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始建於1958年,前身是萊陽農學院畜牧獸醫系,1994年更名為動物科學系,2002年更名為動物科技學院,2008年水產學院合併於動物科技學院。現有教職工104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8人,高級實驗師10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3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1人,碩士學位的31人。

基本信息

簡介

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始建於1958年,前身是萊陽農學院畜牧獸醫系,1994年更名為動物科學系,2002年更名為動物科技學院,2008年水產學院合併於動物科技學院。現有教職工104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8人,高級實驗師10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3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1人,碩士學位的31人。

學院現有畜牧學和獸醫學二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水產養殖二級學科碩士點和獸醫專業學位碩士點,碩士點總數9個,有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省級重點學科和山東省“泰山學者”崗位,預防獸醫學省級重點實驗室,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學校重點建設學科。設有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產養殖3個本科專業,獸醫、飼料與動物營養、特種動物養殖、水產養殖等4個專科專業。在校本、專科生1745人,在讀碩士生256人。

學院近五年共承擔國家“973”計畫項目、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和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省科技攻關、青島市科技計畫等各類科研課題75項,總經費3525萬元。近十年取得了以體細胞克隆牛為代表的一大批教學科研成果,這些成果反映了學院在基礎理論、套用基礎、技術開發等領域的綜合實力,也提升了學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學院十分重視學術交流活動,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10餘個國家的大學、科研機構等開展交流與合作,先後派出20餘人次出國進修、考察、訪問、參加學術會議及合作研究。多次舉辦全國性學術會議和邀請知名專家來校講學,開展專題學術活動。

學院學生工作本著“以人為本,德才兼備”的培養理念,注重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基礎紮實,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強的套用型人才,建院以來,培養了動科學子6000多名,他們在各行各業奮發進取,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多年來,學院學生在英語四級統考和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名列前茅。在學校學生工作評比中,先後獲得“考研工作優勝獎”、“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學生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獎勵,在第六、七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中,連續兩屆以總分第一名獲得“優秀組織單位”一等獎,2007年動物醫學2003級2班榮獲“全國先進班集體”榮譽稱號,實現學校歷史性突破。學院黨總支先後被中共山東省委、中共中央組織部評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學院一直秉承“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萊農精神,堅持“團結、勤奮、嚴謹、創新”的校風,倡導“明德勵志、敦學篤行”,培養了一批批優秀學子,為山東及全國畜牧業、水產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教授簡介

單虎教授

單虎教授單虎教授
單虎教授,1967年8月出生,1995年於南京農業大學獲動物生物化學專業碩士學位,l998年7月於南京農業大學獲得動物傳染病學博士學位,為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先後講授過本科動物生物化學、動物傳染病學利家禽傳染病學等課程和研究生動物傳染病專題、動物傳染病學實驗技術課程。現任動物科技學院院長。近5年共承擔科研項目6項,主持項目主要有“奶牛主要疾病防治技術研究”、“微囊中藥佐劑製備及免疫促進作用機制的研究”、“動物重要傳染病診斷技術推廣”、“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術措施的經濟學評價”、“附紅細胞體病ELISA診斷技術”、“附紅細胞體病ELISA診斷技術”、“中藥微囊免疫佐劑作用機理及套用研究”。先後獲得山東省教委理論成果二等獎2頁、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鑑定驗收課題2項,其中1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畜牧獸醫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出版教材3部。目前從事的研究方向為動物傳染病的防制,主要進行動物傳染病的快速診斷、病原微生物的分離與鑑定、新型疫苗及新型佐劑的研究。

王寶維教授

王寶維教授王寶維教授
王寶維教授,1959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碩士生導師。1998-2005年任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2005年9月至今現任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兼任世界家禽學會會員;中國家禽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畜牧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山東省特種經濟動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山東省農業專家顧問團畜牧分團成員兼聯絡員;山東省畜牧獸醫學會副秘書長;青島市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青島市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家禽研究會、家禽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畜牧工程》編委; 《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編委;山東省畜禽品種鑑定委員會專業組組長;山東省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教師。獲山東省畜牧獸醫學會中年科技獎、獲山東畜牧獸醫學會重大貢獻榮譽證書、山東省人民政府“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共青團富民興魯優秀指導者”獎、青島農業大學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煙臺市科普工作先進個人、煙臺市優秀人才。
自“八五”以來,主持與參加國家、省、廳局級科研項目25項,其中,承擔國家項目4項。主持與參加的科研項目有10項獲獎,3項通過鑑定或驗收。其中,主持的“五龍鵝品種選育”課題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鑑定專家們認為:經選育的五龍鵝品種繁育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五龍鵝(豁眼鵝)良種繁育體系建立與推廣”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參加的國家“八五”攻關項目“飼料誘食劑的研究”獲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的“坑道養雞技術的研究”獲山東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的“肉種雞籠養配套技術研究”獲煙臺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的國家星火項目“畜禽高科技飼料”獲山東省星火二等獎;主持的“雞低膽固醇蛋、肉預混添加劑的研究”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的“雞鮮精稀釋與凍精冷配技術研究”獲山東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的“雞品種資源保存與利用的研究”獲山東省農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的國家科技部“小型快長豁眼鵝新品系選育”2004年4月通過國家驗收,2005年通過鑑定。目前正在主持“十五”國家科技攻關“小型快長豁眼鵝新品系選育”(滾動項目)、山東省科技廳下達的“山東省地方優良家禽品種選育”和農業部下達的“五龍鵝品種資源保護”等項目。在《畜牧獸醫學報》、《 中國農業科學》及大學學報發表論文158篇;獲優秀論文獎8篇,其中,獲得國家級學會獎4篇。主編了全國農業院校使用教材《禽病學》和《特禽生產學》2部;參編了《家禽生產學》、《動物生產學》和《基因工程原理與技術》3部。主持制定了《肉雞生產技術規程》國家標準2個,《種雞場建設標準》等省級標準5個,主編或參編12部著作;主編的《中國養雞學》2000年獲山東省教育廳理論成果一等獎。
在教學工作中,王寶維教授先後承擔了本科生《家禽學》、《特禽生產學》、《家畜環境衛生學》、《動物生產學》、《畜牧概論和農村建築學》等5門課程的教學工作,製作了《家禽生產學》、《特禽生產學》、《分子生物學》和《禽病學》四部網路教學課件,並分別獲青島農業大學優秀課件獎。主持的“加強課堂與生產接軌,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教學研究項目,獲青島農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參加的《動科系系列課程改革方案》教學研究項目,獲青島農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年《動科系系列課程改革》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2005年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先後指導12名研究生畢業論文設計。
此外,王寶維教授為了加快科技開發,還組織和參加了各項養殖培訓班100多次,培訓人才20000多人次。編寫生產技術規程及科普資料200多萬字。建立各種示範基地50多個,幫助解決與諮詢生產中技術問題30000多人次。支持的山東六和集團,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飼料企業之一。在2004年春季期間國內外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時,積極協助山東省
各級主管部門,提建議出策略,制定各種標準,並多次在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大力宣傳防治禽流感的知識,為我國禽流感防治做出了積極貢獻。

柏學進教授

柏學進教授柏學進教授
柏學進教授,1964年11月生,青島農業大學動物胚胎工程中心主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臨床獸醫學專業博士。曾主持多項省部級和國家級重點攻關課題並獲獎。作出我國首例奶牛半胚裸露冷凍保存移植犢牛;做出我國首例玻璃化冷凍保存一步法移植犢牛。2001年11月做出我國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的體細胞克隆牛“康康”和“雙雙”,該課題被評為2001年山東省十大科技成果及教育廳特別獎,2002年9月被評為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體細胞克隆牛繁殖性能檢測與胚胎移植試驗”課題,2003年10月獲得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牛超排胚胎移植後代,2004年9月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56篇,SCI收錄4篇;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繁殖學分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青島市拔尖人才。目前主要從事牛、羊胚胎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

董雅娟教授

董雅娟教授董雅娟教授
董雅娟教授,1964年7月出生,日本山口大學獸醫學博士,科研處副處長;山東大學生命科學院兼職教授,全國“三八”紅旗手;山東省十大傑出青年;山東省青年科技骨幹及學術帶頭人;山東高等院校“十大”優秀教師;山東省第八屆政協委員,山東省第十屆人大常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業特長動物胚胎生物技術。近五年來,主持和參加多項省部級、及國家級重點科技攻關課題並獲獎,主要有:
1、參加主持的山東省教育廳重大科研項目和青島農業大學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克隆牛技術的研究”課題,負責克隆牛關鍵技術的攻關研究。於2001年11月3日和11月6日分別做出我國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的體細胞克隆牛“康康”、“雙雙”。發明了“點擊去核法”,其優點是在去核時可減少對卵母細胞質的損傷,提高去核成功率和重構胚的發育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改進了胚胎培養系統,套用與子宮內環境相似的簡易負壓氣相培養系統,和改進後的培養液,進行牛卵母細胞體外成熟培養及重構胚的發育培養,顯著地提高了克隆胚胎質量。該項課題於2001年12月獲山東省教育廳高等院校優秀科研成果特別獎;2001年山東省十大科技成果;2002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主持的山東省良種產業化項目,和青島農業大學博士基金項目“體細胞克隆牛繁育性能檢測及胚胎移植試驗”,在2003年10月8日做出世界首例玻璃化超快速冷凍的體細胞克隆牛超排胚胎移植犢牛;10月29日和31日分別做出我國首例和第二例體細胞克隆牛自繁殖後代;2004年10月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參加工作以來,總計發表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50篇,其中發表國際學術論文18篇SCI收錄14篇。
目前開展的研究工作:體外受精、克隆(牛、羊、小鼠等)及其機理;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研究(牛、小鼠);轉基因動物研究等。

潘慶傑教授

潘慶傑教授潘慶傑教授

潘慶傑教授,出生於1962年11月,現任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山東特種經濟動物專委會秘書長。1986年畢業於青島農業大學,留校工作至今。一直從事動物繁殖學教學工作與繁殖育種以及動物胚胎生物技術等方面的科研工作,1995年獲得碩士學位,2001年於東北農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曾主持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山羊肉用性能雜種優勢的分子標記輔助預測研究”、山東省肉羊良種產業化“肉山羊MOET繁育體系的研究”等項目4項,參加國家863重大專項“使用基因打靶和BAC技術製備t-PA突變體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的研究”、“克隆牛技術的研究”、“五龍鵝品種選育研究”等項目3項,主持市級課題“波爾山羊胚胎移植技術的研究”等2項。曾獲得省級三等(第1位)、一等(2、6)、農業部二等(2)、市級特等(1)科技進步獎。曾獲得優秀論文獎十餘次。先後發表科技論文50餘篇,主編“奶牛繁殖技術與產科病防治”等科技書3部,副主編“動物胚胎移植與生物技術”1部,參編“動物繁殖學”、“基因工程原理與套用”等5部。
目前正在開展動物繁殖與胚胎工程、分子育種、轉基因技術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畢可東教授

畢可東教授畢可東教授

畢可東教授,出生於1957年4月,中共黨員。碩士生導師。現任動物科技學院動物臨床醫學教研室主任,動物醫院院長。兼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理事;山東省規模化養豬與疫病防治專家顧問團成員;山東省奶牛飼養技術培訓中心授課教師;山東省畜牧獸醫學會生豬產銷分會“首屆豬業技術服務專家組”成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常務理事。多年來一直被省內多家大、中型養豬場、奶牛場聘為技術顧問。

???幾年來主講動物醫學專業的《家畜外科手術學》、《家畜外科學》和《犬貓疾病防治學》三門課程。曾獲青島農業大學首屆和第九屆優秀教學質量獎。科研工作及成果:先後主持和參加“氦氖雷射治療奶牛乳房炎試驗研究”,“氦氖雷射對牛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和“山東省‘三0工程’規模化豬場疫病控制與疫病淨化研究”等5個省級科研項目。曾獲省科委二等獎、三等獎和省科委一等獎及三等獎各一項。在《中國獸醫科技》和《中國預防獸醫學報》 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編和參編著作各一部。
目前主要從事教學、動物醫院門診和奶牛疾病及小動物疾病研究工作。

柳楠教授

柳楠教授柳楠教授
柳楠教授,出生於1960年3月,博士。現為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遺傳育種學分會理事;全國養羊研究會理事;中國畜牧業協會羊業分會常務理事;農業部首批跨越計畫項目首席專家;九三學社中央社會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2001年調入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任教,現任水產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羊遺傳育種研究,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農業部和吉林省科研與推廣項目14項,有11項研究成果13次獲獎,其中包括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農業部豐收三等獎2項等。2002年主持培育了我國第一個精紡細毛型新品種,國家命名為“新吉細毛羊”,該品種填補了我國70支精紡細毛品種空白,羊毛試紡各項指標均達到進口澳毛標準,品種推廣後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目前主持國家“863”計畫“超細型優質細毛羊新品種選育與開發”專題等項目。先後獲得了多項榮譽和獎勵,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吉林英才獎章,1997年獲吉林省青年科技獎,1998年被評為吉林省跨世紀學科和技術帶頭人,1998年被評為首批省管優秀專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和研究報告40餘篇。主編出版著作3部,譯著1部。

林英庭教授

林英庭教授林英庭教授
林英庭教授,出生於1962年7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學分會會員。
林英庭教授主要從事《動物營養學》、《飼料學》、《飼料添加劑學》、《飼料分析與檢測技術》、《高級動物營養研究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先後參加或主持完成國家、省(部)及廳(局)級科研課題8項。參加完成的“長毛兔優良品系選育”項目獲1996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兔用高效複合預混料及平衡飼養技術的研究”項目獲1999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完成的“高效無公害豬雞飼料添加劑預混料配製技術的研究”項目獲2003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編教材和著作5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他專業雜誌發表科研論文60餘篇。

宋春陽教授

宋春陽教授宋春陽教授

宋春陽教授,出生於1962年2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山東省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
主持和參加省、廳級多項科研項目,其中已有6項獲獎。其中主持完成的《複合蚯蚓營養液的研製及套用試驗的研究》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完成的《塑膠大棚規模化養豬配套技術的研究》項目獲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的《山東省規模化豬場疫病控制系統工程的研究》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的《兔用高效複合添加劑及平衡飼養技術的研究》和《高效無公害豬雞飼料添加劑預混料配製技術研究》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的《規模化豬場疫病控制及環境監控技術》項目獲農業部豐收獎二等獎;主持和參加起草《山東省畜牧生產標準》4項。參加了4部著作的編寫工作,其中副主編的全國高等院校教材《動物生產學》獲山東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在國內、外刊物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為社會多次舉辦養豬技術培訓班培訓了大量技術人才,為科學技術推廣與科技成果轉化作出了貢獻。

沈偉教授

青島農業大學教授,1976年生,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動物繁殖生物技術的研究工作,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山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山東省高校重點學科首席專家,山東省動物生殖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農業大學136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全國生殖生物學會理事、畜禽遺傳標記學會理事。曾承擔“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子課題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轉基因重點項目1項,及其他項目6項。建立了動物卵子發生的體外動態模型,實現了動物性原細胞有絲分裂向減數分裂的“體外”轉變;證實了成體幹細胞向生殖細胞分化的可能性;系統研究了卵泡形成與發育的分子調節路徑。在本領域“Endocrinology”、“StemCellsDev”和“BiolReprod”等國際刊物上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34篇,總影響因子113。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已授權1項。第一位獲得山東省高校自然科學獎一、二等獎各一項,青島市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
代表性論文(5篇):*示通訊作者
1) ChenB,ZhangLJ,TangJ,FengXL,FengYM,LiangGJ,WangLQ,FengYN,LiL,DeFeliciM,ShiQH,ShenW*.Recoveryoffunctionaloocytesfromculturedpremeioticgermcellsafterkidneycapsuletransplantation.StemCellsandDevelopment,2013,22(4):567-80.(SCI,IF=4.670)
2) ShenW,ParkBW,TomsD,LiJL.Midkinepromotesproliferationofprimordialgermcellbyinhibitingtheexpressionofthedeletedinazoospermia-likegene.Endocrinology,2012,153(7):3482-92(SCI,IF=4.717)
3) ZhangZP,LiangGJ,ZhangGL,ChaoHH,LiL,SunXF,MinLJ,PanQJ,ShiQH,SunQY,DeFeliciM,ShenW*.Growthofmouseoocytestomaturityfrompremeioticgermcellsinvitro.PlosONE2012,7(7):e41771.(SCI,IF=3.730)
4) DycePW,ShenW(共同第一作者),HuynhE,ShaoH,VillagomezD,KidderG,KingA,LiJL.Analysisofoocyte-likecellsdifferentiatedfromporcinefetalskin-derivedstemcell.StemCellandDevelopment,2011,20(5):809-819(IF=4.459)
5) ZhangP,ChaoHH,SunXF,LiL,ShiQH,ShenW*.Murinefolliculogenesisinvitroisstage-specificallyregulatedbyinsulinviatheAktsignalingpathway.HistochemistryandCellBiology,2010Jul;134(1):75-82(IF=4.727)

羅世明教授

男,1980年生,博士研究生,青島農業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動物繁殖的技術研究。長期從事自噬和線粒體對生殖發育的影響,對自噬和線粒體的功能有較深的研究和理解。通過等位基因特異性PCR技術建立了一種在單個卵母細胞里檢測單拷貝精子線粒體DNA的方法,利用該方法發現,在小鼠中自噬並沒有參與受精後精子線粒體的降解,受精前精子線粒體DNA的被清除和受精後精子線粒體的不均勻分布才是母系遺傳的重要機制,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PNAS上;發現photofrin能通過與線粒體膜結合抑制自噬體膜來源,從而抑制自噬,並提出如何檢驗自噬體膜來源於線粒體膜假說的方法,該方法後來被發表於CELL上的文章所套用;獨立設計、加工、組裝完成套用於實時檢測光動力治療過程中活性氧產量的儀器。
代表性論文(5篇):
1. Luo,S.M.,Z.J.Ge,Z.W.Wang,Z.Z.Jiang,Z.B.Wang,Y.C.Ouyang,Y.Hou,H.Schatten,andQ.Y.Sun.2013.Uniqueinsightsintomaternalmitochondrialinheritanceinmice.PNAS.110:13038-13043.(IF=9.737)
2. Luo,S.M.,andQ.Y.Sun.2013.Autophagyisnotinvolvedinthedegradationofspermmitochondriaafterfertilizationinmice.Autophagy.9.(IF=12.042)
3. Luo,S.M.,H.Schatten,andQ.Y.Sun.2013.Spermmitochondriainreproduction:goodorbadandwheredotheygo?Journalofgeneticsandgenomics.40:549-556.(IF=2.076)
4. Luo,S.,Q.Chen,E.Cebollero,andD.Xing.2009.Mitochondria:oneoftheoriginsforautophagosomalmembranes?Mitochondrion.9:227-231.(IF=4.262)
5. Luo,S.,D.Xing,Y.Wei,andQ.Chen.2010.Inhibitiveeffectsofphotofrinoncellularautophagy.Journalofcellularphysiology.224:414-422.(IF=4.313)

馬俊宇副教授

青島農業大學副教授,1986年生,碩士生導師,研究生期間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學習,主要從事卵母細胞減數分裂重啟,DNA損傷修復,和早期胚胎髮育過程中的細胞代謝以及表觀遺傳領域的研究工作,青島市引進人才屬於第四層次。在工作期間,使用雷射顯微切割技術,構建DNA雙鏈損傷模型,研究了DNA雙鏈損傷對卵母細胞成熟的影響。並藉助藥物誘導DNA損傷模型,深入研究了卵母細胞與顆粒細胞之間的信息傳導。另外,在卵母細胞的減數分裂重啟過程中,發現Ccno蛋白對生髮泡破裂的推動作用,並確立其在相關信號途徑中所處的位置。在工作期間,多次從事生物信息學的相關實驗與數據分析;並研究哺乳動物早期胚胎DNA去甲基化的機制。在青島農業大學,主要從事經濟動物和小鼠的生殖細胞代謝與表觀遺傳的研究。現在正在進行生殖細胞脂類代謝相關的研究。此外,本研究組從事生殖細胞發育過程組學技術的套用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所發表的第一作者論文如下。
代表性論文:
1:SunMH,ZhengJ,XieFY,ShenW,YinS,MaJY.CumulusCellsBlockOocyteMeioticResumptionviaGapJunctionsinCumulusOocyteComplexesSubjectedtoDNADouble-StrandBreaks.PLoSOne.2015Nov17;10(11):e0143223.doi:10.1371/journal.pone.0143223.eCollection2015.PubMedPMID:26575642.
2:XieFY,FengYL,WangHH,MaYF,YangY,WangYC,ShenW,PanQJ,YinS,SunYJ,MaJY.DeNovoAssemblyoftheDonkeyWhiteBloodCellTranscriptomeandaComparativeAnalysisofPhenotype-AssociatedGenesbetweenDonkeysandHorses.PLoSOne.2015Jul24;10(7):e0133258.doi:10.1371/journal.pone.0133258.eCollection2015.PubMedPMID:26208029;PubMedCentralPMCID:PMC4514889.
3:MaJY,ZhaoK,OuYangYC,WangZB,LuoYB,HouY,SchattenH,ShenW,SunQY.ExogenousthymineDNAglycosylaseregulatesepigeneticmodificationsandmeioticcellcycleprogressionofmouseoocytes.MolHumReprod.2015Feb;21(2):186-94.doi:10.1093/molehr/gau094.Epub2014Oct9.PubMedPMID:25304979.
4:MaJY,ZhangT,ShenW,SchattenH,SunQY.MoleculesandmechanismscontrollingtheactiveDNAdemethylationofthemammalianzygoticgenome.ProteinCell.2014Nov;5(11):827-36.doi:10.1007/s13238-014-0095-3.Epub2014Aug26.PubMedPMID:25152302;PubMedCentralPMCID:PMC4225482.
5:MaJY,LiM,LuoYB,SongS,TianD,YangJ,ZhangB,HouY,SchattenH,LiuZ,SunQY.Maternalfactorsrequiredforoocytedevelopmentalcompetenceinmice:transcriptomeanalysisofnon-surroundednucleolus(NSN)andsurroundednucleolus(SN)oocytes.CellCycle.2013Jun15;12(12):1928-38.doi:10.4161/cc.24991.Epub2013May13.PubMedPMID:23673344;PubMedCentralPMCID:PMC3735707.
6:MaJY,Ou-YangYC,LuoYB,WangZB,HouY,HanZM,LiuZ,SchattenH,SunQY.CyclinOregulatesgerminalvesiclebreakdowninmouseoocytes.BiolReprod.2013May2;88(5):110.doi:10.1095/biolreprod.112.103374.Print2013May.PubMedPMID:23515676.
7:MaJY,OuYangYC,WangZW,WangZB,JiangZZ,LuoSM,HouY,LiuZH,SchattenH,SunQY.TheeffectsofDNAdouble-strandbreaksonmouseoocytemeioticmaturation.CellCycle.2013Apr15;12(8):1233-41.doi:10.4161/cc.24311.Epub2013Mar21.PubMedPMID:23518501;PubMedCentralPMCID:PMC3674088.
8:MaJY,LiangXW,SchattenH,SunQY.ActiveDNAdemethylationinmammalianpreimplantationembryos:newinsightsandnewperspectives.MolHumReprod.2012Jul;18(7):333-40.doi:10.1093/molehr/gas014.Epub2012Mar23.Review.PubMedPMID:22447119.
9:MaJY,LiM,GeZJ,LuoY,OuXH,SongS,TianD,YangJ,ZhangB,Ou-YangYC,HouY,LiuZ,SchattenH,SunQY.WholetranscriptomeanalysisoftheeffectsoftypeIdiabetesonmouseoocytes.PLoSOne.2012;7(7):e41981.doi:10.1371/journal.pone.0041981.Epub2012Jul24.PubMedPMID:22911868;PubMedCentralPMCID:PMC340404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