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鎮[廣州市]

靈山鎮[廣州市]
靈山鎮[廣州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靈山鎮是廣州市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示範點,也是廣州市“菜籃子工程”重要的二線生產基地。靈山鎮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大力調整和最佳化農業結構,積極推廣套用農科技術,發展“三高”農業種養業。逐步形成了蔬菜、果蔗、優質稻、水產養殖等農業主導產業,花卉、水果種植和禽畜飼養業也有新發展。本鎮名優農產品有:廟南村粉葛、七一村西芹,還有子沙村果蔗,西蕉村節瓜、蘭豆,墩塘村冬瓜,新沙村茄瓜等。農業生產經營正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方向邁進。本詞條是一個岐義詞,以下主要介紹廣東番禺縣靈山鎮,簡略介紹山東即墨市靈山鎮、廣西區容縣靈山鎮、河北曲陽縣靈山鎮、海南美蘭區靈山鎮。)。

基本信息

概述

靈山鎮靈山鎮
靈山鎮在縣境中部,北距市橋15公里。鎮政府駐環城南路。靈山舊名龜崗,因村邊小山上有一大石甚肖龜形,古人以龜為“四靈祥瑞”之物,故以為名。後人對“”字有所忌諱,易名為靈山。

清代,屬沙灣都。民國時屬第一區。建國初屬沙九螺聯鄉辦事處。1953年從第一區析出為第二區,並為二區府駐地。1955年秋為靈山區。1957年,撤區,分為靈山、魚窩頭、東涌3個大鄉。1958年10月,三鄉合併為靈山團。同年12月為靈山基層公社。1959年3月,析魚窩頭、東涌等地為魚窩頭公社。1960年4月和1962年1月先後析廟貝、雙亦等地為廟貝和雙亦(九比)公社,但不久複合並。

人口

靈山鎮靈山鎮
靈山原為灘涂草坦,沖積平原,從清朝中葉至光緒年間才陸續拍成圍田。初成村落,農民來此耕種者多為外地人,尤以順德籍者居多,其次為中山番禺等縣。初時,農民隨所佃耕地搭寮而居,期滿則又移居別處。當時的耕種人家,居無定所,隨遇而安,故有“水流柴”之稱。清末時,才有較多的農民在此定居。民國期間,人口自然繁衍與移居於此耕種者漸增。縣境淪陷後設靈山鄉公所時人口已達8000,建國初僅靈山本土就已逾萬。

1991年末,全鎮總人口45553人(含廟貝農場及水運管理區),其中:男22922人,女22631人;農業人口37189人,非農業人口8364人;暫住人口708人,其中來自外省623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99人,低於全市平均數。1991年旅居港、澳、台及海外同胞有2100人,分屬鎮內的400戶。

據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統計,總人口44960人,其中男22533人,女22427人。男女性別比例相差無幾。從全鎮文化程度來看。其排位是:國小21181人,國中9635人,中專高中2861人,大專以上86人。另有文盲5731人,占總人口127%。

歷史沿革

所在地原稱靈山墟,又叫靈山街,舊稱靖海,原屬建政時靖西村的一部分。靈山墟地處鎮中心,龜崗聳立河邊,與隔河大崗山相對峙,舊有占據龜崗即能控制靈山、威脅大崗之說,歷史上為土豪惡霸大天二必爭之地。過去只有小販、農民沿基堤作買賣,未成集市。抗戰時,由於地緣關係,鄰近港澳,又是魚米產區,因此走私日盛,經濟畸形發展,市場日漸興旺。敵偽統治期間,建小馬路一條在圩中,長390米,從此店鋪林立,並定農曆逢三、六、 九日為靈山圩期。解放前小手工業以製造石磨風爐、農艇、竹織(包括農具、船篷等)、打石等為主。現有居民3657人,居委駐靈山街。

自然環境

靈山鎮境狹長如條塊,自西北斜向東南,長23公里,寬均35公里。除龜崗海拔21米外,均為河網交錯的沖積平原,總面積7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63914畝。北距市橋鎮15公里,南與大崗鎮一河之隔,東與魚窩頭鎮隔河相望,西北與欖核鎮毗鄰。鎮境中部偏西之順河、墩塘二村,隔河乃順德市大良鎮五沙村。過去曾有“一腳踏三縣(番、中、順)”之說,因大崗鎮當時尚屬中山縣。今有靈新公路,貫通鎮內14個村,直達南沙。水道有蕉門水道直通港澳,欖核瀝、靈崗河是鎮內15個村的水運要道。

鎮區和村落

靈山鎮靈山鎮農業發展
靈山舊稱龜崗。因鎮內有一小崗,崗頂有一大石酷似烏龜而得名。清代屬沙灣司沙灣都,民國屬一區,抗戰前雖由沙灣鄉管轄, 但地處縣境邊緣,且為盜賊出沒之區,故有“三不管”之稱。1931年前仍稱龜崗,及後曾名蘇何沙,設過蘇何十沙聯防辦事處。鎮內沙田大部分歸順德碧江蘇姓及三桂何姓所有,故稱蘇何沙。1939年敵偽統治時期設靈山鄉公所,靈山從此得名。抗戰勝利後併入沙灣鄉為第二聯保,共轄15保。1950年建政時期復建靈山鄉,屬一區。初轄九個行政村:靖西、河南、墩塘、子沙、九比、酬勞、廟貝、沙角及青罟(沙角、青罟二村建國前不屬靈山, 解放後才從沙灣鄉劃入)。1953年起,又相繼把原屬一區蚝下鄉的高沙、新沙、大烏鄉的西樵、雁沙、下坭、上坭(包括坳尾)等村劃入。

靈山於1953年從一區析出建立第二區,並為區府駐地。1955年秋改為靈山區,1957年撤區,分為靈山、 魚窩頭、東涌3個大鄉。1958年成立基層公社,1959年3月,析魚窩頭、東涌等地為魚窩頭公社。1984年公社復改為區,1987年又改區為鎮。鎮政府駐靈山鎮環城南路,轄1個居民委員會,18個村民委員會,228個村民小組,人口45553人(含廟貝農場及水運管理區)。

農業發展

靈山鎮靈山鎮水稻
靈山鎮擁有農田面積6萬多畝,其中水稻面積2.3萬畝,果蔗面積1.2萬畝,常年蔬菜面積1.3萬畝,魚塘面積0.9萬畝,水果0.35萬畝。2000年,稻穀總產量2.82萬噸,平均畝產483公斤;蔬菜總產量7.42萬噸;果蔗總產量8.27萬噸;水果總產量2735噸;水產品總產量7505噸;生豬出欄量7365噸,三出欄量100.4萬隻;農業總產值3.38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 6900元。

靈山鎮農業現代化示範點於1996年從廟貝村開始建設,經過各級多年的努力,修築機耕路網,襯砌排灌渠,以及整治排灌系統,土地整理等,現已建設了廟貝、廟青兩個村高產穩產標準化農田,受益總面積7400多畝。同時,配套了水稻育秧工廠1座,播種生產線、穀物烘乾機各一套,購置水稻收割機械等。項目的實施,既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生產水平,在靈山鎮乃至全區發揮了示範輻射效應。通過全面推廣塑膠軟碟育秧,實現插秧拋秧化,中耕藥物除草化,水稻收割機械化,解決了農民“三彎腰”問題。種植水稻平均畝產比原來增產139公斤,提高31.4%,且每年有九成以上的面積發展了冬種板田菜,實現了增產、增效目標。該試點於去年12月引入香港區景泰商人,建立廟貝菜場面積2180畝,產品全部出口,帶動了全鎮蔬菜生產的發展,也為本鎮及周邊鎮村的農產品打開新的銷路。

靈山鎮靈山鎮蔬菜
廟南、七一村是位於靈山鎮東南部最邊遠的兩個村,共有農戶656戶,人口2900多人,總耕地面積5300畝。兩村農民素有種植蔬菜習慣,是廣州市二線蔬菜生產基地村。兩村蔬菜生產發展明顯加快,從零星分散種植到規模化大面積生產,從單一品種到多種品種發展,並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廟南“番靈牌”良種粉葛品牌和七一村西芹品牌,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為了進一步提高蔬菜產業化生產的規模和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1999年番禺區政府把建設廟南、七一兩村面積共4300畝的蔬菜生產示範基地納入農業產業化“3998”工程項目,增加投入,完善田間路網、圍內排灌系統,建設廟南蔬菜交易市場,並已於1999年12月初建成投入使用。項目的實施,對於改善蔬菜生產、流通環境條件,促進蔬菜生產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跨進新世紀,靈山鎮農業將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在鞏固現有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品種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力度調整和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擴大花卉的種植面積,搞活農產品流通,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

靈山村

地處鎮中心,倚靈崗河而立。原為建政時之靖西村的一部分,轄中渡、西流、新涌、九圍等,有村民小組14個,人口2151人,村委駐西流。耕地2804畝,農業主種水稻、甘蔗香蕉、果蔗、蔬菜等,尤以所種果蔗(白蔗),堪與潭州大蔗相比,遠銷港澳及京滬等地。居民在此定居較早,但多為順德籍人移居於此。縣境淪陷時經濟畸形發展,西流曾一度有酒樓飯店4~5間;有可容納數百名觀眾的戲院一座;店鋪十多間。偽國民黨靈山區黨部初設於此。1953年土改完成,曾與平穩、順河、東南合併為靈山鄉,1957年撤區並鄉時取消,公社化後為靈山大隊。

山東即墨市靈山鎮

靈山鎮青島飛機場
靈山鎮地處交通樞紐,南距青島市40公里,北距煙臺市120公里,地理坐標120度29分,北緯36度32分。全鎮總面積85平方公里,轄42個行政村,3.2萬人口。

靈山鎮扼青煙公路及西部膠濟鐵路之咽,204國道和王劉公路交相通過,東與青煙一級公路相接,南靠青威一級公路6公里,距青島飛機場1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氣候屬平原、丘陵半濕潤溫涼區,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無霜期200左右,常年降水量600-750毫米。靈山位於針駐地南2公里,秀麗的靈山諸峰於萬頃平原之中拔地而起,韻味無窮。地表水和地下水豐富,是蒙沙河流浩河的發源地,域內有水庫、平塘50餘座,水質甘冽。

靈山鎮有著良好的投資環境,工業園區、小城鎮建設、靈山旅遊開發已全面展開。基礎設施完備,勞動力資源充足。全鎮共有各類企業100多家,產品種類繁多,商標印刷、服裝製造、塑膠、糧油加工等行業發展迅速。全鎮規劃靈山工業園、青紡聯工業園兩處工業園區,占地面積2080畝,已有21個內外資企業在園沒落戶。轄區內尚有大片土地欲招商引資,開發利用。

廣西區容縣靈山鎮

靈山鎮農作物種植
靈山鎮位於廣西容縣中南部,東臨黎村,南與北流大坡外鎮毗鄰,西連新榮鎮石寨鎮,北接楊梅鎮。鎮政府所在地距離縣城36公里。下轄14 個村民委員會。全鎮有農戶8394戶,總人口40495人。轄區總面積13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5萬畝,有林地面積11.42萬畝。農村經濟總收入15534萬元,全鎮有鄉鎮企業323個,年地方財政收入 3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96元。主要特產有松脂荔枝

靈山鎮有企業668家、其中比較知名的有廣西南山瓷器有限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企口碗、盤、碟等日用瓷器系列。財政收入62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68元。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3016公頃,總產量37320噸;經濟作物299公頃,總產量2630噸;有水果面積1013公頃,總產量2925噸;蔬菜種植面積515公頃,總產量20920噸。造林面積395公頃。生豬飼養量3.2萬頭,出欄2.8萬頭,家禽飼養量19萬羽,出欄15萬羽;肉類總產量576噸;水產品產量180噸。

河北曲陽縣靈山鎮

靈山鎮鎮政府駐靈山村。面積118平方千米,人口5.94萬。轄35個村委會:靈山、崗北、野北、輝嶺、王家、韓家、西坡、套里、下岸、窪子、樹溝、澗磁、石嶺莊、燕南溝、大赤澗、小赤澗、鐵嶺南、東燕川、西燕川、南家莊、郭家莊、魏古莊、崔古莊、朱家坡、南鎮南、南鎮北、北鎮南、北鎮北、杏子溝磨子山、橫河口、朱家峪、西龐家窪、東龐家窪、南家莊爾。

海南美蘭區靈山鎮

海口美蘭區靈山鎮位於海南省東北部,東鄰桂林洋經濟開發區,南為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西依滔滔南渡江,北瀕臨瓊州海峽。總面積112.3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投資10多億元的 “威尼斯水城”便坐落於靈山鎮東營村委會區域範圍內,占地面積約2000畝,將建設有高尚住宅和特色商業的歐陸風格小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