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濱海大學

青島濱海大學

青島濱海學院(Qingdao Binhai University)是山東省首批民辦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建設高校和山東省民辦高校優質特色發展項目支持計畫高校,全國十大最具影響力民辦大學、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中國十大品牌民辦高校、教育部套用技術大學戰略研究改革試點院校。

基本信息

學校介紹

青島濱海學院始建於1992年,1999年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專科層次普通高校,2005年被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山東省首批民辦本科院校,是山東省首批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學校設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文理基礎學院(文理基礎學院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合署辦公)、大專文科基礎學院、大專理科基礎學院、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合作學院(外國語學院與國際合作學院合署辦公)、建築工程學院、會計學院、教育學部、醫學院(教育學部與醫學院合署辦公)、藝術傳媒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教學單位。共開設32個本科專業、37個專科專業,涵蓋文、理、工、管、經、藝、醫、教育等學科門類,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餘人。

歷史沿革

青島濱海學院始建於1992年,1999年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專科層次普通高校,2005年被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山東省首批民辦本科院校,是山東省首批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非營利性民辦高校

學科建設

青島濱海學院堅持人才強校戰略,截止2013年5月,現有教職工1055人,專職教師892人,博士和碩士學位者487人,教授70人、副教授217人,碩博導師24人,教師碩博比例占教師總數的55%。另有副高級以上兼職教師100餘人,有美、加、德、法、西、俄、韓、日等國家教師38人。學校為教育部套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高校。
學校把“不以營利為目的,以興教育才為己任”作為核心價值追求,以“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為辦學理念,以“要學做事,先學做人,做人做得人人喜歡你,做事做得人人需要你”為育人理念,以“以人為本,追求每個人的個性發展和充分發展”為管理理念,以“人品為先,文化薰陶,寬嚴相濟”為辦學特色,以“重品德,寬口徑,厚基礎,有技能”為質量特色,以“為全社會服務,向所有人開放”為辦學方向,是全國德育先進典型、全國就業示範高校和山東省文明校園、德育優秀高校、德育工作研究基地。2010年,學校被評為“山東省社會評價十佳高校”、“山東省就業前景十佳高校”、“山東省企校合作培養人才先進單位”、“中國十大品牌民辦高校”、“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全國“十大最具影響力民辦大學”

外事交流

青島濱海學院外事辦的外事工作自建校初就已經開展工作,配備了專職外事工作人員,1998年設立了專門的外
事辦公室,外事辦公室和院長辦公室合署辦公,2003年外事辦單獨設定獨立辦公室,2006年外事辦專職工作人員增加到5人。學院外事辦是學院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一切涉外活動和國際項目的歸口單位和職能部門,主要職能為:國際交流與合作、外國專家聘請和管理與服務、參加國際國內外事工作會議、學習掌握傳達外事政策、領導和教師短期出國聯絡與服務、國家及單位公派留學進修管理與服務、赴外派遣留學生、招收及管理和服務國際留學生、港澳台地區事務、涉外接待等。同時負責赴外留學諮詢與服務和資料展示室。
赴韓班學生
截至到2007年6月,學院和美、加、英、西、葡、德、法、俄、日、韓、越、柬、老、菲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累計組團赴國外大學訪問人次達到150多人次,累計聘請來自美、加、德、法、俄、日、韓等十多個國家的長期在我院工作的文教專家140多人,累計派遣教師出國研修、講學達到20多人,累計有來自韓、日、蒙、老、泰、俄羅斯烏克蘭菲律賓等國家的留學生960多名,累計派出1100多名學生出國留學深造,累計接待國外來訪超過1000人次。學院外事辦一直以來緊緊圍繞學院建設的總體目標,本著服務學院教育教學的大局,積極開拓師生出國深造渠道,加強對外交流的新途徑,探索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層次,鑄造學院國際品牌,實現全方位開放式辦學。
外事重要標誌性事件:
1995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可以聘請外國文教專家
1995年聘請了第一位外國專家:日本的清水幸雄先生
1996年日本文教專家獲得山東省政府“泰山友誼獎”
1998年和國外大學開展學生交流
1998年和國外大學開展國際合作辦學
1999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可以招收外國留學生
2004年外事工作者被評為青島市外事先進個人
2004年中、加合作辦學獲得山東省政府批准
2005年中加合作辦學開始招生
2005年被山東省政府外事辦、山東省公安廳、山東省教育廳三部門評為“外籍教師聘請與管理先進單位”和“外事先進個人”
2005年中、韓合作辦學獲得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同年開始招生。

學術資源、社團

概述

學院現有青年志願者協會、一分錢基金會、紅十字協會、濱海心支教隊、快遞協會、藝動健身協會、雅凱聚藝、吉他協會、街舞協會、夢想劇團、漠天文學社、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長風雜誌社、讀書協會、四月天詩社、書法協會、繪畫協會、手工藝品協會、攝影協會、體育協會、武術協會、模特協會、輪滑協會、網路文化協會、學習自助協會、外語協會、濱海論壇濱海大學生機電創新協會、計算機套用協會、絲竹軒、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辯論協會、普法協會、申石印社、旅遊協會、創業設計社、毅昕棋社、游泳協會、社交禮儀協會、萬向策劃人俱樂部、D動漫社、綠舟環保協會、晨楓廣告協會、璇動乒協、幻翎文化傳媒社、校史宣講團、IASK經濟協會、民間藝術協會、無盡止工作室 等各類協會社團40餘個。

電子商務協會

青島濱海學院電子商務協會[Binhai University Electronic Commerce Association(簡稱BHECA)]是由一批
具有一定計算機網路知識和較強行銷技能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組成的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生創業團體,它成立於05年11月,協會隸屬於青島濱海學院中小型企業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並在青島市電子商務協會和信息工程學院指導下開展活動。是青島高校內第一個電子商務社團。
協會主要以促進電子商務的專業水平,提高會員對電子商務更深層次認識及全面理解為使命。讓會員在提升電子商務套用、網路行銷能力的同時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進一步參與社會實踐。
協會一直把“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有理想、有信念的複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和創業型人才”作為奮鬥目標,並以“努力把電子商務協會辦成濱海學生的創業基地”為協會的發展方向。
協會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大學生密切關注國內外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最新的電子商務訊息,鍛鍊較強的網路行銷技能,掌握最主流的網路程式語言及相關技術,使所學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培養優秀的電子商務複合型、技能型、創新型、創業型人才。
本著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推廣電子商務專業知識、提高網路行銷技術水平、增長社會實踐經驗的態度,為熱衷電子商務、對電子商務有濃厚興趣的廣大同學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和服務平台,搭建一座與社會交流的橋樑。
協會擁有自己的電子商務行銷技能培訓平台,並擁有自己的對外發布門戶,在成立的兩年內我們已和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並保持著友好的合作關係,如:青島市電子商務協會、南昌華東交通大學、青島億城通信息技術公司、青島利群集團、青島《新浪-青島網》、青島《好孕網》、上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保健網》、江蘇《中亞商城》、青島校園網、青島企贏通網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結合會員的項目,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個由傳統行業、網際網路行業和手機網路相結合的龐大電子商務網路實訓平台。
協會成立至今已成功舉辦了第一屆網路行銷技能大賽、第二屆“好孕杯”行銷技能大賽、網頁設計大賽、第三屆網路行銷技能大賽等大型比賽,成功承辦阿里巴巴第二屆明日網商大賽、百度情系e鄉鄉村信息化創新大賽、淘寶愛心商業精英大賽等全國性賽事,並定期進行電子商務行銷技能的第二課堂培訓和各種相關知識的講座,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我們電子商務協會也在一直努力,爭取舉辦更多、更好、更新的活動,讓廣大同學了解電子商務,實踐電子商務,享受電子商務!

機電創新協會

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在校團委和學生處的悉心指導下,協會本著“課本理論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理念,以“勇於開拓、求真務實、善於創新、樂於奉獻”為口號,與大學生中越來越多的科技愛好者共同關注最新的科研成果,掌握最新的科學發展動態,積極開展各種特色的科技創新活動,不斷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科研實踐能力,積極為會員以及全校科技類實踐愛好者提供了動手實踐與創新的活動平台,現已建立了“理論學習—科技製作—實踐創新—理論學習”新型大學生自我學習模式。與此同時,經過學校領導、老師的指導幫助,會員既具有豐富的科技知識又培養了很強的動手實踐製作以及日常維修的能力。協會還參與組織籌劃“學校科技文化節”、“青島濱海學院友好院校科技文化作品展”、“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節”等科技活動並積極準備參展作品,特別是為全國以及省、市的機械、電子、機電產品大賽等科技比賽輸送優秀人才。
協會自從開始建立起,一直特別重視協會的組織機構建設和協會內部的文化建設,協會已經有了協會徽標、明確的協會章程、完善的內部工作機構、規範化的協會活動機制和合理的日常工作制度。積極進取,不斷進步,取得了突出成績,也獲得了諸多殊榮,協會多次被學校評為“校園十佳協會”、 “大學生科技類活動優秀組織”。協會的積極活動不僅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揮了積極作用,而且在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等方面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通過努力,機電創新協會營造了熱愛科學、敢於創新、善於競爭的氛圍和環境,極大提高了我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和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2010年6月“青島濱海學院大學生機電創新協會”獲“山東省優秀大學生科技社團”殊榮,為我校的學生社團建設作出了榜樣。

夢想劇團

夢想劇團成立於2002年,至今已走過了六年的歷程。在全體社員的共同努力下,
劇團正在向著一個共同的藝術理想而不斷的努力奮進。2002年,劇團推出首部話劇《灰姑娘》、獲得了廣大師生的好評。此後每一年劇團都會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經典,比如話劇《天堂》、《野小白》、《我的母親是一條大馬哈魚》、《一個作家的意外死亡》等。此外,劇團不斷推出了相聲小品,在校內外積累起很高的人氣。對外方面,劇團先後與許多兄弟院校劇團建立聯繫,並在市內各大比賽中取得不俗的成績。 “釋放激情,點亮人生”一直是劇團的宗旨。也許你有激情捺在心底不曾說出,也許你有夢想藏在心底不曾釋放,來吧,我們期盼著與更多熱愛戲劇的追夢人一同創建夢之輝煌舞台。

雅凱聚藝

雅凱聚藝規模較大,有學員一百多名,活動也較豐富,主要以時尚流行的歌舞為主。
歌曲分為通俗,民俗及美聲舞蹈包括街舞現代舞民族舞拉丁舞等,具有濃厚的時尚文化氣息,本社團曾多次參加過院文藝活動及各類演出和比賽,獲得過較好的成績和多個獎項,更有濱海學院優秀社團之稱。得到了師生諸多的肯定與支持,本社團由會長,副會長,外事部部長,歌類負責人及舞蹈負責人帶領學習與工作,社團在院團委與老師們的指導與管理下,正在有條不紊的發展,正在一步步走向穩定與和諧,成員們都熱情積極的學習與工作。
雅凱聚藝的總之就是豐富同學們的校園文化生活,讓同學們有展現自我的平台,讓每個人感到釋放與快樂。

武術協會

武術協會成立於2001年5月,自成立以來在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日益發展壯大,已由單一的武術套路部發展成集武術、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於一體的綜合性社團,是濱海學院一支活躍的力量。 武術協會自成立以來,各項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除了日常刻苦訓練,社團活動多樣化、層次化更使得武術協會的會員們成為校園的一個亮點。
武術協會曾多次在學院運動會開幕式上進行大型武術表演,並獲得學院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同時在院領導和同學們的支持和幫助下成功的舉行了兩屆“開發區高校武術聯誼賽暨聯合匯演”,並且在青島市駐地高校中參加過多次聯合匯演,在各高校中留下了較高的評價。
繪畫協會
青島濱海學院繪畫協會由廣大對繪畫感興趣的在校學生成。
社團宗旨:以學習為目的,以興趣為紐帶,求同存異,在交流中進步,在交流中成長。同時讓有美術興趣愛好的同學擁有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台,提高廣大美術愛好者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美術愛好者的交流,促進同學們的全面發展。
社團性質:有共同愛好的學生彼此在同一興趣下進行美術交流,對完美藝術精益求精的追求。
發展方向:凝聚有同一興趣愛好的學生,豐富學生業餘生活,同時可以參加各級美術比賽,進行校園文化宣傳等。
美術社團成立以來,在國家、省、市各級繪畫比賽中多人次獲得獎勵,成績突出,在今後的社團活中,我們將繼續努力,充分挖掘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天賦,因材施教,使每個同學都能得到全面發展,讓同學們輕鬆愉快的學習美術。

心理健康協會

青島濱海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成立於2001年,是熱衷於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
和宣傳、致力於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事業的學生社團組織,協助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隸屬於院團委實踐社團部。是全院頗具影響力的優秀社團之一。曾在2005年獲得“青島市十佳社團”稱號,2007年被評為學院“優秀學生社團”,2008年被評為學院“十佳社團”榮譽稱號。
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下設辦公室、秘書處、宣傳部、編輯部、組織部、考核部、諮詢部等部門,另外為更好的開展心理協會工作在全院各個系部均設有分協會。

藝動健身協會

青島濱海學院藝動健身協會成立於2003年,是集健身運動、瑜珈訓練、文體表演活動於一身的綜合性社
團,協會本著源於同學,服務同學的宗旨,以“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為主題。舉辦有氧健身操、減肥操、搏擊操、瑜伽等一系列健身運動培訓班,活動項目品牌化,成功舉辦了協會專場,健身操大賽,運動會團體操表演,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在成立以來的四年中,藝動健身協會吸引了許多喜愛健身運動的同學,並憑藉其實力成為五星級社團。
民間藝術協會
青島濱海學院民間藝術協會成立於2004年,是集剪紙、中國結、絲網花、趣味穿珠等藝術製作活動於一身的學生社團。協會以本著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為宗旨,以實現會員真正學到手藝為最終目的。舉辦各種藝術活動免費教學、會員互動和藝術作品展覽活動。同時該協會與山東科技大學剪紙協會經常進行交流活動,使兩所大學的學生能夠互相欣賞學生作品。協會自成立以來受到青島市黃島剪紙協會榮譽主席侯傳芳老師和青島濱海學院院團委的大力支持,使得協會不斷成長。2008年被評為“優秀社團”。
協會同時教授每年來濱海學院參加夏令營的菲律賓小朋友學習剪紙藝術,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發揚做出了貢獻。
春之曦戲曲團
青島濱海學院大學生藝術團春之曦戲曲團成立於2010年4月10號,是集戲曲愛好者,對戲曲有特殊情意者於一體的組織,現任團長臧向東,共有團員十五位。春之曦戲曲團曾參加過多次校內外活動,在濱海十八年校慶,母親節晚會,科技文化節開幕式等晚會中都傾情演出,另外臧向東團長曾代表學校參加了多次在開發區青島市舉行的演出。春之曦戲曲團成立一年多以來,受到團委高俊敏老師的高度認可,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校園文化。

院系概況

信息工程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是青島濱海學院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財務管理等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單位。
學院下設軟體服務外包、計算機科學、信息管理、電子商務、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教研室,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財務管理四個本科專業和電子商務、計算機套用技術、網路技術、軟體技術、信息管理、圖文信息技術、會計電算化、涉外會計八個專科專業,其中會計電算化是山東省省級特色專業,電子商務是校級特色專業,計算機套用技術是校級示範專業。
學院現有在校生1269人,其中本科生603人,專科生666人。有教師72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高級工程師24名。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43名。年輕教師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有1名教師獲得山東省優秀教師榮譽稱號,有校級教學名師4名。
學院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全院教師年均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許多論文刊登在《計算機學報》、《軟體學報》、《電子商務》、《財會通訊》、《計算機教育》、《人力資源管理》等一些國家重點刊物上,其中部分論文被《SCI》、《EI》等國際權威索引引摘。
學院以套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教學工作和學生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學院先後湧現出多名全國、山東省三好學生、山東省優秀畢業生、山東省三好學生等先進個人,多人次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網路創業大賽、ITAT大賽、“明日網商”挑戰賽、全國鄉村信息化大賽等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
學院一直非常重視學生就業工作,圍繞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不斷探索套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與企業合作,在真實、開放的環境下培養實用型人才。從2005年起與青島電子商務協會、利群集團青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青島億城通公司、青島海坤龍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青島包租網、青島市美容美髮行業協會、青島海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培養電子商務人才。與東軟集團、山東師創軟體公司、青島軟體園等知名企業,培養聯合高素質服務外包人才,2008年被青島市命名為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因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和過硬的專業知識,受到了企業和用人單位的歡迎,近幾年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商學院

青島濱海學院商學院的前身為成立於2002年8月的國際商學系和經濟管理系,2010年3月10日正式更名為商學院。現有市場行銷、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和經濟學4個本科專業,報關與國際貨運、國際貿易、國際商務、物流管理、連鎖經營管理、旅遊與酒店管理、金融與保險、市場行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9個高職專業。商學院現有教職工46人,其中專任教師41人。副教授及以上11人;講師26人;博士1人,碩士22人。商學院下設5個教研室,分別為管理教研室,國際貿易教研室,物流教研室,金融教研室和旅遊管理教研室。 在國際經濟一體化迅猛發展的今天,商學院以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大商有道,治學為用”,培養高質量的國際化商務人才為己任,學院以“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為辦學理念,以“要學做事,先學做人”為育人理念,以“以人為本,追求每個人的個性發展和充分發展”為管理理念。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樹立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先導;以改革教學管理體制為基礎;以深化教學改革為中心;構建寬專業、厚基礎、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專業能力、英語、計算機能力為一體的高素質、複合型、套用型的業務與管理人才。
學生入校先實施1年的“通才”培養階段,主要進行英語、計算機、基礎課和前沿理論課的學習。“專才”培養階段,時間約為1.5—2年的時間,主要進行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選修課程和專業動手能力的強化。用半年或1年時間,安排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頂崗實習或專業軟體模擬訓練。最後半年集中進行專業實踐,使教學、實習、就業與考研工作緊密結合。
學院在立足辦好本專科專業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科層次,積極開展科研工作,融科研、教學、實踐於一體,立志為青島市、山東省及全國企業國際化、信息化及外向型經濟發展作出積極的努力

藝術傳媒學院

藝術系現開設影視動畫、藝術設計、廣告學、廣播電視學、美術裝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電子聲像、主持與播音、樂器調音與維護(鋼琴調律方向)幾個專業。有在校生1500餘人。下設影視動畫、傳媒、美術裝潢、環境藝術設計和主持與播音等幾個教研室,有專職教師幾十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6名。 該系專業設定適應市場需求,人才培養注重藝術思維的創作性和技能的實用性。擁有動畫工作室、美術裝潢設計專業畫室、創作工作室、計算機圖形處理工作室、主持與播音專業多媒體語音室、視聽室以及校內美術裝潢實訓基地、攝影實訓基地、形體訓練房、校內廣播站、校園電視台等實習實訓條件。
該系學生活動豐富多彩,一年一度的大學生藝術節、書畫大賽、美術作品展、主持人大賽、校園之星等活動為藝術系學子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機會。同時我系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藝術展或比賽,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創作水平。
該系影視動畫專業該專業的創作工作室為學生提供了課內和業餘創作的空間,同時有專業教師指導。教師和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的獲獎作品將被學院藝術博物館收藏。

文理基礎學院

文理基礎學院成立於2005年8月,是組織與實施本科教學與管理的部門。文理基礎學院注重特色,突出創新,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為目標,採用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本科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本科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套用能力。
學院學科建設蓬勃發展,開設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朝鮮語、日語、計算機、電子技術、信息管理、機電一體化、市場行銷、網路工程、財務管理、土木工程、金屬材料、對外漢語、動畫、工業工程、廣播電視新聞學、國際貿易、工業設計、建築學、交通運輸、經濟學等25個專業,涵蓋了文、工、管理、藝術等學科,日前新增兩個專業,護理學學前教育。該專業的同學為目前山東省稀缺人才,綜上所有專業基本滿足了考生的需求。
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每個班級配備班主任或專職輔導員,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輔導和幫助。學生社團活動豐富,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讀書協會、辯論協會、科技協會、球類協會、禮儀協會、動漫協會、行銷協會、心理協會、外語協會、青年志願者協會等社團組織,眾多學生社團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構成了文理基礎學院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大專理科學院

大專理科基礎學院是隨著我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產生的二級教學單位,成立於2002年8月,初名為基礎部,負責高職一年級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校部分基礎課的教學工作。2003年8月學校根據學科專業不同將基礎部分為大專基礎理科部和大專基礎文科部。2010年2月改為現名。
大專理科基礎學院主要承擔高職大一理工科新生的教育管理及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體育等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學院自成立至今,全體教師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積極踐行開拓、勤奮、坦誠、務實的濱海校訓,認真堅持人人有才,人人成材的辦學理念,時刻以“教育工作者的全部應是為人師表”要求、規範自己。湧現出了任勞任怨、德高望重的黃官誠老師;身患絕症依然堅持給學生授課的已故老教師李星宇教授;自己身體有病仍堅持學生上課的現任教師朱家華教授等。他們給全院教師樹立了榜樣,是我院教師自強不息、敬業奉獻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我院教師為人師表和對黨的教育事業無限忠誠的真實寫照。學院現有高等數學、經濟數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大學體育共四個教研室,教職工3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講師18人,院學術委員會委員1人。近三年,承擔校級以上研究課題18項,出版學術著作4部,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有3項科研成果,5篇學術論文獲得省市(廳局)級以上獎勵。學院上下為幫助大一新生順利完成由高中向大學的跨越、良好習慣的養成及完善人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專理科基礎學院將一如既往地謹遵“開拓 勤奮 坦誠 務實”的濱海校訓,全面落實學校“要學做事、先學做人”的育人理念,外樹形象,內強素質,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為實現學校創建“民辦清華”的宏偉目標不懈奮鬥。

就業狀況

學校把“不以營利為目的,以興教育才為己任”作為核心價值追求,以“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為辦學理念,以“要學做事,先學做人,做人做得人人喜歡你,做事做得人人需要你”為育人理念,以“以人為本,追求每個人的個性發展和充分發展”為管理理念,以“人品為先,文化薰陶,寬嚴相濟”為辦學特色,以“重品德,寬口徑,厚基礎,有技能”為質量特色,以“為全社會服務,向所有人開放”為辦學方向,是全國德育先進典型、全國就業示範高校和山東省文明校園、德育優秀高校、德育工作研究基地。2010年,學校被評為“山東省社會評價十佳高校”、“山東省就業前景十佳高校”、“山東省企校合作培養人才先進單位”、“中國十大品牌民辦高校”、“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全國“十大最具影響力民辦大學”。

校園文化

地理優勢 名企雲集
學校位於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地處國家戰略山東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龍頭,為區域貿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高新技術產業中心和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名企業在此雲集,人才需求旺盛。學校已向社會輸送畢業生逾五萬名,普遍受到用人單位好評,湧現出大批管理、技術骨幹和創業明星。2012年山東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公布,全省57所本科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我校正式就業率位居全省第二位。
理念先進 率開先河
學校以“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為辦學理念,以“要學做事,先學做人,做
人做到人人喜歡你,做事做到人人需要你”為育人理念,以“以人為本,追求每個人的個性發展和充分發展”為管理理念,以“人品為先,文化薰陶,寬嚴相濟”為辦學特色,以“重品德,寬口徑,厚基礎,有技能”為質量特色,以“為全社會服務,向所有人開放”為辦學宗旨。創建全省建國後第一所私立學校,率先在全省民辦高校中獲得接受留學生資格、創立學分學績制;率先建立省民辦高校德育工作研究基地;率先被評為省級“文明校園”、“德育工作優秀高校”、“高職高專骨幹示範性學校”、“全國學生就業示範民辦高校”等。
志存高遠 大展宏圖
學校把“創民辦清華” 確定為宏偉藍圖,制定了學校近、中和遠期三步發展戰略:從現在到建校20周年,學校的綜合實力要在省內民辦高校中領先,國內馳名;在建校30周年時,學校的綜合實力要發展至省內本科院校前15位;在建校50周年時,學校要發展成為中國民辦大學的“清華”,繼而向中國一流大學衝刺,以堅實的步伐向百年名校的目標邁進。
提升層次 發展內涵
學校繼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本科院校後,又被山東省學位委員會批准
為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學校設定的市場行銷日語英語朝鮮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6個本科專業列為學校首批學士學位授權專業;2009年學校首屆本科生順利畢業,頒出了學校辦學歷史上第一張學士學位證書,標誌著山東省民辦高校有了首屆本科畢業生;2009年學校軟體與服務外包學院成立,承擔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實習實訓、高端人才培養等任務,於2010年開始招生,打造青島服務外包人才品牌。學校在2011年被批准新招生一個本科專業——城市建築環境專業,一個專科專業——高級護理,其中高級護理專業也是山東省第一個非醫學學校開辦的此專業。
硬體齊全 條件優越
學校占地面積1015畝,南、北、西三校區以隧道和高架橋緊密相連,建築總面積42萬平方米,總資產超過10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305萬元;有2個圖書館,藏書133萬冊,計算機5200台,其中電子閱覽用計算機740台;有多媒體教室座位9311個,語音室座位1380個;學術報告廳4個和1600座的禮堂1個;有400米塑膠跑道運動場1個,在建操場1個,網球場3個,室外排球場2個
,室內排球場4個,羽毛球場2個,體育館1個,25m×50m泳池游泳館1個,藝術博物館1個,形體訓練房1個;建有大學物理、電子科學技術、工科基礎、經濟管理、大眾傳媒藝術等5個實驗中心和數控加工、美術裝潢、汽車維修等28個校內實訓基地、60個校外實習基地;“大學生創業園”1處。學校體育館、游泳館、藝術博物館、圖書館等交相輝映,彰顯出鮮明建築特色,折射出深厚文化底蘊。學院建有大學物理、電子科學技術等5個實驗中心及數控加工、汽車維修等28個校內實訓基地,在校外建有45個實習基地,實踐教學課占總課時40%以上。學院注重通識教育,開展讀書活動,強化國語演講、計算機操作及打字、外語聽說等公共技能訓練。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設立了全國英語(論壇)四、六級、專業日語四、八級、計算機、“HSK”等級考點,國家國語推廣測試站。學生可在校內直接考取報關員、導遊等50餘種職業資格證書。
師資優良 敬業愛崗
學院有教職工1329人,專任教師900多人,其中,中、高級職稱者占教師總數75%以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學位者487名,雙師型教師144人,另有副高級以上兼職教師106人。此外,還有來自日、韓、美、英、德、澳、俄、加拿大等國家的專職外籍教師38名。學院注重師德建設,把愛學生作為教育學生的基礎。
教改創新 質量第一
學院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永恆的主題,把教學改革作為教育創新,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早在1999年就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全面推行學分制,並創立了學績制,探索出由因材施教向因材就教轉變的一條新路。學院實行彈性學制,按學年收費,收費標準以每學年所修課程學分多少換算。學生修完規定的學分,可提前畢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勤工儉學,亦可休學打工。
注重實踐 錘鍊技能
學院建有數控、金屬加工、汽車保養與維修、計算機軟硬體維修等各種實驗
、實訓室(廠)62個,在校外各大、中型企業建有實習基地45個,還建有“大學生創業園”。實踐教學課占總課時40%以上,實驗開出率達95%以上。學院創立了專業技能與公共技能相結合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國語、計算機操作、電腦打字、外語聽說四項公共技能的訓練。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設立全國英語四、六級考點,全國計算機等級考點,國家國語推廣測試站,青島市高級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學生可在學校直接考取報關員證、製圖員證、行銷員證、導遊證、秘書證、電工證、速錄師證等54種職業資格證書
區位優勢 高就業率
青島被譽為“東方瑞士”,是我國的重要港口城市。是區域性貿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高新技術產業中心和北方國際航運中心。青島開發區內商外企雲集,新投資項目逐年遞增,世界500強業中已有50多家入駐。區內海爾、海信、澳柯瑪、雙星等知名企業都在紛紛擴建工業園。開發區每年就需要各類專業人才數萬人,為本院畢業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就業市場。學院歷屆畢業生就業率穩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2004年,學院參加省人事廳、教育廳聯合組織的全省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工作檢查評估,獲優秀級佳績。據山東省人事廳統計,學院畢業生初次簽約率位居全省同類院校之首,總體就業率均在98%以上。
開放辦學 留學便捷
學院先後與日、韓、美、英、德、俄、加拿大、等國家的40多所院校建立友好合作關係,為學生出國留學開通了綠色通道。學院設立了國際合作學院,每年都選派優秀學生出國留學。建校十五年來共派出1800餘名學生赴美國、韓國、日本高校留學深造,共接收來自韓國、日本、烏克蘭、美國、菲律賓等國留學生800餘名。
管理科學 寬嚴結合
學院信奉“寬是害,嚴是愛”,“嚴師出高徒”的古訓,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進行嚴格管理。但在專業選擇、社團活動等方面則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營造了開放的學術氛圍和濃厚的文化氛圍。使學生經過在校學習,不僅掌握較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培養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養。2005年學院被教育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授予“全國學生就業示範民辦高校”。
獎貸免助 學子無憂 學院普通本專科學生和國辦大學學生一樣享有相同數額的國家獎助學金待遇家庭經濟貧困學生可以辦理屬地助學貸款,可以休學打工。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還為特別優秀的本科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為經濟特別貧困的學生提供一定數額的助學金和校內勤工助學崗位。學生社團
規模擴大 不斷發展
現如今,學校的規模不斷的擴大,師資力量不斷壯大,原先的兩個校區擴建到現在的三個校區,分為西南北校區,隨著規模的擴大,學生每年的入學人數也不斷增加。學校又新建了幼稚園等基礎設施,解決了許多教職員工子女們的幼兒教育問題,為他們提供了方便。學校新建的西校區,正在籌建,準備建立一棟大型的中央圖書館,一所研究生宿舍大樓,一棟科研樓等,使得學校在日後不斷的完善與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