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口[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青口鎮]

青口[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青口鎮]

青口鎮位於閩侯縣東南部,距縣城37.5千米。面積127平方千米,人口8萬人(2004年)。轄1個社區、39個行政村,有6個經濟管理區。福廈高速公路、324國道貫通全鎮。文物有明永樂御製石碑,青圃村建有林白水紀念館及紀念碑。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青口鎮地處福州東南部,位於雙福(福州——福清)工業走廊中心地段,閩江下游,烏龍江南岸,屬閩侯縣東南端。東鄰長樂,南接福清,西部為五虎山脈,隔山與南通鎮相接,北面與祥謙、尚乾兩鎮接壤,是福廈走廊進入省城福州市區的南大門,歷史上與尚乾、祥謙鎮和閩江鄉合稱閩縣七里。據傳先祖足跡已有5000多年歷史了。

歷史沿革

閩侯縣青口鎮始建於1983年4月,此前為祥謙公社,1992年11月改為建制鎮,1988年秋創辦青口投資區,1991年經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1999年1月被省政府確認為省級投資區,2002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把青口投資區上升為福州市級工業區來管理,此後又被列為國家計委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全鎮面積1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821畝,轄四個經濟管理區,3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80個自然村,人口8萬人。

自然資源

青口鎮青口鎮
青口鎮位於福州盆地的東南側,為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20℃,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月平均氣溫10.5℃,七月平均氣溫28.6℃,氣溫年較差為18.1℃。一月平均最高氣溫為15℃,七月份最高平均氣溫為33.9℃,最低為25.1℃,全年無霜期達320天以上。
青口鎮降雨量多,年平均為1600㎜左右,降水主要在夏季,季風氣候的雨熱同期現象十分顯著。暴雨主要集中在梅雨季節和台雨季中,即5~9月中,其中6月份最多,其次為8、9月,地區三日最大降雨量可達236.6㎜,青口鎮東、南、西三面群山環抱,地勢由中部、北部向烏龍江傾斜。而本區水網較發達,淘江向北逶迤而去是峽南給排水的大河道。一旦暴雨連日,山洪暴發,若再加上大潮頂托,則河水排泄不暢,可能會導致滯水內澇,但淘江江面寬闊,只要保護有方,不使堵塞,則排澇問題不難解決。
福州地區冬季大部分地區盛行東北風或東風,但福州盆地受閩江影響,盛行西北風。夏季以東南風為主,或是南風,春秋季則處於變化與過渡狀態。風向日變化規律為上午西北風、午後東南風,而以夏季表現尤為明顯。颱風影響始於五月中旬,結束於11月中旬,7~9月颱風影響頻率最高。
福州盆地處於多組斷裂交匯地帶,其中盆地南側位於福州——平潭斷裂構造與新化廈系長樂——詔安斷裂帶的交匯部位,是歷史上發生強震較多的地段。從公元933年至1949年間,福州地區共發生大小地震102次,最大的一次發生在1574年,震中在尚乾方山,震級為5.75級,烈度為VII度。
青口鎮區內平原丘陵和山地由西北向東南呈梯級分布,山地85.3平方公里,占66.9%,平地42.2平方公里,占33.1%。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溫,年平均氣溫18~20℃,年平均降水量1600㎜。由於氣候、土壤條件良好,農作物一年三熟或四熟,均會獲得高產,盛產花果魚米蔬菜,是福州地區較富庶的鄉鎮。森林資源豐富,全鎮有林地面積達103879畝,植被屬亞熱帶綠闊葉林。土壤主要為紅壤類、潮土類、水稻土類等三種。礦產主要為低廉的青石葉臘石等。地下溫泉分布在宏嶼至付竹一帶,水溫31℃,日流量172.8噸,熱流22千卡/秒,礦化度0.25°,泉水無色透明。

交通概況

青口鎮具有便捷的對外交通網路。青口地勢平坦,交通便捷,距省城福州市中心僅25公里,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38公里。內河水運入烏龍江距馬尾港水路12公里、公路43公里、繞行至台江也只有20公里左右,324國道貫穿全境13.6公里,316、32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及京福高速公路在青口境內均設有立交流道口。交通除福廈公路及福廈高速公路北通福州,南達福清、莆田、泉州、廈門等地外,以青圃村為起點,向東直達長樂縣的玉田、羅聯、首占、吳骯等地。區內交通規劃整齊,合理布局,以福廈公路為主軸,建有青口新城——宏嶼、大義——青口新城、付竹——滬嶼的40米大道,通往各村的路也都已水泥硬化。

人文歷史

青口鎮山川俊秀、人傑地靈。東西南三面群山環抱,北臨烏龍江,中旬—馬平川。青潭、安民、梅溪三條溪流匯聚淘江,滋潤著青口平原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仁人志士層出不窮,明朝名相葉向高壽城就在青口東台村,前朝有大義村的陳家九條金帶,近代有前洋村的前國民政府海軍上將劉冠雄,報界先驅林白水。名勝古蹟主要有: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駐地南陽頂下岩洞、青圃林白水紀念館、蓮峰石塔、大義觀音橋、楊厝龜山閣、省文物保護單位青圃靈濟宮及御碑亭、縣文物保護單位穆嶺寺及付竹泰山宮。

經濟發展

青口鎮青口鎮
作為閩台合作最大項目的東南汽車城和“戴·克”汽車項目所在地,該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汽車項目的集聚效應,大力實施“工業強鎮”的經濟戰略,帶動農業和商貿服務業發展,逐步形成了工、商、貿三位一體經濟戰略新格局,有力地推動了青口工業化和城市經濟大發展,呈現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創業新景象。2005年該鎮實現生產總值24.9億元,創造工商稅收5.41億元,農民生活水平有了迅速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701元,工業產值81.6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4.5億元。招商引資成績顯著,2005年全鎮共引進外資項目24個,總投資8210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4048萬美元,東南汽車項目取得了驕人的業績,2005年共生產汽車58649輛,銷售60216輛,產值和銷售收入分別為48.9億元和49.11億元,汽車配套項目達112家。
雖然2005年汽車工業出現下滑,但綜合實力沒有削弱。在由省政府發展中心評選的“2005年度福建省百強鄉鎮”中,該鎮以福州市入選鄉鎮之首名列全省百強第6位,併入圍全國千強鎮,被市委、市政府評為“2005年度超一流經濟強鎮”。
青口鎮黨委、政府正放眼大世界,瞄準新生活,為推動農村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進行城鎮規劃建設,一座以青口新城商貿街為中心,東拓西伸,南連北遷,兩城對接(東南汽車城與青口新城對接),五區並聯(即滬嶼、青圃、付竹、宏嶼、大義等人口稠密的片區連成一體),既有現代工業又有田園風光氣息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已呈現在世人面前。

未來規劃

青口鎮青口鎮
今後,閩侯縣青口鎮將蛻變為福州城區南大門環境優美的宜居城鎮,成為全省首個現代汽車新城。
青口鎮作為我省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21個試點鎮之一,該鎮的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已啟動,並建設一批民生大項目,總投資達91.13億元,其中年內要投24.44億元,集看車、購車、辦證、維修、汽車美容、購物等一站式服務的海峽汽車文化廣場一期已全面動建,還規劃文體中心和中央公園,屆時青口將成為福州城區南大門環境優美的宜居城鎮,與福州中心城區對接。
據介紹,青口新鎮區規劃面積27.3平方公里,未來將形成“一心三片”格局,即老城中心區、千家山產學研綜合區、青圃產業區、東西台產業區。新鎮區還將擁有一個占地55畝的文體中心,一個占地127畝的中央公園,一所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一所敬老院。
海峽汽車文化廣場主要建築的主體工程施工已全面展開,一期工程的260畝將力爭在年底前建成。該項目總建設用地1456畝,分為汽車超市綜合區和4S專營區兩大部分。其中4S專營區用地546畝,規劃容納4S汽車銷售企業45家;汽車超市綜合區用地910畝。
汽車超市綜合區規劃有汽車超市區、汽車用品市場區、辦證檢測區、倉儲維修區、汽車文化區、休閒娛樂區、配套生活區等七大功能區,項目將分為三期建設,一期工程主要包括海峽汽車超市主樓、汽車用品市場、辦證大廳、檢測中心等,今年年底將基本完成。
汽車文化區包括汽車展覽館、汽車文化中心、車迷俱樂部等,休閒娛樂區包括四星級酒店、美食街、遊艇俱樂部等。“海峽汽車文化廣場投入使用後,市民將可享受看車、購車、辦證、維修、汽車美容、購物等一站式服務。”相關人士表示。
現如今這個以汽車工業出名的城鎮,擁有東南汽車和戴姆勒汽車整廠以及汽車配套廠120家,已成為以汽車製造及零部件生產為主的機械製造業重要基地。
“目前青口總體規劃已通過省住建廳組織的專家評審,並已由縣政府報市政府審批。”閩侯縣政府相關人士介紹,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已通過市規劃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各項專項規劃在11月份完成編制。

入選全國重點鎮

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民政部、科技部依照《關於開展全國重點鎮增補調整工作的通知》(建村[2013]119號)確定的條件和程式,將3675個鎮列為全國重點鎮並予以公布,同時廢止原2004年公布的全國重點鎮名單。此次增補調整,福建省有91個鎮入選。全國重點鎮將在政策、土地及項目安排上獲得扶持。
本次公布的新一輪3675個全國重點鎮名單,是對2004年公布名單的增補調整,原先公布的全國重點鎮名單同時廢止。據悉,全國有35000多個小城鎮,本次公布全國重點鎮3675個,所占比例約10%。此次增補調整,各縣(市)至少有1個重點發展鎮列為全國重點鎮,平均每個縣(市)選出1到2個鎮。增補調整的基本條件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潛力大、服務功能較完善、規劃管理水平較高、科技創新能力較強。
據了解,全國重點鎮作為小城鎮建設發展的重點和龍頭,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承接城市產業轉移、緩解城市壓力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並將成為今後各地扶持小城鎮發展的優先支持對象。國家有關部委將研究制定加強全國重點鎮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建立全國重點鎮動態調整機制,指導和支持全國重點鎮建設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