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崗鎮[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建制鎮]

大崗鎮[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建制鎮]

大崗鎮是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下轄的一個鎮。位於南沙區西北部,該鎮地處珠三角中心地帶。同時大崗境內河網交錯,與中山、順德分隔的洪奇瀝水道是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水陸交通便利。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大崗於清中葉建村,原屬香山縣(今中山市)。民國12年《香山縣誌續編》記載為“大岡”,判斷該地先民最早在山頂定居,並以採石為生,開採之石稱“石岡”,後寫成“大崗”。

1959年劃歸番禺縣。今大崗鎮還包括原潭洲鎮全境(2002年併入)和靈山鎮部分區域(2006年併入)。

大崗鎮地處番、中、順三縣交界處,原屬中山(香山)縣,1959年改屬番禺,2012年改屬南沙區。居民大多是清乾隆年間從粵東移居此地,採石為業。採石業衰落後,轉業務農經商。至清末,蕉門水道及外伶仃一帶的漁船多以此為停泊地,毗鄰三縣之商賈販夫,紛來貿易,沿靈崗河岸建宅營商,逐漸成為市鎮。

民國10年(1921年)成立大崗鄉。抗日戰爭期間,商業繁榮,為周圍10片沙田區(番、中、順三縣)農產品集散地,進出港澳及省城,航運頗發達。1959年劃歸番禺後,成為縣內第二大市鎮。1991年鎮區面積3.16平方公里,人口14524人。

建國前,鎮內街道狹窄,交通運輸不便。房屋多為低矮磚木結構平房,住房緊張,且與工廠區混雜,有礙工商業的發展和居民生活安寧。

1980年起,市政建設實行改造舊區與開發新區相結合。1987年,鎮區建設總投資3700多萬元,開發了16.8萬平方米的東流工業區和11.6萬平方米的二灣住宅新區,新的樓群聳立其間。城區樓房建築總面積49.16萬平方米,住宅樓宇占27.16萬平方米,市政建設投資700多萬元,先後拆建長堤路、工業路,擴寬人民路、鎮南路,鋪上水泥路面8.15萬平方米。

鎮內水泥路總長27.4公里,總面積31.3萬平方米。全面整治下水道主幹渠8390米,重點治理了環山坑、上炮樓涌、大繒涌、猛虎地塘涌和銀坑等處,改善了環境衛生。鎮內水電配套齊全,建有自來水廠1間,年供水量215萬多噸。建成300米長的靈崗大橋和人行橋,加上九比大橋建成,車輛可直通市橋、廣州,結束了與外地交通運輸全靠水路的歷史。

80年代,大崗鎮工業發展迅猛,縣鎮兩級廠有21家,新建成街辦、村辦、個體工企業一批。1991年,全鎮工業產值為25440萬元,鎮內多種行業亦隨之繁榮興旺。公共設施亦逐年有所增加和改善,興建了具有南方園林特色的園林賓館,新建了大崗中學、幼稚園、敬老院,還擴建中心國小和鎮醫院;修建人民公園、影劇院、游泳池、溜冰場、足球場和文化宮等文體設施。

行政規劃

各村居分布電子圖 各村居分布電子圖

大崗鎮總面積90.07平方公里,轄25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規劃城區面積24平方公里,已建城區面積14.3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1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萬人。

大崗鎮下轄以下地區:

豪崗社區、二灣社區、鎮南社區、潭洲社區、靈山社區、江滘社區、客家村、東流村、新聯二村、新聯一村、南順二村、南順一村、東隆村、中埠村、大崗村、北流村、嶺東村、馬前村、龍古村、鴨利村、維毓村、新圍村、增沙村、放馬村、上村、南村坊村、靈山村、廟貝村、廟青村、新沙村、高沙村、圭沙島生活區。

城鎮建設

大崗鎮產業基礎堅實,初步形成造船、金屬機械、機電產品和實木家具等4大產業。根據《南沙新區發展規劃》,今後將充分發揮交通、區位、生態等優勢, 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區、嶺南文化旅遊區和都市型現代農業區。

大崗鎮生態環境好,是省首批宜居示範城鎮,城區綠化覆蓋率49.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30平方米。

大崗陽光城市廣場 大崗陽光城市廣場

農業方面,大崗鎮屬於發達的傳統農業區。鎮內域河網密布,土地肥沃,農民傳統的種植和養殖技術精湛,本地農副業收入頗豐。

隨著第一、二產業的發展,大崗鎮第三產業也逐漸完善。一直進行五大商業圈(靈崗河沿河商業圈、興業路豪崗路商業圈、潭大路繁榮路商業圈、欣榮路民生路商業圈、靈山商業圈)的建設,吸引了大批名牌商鋪的進駐,商貿流通業保持高速發展態勢。

城市概況

靈崗橋 靈崗橋

大崗鎮位於南沙新區西北部,是廣東省首批宜居示範城鎮。 全鎮總面積90.07平方公里,轄25條行政村、6個社區。戶籍人口8.1萬人,外來人口5.6萬人。2014年,全年全鎮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8億元,同比增長13.85%;兩稅總收入(不含免抵調增值稅)4.36億元,同比增長30.9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5億元,同比增長10.5%。

大崗鎮產業基礎堅實,初步形成造船、金屬機械、機電產品和實木家具等4大產業。鎮內共有農業耕地面積63183畝,以種植經濟作物甘蔗、蔬菜、香蕉為主,畜牧業以豬、家禽為主。

鎮內的東升農場,主要從事綠色、有機農副產品的種植、加工和貿易,是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

文化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全鎮共有職業中學1間、中國小13間。對外交通發達,廣珠東線、東新高速、南沙港快線、京珠高速等多條主幹線貫穿境內,隨著桂閣大道、放馬立交等多條高快速路的建成,鎮內交通路網將進一步完善,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大崗自然旅遊資源豐富,規劃發展,科學合理,“有山、有水、有田、有海、有城”。“有山”,即十八羅漢山。該山占地5048畝,海拔128米,由10多個山嶺組成,山和山之間形成深谷與斷層,有丹霞地貌特徵。

已建成金屏山、銀屏山、石磨山、羅漢嶺、深坑等12個景區,開闢了梅林、桃花園等觀賞點。2010年,我鎮集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極具嶺南特色的十八羅漢塔,成為大崗地標性建築物。潭洲仙廟、罉塘古採石場遺址等為遊人所熟悉。鎮內生態環境優美,城區綠化覆蓋率49.5%。“有水”,大崗水網交錯,河涌密布。

“有田”,大崗有6.2萬畝農田,通過合法調整土地規劃,可為二、三產業發展提供大量土地資源。“有海”,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的洪奇瀝和蕉門水道由東西合抱我鎮,可通行3000噸級的船隻,連線珠江口虎門。“有城”,大崗先後由潭洲鎮、靈山部分村居合併而成,已建城區面積14.3平方公里,規劃城區面積24平方公里,兼有悠久的工商業歷史,是廣州南部重要的商貿中心。

劃入南沙新區後,大崗鎮以強烈的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完善各種民生服務,充分發揮交通、區位、生態等優勢,向著高端裝備製造區、嶺南文化旅遊區和都市型現代農業區的發展方向不斷邁進。

經濟

大崗鎮興業步行街 大崗鎮興業步行街

大崗鎮,這個夾在番禺、順德、中山、南沙中間的沙田小鎮。交通的相對落後和多年來番禺政府的相對不重視,昔日的番禺第二強鎮今日已經被北部的南村、大石、石基、鍾村等鎮超趕,對岸順德的容桂鎮、大良鎮更是進入了全國十強鎮。

十八羅漢山以南的新一、新二、南一、南二、東隆、廟貝、廟青、高沙、新沙等村更是番禺典型的貧困村、經濟發展緩慢村。幸好,大崗的商業環境還算不錯,加上大崗、潭州一帶的本地民營企業紮根大崗,直接帶動了當地的工業、商業、房地產發展。

今日,麥當勞、肯德基、自由鳥、李寧、安踏、361、綠葉居、采蝶軒、皇冠、百匯、六福、周大福等知名連鎖已紮根大崗,說明了大崗的商業潛力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綠庭雅苑、薈萃豪園、興業花園、翡翠藍灣等房地產發展也令大崗有了城市味道。未來,因為南沙新區的擴容和產業格局的調整把大崗的規劃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打造成南沙新區最大的重型裝備產業基地。希望,大崗鎮政府能抓住這次“國家級新區”的機遇,能帶動經濟、文化、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進而帶動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遊資源

大崗鎮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鎮內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映襯,既有歷史悠久的天后古宮和潭洲仙廟,又有蘊涵著美麗傳說的十八羅漢仙石,還有景色秀麗的大崗公園、潭洲公園,充滿濃郁的鄉土風情,是一個迷人的崗城。

大崗公園:原為古代屯兵守土的炮台崗,前有百步石磴,後為懸崖峭壁,古木蔥蘢,榕陰蔽日,歷來是小鎮居民登高晨運,休閒避暑的好去處。增闢大門口小廣場,半坡卉園,將塘、天后宮與公園景區連成一片。山上小徑通出,並有半山亭、山頂亭、臨崖亭、情侶亭、觀深亭、觀天橋等,成為人們晨運、假日休閒的好場所。

潭洲公園:新建於望樓崗上,人民、博愛、民生、欣榮四路環繞期間,是潭洲城中高點,登高近看,舊城新區,高樓鱗櫛;縱目遠眺,水鄉阡陌歷歷在目。園內小徑悠閒,雅庭臨風,相思擁翠,是人們迎曦晨遠、憑欄訴愛的好地方。

曾志偉參觀遊覽大崗十八羅漢山 曾志偉參觀遊覽大崗十八羅漢山

羅漢山:又名十八羅漢,海拔高127.3米,以山頂有十八塊一字形排列石塊而名。並附有秦末農民起義楚漢相爭時項羽手下原陳勝吳廣舊部十八將領在此此皈依佛教的“十八羅漢朝觀音”的傳說。

十八羅漢屹立於沙田平疇之中,東有蕉門水道,西有洪奇瀝,均為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周圍幾百平方公里,獨此一山口。峰巒起伏4000多畝,山上層林疊翠,松風陣陣,山頂平展,有高宇與涼亭點綴期間,登高望遠,萬頃平疇,村舍阡陌,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心胸頓豁,有超塵脫俗之感,是遊人登臨的好去處。現正擬建為廣州市森林公園。

罉塘:位於大崗公園炮台崗腳,是番禺繼蓮花山外又一古採石場遺址的岩塘景觀,於清乾隆初至光緒年間采鑿紅石而成。四面懸崖,底有深潭,長110米,寬65米,崖高23.7米。水潭長年水滿,且與外河相通。整個岩塘形狀似罉,塘內有一4米見方小島酷似罉蓋,故而得名。罉塘融山水秀氣,有縮龍成寸之美,且有“觀音菩薩救石匠”的美好傳說,歷來是人們喜愛遊覽的好去處。二○○一年修公園時,將三塘連線修亭建榭,栽花植樹,成為進入公園大門後人們首去之景點。

大崗天后宮 大崗天后宮

潭洲仙廟:位於十八羅漢山下大坑尾谷,三面環山,樹木蔥蘢,常有雲霞繚繞,故名“雲霞古觀”。古觀建於明天啟年間(公元1605-1627年),供呂祖先師像。旁有小瀑鳴泉,落自岩,岩洞幽森,澗石起伏,清縘繞觀而下,終年不涸。觀前有“靈龜出洞”酷似龜頭巨石,並有“觀音台”、“枕流”、“銀蝦井”、“憩”等古人墨跡與“梅郎與布娘”的美麗神話愛情傳說,冬暖夏涼,流水淙淙,加上瑰麗的人文景觀,到此有遠離煩囂,超塵脫俗之感,成為人們樂到的休閒之所。

天后宮:建於清初,供奉的是中國東南沿海漁民及水上居民的守護神。本廟歷來香火鼎盛,並有三年一大祭之盛誕,曾歷數次修葺,現增建有觀音堂,後倚荔山,前臨鬧市,旁與新修葺的大崗公園聯為一體,是旅遊祈福的好地方。

東升農場:位於南沙港快速廟貝出口附近,正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教育旅遊,以1000畝蔬菜農田為基礎,以農為特色,以“吃科遊玩購”為亮點,現已建設菜壹樓健康食府、動物小鎮、會議中心、親子廚房、親水茶坊、燒烤場、現代加工場等現代農業景點,2013年開放至今,已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3萬人,是華南最大的親子、美食、農業觀光旅遊基地。

農業概況

大崗鎮位於西江北江下游,河網密集,靈崗河,洪奇瀝,橫瀝水道環繞全鎮,河流水位受潮汐影響。耕作土壤主要為淹育性和潛育性水稻土類型,土壤有機質含量2—3%。有“大崗紅”石料,是製作石磨佳料.

2009年農業總產值達8.2億元,同比增長5%。通過引進和推廣良種,增加高產、優質、高效農作物面積,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觀光型農業,增加農民收入。2009年我鎮在建水利工程量達到3億元,僅高新沙聯圍就投入1.5億元。  全鎮耕地面積3,410公頃;蔬菜常年種植面積786公頃,播種面積5,022公頃,總產量114,480萬噸;生豬上市5.98萬頭,魚塘面積1,238公頃,產量21,499噸;花卉面積246公頃;水果面積679公頃,產量25,071噸。

加快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一是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全年發放糧食生產、自然災害、緩慢村財政補貼等惠農補貼990.6萬元。二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良種引進和推廣,增加高產、優質、高效農作物面積,增加農民收入。三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09年在建水利工程3億元。

地方特產

潭洲白蔗:又稱潭洲大蔗,因產於南沙潭洲鎮而得名。潭洲白蔗以潭洲鎮的鴨利村、馬前村和龍古村種植歷史最長。據說正宗的潭洲白蔗以鎮郊的馬前村“大將軍廟前”的一畝多地所產的白蔗品質最佳。

潭洲白蔗 潭洲白蔗

潭洲白蔗蔗莖高大,蔗徑一般2.6–2.8厘米,粗的達到3–4厘米,株高3.2–4.5米,產量10–13噸,以其特有的色澤翠綠,皮薄肉脆,汁多爽口,回味清甜,纖維少而膾炙人口,以“一條玉蔗跌落地上而立即碎斷”而著稱;其蔗汁味甘平,為解熱、潤躁、生津之佳品,早已馳名中外,暢銷穗、港、澳。1999年起,該鎮在區農辦的指導和支持下,開展試驗示範,恢復創建潭洲白蔗品牌。經過兩年的努力,使潭洲白蔗的質量和產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產品更遠銷香港、澳門等地,成為當地部分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為了使潭洲白蔗品種更純,質量更好,該鎮與番禺區科委基地合作,利用組織培養等技術,對潭洲白蔗品種進行提純復壯,估計在三年內完成這項工作。屆時,品種純、質量好的潭洲白蔗就會再度成為市場的暢銷品,成為該鎮的一個拳頭農業產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