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目杜鵑

奪目杜鵑

奪目杜鵑,杜鵑科花卉植物,生於海拔2 500—4000米的冷杉、鐵杉林下或杜鵑灌叢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奪目杜鵑奪目杜鵑

種中文名:奪目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arizelum Balf. F. et Forrest
海拔:2500-40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not.bot.gard.edinb. 12: 90. 1920】
中國植物志:57(2):060
亞組中文名:杯毛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Falconer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形態特徵

灌木小喬木,高約3—7米;小枝粗壯,直徑約1厘米,表面粗糙,幼時有淡棕色短絨毛,後變無毛.葉多密生於枝頂,革質,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9—19厘米,寬4--8厘米,中部以上最寬,先端圓形或有微凹陷,基部漸狹,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密被淡黃色或棕色厚毛被,上層毛被由狹窄的杯狀復毛組成,毛的邊緣細裂,下層毛被 薄,灰白色,多少粘結,中脈在上面平坦或微凹陷,在下面顯著隆起,側脈10--13對,在上面微現,在下面為毛被所覆蓋;葉柄圓柱形,長2—3厘米,幼時被毛,後變無毛.總狀傘形花序,有15—20花;總軸長1.5—2.5厘米,圓錐狀,密被棕色短絨毛;花梗粗壯,長1.2—2厘米,有棕色絨毛,花萼盤狀,偏斜,有8個三角形小齒,長約1毫米;花冠鍾狀,長3.5—4.5厘米,白色,淡黃色或帶薔薇色,偏斜,基部有深紅色斑點,8 裂,裂片近於圓形,長1厘米,寬約1.5厘米,頂端有凹缺;雄蕊16,長1.5—2.5厘米,不等長,花絲基部微被毛或近於無毛:花葯倒卵圓形,長2—3毫米,子房圓柱狀,長8—10毫米,密被棕色絨毛,花柱長2—2.5厘米,無毛,柱頭微膨大。蒴果圓柱形,長3—4厘米,粗約1厘米,被銹色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

產雲南西部.生於海拔2 500---4000米的冷杉、鐵杉林下或杜鵑灌叢中。緬甸東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騰衝。

本種提示

本種葉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葉基狹窄的下面有淡黃色或棕色毛被,上層毛被為狹 窄的杯狀毛所組成,明顯的不同於大王杜鵑R.Rex Levl.及其亞種假乳黃杜鵑R.Rex Levl.Subsp.Fictolacteum(Balf.F.)Chamb,因此著者同意它是一獨立的種。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arizetum Balf.f.et Forrest in Not.Bot.Gard.Edinb.12:90,1920;Tagg in Stevenson,Spec.Rhodod.237.1930;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127.圖 4208.1980;雲南植物志4:356.圖94:1—5.1986.——R.Rex Levl.Subsp arizelum (Balf f.et Forrest)Chamb.Ex Cullen et Chamb.In Not.Bot.Gard.Edinb.37:330.1979;Chamb.In Not.Bot.Gard.Edinb.39:256.198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