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濱海學院

青島濱海學院

青島濱海學院(Qingdao Binhai University),是一所省屬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是山東省民辦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建設高校,也是教育部套用技術大學戰略研究改革試點院校。青島濱海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1992年9月的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自立職業高等中學,先後更名為私立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中等院校、私立青島遠東職業技術專修學院、民辦青島遠東職業技術學院、民辦青島濱海職業學院,2005年3月成立青島濱海學院。學院建築總面積5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0.2億,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2億多元,學校下設藝術傳媒學院、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等14個二級學院,共開設36個本科專業、37個專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17000餘人,教職工1093人,專任教師946人。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青島濱海學院青島濱海學院
青島濱海學院始建於1992年,是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山東省第一所實施學歷教育的民辦高等職業學院。招生列入全國統一計畫,覆蓋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建校十年來,靠自身力量滾動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提高,成為一所辦學規範、門類齊全的綜合性高等院校。

學院座落在風景幽美的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達1015畝。現有建築面積32萬餘平方米。整個校園依山傍海,高樓林立,各種建築物造型各異,疏密相間;人工湖噴水台點綴其間;草坪如茵,松柏成行;人物雕塑和各種建築小品遙相呼應.既有整體的美感,又體現了人文精神的風韻,是求學、工作的優良環境。

青島濱海學院始建於1992年,1999年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山東省首所民辦專科層次普通高校,2005年升格為山東省首批民辦本科院校,2009年具備學士學位授予權。

學校下設文理基礎學院、大專文科基礎學院、大專理科基礎學院、綜合學院、國際合作學院、藝術學院、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軟體與服務外包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東方語言學院、西方語言學院、醫學系等13個院系。共開設35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和41個專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餘人,其中外籍留學生100餘人。

歷史沿革

1992年9月創建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自立職業高等中學,隸屬於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
1994年5月,更名為私立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中等院校,隸屬於青島市教委
1995年2月,更名為私立青島遠東職業技術專修學院,隸屬於青島市教委。
1999年5月,更名為民辦青島遠東職業技術學院,隸屬於青島市教委。
1999年7月,更名為民辦青島濱海職業學院,隸屬於山東省教育廳
2005年3月,成立青島濱海學院,隸屬於山東省教育廳。同年下設文理基礎學院;國際合作學院。
2006年,該校與韓國全州大學合作設立“中韓通商研究所”。
2010年3月成立商學院
2011年,創辦青島濱海學院附屬幼稚園
2012年,韓國釜山科學技術大學在該校設立駐中國辦事處。
2013年成立了建築工程學院、會計學院、外國語學院。11月學院入選“套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項目。
2014年成立醫學院。
2015年8月,大專文科基礎學院與大專理科基礎學院合併為大專文理基礎學院。12月14日,學院被批准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託單位。
2016年1月4日,學院在第二屆山東省經營管理優秀科研成果獎中榮獲“2015年度山東省經營管理科研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辦學條件

學院共設14個二級學院,36個本科專業、37個專科專業。具體如下:
學院名稱
類別 專業
信息工程學院 本科
網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電子商務
專科
計算機套用技術
計算機網路技術
軟體技術
計算機信息管理
圖文信息技術
電子商務
建築工程學院 本科
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
建築學
專科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工程造價
商學院 本科
市場行銷
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學
物流管理
投資學
酒店管理
專科 報關與國際貨運
國際貿易
國際商務
物流管理
旅遊與酒店管理
金融與保險
市場行銷和人力資源管理
教育學部 本科 學前教育
專科 學前教育(蒙特梭利雙語幼兒教育方向)
國際合作學院 本科
漢語國際教育
經貿韓語
經貿英語
經貿俄語
經貿日語
專科
汽車工程與技術服務
美容護理
醫學院 本科 護理學
專科 涉外護理
會計學院 本科 財務管理
專科
會計電算化
會計(涉外會計方向)
藝術傳媒學院
本科 環境設計
廣告學
動畫
廣播電視學
視覺傳達設計
產品設計
專科
裝潢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
主持與播音
電子聲像技術
影視動畫
機電工程學院
本科
金屬材料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業設計
工業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交通運輸
專科
機電一體化技術
數控設備套用與維護
模具設計與製造
電氣自動化技術
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
外國語學院 本科 英語
朝鮮語
日語
專科 套用俄語
套用德語
套用英語
套用法語
套用日語
套用韓語
文理基礎學院
大專文理基礎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思政教研部

教師風采

學院有專任教師900餘人,其中,中、高級職稱者占教師總數70%以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學位者318名,雙師型教師144人,另有副高級以上兼職教師106人。此外,還有來自日、韓、美、英、德、澳、俄、加拿大等國家的專職外籍教師36名。

為了完善管理機制,引入競爭機制,強化激勵機制,學院自2002年開始實施變職稱管理為崗位管理,即按需設崗,按崗聘任,以崗定薪,競爭上崗。目前,全院共設立12個教師崗位。此項改革完全打破了職稱、工齡、教齡等限制,有低職高聘,也有高職低聘,真正實現了能者多勞,多勞多得。極大地調動了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青島濱海學院金鎮容
金鎮容:學術帶頭人(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韓國慶熙大學研究生院客座教授、韓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專家。現任東方語言學系教師,兼任中國術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少數民族分委委員、朝鮮語術語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出版專著有《現代朝鮮語》、《現代套用語言學》、《現代朝鮮語語法研究方法》、《韓國語專業術語資料庫建設》,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韓合作辭書編纂項目。公開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文信息交換用編碼字元集GB12052》、《現代套用語言學》獲省社科一等獎。曾主講《現代朝鮮語語法》、《朝鮮語文字信息處理技術》等課程。現主講《韓國語語法》、《韓國概況》、《韓國文學史》並從事朝鮮語信息處理、辭書編纂等研究。孔憲毅:主講一級(教授),中共黨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會員,現任院督導評估辦公室主任。主要從事科學技術哲學、自然科學史、思維科學研究。已出版《潛科學暢論》等專著3部,主、參編著作10部,主編了《科學家的啟迪叢書》,在26種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90篇,其中有10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轉載。2005年榮獲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2006年榮獲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人生格言:時時拼搏度今日,步步攀登向未來。

常小勇:主講一級(教授),男,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現任綜合學院經管部教師。主講《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模擬實驗》等10餘門課程。先後在《現代會計》、《財會通訊》、《河北財會》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企業成本核算程式和會計實踐教學。主編、參編《會計學基礎》、《會計核算基本方法實訓教程》等6本教材。

趙敏玲:主講一級(教授),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製圖員考評員。現任綜合學院信息工程部機械教研室主任。主講《機械製圖》、《機械設計》、《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工程力學》等多門機械專業課程。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編寫了《機械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實驗指導書》等教材,自編了多部講義、實驗指導及習題冊。2003年獲青島市“教育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研究方向是機械製造

課程設定

青島濱海學院青島濱海學院
管理科學、寬嚴結合、學院信奉“寬是害,嚴是愛”,“嚴師出高徒”的古訓,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進行嚴格管理。但在專業選擇、社團活動等方面則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營造了開放的學術氛圍和濃厚的文化氛圍。使學生經過在校學習,不僅掌握較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培養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養。2005年學院被教育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授予“全國學生就業示範民辦高校”。以德樹人,以能強身。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德立校、特色育人,秉承“人品為先、文化薰陶、寬嚴相濟”辦學特色和“要學做事,先學做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育人理念,在全省同類高校中率先成為文明校園、德育優秀高校,學校“以德立校經驗和啟示”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廣泛宣傳報導;堅持質量立校,創立學分學績制,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專業、課程、教師、學習年限,修滿規定的學分、學績後可提前畢業;建有大學物理、電工電子、工科基礎、金屬材料、工科訓練、經濟管理、大眾傳媒、信息技術、國際語言文化、醫學護理、學前教育等實驗(實踐)教學中心;打造了機電工程、土木工程、廣電傳媒、醫學護理、學前教育、電子商務、旅遊管理、動漫藝術等專業“產學研”實體,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達102個,實踐教學課占總課時的40%以上;學校注重通識教育,強化人文基礎、國語演講訓練、計算機操作及打字、辦公自動化、外語聽說等公共技能訓練,經考核合格方能畢業;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學校設立了全國英語四、六級,專業英語四、八級,專業日語四、八級,HSK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計算機等等級考點,為國家國語推廣測試站。學生可在校內直接考取報關員、導遊等50餘種職業資格證書;學校已向社會輸送畢業生54000多名,“濱海學生”品牌深受社會歡迎。根據山東省人社廳通報:該校畢業生正式就業率,2009年位列全省57所本科高校第四名;2010年位列全省第三名;2011年位列全省第二名;2012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8.3%,再創歷史新高。學校本科生考研報考錄取率連續四年突破45%,其中“985”、“211”名校錄取率達35%。第二圖書館·名人廣場大禮堂機械加工實訓基地同聲傳譯實訓室。

師資力量

堅持人才強校戰略,現有教職工1055人,專職教師892人,博士碩士學位者487人,教授70人、副教授217人,碩博導師24人,教師碩博比例占教師總數的55%。另有副高級以上兼職教師100餘人,有美、加、德、法、西、俄、韓、日等國家教師38人。學校為教育部套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高校。

山東省外國專家教學獎專家(3名)

序號 姓名
1  中條朋子
2 小山田幸代
3 羅瑞娜
省級教學名師(1名)
序號 姓名 所在院系
1 翟明戈 機電工程學院
市級教學名師(2名)
序號 姓名 所在院系
1 張秀芳 文理基礎學院
2 謝海軍 商學院

學科建設

據2016年3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共有市校共建重點學科1個。
市校共建重點學科(1個)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年份
金屬材料工程 翟明戈 2013

教學建設

據2016年3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共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習教育基地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民辦本科優勢特色專業4個,省級高等教育名校建設工程重點建設專業4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2個,省級精品課程21門。學院還設有13個實驗實踐教學中心,10個校企一體化實體校內實習基地。建有大學物理、電工電子、工科基礎、金屬材料、工科訓練、經濟管理、大眾傳媒、信息技術、國際語言文化、醫學護理、學前教育等實驗實踐教學中心。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習教育基地(1個)
名稱 類型 批准年份 
青島濱海學院—福田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本科 2013年
市級生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1個)
名稱 批准年份 
世界動物標本藝術館校內實訓基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2014年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序號 名稱 所在院系 負責人
1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商學院 謝海軍
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
序號 名稱 所在院系 負責人
1 國際語言文化實踐教學中心 外國語學院 武會芳
2 材料加工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 戴景傑
3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商學院 謝海軍
4 大學物理實驗中心 文理基礎學院 王紅梅
校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
序號 名稱 所在院系 負責人
1 機電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機電工程學院 翟建
2 校企一體化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建築工程學院 劉慶施
3 新聞傳媒人才432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藝術傳媒學院 李玉珊
4 軟體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信息工程學院 張萬民
省級特色專業(5個)
序號 專業名稱 負責人
1 會計電算化  常小勇
2 機電一體化技術 翟建
3 套用韓語 崔羲秀
4 日語 卜慶霞
5 金屬材料工程 孟慶森 
省級民辦本科高校優勢特色專業(4個)
序號 專業名稱 負責人
1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劉連新
2 金屬材料工程 孟慶森
3 國際經濟與貿易 謝海軍
4 土木工程 蘇寶勝
省級高等教育名校建設工程重點建設專業(4個)
序號 專業名稱 負責人
1 金屬材料工程 翟明戈
2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翟明戈
3 國際經濟與貿易 王恆傑
4 朝鮮語 蔣鳳英
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2個)
序號 專業名稱 負責人
1 金屬材料工程 孟慶森
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張萬民 
市校共建高職重點專業(2個)
序號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年份
1 機電一體化技術 翟明戈 2013
2 軟體技術 張萬民 2014 
省級精品課程(21門)
序號 課程名稱 所在院系 負責人 年份
1 國際結算 商學院 王富華 2014
2 國際金融 商學院 謝海軍 2014
3 國際貿易 商學院 王同娟 2014
4 商業規劃分析 商學院 顧永靜 2014
5 外貿函電 商學院 夏夕美 2014
6 金屬學與熱處理 機電工程學院 王德尊 2012
7 金屬材料學 機電工程學院 李忠厚 2012
8 金屬材料腐蝕與防護 機電工程學院 孟慶森 2012
9 JAVA面向對象程式設計 信息工程學院 李紅軍 2012
10 網頁設計與製作 信息工程學院 孫俊國 2012
11 C語言程式設計 文理基礎學院 馮志傑 2012
12 硬體編程基礎 信息工程學院 陳振軍 2012
13 軟體服務外包日語 外國語學院 李桂華 2012
14 國際市場行銷 商學院 趙晶琴 2012
15 國際貿易實務雙語 商學院 夏夕美 2012
16 國際商務單證 商學院 秦艷麗 2012
17 CAD/CAM套用技術 機電工程學院 徐斯朝 2011
18 三維影視動畫基礎 藝術傳媒學院 劉 靜 2010
19 數控加工工藝 機電工程學院 李莉芳 2008
20 商務文案寫作 大專文理基礎學院 於 天 2007
21 電子商務概論 信息工程學院 張萬民 2007

文化傳統

校徽

青島濱海學院青島濱海學院
青島濱海學院校徽主體造型採用同心兩橢圓環圖形,橢圓環似天體之間相對運動所遵循的軌道,沉穩、剛強、勁健,寓意著學校尊崇自然法則,剛毅堅卓、奮發圖強、生生不息的發展態勢,象徵全校師生員工團結一致、同心同德、追求卓越的堅定信念和開拓、勤奮、坦誠、務實的優良校風。
標識內心設計以紅、綠、藍三原色為組合,中間的“y”造型圖案,構成了“yD”字母的變體,表示青島濱海學院的前身“遠東學院”,同時“y D”也是“以德”立校之意,寓示著學校的辦學理念;三原色可配置各種不同顏色,寓意培養各種複合型人才,表達著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育人思想,也包含著讚美培養國家棟樑之才的園丁精神。三原色還寓意我校地處於黃海之濱(藍色),像初升的太陽一樣(紅色),蓬勃向前,興旺發達(綠色)。同時,藍色也象徵著該校的教學科研的發展就像蔚藍的天空一樣深邃廣闊;紅色象徵學校不屈不撓的開拓精神,教育事業紅紅火火;背景白色是聖潔而純淨的色彩,寓學校是神聖的殿堂和教育淨土。
橢圓中左邊的藍色象徵大海,寓意濱海學院坐落在青島海濱,海是藍的,天是藍的,水天一色,令人心情舒暢。橢圓中右邊的綠色象徵大地,寓意濱海學院是培養人才的一方樂土,生機盎然,處處充滿青春的活力。橢圓中間的紅色象徵太陽,寓意濱海學院所舉辦的民辦高等教育事業,在黨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幫助下,一定會越辦越紅火,越辦越興旺。在三原色圖形的外圍飾以“青島濱海學院”校名啟功字型和英文全稱組成的橢圓形環,形成眾星捧月之勢,同時寓與國際接軌之意。圖形中的“1992”表達著該校辦學起始年份。

校訓

青島濱海學院 圖書館青島濱海學院圖書館
開拓、勤奮、坦誠、務實
開拓是指有創新的思想、創新的思維和創新的行為,敢於做前人沒有做過、沒有嘗試過的事情。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所學校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對學校來說,就是要全面增強學校的創新能力,不斷地否定自己,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對老師來講要有創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敢於打破常規,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對學生來講,就是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學校、教師培養學生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濱海人都要敢於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地完善自己,發展自己,最終成就自己。勤奮是指鍥而不捨的頑強意志,不畏艱難的精神,持之以恆的學習作風。古人說:“勤能補拙”,“天道酬勤”,“一勤天下無難事”,這是“勤”的含義。“奮”,是指要努力,要向著目標挺進、奮鬥。哪怕前進的道路上千難萬險,也要有決不退縮的勇氣,要有征服一切困難的氣概。只有付出艱辛的勞動,才有幸福的收穫。對老師來講,勤奮是事業成功的前提,也就是常說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對學生來講,勤奮是成才的法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為天才是1%的天賦加上99%的汗水和努力。
坦誠是做人的品質和德性,是對人的最低要求,同時也是最高要求。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大公無私,為人正直是做人的本分。正如孔老夫子所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誠”,就是為人忠誠,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立命、立身的基石,也是人與人相處的必要條件。“誠”與“忠”是緊密相連的,“忠”就是要忠於自己的民族,忠於自己的事業,忠於自己的家庭,忠於自己的集體。作為學校,要誠信辦學,沒有教育的誠信就沒有誠信的教育。作為老師、學生,做人都要坦誠,只有坦誠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坦誠的學生。
務實中的“實”是指事物的客觀規律,務實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從事物的客觀規律,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搞形式主義、形上學。任何違背客觀規律的行為,必將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但人們認識事物客觀規律需要去實踐、去探索。因此,務實就要求我們大膽地去實踐,去探索,去追求真理,完善真理,崇尚科學。作為我們辦學者,必須要遵守教育的規律,遵守民辦學校辦學的規律,違背這個規律就要犯錯誤,就要遭到懲罰。作為民辦高校,既要遵守高等教育的規律,又要遵守市場的規律。要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起來,只注重社會效益,不注重經濟效益,要想濟困扶貧也是不長久的;只注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也是一種短命的行為。

校歌

濱海之歌
韓方希(詞)、楚青梓宋佳音(曲)
珠山腳下,前灣港畔,是我們美麗可愛的校園,
濱海育才的搖籃,是我們人生的新起點,
開拓勤奮,坦誠務實,開拓勤奮,
坦誠務實,八字校訓,永記心間。
愉快的學習,舒心工作,遠大的理想追著明天,
濱海軍隊般的生活,使我們千錘百鍊,
自立、自強、自尊、自愛,自立、自強、
自尊、自愛,八字校魂,銘記心間。
浪花飛舞,海風相伴,辛勤的耕耘寫下詩篇,
濱海時代的健兒,使我們站在時代的前沿,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將使我們永往直前。

學生社團

青島濱海學院青島濱海學院
學院現有快遞協會、藝動健身協會、雅凱聚藝、吉他協會、街舞協會、夢想劇團、漠天文學社、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長風雜誌社、讀書協會、書法協會、繪畫協會、手工藝品協會、攝影協會、體育協會、武術協會、模特協會、輪滑協會、網路文化協會、學習自助協會、外語協會、濱海論壇、計算機套用協會、絲竹軒、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辯論協會、普法協會、申石印社、旅遊協會、創業設計社、毅昕棋社、游泳協會、社交禮儀協會、萬向策劃人俱樂部、D動漫社、綠舟環保協會、晨楓廣告協會、璇動乒協、幻翎文化傳媒社、校史宣講團、IASK經濟協會等各類協會社團40餘個。夢想劇團成立於2002年,至今已走過了六年的歷程。在全體社員的共同努力下,劇團正在向著一個共同的藝術理想而不斷的努力奮進。2002年,劇團推出首部話劇《灰姑娘》、獲得了廣大師生的好評。此後每一年劇團都會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經典,比如話劇《天堂》、《野小白》、《我的母親是一條大馬哈魚》、《一個作家的意外死亡》等。此外,劇團不斷推出了相聲、小品,在校內外積累起很高的人氣。對外方面,劇團先後與許多兄弟院校劇團建立聯繫,並在市內各大比賽中取得不俗的成績。

“釋放激情,點亮人生”一直是劇團的宗旨。也許你有激情捺在心底不曾說出,也許你有夢想藏在心底不曾釋放,來吧,我們期盼著與更多熱愛戲劇的追夢人一同創建夢之輝煌舞台。

雅凱聚藝規模較大,有學員一百多名,活動也較豐富,主要以時尚流行的歌舞為主。

歌曲分為通俗,民俗及美聲,舞蹈包括街舞,現代舞,民族舞拉丁舞等,具有濃厚的時尚文化氣息,本社團曾多次參加過院文藝活動及各類演出和比賽,獲得過較好的成績和多個獎項,更有濱海學院優秀社團之稱。得到了師生諸多的肯定與支持,本社團由會長,副會長,外事部部長,歌類負責人及舞蹈負責人帶領學習與工作,社團在院團委與老師們的指導與管理下,正在有條不紊的發展,正在一步步走向穩定與和諧,成員們都熱情積極的學習與工作。

雅凱聚藝的總之就是豐富同學們的校園文化生活,讓同學們有展現自我的平台,讓每個人感到釋放與快樂。

武術協會成立於2001年5月,自成立以來在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日益發展壯大,已由單一的武術套路部發展成集武術、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於一體的綜合性社團,是濱海學院一支活躍的力量。

武術協會自成立以來,各項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除了日常刻苦訓練,社團活動多樣化、層次化更使得武術協會的會員們成為校園的一個亮點。

武術協會曾多次在學院運動會開幕式上進行大型武術表演,並獲得學院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同時在院領導和同學們的支持和幫助下成功的舉行了兩屆“開發區高校武術聯誼賽暨聯合匯演”,並且在青島市駐地高校中參加過多次聯合匯演,在各高校中留下了較高的評價。

學院協會社團一覽表
序號 社團/協會名稱 成立時間
1 艾尚彩妝協會 2012.9
2 愛心手語 2008
3 辯論協會 1997
4 濱海論壇 2002
5 廣播站 2001
6 紅十字協會 2009
7 軍訓團
8 快遞協會 2002.11
9 禮儀協會 2005.8
10 綠洲環保協會 2002
11 民間藝術協會 2004
12 普法協會
13 青年志願者協會 1999
14 攝影協會 2001
15 微博協會
16 心理健康協會 2001
17 一分錢基金會 2003.4.19
18 super power 2012.9.1
19 讀書協會 2005.3.8
20 紅樓夢協會 2008.11.27
21 繪畫協會
22 金庸茶館
23 琅琊辭賦文學社 2011.10.26
24 路遙協會 2010.9
25 馬克思主義協會 2005
26 申石印社
27 世錦報社 2014.4.8.
28 書法協會 2001.11.12
29 四月天詩社 2008.4.19
30 外語俱樂部 2007
31 長風雜誌社 2002
32 紫冉動漫聯盟 2009.6
33 D動漫 2007 
34 阿里郎協會 2006.10.9
35 濱海之聲合唱團 2004.10
36 春之曦戲曲團 2010.4.10
37 蝶韻舞團 2005
38 管弦樂隊 2000
39 吉他協會 2003.10
40 拉丁舞社團 2010.10.10
41 凌雲傳媒
42 夢想劇團 2002.11.12
43 模特協會 2006
44 潛高調 2009
45 曲藝團
46 絲竹軒 2003.9
47 雅凱聚藝 2002
48 元素搖滾 2006
49 誘導社 2014.6.1
50 集英武術協會
51 籃球協會 2006
52 排球協會 2005
53 桌球協會 2005
54 雙節棍協會
55 體育協會 2011.11.27
56 網球協會 2013.10.12
57 藝動健身協會 2003
58 毅昕棋社 2003.4
59 瑜伽協會 2011.4
60 羽毛球協會 2005
61 足球協會
62 創業者協會
63 機電科研協會
64 天文愛好者協會 2013.10.10
65 網路文化協會 2005
66 弘道國學堂
67 金達萊學社 2011.6
68 經濟學會 2005.12
69 無盡止工作室 2012
70 櫻花學社 2012.12
71 證券研究社 2012.10.1

外事交流

青島濱海學院武術協會
青島濱海學院外事辦的外事工作自建校初就已經開展工作,配備了專職外事工作人員,1998年設立了專門的外事辦公室,外事辦公室和院長辦公室合署辦公,2003年外事辦單獨設定獨立辦公室,2006年外事辦專職工作人員增加到5人。學院外事辦是學院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一切涉外活動和國際項目的歸口單位和職能部門,主要職能為:國際交流與合作、外國專家聘請和管理與服務、參加國際國內外事工作會議、學習掌握傳達外事政策、領導教師短期出國聯絡與服務、國家單位公派留學進修管理與服務、赴外派遣留學生、招收及管理和服務國際留學生、港澳台地區事務、涉外接待等。同時負責赴外留學諮詢與服務和資料展示室。截至到2007年6月,學院和美、加、英、西、葡、德、法、俄、日、韓、越、柬、老、菲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累計組團赴國外大學訪問人次達到150多人次,累計聘請來自美、加、德、法、俄、日、韓等十多個國家的長期在我院工作的文教專家140多人,累計派遣教師出國研修、講學達到20多人,累計有來自韓、日、蒙、老、泰、俄羅斯烏克蘭菲律賓等國家的留學生960多名,累計派出1100多名學生出國留學深造,累計接待國外來訪超過1000人次。

學院外事辦一直以來緊緊圍繞學院建設的總體目標,本著服務學院教育教學的大局,積極開拓師生出國深造渠道,加強對外交流的新途徑,探索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層次,鑄造學院國際品牌,實現全方位開放式辦學。

外事重要標誌性事件:
1995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可以聘請外國文教專家
1995年聘請了第一位外國專家:日本清水幸雄先生
1996年日本文教專家獲得山東省政府“泰山友誼獎”
1998年和國外大學開展學生交流
1998年和國外大學開展國際合作辦學
1999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可以招收外國留學生
2004年外事工作者被評為青島市外事先進個人
2004年中、加合作辦學獲得山東省政府批准
2005年中加合作辦學開始招生
2005年被山東省政府外事辦、山東省公安廳、山東省教育廳三部門評為“外籍教師聘請與管理先進單位”和“外事先進個人”
2005年中、韓合作辦學獲得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同年開始招生。

國際合作

雅凱聚藝雅凱聚藝
辦公自動化實驗室博物館體育館游泳館動物標本館一角“地球村”之中國館開放辦學,留學便捷。學校先後與美、加、俄、德、法、英、葡、秘、澳、日、韓、泰、越、台灣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81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與美國聖道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日本關西國際大學和韓國光州大學、釜山情報科技大學、韓南大學等42所國外院校簽訂了互派教師和留學生協定,為我校學生出國留學提供了安全、順暢的綠色通道,其中要求我校100%的韓語專業學生、60%以上的日語專業學生至少要有半年以上的國外學習經歷,以此拓展國際知識與視野,培養國際化複合型人才;學校國際合作學院現有中外學生400餘人,開設了赴國外留學相應本(專)科專業,累計向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友好院派出留學生1800多名,累計接收法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日本、韓國、匈牙利、蒙古、寮國、菲律賓等國家700多名留學生。合作學校範圍涵蓋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獎貸勤助,寒子無憂。學校大學生享受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助學金、信用助學貸款及學校獎學金、助學金、校企合作獎學金等。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基金總額已達5000多萬元,為優秀本科生提供全額獎學金,實行特困生救助基金制度,為特困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每年以300萬元激勵優秀學生和資助貧困生。2012年,學校各種獎貸助總額達1921萬元,惠及學生4892名,占全校學生總數的30.8%。學校是山東省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
志存高遠,創百年名校。學校以“創民辦清華”為宏偉藍圖,制定了近、中、遠三步發展戰略:第一步,至2012年建校20周年前,綜合實力在省內民辦高校繼續領先,國內知名;第二步,至2022年建校30周年前,綜合實力在省內本科院校中達到中等以上水平,成為山東省高校名校和全國民辦高校名校;第三步,至2042年建校50周年前,成為國內一流名牌民辦大學和全國知名高校,繼而向中國一流大學衝刺,以堅實的步伐向百年名校的目標邁進。“建青島濱大,立民辦清華,成百年名校”,是學校戰略發展目標。

現任領導

姓名 職位
韓方希 青島濱海學院院長、黨委書記
孫瑛 青島濱海學院就業部副院長
劉連新 青島濱海學院教學部副院長
張宇 黨委副書記

山東教育百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