代名詞就是幸福、快樂、成功。

韓珍德特別愛“美”,也善於暢想美,他說當國小校長20年了,願以畢生的精力辦一所這樣的學校:美的校園,美的教師,美的教學,美的學生。以至於老師們都背後叫他“美校長”,他以“大美育”的視角,提出“以美育人,育美的人”的辦學宗旨,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出發,從教育的主旋律與價值趨向著眼,針對當前少年兒童的新特點、新問題,摸索出了他們稱之為“三三聚合”的育人經驗。所謂“三三聚合”,既把學校主陣地創建成校園、樂園、花園,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緊密配合,形成把教育訓練、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的立體育人網路,其中他們十分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你仍掉的是垃圾,揀起來的是品質”、“揀起一片紙花,淨化一片心靈”、“想起媽媽嘮叨的,記住老師強調的,完成今天該做的,我能行”,“向陽”自己發明的很多牆壁勸勉語,如今早已“風靡”在全國各地的校園裡。

經營創造

韓珍德與孩子們玩遊戲韓珍德與孩子們玩遊戲

韓珍德有句口頭禪,“校長可以等,老師可以等,但孩子不能等”,其意不言自明,要實現自己的教育“烏托邦”,沒錢不行,光靠等著上級撥款再圖謀發展,“孩子們等不及”,等了耽誤的是孩子的一輩子。

1991年他被派往一個幾近停辦的學校去當校長,當時教育局硬派去的還有36位老師,可他們鬧情緒,就不報到,韓校長只得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拍著胸口承諾,如果一年後學校搞不好,自己就辭職。學校實在太窮了,除了一幢破樓外,什麼都沒有,靠化緣人家給了部分淘汰不用的桌椅,沒錢租車,只得自己帶人用地排車拉。

2004年10月10日學校新建大樓竣工,總建築面積5000平米,大樓造價400萬,可因為諸多原因資金只到位區區80萬,人家承建方不幹了,聲稱撤離工地,他軟纏硬磨,以個人的名義打包票,又是他的執著打動了人家。

新建大樓全部採用“水循環地冷式”中央空調,不設主機,僅此一項全年節省電費30萬元。大樓主體完工,韓校長籌劃打一眼15米深井,為了省錢和不耽誤白天工作,他自己帶著人晚上乾,連續三夜,當朝霞映紅校園時,他拖著一身的泥水爬上來,迎著老師們含淚的目光,他的微笑透著的是掩飾不住的疲憊。

新大樓從設計、用料到裝修、布局全是韓校長,他利用大樓主建築的地基,巧妙利用建築外牆,加建出來500平米的廚房和“空中植物園”,只花了25萬元。他利用主樓閣樓建的學生午休室,按年級分六個區,擁有480張床位,為了省錢,他同樣自己買料,一米磚牆需要128塊磚,一塊磚0‚16元,外加鋼筋,他總共花費7萬元。

因為凡事自己動手,他因此學會了木工、電工、修理、設計,因為愛好全面,他能勝任所有課程的教學,包括書法繪畫,因為善於創造,他因此總能在別人的“絕處”謀求自己的生機,在他看來創造的人生是詩意而富有情趣的。

向陽被稱為“袖珍學校”,空間自然是狹小,可也難不住他,因為他巧於創造,善於利用。他發揮“IC效應”,IC是英文(IntegraltedCircuit)的縮寫。在當今高科技信息時代,小體積、大容量的模式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他因此摸索出一條向空間發展,向立體拓展的新路子。

得意之作

韓珍德韓珍德

“小腳印”展室、空中植物園、“大中國”和民樂團是他的四件“大手筆”,透著的是他全部的心智和創造才華,是他教學思想的濃縮

“小腳印”記錄的是孩子們每一步的成長足跡,和一般學校的“成長檔案”不同,“小腳印”蘊涵著“大寓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國小是必經之路,這人生的第一步,要踏平、踏穩、踏實。“小腳印”展室對每一個人是開放的,孩子們只要自認為取得了成績,哪怕是一點小小的進步,一個小小的得意,一次老師的表揚,便可以自己添加在自己的檔案里,它不需要任何人去認定或者考評,這個自我評定的“小腳印”,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熱情,滿足了孩子們的尊重需要,激勵了孩子們的成長和進步。

起“向陽”空中植物園的誕生,還有一段序曲,女兒小時侯有次跟韓校長回老家,女兒指著麥苗當韭菜,這對韓校長的觸動很大,不是常說農村是本,農業是根,而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嗎,那我們就不能忘本,也不能丟根,就要想方設法為我們的衣食父母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滴盡膏脂育桃李”,他要做有生命力的生活的教育,可學校寸土寸金,能利用的資源全用了,只有繼續向空間拓展這條路了,他瞄準了一樓陽台,經過加固、防滲、強化處理,他終於開闢出一處300平米的“空間”,又覆以膠州菜農常用的塑膠大棚,種芹菜、種西紅柿,也泡芽菜,搞無土、有機實驗,也搞缺水、缺光實驗。他搞的是高科技的“立體”種植,最高的可達九層,300平米的大棚,立體種植達2700平米,足有四畝地了,植物園對孩子隨時開放,孩子們可以在園藝師傅的指導下“認養”其中任何一盆,他們不僅認識了各種植物和蔬菜的區分,還掌握了它們的習性和生長特點,通過勞作,他們體會出的不僅是創造的樂趣,也增強了生命意識和環保意識,空中植物園已成為“向陽”最有活力的生活教育基地,也為學校帶來一年10萬元的經濟效益。

為了擴大孩子們的視野,用優秀的民族文化來占領孩子們的心靈,一個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創造性,融愛國教育、圖書閱覽、研究性學習、電子書館為一體的“大中國”百科展室誕生了,她以恢弘博大的民族精神為主線,分門類介紹了中國行政、軍事、科技、礦產、土地、民俗、名勝、藝術、繪畫、物種、服飾等100多種,在籌建“大中國”的過程中,學校發動每一個學生參與,整個暑假,孩子們都遨遊在博大精深的祖國文明里,他們既了解了歷史和文化的傳承,也感受到了中國之大之美,這遠比建一個校榮譽室或者英模紀念室更有意義。

向陽民樂團成立於2003年,只短短九個月,這個團便成功的舉辦了2004年元旦迎春專場音樂會。這個團有180人之多,每當樂團星期天練習時,韓校長就把自己家裡煮飯用的家什全搬過來,他親自下廚,孩子們知道是校長做的飯,吃起來格外香甜。其實,在他的教育烏托邦里,樂團占有很重的分量,他不僅是要讓孩子們接受“美”的薰陶,更主要的是要他們養成高雅的氣質和文明的習慣,“育美的人”才是目的。向陽國小的美譽,吸引了20多位韓國孩子借讀,他們有的也成了樂團成員,在演出中擔任韓國民歌《阿里郎》的解說和翻譯,並且學會了彈奏地道的中國揚琴。

治校秘訣

韓珍德韓珍德

韓珍德有了白髮,可他的童心沒老,他照樣帶著孩子們去農村弄來泥巴,一起玩捏“泥屋”,冬天來了,他和孩子們一樣盼著下雪,然後就可以盡情地打雪仗了。他愛學校,因此他總把學校說成是“我們家”,他愛孩子們,他覺得最主要的就是教會孩子們做人,而不是讓孩子們長大了去學校“對門”,他的對門就是膠州好市看守所,他說要站在世界的門檻上,看中國的教育,僅僅會考試的學校,是害人的學校,誤的是整個民族。他善於利用每一個事例、每一點資源來教育孩子。

2000年膠州市政府在市區建立了城市“萬花筒”,不料一些花被人摘去,萬花筒成為節日城市“殘破”的風景,韓校長迅速行動,發動少先隊,通過《膠州日報》發倡議信,並號召全市少先隊員捐獻壓歲錢,修復萬花筒,讓愛心使膠州變得更美。“萬花筒”的“花開二度”因而有了紅領巾們心靈美的韻致。

他認為一個校長,應把學校規劃好、設計好,圍牆應是透明的籬笆式,學校要突出的是“人”本,一個好校長要千方百計地培養孩子們創造意識和創造才能,要高度重視學校的藝術教育,最終實現以美育人,育美的人之教育目的;一個好校長首先不要跟“風”,不追“熱”,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改善辦學條件上,使現有的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一個好校長在辦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國家、民族的需求,又要兼顧民眾、百姓的實際需求,把辦學方向、培養目標、教學側重點調整到社會放心、家長滿意,教師愉快、學生受益的方位上來。

最新作品

《教育是實踐的藝術》《教育是實踐的藝術》

《教育是實踐的藝術》

什麼是好的教育?怎樣做好的教師?怎樣做好的校長?怎樣做好的父母?本書作者以一輩子的教育實踐作了精彩的解答:“教育是實踐的藝術。”實踐,是對現實中教育存在的問題的正視、思考和解決;藝術,是從實踐經驗中提升出的符合教育本質的教育方式。

本書創意迭出,案例豐富,是素質教育的好讀本,值得廣大中國小教師、校長,乃至關心教育的家長朋友們閱讀。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

教育家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傑出人士。本期任務讓我們來盤點中國當代這些熱愛教育,懂得教育,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的人們。
魏書生
李鎮西
李吉林
李希貴
李烈
顧泠沅
張思明
張萬化
劉彭枝
廖文勝
楊瑞清
楊一青
龔正行
康岫巖
唐盛昌
劉京海
劉永勝
劉暢
尚中興
李燕傑
溫公頤
霍懋征
馬弘毅
彭清一
韓珍德
張楚廷
孫雙金
龔春燕
錢夢龍
成墨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