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頭情侶鸚鵡

灰頭情侶鸚鵡

灰頭情侶鸚鵡(學名:Agapornis canus)為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在希臘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故又稱為愛情鳥。是一種非常喜歡群居及深情親切的鸚鵡。體長一般在14厘米左右,體重26克。喙白色,眼黑色。生活在非洲熱帶叢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槳果為食。在野外,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驅趕。由於這種鳥羽色艷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灰頭情侶鸚鵡灰頭情侶鸚鵡
灰頭情侶鸚鵡是一種小型鸚鵡,身長14cm,體重25-28g。體羽以綠色為主,上體草綠色。頭部鉛灰色,後頸和頸側有一銅綠色領環,眼先及貫眼紋近藍黑色,頰下有一黑帶。鳥體為綠色,頭部、胸部和頸部為淺灰色,腹部、身體兩側和尾巴內側覆羽黃綠色,翅膀內側覆羽為黑色,鳥喙灰白色,虹膜棕色。雌鳥的頭部和翅膀覆羽均為綠色。幼鳥和成鳥的體色很類似,年幼的雄鳥頸部帶有綠色,偶爾會像雌鳥那樣全部皆為綠色,鳥喙則為灰黑色。

棲息環境

灰頭情侶鸚鵡主要棲息於開闊的鄉村地區、灌木叢地區、森林的邊緣地帶和開墾過的地區;也會前往刺叢平原、乾燥草地以及農耕區活動;偶爾會前往郊外的花園或是公園活動。

生活習性

灰頭情侶鸚鵡灰頭情侶鸚鵡
灰頭情侶鸚鵡在繁殖季會組成5到20隻左右的群體,偶爾會高達80隻;在飛行的時候,會伴隨刺耳的鳴叫,相當顯而易見;它們一天中的大部份時間都花在地面上覓食,非常謹慎小心且難以接近;平時大多和雀科鳥類一起集結活動,如果受到驚擾或是有掠食者逼近,會發出尖聲的鳴叫然後趕快飛離;平時偏好棲息於樹木最高的枝幹上,有時候甚至會棲息於電線桿上。
主要以地面上的草類種子、從路上行駛的農作物運輸車上掉下來的的穀粒和黍粒等為食;也會在郊外或是村落撿拾乾燥的米粒進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洋(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馬達加斯加低地和沿海地區,曾經引進馬斯卡瑞尼(Mascarene)和科摩洛群島(Comoro)、席賽爾群島、桑吉巴和馬非亞群島(MafiaIslands)。

繁殖方式

灰頭情侶鸚鵡在野外的繁殖季為2月到3月,在科摩洛群島(Comoro)則為11月到隔年4月,會在枯死的樹洞內築巢;人工繁殖的灰頭情侶鸚鵡難度並不高,只需要提供它們較隱蔽的鳥舍讓它們有足夠安全感即可,可以提供20×20×30公分的厚木巢箱。在室內鳥舍一整年都可以繁殖,雌鳥一次會產下5到7枚卵,孵化期為21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38天,如果照顧得宜,一年可以繁殖數次。

亞種分化

灰頭情侶鸚鵡(2亞種)
1.灰頭情侶鸚鵡指名亞種
Agaporniscanuscanus
2.灰頭情侶鸚鵡灰藍亞種
Agaporniscanusablectanea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