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

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

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是美國心理學家韋克斯勒編制的一種兒童智力量表,是當今國際心理學界公認的已被廣泛運用的個別智力測驗量表。

簡介

韋氏韋氏

是當今國際心理學界公認的已被廣泛運用的個別智力測驗量表。出版於1949年,與1974年進一步修訂。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韋克斯勒(Wechsler,1896—1981)繼比奈之後最成功和最富有成果的測驗編制者。自1939年他發表了韋氏成人量表第一版後又繼續延伸,形成了韋氏智力量表系列。
在50多年前他就很有遠見地在前人提出的智力理論的基礎上,按照自己對智力的看法,提出了新的量表編制思想,從而使比奈式的傳統智力測驗在編制方面更趨合理,斯比量表第四版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作出了相應的改進。

適用

(WechslerIntelligenceScaleforChildren,WISE)。這一量表在1974年重新修訂並建立常模,稱為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修訂版(WISC-R)。適用於6至16歲的少年兒童,和這個量表適用範圍相銜接的有韋克斯勒學前兒童智力量表,適用於4-6歲幼兒;另有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適用於16歲以上成人。韋克斯勒在1963年又將韋氏量表的適用年齡再往下推延,又編制了韋克斯勒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初期兒童智力量表(WeehslerPreschoolandPrimaryScaleofIntelligence,WPPSI),在1967年對此量表也進行了修訂,稱為WPPSI-R。

內容

共有12項分測驗,分為語言量表、操作量表兩大部分。
語言量表由常識、類同、算術、辭彙、理解、背數6個分測驗組成,操作量表由填圖、排列、積木、拼圖、解碼、迷津6個分測組成。其中背數和迷津是補充測驗。
每項分測驗均單獨記分,並可在記分紙封面WISC-R個人能力分布(剖面圖)上標繪出來。這張圖有利於形象直觀的現實兒童在測驗中哪些方面較強,哪些方面較弱。語言量表、操作量表和全量表均可分別求的智商分數。這樣更有利於正確的評定、診斷智力,這在其他量表中不大可能做到。
同時,這是第一次在用於兒童的,個別實施的,匯合性的測驗中使用離差智商

常識

(information)共30題。測題的範圍甚廣,涉及廣泛的一般知識,包括天文地理歷史、物品、節日及其他知識。被試試作答時,只須簡潔扼要說出所知曉的特定事物之事實即可,不必說明其間之關係。
此一分測驗主要在評量個人在一般社會機會中,所習得的一些知識。它反映被試的天資、早期的文化環境與經驗、學校教育的理論及文化的偏好。此外,尚需良好的記憶能力才能完成該分測驗。
例:太陽從哪裡升起?

類同

(similarities)這個分測驗包括了17組配成對的名詞,要求被試說出每一對詞兩者在什麼地方相似,概括出每對事物的共同之處。
此一分測驗涉及較高的智力能力。通常被試要答對這些問題,必須具備從兩組屬性中抽繹出共同要素的能力。另外,被試在此一分測驗上的表現也與其文化經驗、興趣及記憶能力有關。它可以測量出一個人的“一般因素(G)”的分量。
例:蠟燭電燈相像的地方在哪裡?一般來說,抽象水平上的概括比在具體水平上的概括得分要多。

算術

(arithmetic)共有19題。前兩題呈現圖片卡,1到13題系按指導手冊上所列文字由主試以口述施測,而14到19題則呈現題卡由被試朗讀作答。但被試若有視覺或閱讀上的困難,可由主試代為朗讀。此一分測驗主要評量被試的一般運算能力。被試作答時,不得使用紙筆,只能心算。
此—分測驗系測量被試的數量概念、計算及推理套用的心算能力,其中部分題目由主試口述,被試傾聽再心算答案,故需要注意力。此外,它亦與學校的教育經驗有密切的關係,即通常被試在作答時,須套用先前已習得的運算技巧來解題。這些測題不需要很多的“知識”,不超過與他年齡相當教育年齡所受的數學訓練,但每題有不同的時間限制。
例:一位顧客買東西,他付給營業員20元錢,營業員找給他5元錢,他付了多少錢?

辭彙

(vocabulary)共32題,它們是字典上隨機選來並按難易程度排列的題目。主試口述時亦同時呈現辭彙卡片,被試則須以口述方式回答問題,要求兒童對讀給他聽或看的詞加以解釋。
例:是什麼意思?

理解

(comprehension)共有17題,這些題目所涉及的問題包括一些與自然、人際關係及社會活動等有關的情境。
此一分測驗的題型有兩種:一種是“該怎么辦”,如“如果你把小朋友的玩具弄丟了,你應該怎么辦?”另一種是“為什麼”,如“為什麼兒童要上學?”等。它要求被試解釋為什麼要遵守某種社會規則和為什麼在某種情況下一定要這么做等日常生活中的事件。
作答時,被試者必須具備了解問題情境並運用實際知識、判斷能力及利用過去經驗來推理解答的能力。本分測驗與社會性成熟、行為規範的遵循及文化經驗有密切的關係。施測本分測驗可看出被試評價和利用已有經驗的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也有關。

數字廣度

(digitspan)它是語言量表中的替代(補充)測驗,但是若因診斷上的需要,特別是套用因素分析來解釋結果時,亦應將它列為施測的分測驗。
一系列隨機排列的數字組由主試以每秒念1個數字的速度讀給被試聽,要求即時複述,包括順背8組(順背從3位到10位)和倒背7組(從2位到8位),這是一種短時回憶的測驗.主要評量注意力與短時記憶的能力。智力低下的人順背往往不能超過5個數字,而倒背則不超過3個數字。

填圖

picturecompletion)又稱圖畫補缺,共有26題。以圖片卡形式向被試呈現26張未完成的圖畫,圖中內容都取自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物。要求被試說出(或指出)圖畫上缺少部分的名稱,而不是真正把圖畫缺少的部分補足。例如一個螺絲釘缺少頂縫。有時間限制(20”)。
此一分測驗被試需運用注意力、推理、視覺組織、記憶,以及區分重要因素與細節的視覺辨識和觀察等能力,如此才能把握圖畫結構的整體性,以判斷其缺少的部分。

排列

(pmturearrangement)又稱圖片排列。有一組圖片作為例子,再有12組圖片,每套3至5幅不等,以打亂的次序(按統一規定的)呈現給被試,要求兒童依邏輯次序將每組圖片重新排列,使得每一組圖畫可以表示出一個故事,也就是要求被試按故事情節排列次序。有時間限制,速度快加分。
該測驗可以測量一個人不用語言文字而能表達和評價每個情景的能力。此外,視覺組織與想像力亦甚為重要。

積木

(blockdesign)又稱積木圖案。共有11題。該測驗是將9塊積木(每個積木兩面是紅色,兩面是白色,兩面紅白各半)交給兒童,然後要求按呈現給他的圖案拼擺出來。共有11張圖案樣子(其中有的由4塊積木擺成,有的由9塊擺成)有時間限制,速度快加分。此一分測驗需要視覺動作協調和組織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另外,亦與形象背景的分辨能力有關。

拼圖

(objectassembly)又稱物體拼配。共有4題(外加一例題)。向被試呈現(按規定要求)一套切割成曲線的拼板,要求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物體(即女孩、馬、汽車及臉)。有些告訴被試名稱,有些不告訴被試名稱。此一分測驗須運用視覺組織能力、視覺動作的協調能力,以及知覺部分與整體關係的能力。

解碼

(coding)這是一種符號替代測驗。它分兩種形式:A型是“圖形對符號”(用於8歲以下的兒童)。B型是“數字對符號”(用於8歲以及大於8歲的兒童)。這個測驗要求被試按照所給的樣子,把符號填人相應的數字下面或圖形中間,既要正確又要迅速。主要測短時記憶能力,視覺一動覺聯繫,視覺動作的協調和心理操作的速度,它與學習能力有高度的相關。

迷津

(mazes)這是操作量表中的替代(補充)測驗。共有一個例胚另加9題正式測題。被試須從迷津中心人像開始,不穿越牆線(且需以連續繪線方式走到出口),要求被試用鉛筆正確地找出出口。此一分測驗主要涉及計畫能力、空間推理及視覺組織能力,亦需視覺動作的準確與速度。

特點

幫助我們區別智力落後和智力超常兒童;幫助我們了解兒童在哪些方面存在學習困難;使用於6~16歲兒童;被測驗者需要完成大多數測驗項目,時間較長;適合個別施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