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葉杜鵑

革葉杜鵑

革葉杜鵑是一種植物的名稱。產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1 900—3400米的山坡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維西茨開。

基本信息

概述

革葉杜鵑革葉杜鵑

種中文名:革葉杜鵑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coriaceum Franch.
海 拔:2900-34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morot journ.de bot. 12: 258. 1898】
中國植物志:57(2):063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灌木,高3—10米;小枝粗壯,直徑約1厘米,被銀灰色絨毛,有明顯的葉柄痕跡,老枝灰棕色,表面粗糙,無毛。葉多密生於枝頂,革質,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10—23厘米,寬4—7厘米,先端圓形,基部楔形微下延,上面深綠色,光滑無 毛,下面有灰黃色的兩層毛被,上層毛被為杯狀,邊緣光滑,下層毛被為灰白色緊貼的絨 毛,中脈在上面微呈淺溝狀,在下面顯著隆起,側脈14—15對,在上面平坦,下面微隆 起;葉柄長1—3厘米,圓柱形,微有淡黃色毛被,上面略呈淺溝狀。總狀傘形花序,常 有8—16花,總軸長1—1.5厘米,被淡黃色或銹色絨毛;花梗粗壯,長2--3厘米,直徑 2毫米,有稀疏的淡黃色叢捲毛;花萼小,盤狀,有7個三角形的小齒裂,外面被棕色 毛,內面無毛;花冠漏斗狀鐘形,白色,有淡紫色條紋及紫斑塊,長3—3.5厘米, 口徑 4厘米,7裂,裂片近圓形,長1厘米,寬1.3厘米,頂端有凹缺;雄蕊14, 長1—2厘 米,不等長,花絲細瘦,僅基部增寬處有短柔毛,花葯小,卵圓形,長約1.5—2毫米; 子房卵球形,長約8毫米,直徑4毫米,有銹色絨毛;花柱長2.2厘米,粗壯無毛,柱頭 頭狀。蒴果圓柱形,長2-5—3.5厘米,微彎曲,有棕色絨毛。 花期5月,果期7--9 月。

產地分布

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1 900—3400米的山坡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維西茨開。

本種提示

本種葉狹窄,倒卵形至倒披針形,下面有灰黃色的毛被。是杯狀杜鵑亞組中,葉片最窄的種類。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coriaceum Franch.In Morot Journ.De Bot.12:258.1898;Taggin Stevenson,Spec,Rhodod.240.1930;Sealy in Curtis's Bot.Mag.N.Ser.175:t.462. 1965;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129. 圖4212.1974;Cullen et Chamb.InNot.Bot.Gad.Edinb.37:330.1979;Chamb in Not Bot.Gard.Edinb.39:258,1982;雲南植物志4:352. 圖版93:7—11.1986.——R.Foveolatum Rehd.EtWils.In Sargent,Pl.Wils.1:537.191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