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弘毅

馬弘毅

馬弘毅,1984年暑期獲民族史學士學位大學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1980級,在此前後曾連續在軍事工業的研究院所、民用工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中國大型國企、外國跨國公司、中央和地方黨派機關,另近十個中央部委機關、中央國家部委機關的核心部門等方依次工作過,分別在這些單位或從事實際操作、或從事社會管理、或從事經濟管理、或從事科技管理事務。他是一名處級幹部,教授級高級經濟師,最擅長於政策法規的全局性調研工作,著述頗豐,其理論造詣和實踐經驗都極豐富。20世紀80年代,馬弘毅先生在大學裡先學了兩個專業,分別是民族史學專業、經濟管理學專業,後來在北京大學法學院讀研又學了經濟法學專業。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馬弘毅先生對工作、對事業一貫認真負責,作風踏實細緻,不論份內份外,只要是於社會或公眾有益的事情,他都十分關心。先生特別欣賞“位卑未敢忘憂國”這句東方名言,並秉持其為自己一生座右銘。

馬弘毅先生是位認真、負責的中國公民

常年以來,馬弘毅先生始終關注著社會“熱點問題”。當他發現了什麼,或有了心得之後,就會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書面調研建議報告書。他的做人準則:對人對事一定要始終出於善心,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須保持全都是 “建設性”的。這也許是他從來善於大膽晉言,又一向有驚而無險的原因吧。其實這是很智慧的,可謂大智大勇,熱愛生活、真正成大事者才具備的一種風範。

個人經歷

1982年6月18日他還是一名北京的中央民族學院的大二學生,從這天算起馬弘毅先生相繼提出並被中央採納實施的至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建議方略就有近百項。而他的第一封治國建議萬言書,竟產生於1971年9月下旬,那時的馬弘毅先生還是一名16歲的弱冠少年。這位少年在當時“文革”正搞得乾坤顛倒,社會形勢十分嚴峻的環境下,冒死呈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的治國建議方略 —— 洋洋灑灑長達萬言的《關於我國目前有關問題的幾點看法》一文上書中指出:“我國當前面臨的緊迫任務,一是人口素質問題,一是糧食問題”。他簡要引述中外史實,建議我國政府借鑑日本、朝鮮等國的成熟做法,對適齡孩子由國家財政包費“儘快在全中國施行中小學生一切開銷全部免交免收的義務制教育”,與民休息,務持正業,富國強兵。1982年6月18日,他建言當日專門到中央民族學院開國際法講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國際條約法律司司長黃家華:“我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居世界首位的傳統大國、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應該在沒有‘主權’的南極也有一席之位”。馬弘毅先生在此第一個建議中國政府要參加二十三年前即1959年國際上早已訂立的聯合國《南極公約》,馬上參與南極考察,在南極豎起中國國旗,建立屬於中國的基地,用以造福中國和世界人民的各項進步事業。他的這項具有遠見的大膽建議,當時被黃家華司長索去馬弘毅先生寫的詳細書面材料後兩個星期,受到了我國外交部通過中央民族學院正式轉達給馬弘毅先生的肯定性答覆。於是中國政府先後派員參加南極科考、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宣布參加國際《南極公約》、在南極建立永久性的科學考察站,從此中國開始大步進發南極,以致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國旗在地球的最南端日益鮮艷,迎風招展,舉世矚目……馬弘毅先生用一片赤子愛國之心,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實際行動,在中央民族學院創造的這段佳話,已被載入該校史冊及該校上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211工程”介紹材料之中。馬弘毅先生也被校黨委譽為該校創辦以來最傑出的畢業生之一。

後馬弘毅先生於1988年,在當時舉國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人民瘋狂擠兌存款、腐敗現象猖獗之秋,又首倡在中國創立“人民建議徵集制度”(這八個具有相當政治份量的字出自馬弘毅先生),他當時並提出了一整套有關理論和實際實施構想,以期更新完善中國的現行的決策機制,集中民智、體現民意,未雨綢繆化解各方矛盾,積極推進我們的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進程,力使整個國家融入國際社會主流,接續中華民族偉大歷史,為人類文明事業做出正面貢獻 。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

教育家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傑出人士。本期任務讓我們來盤點中國當代這些熱愛教育,懂得教育,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的人們。
魏書生
李鎮西
李吉林
李希貴
李烈
顧泠沅
張思明
張萬化
劉彭枝
廖文勝
楊瑞清
楊一青
龔正行
康岫巖
唐盛昌
劉京海
劉永勝
劉暢
尚中興
李燕傑
溫公頤
霍懋征
馬弘毅
彭清一
韓珍德
張楚廷
孫雙金
龔春燕
錢夢龍
成墨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