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灰鸚鵡指名亞種

非洲灰鸚鵡指名亞種

非洲灰鸚鵡指名亞種(學名:Psittacus erithacus)脊索動物門 Chordata。鳥綱 Aves,鸚形目 Psittaciformes,鸚鵡科 Psittacidae,又稱灰鸚鵡或剛果灰鸚鵡,俗稱灰鸚,是較為人熟知的一種中大型鸚鵡,體型粗壯,全長28至39厘米,翼展長度46到52厘米;重約350至500公克。雌雄羽色相似,通常體羽主要為銀灰色,因而得名。也是鸚形目鸚鵡科的模式種,生活於野外者壽命40至50年。主要原生於非洲中部及西部低海拔(棲息地海拔最高約2200米)潮濕的森林、雨林、海岸林、紅樹林或椰子園。其食物主要包括種子、樹葉、樹皮、樹莖、樹根、堅果、水果、花蜜、漿果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非洲灰鸚鵡指名亞種
【拉丁學名】Psittacus erithacus erithacus
【命名者及時間】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Gray Parrot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鸚形目鸚鵡科

物種概述

非洲灰鸚鵡指名亞種是非洲灰鸚鵡的亞種之一。屬於大型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尾巴短,頭部圓,面部長毛,喜攀爬,不善飛翔。身體為深淺不一的灰色,臉部眼睛周圍有一片狹長的白色裸皮;頭部和頸部的灰色羽毛帶有淺灰色滾邊,腹部的灰色羽毛則帶有深色滾邊;主要飛行羽灰黑色;尾羽鮮紅色;鳥喙黑色,虹膜黃色。幼鳥尾羽尖端帶有黑色,虹膜為淺灰色,隨著年紀漸長會變為黃色。喜攀爬,不善飛翔。非洲灰鸚鵡是已知的幾種可以和人類真正交談的動物之一,這也使得它們成為知名度最高的寵物鳥之一。主食各類種子、堅果、水果、花蜜、漿果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象牙海岸,東到肯亞西部和坦尚尼亞西北部,南到薩伊中南部和卡賓達,包括普林西比和聖多美。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