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馬崗鎮

乘馬崗鎮

乘馬崗鎮地處麻城市西北部,北與河南省新縣泗店鄉、田鋪鄉接壤,東與黃土崗鎮相連,南與龍池橋辦事處、五腦山林場交界,西與順河鎮毗鄰。版圖面積300平方公里,轄43個村,267個村民小組,13718戶,總人口6.8萬人,耕地面積6.2萬畝,其中水田3萬畝,山林22.3萬畝,是麻城市的農業大鎮、經濟強鎮。

基本信息

簡介

乘馬崗鎮乘馬崗鎮
自然環境

乘馬崗鎮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山區、南部丘陵山地、平畈犬牙交錯。南北最大縱距27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5公里。境內最高山峰朝天尖海拔590米。舉水河一級支流跳水河自北至南貫穿全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風力為2.4米/秒、降雨量1100毫米、氣溫19℃,冬季平均氣溫10℃,夏季平均氣溫25℃。無霜期自三月中旬至十月中旬約250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約占全年總降雨量的69%,2005年,版圖面積297.76平方公里,水田38340畝,旱地19560畝,林地179475畝,水面4358畝。乘馬崗鎮以中低山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形成了東北向東南,西北向西南的山脈走向。乘馬崗鎮2條水系貫穿全境,構成了由北向東南逐漸傾斜地勢。最高點朝天尖海拔590米,最低點下李家畈海拔130米。乘馬崗鎮境內現有小㈡型以上水庫28座,水資源總量為6000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077立方米。境內礦產資源有石英石石材等,其中銅的蘊藏量最豐富,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油菜、花生。畜牧業以牲豬、黃牛為主。特產有青茶、板栗、油茶、油桐、銀杏。林木主要有松樹、杉樹和楓樹。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金銀花野菊花野荊芥桔梗艾草靈芝伏苓天麻天冬等中藥材分布廣泛。森林覆蓋率達到37%,以松、杉、楓、栗、竹為主的植物種類繁多,蘭花杜鵑花滿山遍野,墨蘭四瓣蘭翟諱稀蘭分布在密林深處。野生動物分布廣泛,野豬、野兔、野雞等數量逐年增長。

鄉鎮變遷

1986~2005年,乘馬崗鎮歷經三次撤併和改設。其前身是1986年設定的乘馬崗區。1987年9月撤區建鄉,乘馬崗區分為乘馬崗鄉和王福店鄉;1997年3月,王福店鄉撤鄉建鎮;1999年12月,王福店鎮和乘馬崗鄉合併為乘馬崗鎮,鎮=駐地王福店街。2005年總人口60287人,轄43個村委會、265個村民小組。

下屬區域

乘馬崗鎮轄43個村委會:王福店、上馬石、湯家垸、高橋、王家塘、韓家牆、江樹、許家河、王家河、顏家河、騎路鋪、施家邊、嚴家榜、院子、程家沖、姚家河、白石河、沈家坳、楓樹崗、飛龍山、易家畈、四口塘、王富、萬義、胡家墩、乘馬崗、石槽沖、大河鋪、艾家河、小寨、凌家岩、新村、丁家畈、石河、白果樹、砂子崗、董家畈、落衣山、得勝寨、肖家山、蛤蟆崗、傅家榜李家畈

經濟發展

乘馬崗鎮乘馬崗鎮農作物
特色經濟

乘馬崗盛產稻穀、小麥、大豆、紅薯、花生、油菜和芝麻等農作物。2005年年產糧食29023噸。板栗、茶葉、是特產。花生、油菜和芝麻三大油料作物是境內的重要特色,有“麻城油缸”之譽,三種作物年產達8202噸。畜牧業是乘馬崗鎮支柱產業。2005年出欄黃牛2836頭,出欄肥豬17476頭。水產品養殖發展快,以大河鋪、落衣山、草廟溝、白石河水庫為主的水面養殖,有等多種水產品種,產量高。

乘馬崗鎮黨委、鎮政府堅持強化農業基礎,加強基地建設,以創建湖北省老區開發示範區為契機,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使之成為遠近聞名的“黃牛生產大鎮”,“花生生產大鎮”,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深加工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以“乘馬花生”、“凌岩野菜”、“長生緣花生油”為代表的一批叫得響的精品名牌。特色種植和特種養殖如雨後春筍,主要品種有日本甜柿、北方梨棗、韓國蘿蔔中草藥材美國王鴿番鴨野雞等。常規養殖實現了品種優良化,發“三元雜交豬”、“綠殼蛋雞”為支柱的庭院經濟,是人民民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先進技術

乘馬崗鎮乘馬崗鎮

乘馬崗鎮是一個山區農業鄉鎮,隨著農村勞動力外出增多,農村水田面積有拋荒趨勢,鎮委、鎮政府及時組織農業技術推广部門編印水稻輕簡栽培技術要點,培訓留守在家的婦女和老年人員,讓民眾進行學習水稻輕簡栽培技術。因地制宜推廣輕簡栽培技術,對平畈大田,採用農業機械插秧,就是先用秧盤育地,在規定的秧齡期內用插秧機進行栽培;對丘陵高山的小田塊,採用“草育保姆”育秧,達到一定秧齡時再進行拋栽,或直接採用直播形式進行栽培;對水田面積較大,而勞力又較少的地方,採用免耕栽培技術,通過使用除草劑摧枯前季作物殘茬後,並進行拋栽。2007年以來,乘馬崗鎮採用集中辦點示範與分散示範相結合,共舉辦水稻栽培現場會10餘場次,推廣面積1500畝以上。王福店村村民陳明輝採用直接栽培面積5畝,僅用4天時間就完成耕整和直播種子,比人工栽培節省勞力5個,節約生產成本近200元。

鄉鎮建設

乘馬崗鎮乘馬崗鎮
乘馬崗鎮人民生活變化顯著,集鎮建設初具規模。2005年已建成騎路鋪、江樹、王福店、石河、白果樹、乘馬崗、大河鋪、李家畈、院子、易家畈等集鎮或農民新村。鎮區社會服務功能齊全:變電站、水廠、電視轉播站、電訊大樓、無線機站,高中國中國小幼稚園福利院衛生院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信用社、郵政電信支局、農貿集市、商店、藥店、糧油加工廠、石油加油站等設施配套完善。鎮區面積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人,農民生活豐富多彩。機車、手機、彩電已成為農民的主要消費品。2005年,鎮區有36戶居民配置電腦,有80戶農民購置小汽車。農民網上聊天、開車兜風漸為時尚。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2005年夏,外地老闆總投資1150萬元,以石英石、鐵礦為加工原料的錦鑫石英有限公司山緣礦業有限公司、礦本石英顆粒加工廠相繼投產,武漢老闆投資30萬元興建的王家河生態農業園開工。基礎設施投入大,效果好。1996年秋,白塔河至乘馬崗的26公里黑色路面全線鋪通;1998年,王福店至萬義的大別山腹地公路土建工程達到國家驗收標準;2004年底,通往王樹聲將軍故里的6.2公里水泥路面全部硬化;2005年12月,騎路鋪至院子的8.1公里水泥硬化路面竣工。水利建設有新突破。2001年秋,黃岡市政府“家門口蓄水工程”惠及22個村,總計擴建、興修小水庫、大塘堰25座,增加蓄水36萬方,增加灌溉面積萬餘畝。2005年11月18日,投資2300萬元的大河鋪水庫整險加固工程正式動工。

山丘開發卓有成效。以騎路鋪農業生態示範園為龍頭的林果產業,在蓬勃發展。2005年秋,林果面積18290畝,其中板栗12000畝,子2600畝,甜棗800畝,日本甜柿600畝。2005年,板栗產量達到530噸。商業網點逐漸形成,布局合理。鎮區、乘馬崗、石河、李家畈、江樹、騎路鋪、院子、易家畈的商貿已形成市場,農副土特產交易活躍。農民外出務工收入日益穩定。1992年以來,外出務工的青壯年農民逐年增長,年收入10萬以上的務工精英達80餘人。2005年乘馬崗鎮外出務工收入突破6000萬元。

歷史沿革

乘馬崗鎮乘馬崗鎮

乘馬崗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在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有2萬多名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現在冊烈士5900人,孕育了大將王樹聲、上將王宏陳再道許世友,中將張才千、李成芳、王必成,少將丁先國、肖永正、祝世鳳、徐其孝趙炳倫、肖志功等26位將軍和35位省軍級領導,是聞名中國的革命老區,被譽為“中國將軍第一鄉”,是湖北省“革命中心地帶”27個重點老區鄉鎮之一,也是湖北省扶貧重點鄉鎮。麻城市第一位共產黨員(王幼安)、第一個黨支部、第一支農民自衛軍、第一個農民協會就誕生在這裡,是著名的“黃麻起義”策源地之一。境內現保存革命遺蹟有“乘馬會館”、許世友將軍墓、王宏坤將軍墓、麻城縣委傳達“八七”會議舊址,楊泗寨、方家垸、得勝寨戰鬥舊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