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始建於1955年,近50年來,學校辦學體制幾經變化,七易校名。曾先後開辦技工教育、中專,籌建過本科院校“山東技工師範學院”;1989年經勞動部和省政府批准,改建為全國第一所高級技工學校,2000年經省政府批准,改建為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國家級職業培訓師資培訓基地、國家機電類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全國技工學校師資培訓基地、山東省技師培訓基地、山東省骨幹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並被山東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廳授予“文明校園”稱號。

基本信息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始建於1955年,近50年來,學校辦學體制幾經變化,七易校名。曾先後開辦技工教育、中專,籌建過本科院校“山東技工師範學院”;1989年經勞動部和省政府批准,改建為全國第一所高級技工學校,2000年經省政府批准,改建為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概況

學院現有教職工595名,其中專職教師225名、科級以上幹部113名。具有高級職稱的106名,中級職稱的106名。在校全日制高職生3833名,中、高級技工生3700名。學院占地150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建有16000平方米的實訓大樓,擁有各類教學、實習實驗設備1000餘台套,總值達3000多萬元,其中“精大稀”設備50台。

學院內設11個黨政管理機構,6個系部(機械工程系、機制工藝系、電氣工程系、計算機系、經濟管理系、基礎部),5個教輔機構( 實驗中心、職業技能鑑定所、教研室、圖書館、實習工廠);設立6個黨總支、14個黨支部,在職黨員167名。

學院現開設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數控技術、電氣技術、套用電子技術、焊接工藝及設備、計算機套用及維修、計算機藝術設計、計算機網路工程、電子商務、勞動和社會保障、涉外文秘、物業管理等12個專業。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學院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第一批高職高專實訓基地籌建單位。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2002年被授予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建校近50年來,共培養各類畢業生32000多名,培訓鑑定各類人員23000多名,遍布全省各地,大都成為經濟建設中的骨幹,在首屆中國青年奧林匹克技能競賽中,有兩名學生進入前10名,榮獲國家技術能手稱號,得到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在今年國家6部委舉辦的全國技能大賽中,我院有5名學生進入單項前10名。學院以培養出高技能套用性人才為山東省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

近50年來,學院在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合格人才為根本任務,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積極探索辦學新路,使學院的辦學層次不斷提高,從最初的工人技術學校發展為高等職業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從建校初期的300名發展到現在的7533名;辦學特色日趨成熟,堅持產訓結合,突出技能訓練,頒發“雙證”,職業定位準確,用人單位歡迎;辦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僅近幾年投入到改善辦學條件方面的投資就有5千萬元。學院通過不斷地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有明確的辦學理念、規範的學校管理、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和清晰的發展目標,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和厚重的文化積澱,為全省乃至全國技工學校的發展起到了示範性作用。學院基本成為融教學、培訓、鑑定、科研、生產於一體的綜合性高等職業教育學校。

歷史沿革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學生
1955年1月1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省勞動局籌建“山東省勞動局濟南工人技術學校”。

1956年6月,“山東省勞動局濟南工人技術學校”在濟南市經十路西段建成。同時,根據勞動部統一技校名稱的通知,改名為“山東省勞動局工人技術學校”,於9月1日正式開學。

1958年8月,經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山東省勞動局工人技術學校”改為中等專業學校,更名為“山東省勞動局機器製造學校”。

1962年7月23日,經勞動部批准“山東省勞動局機器製造學校”改為“山東省勞動廳技工學校”。

1965年1月21日, 山東省編制委員會批示,“山東省勞動廳技工學校”改名為 “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

1966年,經山東省編委批准,將原屬各市、地勞動局管理的九所技工學校,收歸省勞動廳直接領導,作為廳屬技工學校分校。 “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改名為“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機械學校”,下屬濟南青島淄博煙臺威海、濰坊、德州、聊城、濟寧九所分校。

1969年3月15日,山東省革命委員會通知,決定將“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機械學校”及所屬九所分校,下放所在市地革命委員會領導。

1969年11月7日,濟南市革命委員會決定,“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機械學校”改為“濟南第六工具機廠”。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風貌
1978年5月15日,經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恢復辦校,將“濟南第六工具機廠”改為“山東省勞動局技工學校”,由省勞動局直接領導。

1979年2月16日, 國家勞動總局、 教育部聯合通知,以“山東省勞動局技工學校”為基礎,擴建“山東技工師範學院”。(1985年停建)。

1989年12月經國家勞動部同意,1990年4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試辦“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

2000年6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更名為“山東技術學院”。

2000年12月2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與“山東省輕工業技工學校”合併,組建“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保留“山東技術學院”的牌子。

2004年8月,原“山東省輕工業技工學校”分出,改建“山東技師學院”。

歷任領導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演出
山東省勞動局工人技術學校

校長:鄭立夫1956年—1957年

校長:王煥文1957年—1958年

山東省勞動廳機器製造學校

黨總支書記:張大武1961年—1962年

校長:劉子陵1958年—1962年

山東省勞動廳技工學校

黨總支書記:張大武1962年—1965年

校長:劉子陵1962年—1963年

校長:李佑民1963年—1965年

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中等專業學校

黨總支書記:張大武1965年—1966年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學生
校長:李佑民1965年—1966年

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機械學校

黨總支書記:張大武1966年—1969年

校長:李佑民1966年—1969年

濟南第六工具機廠

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張大武1973年—1975年

山東省勞動局技工學校

黨委書記:劉興立1978年—1979

校長:高玉峰1978年—1979年

山東技工師範學院

黨委書記:亓仲文1979年—1980年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鈕新農1979年—1981年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孫朴風1979年—1984年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殷華元1981年—1985年

副院長:劉元吉1979年—1985年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運動會
副院長:劉興立1979年—1985年

副院長:朱存仁1980年—1985年

山東省勞動局技工學校

黨委書記:蘆廣增1985年—1990年

校長:徐明林1985年—1990年

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

黨委書記:於甲戌1991年—1995年

黨委書記:王平福1996年—2000年

黨委副書記、校長:李起源1991年—1995年

黨委副書記、校長:徐明林1996年—2000年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馬義榮1996年—2000年

黨委副書記:蘆廣增1991年—1995年

副校長:馬義榮1991年—1995年

副校長:孫兆霖1991年—1995年

副校長:李泗陽1991年—1995年

副校長:金柏芹1996年—2000年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軍訓
紀委書記:殷國瑞1991年—2000年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山東技術學院)

黨委書記:呂殿美2000年—2006年

黨委書記:孫雲早2006年—

黨委副書記、院長:馬義榮2000年—

黨委副書記:彭學政2000年—2002年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興軍2000年—

副院長:王九府2000年—2002年

副院長:金柏芹2000年—

副院長:王韶明2000年—

系部設定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學生
機械工程系簡介

機械工程系成立於2002年,共有教師39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12名,占教師總數的31%,中級職稱16名,占教師總數的41%。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17名,占教師總數的44%,具有“雙師”素質教師29名,占教師總數的74%,高級技師8名,占教師總數的21%。同時從企業聘請了一部分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豐富、技能過硬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形成了一支以專任教師為主,專兼結合的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基本滿足了專業教學的需要。

設有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師、金屬切削技師、金屬切削等五個專業,現有三年制高職大專﹑五年一貫制高職大專﹑三年制技師、二年制高技金屬切削、四年一貫制高技金屬切削五個教學層次,頒發大專學歷證、技師證、高級職業資格證。在校學生近3000人。

設有機械原理﹑公差與技術測量﹑金屬材料及熱處理,CAD/CAM編程室﹑工具機數控技術仿真等10多個實驗室;擁有300多個實習工位的實訓中心,可容納近千名學生的技能實習。現有數控工具機65台,車床﹑銑床等通用機械加工設備共200餘台,實習及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達2000餘萬元。是國家教育部、財政部2005年重點支持的“數控技術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之一,是國家級數控實訓基地。經勞動部批准,是“全國現代製造技術套用軟體課程遠程培訓”基地,具有數控工藝員——數控銑(加工中心)、數控車兩項培訓能力和認證資格。2006年山東省首屆大學生數控技術大賽中,獲數控車團體第一、數控銑第三,學生獲數控車組金獎、數控銑銀獎。山東省技師培訓基地。2006年經山東省教委批准,籌建山東省數控技術職業教育培訓集團。

2005年金屬切削專業被山東省勞動廳和社會保障廳確定為省級重點專業和品牌專業。2004年全國首屆數控技能大賽山東賽區中,學生囊括了數控車、數控銑、加工中心比賽項目的前三名。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數控大賽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6年全國第二屆數控技能大賽山東賽區中,學生獲得高職組數控車、數控銑、加工中心比賽項目的第一名,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數控大賽。

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學生第一”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深化教學改革,採用“模組一體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現代教學方法。加強精品課程建設,《數控技術與編程》被確定為省級精品課程。以學生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加強校企合作,實行“訂單”教育,先後與山東航空公司﹑太古飛機公司、青島海爾集團﹑深圳震雄集團等多家知名省內外企業聯合建立了實習﹑就業基地。每年的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2007年全系829人畢業生全部提前就業,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好局面。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運動會
電氣及自動化系簡介

電氣及自動化系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學習型團隊,現有專業教師34名;雙師型教師比例80%,副高職稱以上6名,碩士及在讀碩士15名,3名教師被評為“山東省技術能手”。
電氣及自動化系設有技師部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高級部電氣工程專業;大專部電氣自動化技術、套用電子技術專業。其中電氣工程專業是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確立的省品牌專業和重點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被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高職高專示範專業。
該系教師在2004年山東省技能大賽中獲第一、二、八名,學生獲高級組前四名,普通組第一、二、五名。同年參賽的四名學生選手獲全國勞動廳組織的“廣州數控杯”全國技能競賽學生高級組第二、三、七名,普通組第九名,為山東省奪得“優秀組織獎”,為學院贏得“優秀教學組織獎”,並獲獎勵數控車床控制原理示教機三台。
電氣實訓中心可同時容納500學員單人單崗實訓現有實驗實訓室10個,實訓設施價值近400萬元,設有EDA與虛擬儀器實訓室、PLC實訓室、微機原理實驗室、工業電子學實驗室、工控集成實訓室、現代電力電子實驗室以及4個電工電子綜合技能訓練室。,具有技師、高級技師培訓與職業資格鑑定功能。

經濟管理系簡介

經濟管理系成立於2002年6月,設有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物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文秘等五個專業。06年在校生規模一千餘人。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領導
經濟管理系,以“服務學生,適應社會”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為理念,以“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為目標,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教育並舉,注重對學生計算機操作、人際溝通、社交禮儀等實踐能力的培養。

經濟管理系擁有一支敬業愛崗、嚴謹務實、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有中高級職業資格的教師比例達90%以上,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達60%以上。在2004年中國首屆電子商務大賽中,兩名教師分獲山東省第二、第三名和“山東省技術能手”稱號;在全國決賽中,分獲銀獎和優秀獎。

經濟管理系重視校企合作,注重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職業道德的培養。校內設有電子商務綜合模擬實訓室、網路實訓室、形體禮儀實訓室等三個實訓室。同時在山東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山東省職業介紹中心、三聯集團、深圳國貿物業、博遠物流等十多家單位建立了校外實踐教學與就業基地,較好地滿足了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在2004年中國首屆電子商務大賽(國家級一類賽事)中,我系有5名學生進入山東省前十名。05年山東省電子商務比賽中,我系3名學生獲獎。

良好的教育教學質量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讚譽,學生就業環境好,發展空間大,畢業生當年就業率達到90%以上。用人單位普遍認為我們的學生踏實肯乾,能吃苦,適應快,動手能力強。部分畢業生畢業不到兩年就成為業務主管。

基礎部簡介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大會
基礎部成立於2002年5月學院院系兩級管理之際,是我院師資力量雄厚、學科教研室最多的系部,設有政語、英語、數學、體育四個教研室,共有教職工3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0人,講師7人,助理講師1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9人。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法律基礎,英語,高等數學,體育等,承擔全院五個系部、近10000名學生的文化基礎課教學。

基礎部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服務於專業教學”為指導,始終把提高教師綜合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放在工作首位,注重師德建設,提倡終生學習,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從2002年開始的英語分層次教學、體育男女分班上課以及高等數學的實驗課改革等,成效顯著,形成了“博學、嚴謹、愛生、善教”的教風,為學院的專業建設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1篇,獲得省級以上獎勵40餘人次,主編參編教材約20人次。2004年參加山東省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獲得優秀獎,2007年英語課正在積極申報省級精品課程。

基礎部將繼續深化教學改革,把握基礎課教學定位,探索基礎課與專業課相結合的有我院特色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中青年學術骨幹,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學院的改革發展增光添彩。

專業設定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運動會
機械工程系專業介紹

一、高職教育

1、數控技術(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掌握本專業必備的科學文化知識及數控套用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面向現代製造企業,從事數控工具機的操作,安裝、調試維護及技術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套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高等數學、英語、機械製圖、計算機繪圖、工程材料與熱處理、液壓技術、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電工電子技術、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機械原理與零件、機械加工設備、機械製造工藝與夾具、數控技術、工具機電器控制與PLC、計算機輔助製造技術(CAM)、數控工具機維護與維修、數控加工工藝等。

2、模具設計與製造簡介(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模具設計與製造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材料加工成型工藝,具有較強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及模具加工技能,具有機電設備的使用、故障分析、排除與維修以及數控工具機的編程與操作能力,並具有一定現代企業管理能力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機械製圖與計算機繪圖、工程力學、工程材料與熱處理、液壓和氣壓傳動、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機械設計基礎、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套用基礎、工具機數控技術、模具數控加工技術、模具製造工藝與設備衝壓工藝及模具設計、塑膠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數控加工與編程、現代加工技術、模具CAD/CAM、PRO/E、PLC、模具生產技術經濟分析、畢業設計等課程。

3、數控設備套用與維護(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數控設備套用與維護的基本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具有英語交際能力、計算機套用能力和專業技術套用能力,能從事數控工具機的編程和操作、數控設備的安裝和系統參數的調整、數控工具機維修和維護、故障診斷及產品銷售和管理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機械製圖、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電路基礎、電工電子技術、設備電氣控制及維修機械設備修理工藝學、機械製造技術、液壓技術、CAD/CAM技術、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數控工具機修理技術、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設備管理學、工具機電氣控制與PLC、感測器檢測技術、普通設備的數控化改造等。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學生
二、高技教育

金屬切削(學制兩年)

培養目標:掌握機械加工工藝及技術,特別是數控加工技術,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基礎理論,從事機械製造、加工、維修或生產管理的高級技能人才。

主幹課程:工程材料與熱加工基礎、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液壓技術、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金屬切削工具機、機械製造工藝與夾具、微機原理及數控技術。

三、技師教育

1、數控技術(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掌握數控工具機的切削原理及操作技能,掌握複雜零件的數控編程,能用先進的數控加工工藝加工精密零件,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技術;能從事數控設備安裝調試、數控工具機維修、維護及故障診斷等數控技術專業方面的技師型人才。

主幹課程:機械製圖、公差配合與精密測量技術、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工藝學、工具機夾具、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電工電子技術、數控專業英語、數控設備維修及維護、數控加工技術、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可程式序控制器(PLC)套用、CAD/CAM技術、數控原理與數控工具機、精密加工與特種加工、數控技師技能實訓、畢業設計等。

2.金屬切削(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掌握本專業的專業理論和技術基礎知識、車削複雜操作技術和解決工藝難題的能力以及高難度零件的加工和檢測方法;改進或編制零件加工工藝規程;掌握新技術、新工藝及數控工具機編程與操作,並具有一定技術管理能力的金屬切削專業方面的技師人才。

主幹課程:工程材料、電工學、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機械製圖與CAD、金屬切削工具機概論、機械設計原理與零件、液壓控制與氣動技術、工具機電器控制、柔性加工系統、CAM技術、工具機夾具、機械製造工藝學、可程式控制器(PLC)套用、數控工具機、數控加工與編程、數控工具機維護、車工技師技能實訓、畢業設計等。

電氣及自動化系專業介紹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運動會
電氣技術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高等技術套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完成內外線工程設計、施工與維護;複雜工具機維護;生產線及其它電氣控制設備的安裝、調試及維護;數控工具機維護;並可完成PLC改造傳統繼電器控制系統及新產品的開發;具備設計自控系統的基本能力,專業操作技能達到維修電工高級工水平。

二、可適應的工作範圍:

機械、電子、化工、輕工、建築樓宇、礦山、冶金、汽車製造、航運等領域的自動控制系統、企業變配電技術及內外線工程的設計、調試與安裝維護。

套用電子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熱愛祖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高級套用性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具備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安裝、調試、維護、套用和開發的基本能力;複雜工具機維護;生產線及其它電氣控制設備的安裝、調試及維護;數控工具機維護;並可完成PLC改造傳統繼電器控制系統及新產品的開發;具備設計自控系統的基本能力,專業操作技能達到維修電工高級工水平。

二、可適應的工作範圍: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機械、電子、化工、輕工、建築、礦山、冶金、汽車製造、航運等領域的電氣控制系統的基本構成設計、調試與安裝維護;電子類產品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的信息電子設備、電子產品的裝配、調試;生產流水線的組織和檢驗;新設備的使用和維修以及科研和大專院校的實驗技術工作。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學生
電氣自動化技術(技師班)

一、培養目標

掌握本專業的專業理論和技術基礎知識,在生產、技術一線勝任複雜電器設備及生產線的安裝、調試、維修、技術革新與改造的技師人才。

二、可適應的工作範圍:

學生可進行機械、電子、化工、輕工、建築樓宇、礦山、冶金、航運等領域的自動控制系統、企業變配電技術及內外線工程的設計、調試與安裝維護。

機電一體化技術(技師班)

一、培養目標

掌握本專業的專業理論和技術基礎知識,在生產、技術一線從事機電一體化設備操作、安裝、調試、檢測與維修和技術革新與改造的複合型技師人才。

二、可適應的工作範圍:

學生可進行機械、電子、化工、輕工、建築樓宇、礦山、冶金、航運等領域的自動控制系統、企業變配電技術及內外線工程的設計、調試與安裝維護。

辦學宗旨

校訓:明 德 厚 能博 學 篤 行

校風:求真 求實 求精 求能

教風:學 高 為 師藝 精 為 范

學風:德 能 雙 修學 以 致 用

校園風光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