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旗

靠旗

靠旗是插在背後的三角形的四面旗子,又叫護背旗。 靠旗在實際生活中是沒有的。 比如,雲南的表演藝術家關肅霜,在打出手的時候,就運用靠旗桿的彈力,把對方的兵器彈回去。

靠旗,傳統戲曲當中武將的重要裝束之一,是插在人物頭部後邊(固定於肩背)的四棵三角型的彩旗,上繪草龍、江涯或龍紋。
和靠(參見百度百科的——靠)不同,靠是經生活實物“鎧甲”演化而來,而實際生活當中卻並沒有靠旗的原型。在京劇評論家徐城北的著作中,他認為,其出現可能是從古代戰場那飄揚的戰旗得到啟示,是把遠鏡頭中的戰旗與近鏡頭中的武將用寫意手法給疊印到一起了。
靠旗是插在背後的三角形的四面旗子,又叫護背旗。旗上有用各種彩線繡的龍紋。每面旗上附有一條彩色飄帶。靠旗在實際生活中是沒有的。很難想像穿著鐵葉子做的鎧甲,背後插著四面靠旗,那樣怎么能夠進行戰鬥呢?有人認為靠旗是從古代傳令旗變化而來的,這只不過是一種猜想,沒有任何根據。在舞台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四面旗子與發號施令沒有任何聯繫。而且令旗只有一面,怎么發展也不會發展成四面。再說靠旗是插在背後,不是插在脖子裡,也不能隨時拔下來。因此,靠旗只是一種裝飾性的舞蹈工具,是為了渲染武將的威風,顯示錶演者的技巧,增加舞蹈時的動態美,以此來幫助塑造人物的一種專用舞蹈工具。 後來,由於一些京劇表演藝術家運用靠旗設計了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把靠旗從一般的舞蹈服裝裝飾又發展了一步,變成了高難度技巧的一種輔助工具。比如,雲南的表演藝術家關肅霜,在打出手的時候,就運用靠旗桿的彈力,把對方的兵器彈回去。我們知道,通常打出手用手、用腳、用腿來進行一些動作。可是,關肅霜卻利用靠旗桿的彈力來進行表演,這就加強了緊張、驚險的效果。又如,天津表演藝術家厲慧良,他在《金沙灘》這齣戲中的一次下場以前,就把兵器——鞭,拋在半空中,然後,一轉身恰好鞭就落在四面靠旗的夾縫裡邊,同時顯示一個很威武的亮相。構成了一個很優美、予人以很精確感覺的造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